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首届全国“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高峰论坛上海大学成功召开

创建时间:  2017-04-26  刘佳    浏览次数:


4月23日,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和上海大学上合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举办。
时值2017年5月14-15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上合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研究员庄恩平教授的倡议和召集下,首届中国"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隆重召开,同时论坛宣告成立"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究共同体,这预示着中国跨文化沟通学科研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国家需求和问题导向作为使命的转变。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前中国为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此次论坛围绕两大主题展开,一是学科建设如何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二是构建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沟通范式。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在开幕致辞中高度点赞上海大学庄恩平教授的使命感和行动力,强调"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为跨文化研究学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用武之地。学术研究从迫切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研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学术服务于社会的使命,这是学术发展的康庄大道。
上海大学上合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张恒龙教授在主旨发言中从经济、历史的角度给外语学科的教师提供了"一带一路"与全球化的宏大画卷,"一带一路"并不仅是对外的战略部署,而是内外结合的互动发展。
庄恩平教授通过主旨发言指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但要让"一带一路"真正落地不仅取决于沿线各国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还要取决于各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的民众是否知晓或认同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产生互惠互利、会给他们国家带来红利,这是跨文化沟通的问题。如果跨文化传播没有达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一带一路"实施必然会产生跨文化障碍,于是就会出现种种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因此,人心相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而跨文化沟通是架起人心相通的桥梁。"一带一路"上层出不穷的跨文化沟通问题呼唤着跨文化研究界的学者贡献知识和智慧,这是跨文化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而跨文化研究也必将随着"一带一路"伟大实践的展开在理论上得到不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海外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实现这个目标的需要弄明白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的问题,需要培养具有公共外交意识的跨文化沟通人才,而这个人才不仅是针对中国学生,还包括在华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留学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不但要培养宽阔知识面和出色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才",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而且要让其他国家来中国留学的留学生们能够在中国留学期间感受中国文化,在他们各自回国后能讲述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沟通打下很好的基础。参会教师根据自己地域特征和专业性质,分享了各自院校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培养跨文化沟通人才方面的尝试,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高峰论坛为有志于对接国家战略的教师和研究者们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同步发展的研究交流的平台,吸引了上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西百色学院的专家学者参与,大家交流了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与困惑,不但收获了讨论成果,更是坚定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外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 供稿)




上一条:2017年教师献血光荣榜

下一条:熊汝琴副教授应邀担任中法项目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