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19年第04期)

创建时间:  2019-06-24  朱一佳    浏览次数:


2019401日~430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PDF版本下载

学院要闻

外国语学院召开2019春季学期首次全院大会

2019年3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宝山校区J201召开了春季学期首次全院大会。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学院在2019年的一些重要工作的安排部署,大会由院党委主持工作副书记曾桂娥教授主持,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副书记贾小琴、副院长苗福光及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本次大会。

首先,在曾书记代表学院介绍并欢迎了新进教师后,邓院长对学院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及战略创新等方面工作做了简明扼要的部署。在人才培养方面,邓院长提到,学院针对钱伟长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所做的方案已通过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大学英语分级标准的制定也已完成,这是学院承担的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推进顺利;在科学研究方面,邓院长介绍了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情况,及国学双语研究年会和修辞学国际工作坊等筹备和开展情况;在国际合作方面,邓院长表示英语及日语专业国际化培养合作初步方案形成,与两所国外高校的合作也已在商谈之中。最后,邓院长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做了梳理,激励教师们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研究型挑战性课程及教育教改项目的申报。

随后,英语系党总支书记陈秀猛对外语学科竞赛指导小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一个详细汇报。着重介绍了目前由我院负责承办的“外研社杯”演讲、写作、阅读、辩论等系列赛事,以及赛事工作中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并对2019年即将拉开帷幕的各项赛事做了简单推介,希望更多教师能加入指导工作之中,激发上大学子的外语学习兴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应邓院长邀请,白岸杨老师在大会上介绍了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申报、设计、教学经验,从做什么、呈现什么、获得什么等方面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学院分工会主席张建琴为大家介绍了分工会的人员分工及近期与教工息息相关的各项学校工会的福利与活动。

本次全院大会节奏紧凑、内容充实,既包含了学院前一阶段的工作小结,又涵盖了下一阶段学院的中心工作,有机遇也有挑战。一年之计在于春,外国语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团结一心、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继续前行!(朱一佳 供稿)


外国语学院首期“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圆满举办

2019年4月19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首期活动在宝山校区C512顺利召开。本次学术沙龙由外国语学院唐青叶教授主持,朱音尔副教授、张建琴副教授、张颖副教授、王霞副教授和于梅欣博士到场指导点评。本期有武晨、潘慕娇、胡晨晨、贺靓四位学生主讲人进行学术报告,吸引了学院不少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到场参加。

首先,唐青叶教授向在座的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湖畔沙龙的目的与规划,沙龙目的是为了营建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学生同平台、共交流、互促进的学术共同体,希望通过学术探讨增进师生关系。随后,四位同学开始进行相关学术报告。第一位作报告同学是2017级本科生武晨。武晨同学根据他的题目“国际媒体对中国援非基建投资的报道分析”,在选题简介、研究方法等方面,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第二位作报告同学是2017级硕士生胡晨晨。胡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汉语会话幽默的韵律标记探究”,由她的同门师妹王婧文代为主讲,就绪论背景、文献回顾、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和总结与展望五个方面,探讨韵律特征具有的影响性。第三位作报告同学是2017级硕士生潘慕娇。潘同学的报告题目是“19世纪西方传教士编汉语方言词典在汉译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以《宁波方言字语汇解》为例”。潘同学以研究背景、研究设计与分析等方面作为切入点,通过举例进行试译效果分析。第四位作报告同学是2018级博士生贺靓。贺同学的报告题目是“符号资本的角逐——‘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弱势群体身份构建研究”。潘同学详细阐述了在特殊场域中符号资源的构建与表达方式。唐青叶教授针对四位主讲人的发言做出总结,到场的其他老师分别给出了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在座同学也积极发言,共同探讨。

本次学术沙龙节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同学们通过沙龙拓展了知识面,进行了高质量的头脑风暴,期待今后的沙龙活动能够碰撞出更多学术的火花!(郑慧琳供稿)


