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红色步履走申城,满腔热血誓青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红色步履——走访沪上红色基地”系列活动纪实

创建时间:  2015-01-23  刘佳    浏览次数:


"红色步履——走访沪上红色基地"是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自20149月组建以来自行策划与开展的特色系列活动。为丰富组织生活,更加深刻地开展党的基础理论教育,活动引领同学们一一踏足沪上党的重要会议会址、杰出党员故居以及校内外优秀基层党支部等红色基地,增强了党员同学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增进了党员与群众的沟通。每次活动轮流由支部内两名党员全面策划、联络和实施,充分调动党员同学的积极性,锻炼其沟通和组织能力。至今为止,支部已成功举办三次走访活动。
第一站: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会址是本系列活动的首选目的地。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我们党员同学有必要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的使命与精神。201411 1 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党员来此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党员同学们怀着激动欣喜的心情,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崇敬向往的心情,在这半天时间里,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那一段红色岁月。
在一大会址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以及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大家在纪念馆中不仅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前辈们对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和毅力,更明白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还赋诗、作画,表达自己的参观感受以及自己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独立自主今日事,人间种遍自由花。
——吴蕾《赞革命家》
兴业路旁诉壮志,南湖船上创新世。聆听历史热血涌,复兴中华忠心赤。   
——于露
第二站:上海大学校史馆——溯园
系列活动的第二站为上海大学校史馆,又名"溯园"。溯园的建立,把上海大学的历史刻成了一座丰碑。我们党员同学脚下踩着的石子,正是母校坎坷的过去,触摸的墙壁,正是杰出校友坚硬的脊梁。我们作为即将走出校园的党员,传承母校精神,发扬母校光彩是我们肩上之责任。
201412 3 日上午,支部党员来到了上海大学的溯园,回顾1922年至1927年间上海大学的变革。党员同学们在明媚的阳光中感受着老上大的峥嵘岁月,感慨时间更迭,没有当时革命同志及知识分子的奉献与牺牲,也不会有大家在上大相聚的可能。
溯园由四面弧形的墙体、校址地图广场以及从广场中心向外发散的环形小道组成,形同年轮,诉说着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历史。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每一位党员对老上大执着的办学理念和生生不息的传承感动不已,激动与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同时,对设计建造溯园的建筑学院的师生们的付出党员们也由衷地表示感激和尊敬。
这里将成为上大的新风景,也将更好地传达上大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大家为了上大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第三站:鲁迅纪念馆
2015118日,支部党员来到了鲁迅纪念馆参观学习。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17日,坐落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这个地方其貌不扬,然而就是这个地方,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踏入鲁迅纪念馆,我们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庄严。纪念馆馆舍是一座造型简洁、朴实、雅致的建筑。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稿、诗稿、译稿、书信、生活用品和三十年代木刻作品等珍贵文物、文献、书刊、照片等。这些文稿系统地介绍鲁迅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及社会活动,重点反映了鲁迅在上海十年的光辉业绩。通过参观鲁迅的陈列馆,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不是平时在课本上所能看到的,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努力。
在离开纪念馆之际,同学们为鲁迅精神所感染,不由感慨万千,鲁迅先生这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当时国人的麻木,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民众进行社会变革的愿望,做到"敢怒、敢说、敢骂",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光辉一生,斗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工作。他爱憎分明,敢怒敢言。他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在鲁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爱国主义者为了国家民族而无私奉献,唤醒人民一起走向新生活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是在千千万万的人民中的光辉典范,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所值得学习的。
通过三次活动的开展,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的党员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党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对比优秀前人的所作所为,我们也深深领悟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将来应当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春季学期,红色步履还在继续,相信在党员同学的精心策划下,系列活动会有更多精彩。
(撰稿人:骆艺榕、刘旸、陈辰、周维)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召开2014年度学生党建工作总结会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召开2014年度学生党建工作总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