在因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而开展网络教学即将启动之际,上海大学海星英语演讲创新工作室、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CBC)英语演讲与辩论工作坊和学生社团英语辩论社(SED)的老师和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上辩论培训。在宏词论道,享受思考与交流的乐趣中,为其他同学们能快速融入不同于教室的网上学习环境,更好地恢复学习状态,开了个好头,树立了一个值得参考学习的榜样。
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CBC)的龚萍老师主持了本次培训。10余名上海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的爱好者们于2020年2月29日相约ZOOM会议平台尝试虚拟的沟通形式,真实的脑力激荡。新型的上课形式丝毫没有减退同学们的学习兴致和老师的教学热情,偶尔因学习环境和设备而引起的小插曲反而缓解了辩论选手的紧张感,给课堂添加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本次工作坊采取三人队赛制,正反双方两队各三人围绕“Outsourcing service to low-cost economies is the way to provide great service at low cost.(服务产业外包给低成本经济体可以用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展开线上辩论。经过15分钟的准备之后,正方同学给出了以下观点:外包国家可利用低成本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集中发展科技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低成本经济体因此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学习先进技术;两者结合有利于全球经济。反方选手则认为:外包过程中可能会泄露行业机密对外包国家造成损失;低成本经济体的产品不达标,会浪费成本;外包过程的中间链条因沟通等问题造成服务质量下降。
一番唇枪舌战之后,观众们对某些新颖的观点给予了肯定,但认为正反方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到“低成本”。本场训练赛主持人英辩社(SED)社长杜臻欣同学指出正方辩手在提出观点时未能清晰论证如何以低成本保证优质服务,逻辑链条未能建立起来。
龚萍老师对观众们的看法进行了补充,即两方应准确辨认辩题中的关键词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假设,然后确定辩题的类型,据此选择论证框架。双方辩手在审题时聚焦在outsourcing(外包)而不是outsourcing service(服务外包)。随后,龚老师通过共享屏幕展示了关于“outsourcing service”的资料,围绕其详细阐述了这一定义,并结合双方选手的表现给予了指导。
本次培训是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CBC)所始终秉承的“创新育人、以赛促学”理念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又一次突出体现。活动之前,上海大学教务处主办,竞赛指导小组承办的“海星杯”英语写作大赛已于2月18日开赛,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此外,竞赛指导小组指导的外国语学院“抗疫情”中英双语系列推文也持续开展并被上海大学校园网主页报道(参见新闻:外国语学院抗疫时期的特别“家书”—中英双语推文http://news.shu.edu.cn/info/1012/55681.htm)
疫情无情,师生有情。期待春暖花开之际,让我们共聚上大美丽的校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笃志勤学、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