外国语学院“‘金课’有我——推进研究型挑战性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外国语学院“‘金课’有我——推进研究型挑战性教研活动”于4月24日顺利举行。该教研活动结合教务处“示范课堂”申报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研究型挑战性课程”的实施,由课程观摩与教学研讨两部分组成。

4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外语学院多名骨干教师参与了在宝山校区A223教室进行的课程观摩,该课程为外语学院张新玲教授的大学英语A级(3)。同时教务处许科副处长等也参与了课堂观摩活动。该节课重点处理了学术英语中撰写调查报告所涉及的问题,其中包含如何寻找高质量信息、如何引用文献,旨在为学生撰写报告搭好脚手架。学生在课中不但需要就所学内容进行展示,还需要就自学部分提出疑问。张新玲教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了点评,同时就学生的疑问一一进行解答。

课后,教学研讨紧接着在C512举行。我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邓志勇教授以及我院部分中青年教师出席了此次研讨,研讨会由外院青年联谊会会长虞怡达老师主持。研讨邀请了五位教师发言,其中三位在18年申报了研究型挑战性课程认定,两位准备在19年进行认定申报。

首先,张新玲教授就刚完成的大学英语A(3)的一堂课进行了总结。大学英语A级作为外院教改的排头兵近些年举措频出。张新玲教授强调了团队的协作力量,同时就A级难度问题进行了回应,她指出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跳一跳能碰到的难度都是可以接受的,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应仅满足于日常交流,更应当提升档次,比如进行一定的学术规范训练,促进学生改变观念。陈丽江老师接着就自己开设的浮士德和德国文化课程分享了心得体会。陈老师一边分享,一边通过电脑投屏展示超星建课的成果。从技术菜鸟到自如操作,从超星“操心”到对比自己几轮课程的进步,陈老师总结道金课的打造,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过程。之后,虞怡达老师分享了核心通识课跨文化沟通中一个课程案例。虞老师分享的课程案例以读故事、小组领任务思考的方式串起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利用外语来进行内容学习,每个故事对应一个问题,每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随后两位准备在19年申报认定的教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龚萍老师申报的课程为阅读与思辨,她从目前学生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也希望政策制定方能够进行一定的顶层设计,避免学生疲于应付过多课程;吴羊老师的学术英语写作(经管类)向大家展示了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大纲,将语料库研究成果融入学术英语写作的课程中,同时对督促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展示了学生的学术写作成果。

五位老师发言完后,与会教师就课程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和考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邓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各位老师的付出和努力,表示学院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改,例如现已公示的19年度外院“自强计划”,对教育教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支持。

这是外语学院举办的第二次“金课有我”的教研活动。在推动我校课堂教学革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路上,我们从未缺席,外语学院18年申报13门研究型挑战性课程并获批。我们将不忘初心,持续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打磨和提升。

(外国语学院青联会供稿)


外国语学院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

    2019年4月24日下午,我院在C512举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本次论证会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曲卫国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梅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之江教授、研究生培养办毛建华老师共同参与。我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副院长苗福光教授、主持工作副书记曾桂娥教授热情接待了到会嘉宾,赵莹波教授、尚晓进教授、朱巧莲副教授及研究生教学秘书列席会议并参与讨论。

会议就交叉学科语言文化和世界文明博士生培养方案及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讨论,曲卫国教授和李梅教授在学科介绍和学位要求、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专家们表示,硕博的培养目标需要和设置的支持课程相匹配,博士要注重深入系统专业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养,硕士则需侧重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外语研究人才的培养。与会专家、研究生院领导及学科带头老师还就翻译专业硕士(MTI)的翻译实践认定量化标准、翻译能力如何评估及增设课程的必要性做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本次论证会对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意义重大,学院将会根据专家意见对博硕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提交教授委员会讨论。(综合办刘珍珍供稿)


四月春风送温暖——记2019外国语学院师生无偿献血活动

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外国语学院师生积极响应2019年上海大学志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号召,于2019年4月下旬,有2名教师、50名学生在宝山校区校医院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并成功献血,学院党委主持工作副书记曾桂娥、副书记贾小琴以及各年级辅导员到场关心和慰问了每一位献血的老师和同学。

