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国际化小学期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的又一发明:现代西方音乐与朱载堉”

创建时间:  2017-06-23  刘佳    浏览次数:


6月19日下午2:00—3:00, 纽约城市大学教授Peter Simpson来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以"Another Chinese Invention: Modern Western Music and Zhu Zaiyu"为题,在C512会议室以音乐为桥梁,给广大中外学者和学生带来了一场贯通中西的学术讲座。本讲座是2017年上海大学国际化小学期外语学院特聘外籍专家学术讲座第二讲。讲座由英语系龚萍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传播学系教授Barry Brummett、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古典学教授Laurence de Looze和副教授Aara Suksi,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史丹顿岛学院哲学系助理教授Andrew Lambert、多名英语系骨干教师及来自全校各专业的同学出席。
Simpson教授指出,大多数西方音乐都使用一个调和系统称为"平均律"。该系统是钢琴或具有固定音符(例如吉他)的乐器的标准配置,并且每个音调之间的间隔相等。因此,只有八度是一个纯粹的和谐,或者一个间隔可以表示为小数比(在这种情况下是2:1)。所有其他的间隔,作为第五(3:2),第四(4:3),以及主要和次要三分之一(5:4,6:5)都是略微平坦或尖锐,或者全部失调。然而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没有足够数量的纯间隔,当它们被加在一起时,一个八度(3:2等于3的倍数将产生2:1的倍数)。所以如果说钢琴C的键是所有的八分之一以上的纯间隔(半音,音调,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七分之一),那么键的一些间隔就是D或F#就会听起来很失调,他们会像狼一样嚎叫。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调整音律,而调整音律的"平均律"这一广为流传的调音方法在西方人看来是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首创。
 Simpson教授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发现,调整音律的发明应该是明朝朱载堉(1536-1611)更早发现的,尽管Stevin是否受到朱载堉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从时间上来看,平均律是中国学者对世界的又一贡献。
  本场讲座专业性强,在问答环节在座教师就中国古典音乐乐理和西洋音乐传统与Simpson教授展开了学术对话,讨论了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Simpson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和问题导向意识令在场的师生印象深刻。
(王弋滔 供稿)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国际化小学期系列讲座第一讲“美国修辞批评最新动态”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国际化小学期系列讲座第三讲“从古希腊人到谷歌:字母如何形塑了西方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