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下午,2014年度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宝山区行政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光华教育基金会代表陈振川、贾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红,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旭,学工办主任王军华出席此次典礼。典礼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林海霞主持。我院12级研究生黄婷惠、温旎、张毅和13级研究生姜寿涵获此殊荣。
本年度光华奖学金评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个人申报、导师和学院推荐、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评审专家组评审,最终从众多候选人中遴选出319名获奖同学,其中博士生42名,硕士生182名,本科生95名。吴明红副校长宣读了获奖学生名单,光华教育基金会代表陈振川先生、贾宁先生及校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2013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园园、2011级机自学院本科生罗姚刚代表获奖同学发表了诚挚的获奖感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红,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旭向光华教育基金会代表赠送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纪念品。随后,陈振川先生发表讲话,介绍了光华奖学金的由来。他首先向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对参与奖学金评选工作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同时,他希望获奖同学能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报效社会,实现光华奖学金"光大中华"的初衷。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旭代表上海大学向光华教育基金会代表陈振川先生、贾宁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光华教育基金会长期以来对上海大学教育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向获奖学生表示祝贺。他希望获奖学生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刻苦学习、勇攀高峰,在新的征途上再接再厉、戒骄戒躁,既要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又要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清醒头脑,并对学生们提出了三点期望:热爱祖国、常怀感恩之心、主动对接社会。
最后,光华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一片掌声中圆满落幕。
(2014年度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获得者——张毅 供稿)
光华奖学金获奖感言(附):
得知自己获得2014年度光华奖学金,真是百感交集,意外过后是一份感动,喜悦之外更是一份鼓舞。能够获得这项荣誉不仅是个人努力的成果,更是与导师的指导、各任课老师的指点、辅导员老师们的关心、父母的支持和身边同学的鼓励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内心充满了感恩。然而,任何荣誉仅是对曾经辛勤付出的肯定,而对于未来更多的是勉励和鞭策,因此这次获奖绝非终点,而是给了我更好的反思自己的契机,整理好自己,开始新的征程。
研究生学习期间,对于学习来说,我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入学之初,自恃是本校直研的学生,心中暗自滋生些许优越感,学习上眼高手低,一旦发现自己能够迅速理解的知识就不会继续深入研究。后来慢慢意识到,由于缺少考研系统的复习,我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其他同学薄弱很多,对定义等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和全面,给后续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阻力。之后便调整了心态,去图书馆和院资料室借来相关基础书籍进行恶补。在看了一些书籍后,发现自己对于语言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感觉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更是一种享受,享受每天坐在图书馆里,享受褪祛浮躁后内心的沉静,享受每天付出努力的踏实,更享受每天都有所收获的满足感。之前的学习更多的是完成任务,或者为了获得高分,功利心使得学习成为一项沉重包袱,更不要说享受乐趣。而后来渐渐深入后,发现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拿奖学金,更是一种习惯,成为像衣食住行一样的必需品。
获得奖学金无疑是对我前阶段学习的肯定,但与其他更加优秀的同学们相比,仍存在差距,我不能坐井观天,守着现有的成就止步不前,比我优秀的人不计其数,尽管不能妄自菲薄,但必须戒骄戒躁,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继续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前阶段学习中,我与其他同学就学术上的问题缺乏深入交流,今后要主动与不同研究课题的同学交流和学习,广开思路,相互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也要向其他同学多讨教,解决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等。
作为一名研三毕业生,即将离开这让我不舍的校园,我会更加珍惜余下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学校资源,在加强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最后要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谆谆教导、父母、同学和朋友们的支持鼓励,让我在爱和关怀中不断成长。
(2014年度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获得者——黄婷惠)
记得我的导师朱振武教授在我刚刚入学时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为学先做人。当时的我有些懵懵懂懂,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不知道应该怎样"为学",也不理解"为学"和"做人"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而今,进入上海大学已然一年有余,我也对老师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本科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俗话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读研期间的学习和科研,更多地要靠个人的自觉。译海孤灯,长夜漫漫。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挣扎"在翻译的海洋里,痛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我们当前的水平还难以较好地担负起各项翻译工作;快乐,是因为每当我们完成了一定量的翻译任务,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的内心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今年的寒假中,我以第一译者的身份翻译了美籍华裔作家宣亦然的随笔《窗外无界》(Beyond the Window)。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那句话的涵义。"为学先做人",人无信不立。作为一名译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译文负责,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每当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疑惑,我都会顺着老师给我的思路悉心调研,有时还会通过邮件、视频等形式与原作者进行讨论,力求将原汁原味的译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过程是我成长的过程,我在这其中体味到了很多东西,这其中除了一个译者的担当,还要感谢老师的信任、学院的培养、以及上大这所欣欣向荣的学校带给我的机遇,在此我深表谢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也算是有了一点小小的成果。但是我的导师朱振武教授告诫我,一定要戒骄戒躁,放平心态,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成果就忘乎所以。老师的教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渐渐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奋发向上、在顺境中平稳向前。
回想我去年9月刚刚踏进上大校门时的情景,不禁唏嘘。那时的我虽然已是一个23岁的成年人,但还远远谈不上"成熟",甚至是颇为幼稚。是上大给予了我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和境界的机会,上大所带给我的一切也必将使我受用终生。
对于此次获得光华奖学金,我十分庆幸,因为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也应该获得这份荣誉;同时我十分感激,感激我的导师、我的同门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学院对我的培养。我将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锤炼自己,争取在明年毕业时成为一名优秀的上大毕业生。
(2014年度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获得者——姜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