25日早上9点40分,外国语学院报名献血的同学就在校医院门口集合,参加审核、体检,等候献血。献血活动共持续了约3个小时,在这3个小时中,处处都是感人的瞬间。不少的同学因为第一次献血虽然有些害怕,但最终都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勇敢地向医务人员伸出自己的手臂。2016级的本科生李喆琳说,这是她第二次来献血了,她决定献血是为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2017级的本科生徐魏钧说,献血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令人害怕,大家的关心让她感到十分温暖,她表示,明年会继续参与献血。与此同时,我院陈晓华和朱一佳两位老师也通过体检筛选,光荣地加入志愿无偿献血的行列,并成功献血。平凡的背后,都有着师生们奉献和大爱之心。献血过程中,院领导走进人群中与献血同学亲切交谈,帮助缓解紧张的心情,为大家加油打气,全程陪同密切关注和安抚每位献血的同学。同样一早就默默守候在校医院的还有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同学们,她们积极地为服务献血师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院用心地为每一位献血者献上一支玫瑰,对献血者的一片赤诚之心表示感谢。“虽然不认识你,但我想帮助你”是每位献血者的心声。奉献爱心,传递美好。在此,向外国语学院每一位善良、勇敢的献血参与者致敬!愿我院师生初心常在,爱心永存!

(黄文萱供稿)

 

学术经纬

孙毅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坛开讲

4月17日下午13:3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孙毅教授应邀做客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坛(第三十一讲),并做了题为“当代隐喻学在中国(2014-2018)——一项基于CSSCI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主持。

首先,孙毅教授介绍了用文献计量学来审视当代隐喻学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这一研究思路。孙毅教授以入选中国外国语言文学CSSCI(2019-2020)的16种核心杂志为载体和观测平台,厘清了2014年至2018年发表的以“隐喻”为题目的收录文章,并对其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接下来,孙毅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1.隐喻研究仍是当下最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之一;2.关于“隐喻”的论文主要涉及18个领域和范畴,包括隐喻理论的引介与阐释、经典文体类型中的隐喻机制、多模态隐喻研究、隐喻本土化研究等;3.当代隐喻学在中国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十个方面的困境与挑战,例如理论与创新意识不强、借助其他学科先进仪器和算法开展研究的意识不强、对日常生活的话题和领域关注欠缺、隐喻甄别过多依靠学者直觉等。

孙毅教授的研究揭示了当代隐喻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为在场师生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交流环节,孙毅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的提问,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外国语学院修辞批评研究中心  周思平 供稿)


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冯德正教授应邀来外国语学院做学术讲座

4月19日上午8:15-11:50,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德禄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冯德正助理教授应邀做客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坛(第32、33讲)。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副院长苗福光教授对两位教授表示热烈欢迎。讲座前半场由邓志勇教授主持,后半场由唐青叶教授主持。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德禄教授做了题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的讲座,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在第一部分,张教授首先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发展动因,然后介绍了该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接着讨论了多模态话语符号系统的分类及其意义潜势、模态之间的关系、多模态话语的设计理念和语法模式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张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分析模式的三条线,即:从系统到实例;从语境到实体;从静态到动态。这三条思路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第二部分,张教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详细勾绘了英语专业本科生该具备的多元能力结构,以此培养其多模态读写能力,该框架为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参考标准。

下半场,冯德正助理教授做了题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讲座。冯教授基于自己的丰富经历和具体写作案例,探讨了科研论文写作的方法论问题。首先,他介绍了一篇好的论文所应具备的条件,他认为一篇好的论文应像一个有魅力的人一样,干净(无语法瑕疵)、洋气(表达地道)、性感(亮点突出)、健美(结构匀称完整)。随后,冯教授用佳洁士的广告阐释了论文写作方法:介绍社会背景和研究背景;发现问题,制造冲突;提供解决方案;介绍结果和研究重要性;给出结论,强化观点。之后,他用“劝小孩吃药”这个实例生动地阐释了做研究的两种思路:(1)经验(实证)型:总结大量数据(经验)并上升到理论;(2)理论应用型:将某一理论框架用于新的实践(分析新的数据),解决新问题,同时发展理论。最后,冯教授以自己的论文“中国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男性形象的建构”为例详细介绍了论文写作方法,并鼓励学生从网络这片沃土中发掘语料,创新研究。

