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下午,受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翻译研究中心的邀请,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班翻译技术讲师王华树博士在C512会议室开设了题为"重新认识翻译——技术变革时代的语言技术及其行业应用"的讲座。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外国语学院骨干教师和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王华树博士基于自身在本地化行业的从业经历,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培养的人才和产业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差异性。然后从技术驱动的语言服务变革、现代翻译技术发展趋势、新时代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基于语言技术的翻译研究四个方面向大家诠释了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王老师强调翻译技术中翻译因素和技术因素共生共融的特点,现代语言服务行业朝向"协作化+众包化+自动化+平台化"、"图片+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词典+机器翻译"以及"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跨语言交际"等趋势发展。此外,人工智能已能够进行情感计算,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变革。通过Trados机辅翻译软件现场演示翻译技术的应用,王老师指出翻译技术使译者能力得到拓展,并节省译员的非翻译生产时间。王老师提出,信息技术改变了翻译概念、翻译对象、翻译产品、翻译技术、翻译流程、翻译方式、翻译标准、翻译研究及培养理念,对现代翻译的认识应置于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之中。
在充分展示现代翻译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后,王老师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传统外语、翻译高校趋向同质化,学校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在调研国内外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后提出,国外翻译教学普遍重视翻译技术教学,且技术教学具有集群化、系统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王老师提出新一代语言服务人才的能力构成包括语言文化、信息素养和项目管理三大要素。
王华树博士从企业与教育、行业与研究、技术与传统三对视角向外院师生展示了技术变革时代的语言技术及其行业应用。王老师对行业全面深入的思考、生动的PPT展示带来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冲击并更新了与会人员对翻译的认知,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自己"脑洞大开"、"从旧石器时代迈入了新石器时代"。
(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