在互动环节,两位专家耐心地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本次讲座为下午的“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首场活动之一,由知名教授开讲,下午由学生主讲,老师们参与指导点评。本沙龙旨在营建“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学生”同平台、共交流、互促进的学术共同体。(徐杨秦亚东供稿)


第八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

由《上海翻译》编辑部策划的第八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于2019年4月19日至21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主办,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传英教授主持。《中国翻译》主编黄友义教授、《上海翻译》名誉主编方梦之教授、主编何刚强教授、执行主编傅敬民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红旗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英分社副社长孔乃卓先生等出席开幕式。

会议于20、21日举行主旨发言与分论坛研讨,主题包括新时期应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应用翻译人才培养、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社会翻译学的未来拓展以及技术发展与语言服务的融合、协作等。最后,方梦之教授对此次研讨会的特色进行了总结:一是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二是凸显政产学研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三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话题。下一届(第九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将于2021年在上海大学举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参加会议并在闭幕式上致辞。(袁丽梅、孙吉娟供稿)

 

陈雷教授为我院师生做“撒旦的太空之旅—弥尔顿与科幻小说”主题讲座

4月26日下午1点半,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陈雷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撒旦的太空之旅—弥尔顿与科幻小说》的讲座。此次讲座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三十四讲,由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尚晓进教授主持,40余名外国语学院师生现场聆听。

首先,陈雷教授带领听众重温17世纪史诗巨作《失乐园》中撒旦的“太空之旅”,指出撒旦突破混沌来到上帝新造的宇宙,不仅是一次空间旅行,还重演了万物从混沌到有序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对“起源”的一种追问。撒旦之旅迫使读者以一种新的、“陌生化”的眼光来打量地球,或者说,以用宇宙的尺度来衡量人,由此确定人的形象以及人在这个“非人”的宇宙中的位置。陈雷教授认为,正是在这种对“非人”的凝视中产生了一种疏离(亦即异化)的焦虑心理,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所捕捉到的疏离感可能是“现代性”焦虑最早的表现形式,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表达的“存在性危机”有着更为久远的源头。这种对疏离(异化)的焦虑是一切宗教情感的基础,它同样催生了现代科幻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幻与神学具有内在的亲缘关系,甚至可以认为,科幻是信仰分崩离析后的一种替代品。陈教授以《弗兰肯斯坦》为例,指出弗兰肯斯坦疏离于(alienated)自然,而作为异类(alien)的怪物则是这种疏离的物化表现,疏离、异类和恐怖在小说里缠绕在一起。最后,陈教授展示了瑞德利·斯科特执导的《普罗米修斯》(即电影《异形》的前传)中的片段,指出影片中呈现的宇宙全息影像正是《失乐园》中撒旦站在宇宙极顶纵览新宇宙的视觉再现,弥尔顿对后世科幻作品的启发在此清晰可辨。

陈雷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高品位的学术盛宴,其讲座内容广博,于平淡中见惊奇,富于哲思与创见。最后,陈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的问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刘敏杰供稿)

 

Leonard Neidorf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坛开讲

4月29日下午2点半,哈佛大学博士、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Leonard Neidorf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如何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人文学课论文:理论与实践探讨”的讲座。本次讲座系“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第三十五讲,由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尚晓进教授主持,到场中外师生约40余名。

Neidorf教授结合本人在16种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的经历,畅谈学术论文发表的意义、论文写作原则与期刊隐含标准。首先,Neidorf教授驳斥了一些流行偏见,提出论文发表不取决于关系,英语是否为母语也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为现有研究贡献了新的知识与观点,论述是否清晰,以及是否具有学术性。Neidorf教授进而分析了刊物发表的隐含标准:论点必须无懈可击,而非显而易见,研究必须具有可复制性,必须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并具有原创性。Neidorf教授认为,满足期刊隐含标准的最有效策略是,挑战其他学者观点,修正或完善普遍被认可的观点。Neidorf教授也反驳了“理论不可或缺”的论调,认为论文不应成为展示著者对一理论或一作品的熟悉程度的狭隘平台,而应是创见性知识的分享交流园地,理论不应成为文章的核心、著者的羁绊,论文优劣的标准在于研究的学术性、论述的说服力和对认知的贡献度。再者,Neidorf教授提出,不同于一般认为的,研究经典作家比新作家更容易出成果,因为学术研究更像一项运动,他以自己发表的《贝奥武夫》论文为例,说明持续增殖的学术话语不仅确认研究自身的价值,也为挑战“权威”、实现认知突破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最后,Neidorf教授为研究者如何贴合期刊隐含要求和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充分阅读是论文原创性的基础,具体论证是论文可读性的关键,而解决问题是论文写作的目的。在讲座最后,Neidorf教授不乏风趣地将发表期刊比作举重运动,认为突破地域文化局限和学术积淀是对发表权威期刊著者的基本要求,学者应当将国际期刊视为一种直接与世界学者交流的平台。

Neidorf教授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给在场师生丰富的启发,此次讲座在热烈的问答和雷鸣般的掌声中收尾。(卞银星供稿)


对外交流

曾桂娥教授一行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及知名校友

3月26日至27日,为进一步加强同香港知名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应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及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志教授邀请,学院党委主持工作副书记曾桂娥、副书记贾小琴一行对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访问。访问中,两位老师与王教授就翻译专业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与英语翻译如何结合、上大外国语学院学生赴港学术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港期间,曾书记一行还专程拜访了玄陵基金会主席、上海大学名誉校董彭宏陵先生、Find Asia Limited公司总裁余晓先生以及上海大学港澳校友会会长谭月梅老师。

香港之行时间虽短,但此行收获满满,既开拓了专业发展的思路,为学院师生境外交流拓展了渠道,又联络了校友感情,取得了预期效果。


邓志勇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

2019年4月10-11日,我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应邀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第二届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由153所具备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学校组成)、西安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第二届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的主要议题是:(1)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机制研究;(2)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与外语学科建设;(3)跨学科研究与外语学科建设;(4)学术传播与外语学科发展。论坛分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两个部分。西安外国语大学姜亚军副校长,联盟理事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岩松校长,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先后致辞。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纪怀善院长、大连外国语大学余江副校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金才院长、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朴玉明院长分别做了主旨报告。联盟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做了联盟年度工作汇报;理工类院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教授,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分别做了大会发言。

本次大会规模盛大,研讨主题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将起重要推动作用。


外国语学院教师应邀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第十三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于2019年4月11日—12日在西安举办,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和英语系副主任黄欣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邀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西安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领导致开幕辞;邀请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冯庆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黄仁伟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等,就“一带一路”方略与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校学科建设、“一带一路”与地区国别研究、“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的思考等做了主旨发言,主办方之一西安外国语大学做了教学成果展示。本次论坛还设有三个分论坛:1、守正创新,分类卓越—构建英语专业命运共同体;2、《商务英语》目标引领下的商务英语“金课”打造;3、本科翻译教学实践探索。与会的专家认真听取各分论坛的主题发言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西安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全国高校外语学院院长、系主任、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在建设新文科背景下,向内求索、向外延展,在英语类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在英语类专业教师、院系之间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以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协同育人。(黄欣供稿)


外国语学院教师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调研

4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英语系党总支书记陈秀猛和英语系教师朱音尔、白岸杨一行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调研学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温建平、主管大学英语的副院长杨翠萍接待了外国语学院一行,并进行了座谈。

首先,邓志勇教授简要介绍了我院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和瓶颈,并提出本次调研目的:如何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和“金课”建设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分管大学英语教学的副院长杨翠萍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重点包括学分设置、分级方案、分模块分层次的课程体系、学术英语系列课程的设置、英语课外学习平台使用和英语测试等方面,双方并就上述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调研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也为我院即将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对我院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廷佺教授率队来外国语学院调研访问

2019年4月16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廷佺、书记陈建培、主任唐爱华等一行来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调研访问,我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主持工作副书记曾桂娥教授、副院长苗福光教授,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部主任郑家生、专硕研究生教务秘书曹明霞等热情接待了来访客人。双方就翻译专业硕士培养、学科建设、上海外语中高级口译考试项目、教师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将来的合作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方静博士来外国语学院洽谈合作项目

4月17日,麦考瑞大学负责翻译硕士专业中国市场的方静博士及其助理访问我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教授、副院长苗福光教授、朱巧莲副教授、国际部周梁老师进行了接待并参与会谈,双方就翻译专业办成双学位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方静博士对麦考瑞大学MTI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办学优势、招生准则、奖学金设置等做了详尽说明。据介绍,麦考瑞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目前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MTI排名第一)、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翻译硕士专业(MTI)已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华东地区尚未有合作伙伴,有兴趣跟上海大学合作。目的是把双方翻译硕士专业办成双学位项目,让我校翻译硕士有机会通过该项目到澳大利亚求学,同时教师也可以互访或参与联合科研项目。

其次,苗院长向方静博士介绍了上大翻译硕士专业。在我院课程设置与麦大招生需求的匹配度方面,邓志勇院长和朱巧莲老师与方静老师进行了全面讨论。目前在上海,上大外院MTI招生人数仅次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专业。2017年,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立项,上大同传实验室的建成,为翻译硕士专业口译方向奠定了基础。目前上大的翻译硕士专业主要是笔译方向,合作双方专业存在互补。

学院认为翻译硕士双学位项目对学生会比较有吸引力,利于提高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的名气和质量。同时,该合作为今后高层次语言学的科研合作奠定基础。国际学院周梁老师表示校方将全力支持并推进该项目的开展。(院办公室刘珍珍供稿)


日语系教师应邀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日语系张秀敏老师应邀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西南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本次论坛于2019年4月19-21日在重庆召开,主题为“使命与举措”。共邀请全国高校外语学院院长、日语系主任及骨干教师、中日两国日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共计240余人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会主任修刚就日语新时代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使命做了主旨发言,副主任委员刘立国、邱鸣、王军哲、宋学毅以及日本专家廉田修等就新时代日语专业发展的新举措、本科日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国标”的落实、新时代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资源开发、优化课程内容,加快日语“金课”的研发与建设、教师发展与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和圆桌论坛。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通过主旨报告、专题讲座和圆桌论坛等环节共话新时代日语教育的新使命,并探讨了与之呼应的新举措。(日语系供稿)


人才培养

日语系举办“赴日交换留学说明会”

3月29日上午,我院日语系在C607举办“赴日交换留学说明会”,会议由日语系主任董永杰老师主持,日语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等近三十人参加此次说明会。

此次说明会的召开旨在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留学项目的选报工作。说明会伊始,董老师就香川大学、广岛市立大学、武藏野大学、大正大学、关西学院大学这五所高校的选拔流程、具体名额分配、申请对象要求等方面做了简单介绍。说明会上,董老师不仅为到场同学详尽解答了相关疑问,而且向大家特别强调出国留学除了认真学习相关课程,也应该去积极感受和体验当地文化,从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本次说明会的举办,使更多同学对赴日留学的相关信息有了深入了解,为各位同学在学校选择上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此次赴日交换留学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刘梅供稿)

 

外国语学院举办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赛前培训

4月2日晚,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赛前培训会在宝山校区BJ204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会由外国语学院雷远旻老师主讲,研究生袁媛主持,吸引了全校各学院150余名同学参加。

首先,袁媛向在座的同学们简要介绍了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情况和考试注意事项。随后,雷远旻老师从听、读、写三个方面通过详细的例证向同学们传授了一些应试技巧。在听力方面,雷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每日英语听力、NPR news等英语学习APP,建议同学们养成每日练习听力的好习惯。在阅读方面,他特别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同时,通过结合不同题型举例说明,他向在场同学传授解题技巧,这对同学们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的阅读有很大帮助。此外,他强调由于英汉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同学们应培养英语思维,这对翻译和写作大有裨益。在传授技巧之后,雷老师结合近两年的真题让大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帮助大家熟悉题型。

本次培训会现场火爆,干货满满。通过培训,同学们对备考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了新思路,也从培训中明确了英语学习的新方法,期待上大学子能以认真的态度、钻研的精神来参与本次英语竞赛,预祝各位参赛同学取得佳绩!(王婧文供稿)


日本航空公司来外国语学院举办讲座

4月24日下午13:00在校本部D213,日本航空公司上海地区总负责人来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分享日企文化、企业责任与职场人才需求等。

日本航空公司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自1951年成立以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全球五百强企业。此次讲座中,日航上海地区总负责人介绍了日航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等。同时还为学生答疑解惑,明确未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日语系供稿)

 

日语系召开教学工作系列会议

日语系积极响应学校教务处新一轮研究型挑战性教学改革的号召,于4月25日,上午9:30在C605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系列会议。日语系领导班子和本科一、二年级基础日语教研组一同出席。

会议主要讨论了基础日语教学团队在研究性挑战性课程建设中的大纲更新,大纲与教学进度表统一问题,明确了平行班级的平时成绩比重和平时成绩的来源与过程评价统一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教材更新的可能性与实施办法。

日语系通过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日语的教学质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通过师生线上线下的互动,补充课堂教学。(日语系供稿)


日语系举办校友“回家”经验分享活动

4月26日下午1点在C117,日语系成功举办了一次毕业校友“回家”活动。活动邀请了日语系三位毕业校友回到母校,同日语系本科生、研究生们分享毕业之后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这三位校友之中,有一位毕业之后远赴日本的企业就职,另两位毕业后在上海的日企工作,因环抱着对上海大学日语系深厚的情感和回馈母校的感恩之心,回到学院同在校的学生们分享走上职场后的经验。他们鼓励在校学生们认真对待目前的学习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发现自己的方向和兴趣。同时不论是在国内工作,还是到国外留学工作,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逃避困难,不断充实自己,才会在将来的人生中步伐坚实。此次活动是紫“MURASAKI”基金的一个环节。(日语系供稿)


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参加第七届英美文学国际会议

4月26日至27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博士生穆罕默德·阿西夫参加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的第七届英美文学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旁遮普民歌中的修辞表达分析》。

阿西夫博士讨论了旁遮普民歌语境中民间传说的重要性。旁遮普民歌是信仰体系、地方历史和社交网络的源泉,反映了旁遮普群体的历史价值。阿西夫博士还探讨了押韵、排比和重复、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对于旁遮普民歌的意义。

本届英美文学国际会议的主题是“梦想,求索,命运”,主要探讨文学中个人经验、共同体生活和全球变化之间复杂的关系。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多位师生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


学生风采

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召开春季学期第三次组织生活会

4月23日晚20:00,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在宝山校区C512会议室召开了组织生活会,会议主要包括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人选,观看“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视频,党员个人年度计划自述,以及支委会选举等。会议由支部书记、本科生辅导员朱一佳老师主持,十余名本科生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部分低年级积极分子列席了本次会议。

首先,来自2017和2018级的积极分子同学们依次宣读了各自的思想汇报,陈述自己的入党动机、近期的学习情况及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随后,党员同学也给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多数党员同学认为对于低年级同学,最重要的是分配好学业和实践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广泛参与服务同学和奉献社会的活动。支部书记朱老师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合理运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加强学习理论知识。由于学生第一党支部的不断壮大,党支部已经有7位正式党员,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相关规定,党支部进行了支委会选举,选举通过朱一佳、梁苗及马思涵老师成为支委成员。此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视频并交流各自的感受。最后,各位党员就个人年度计划进行自述,每位同志都提到需要将政治理论学习提到首位,不断学习党的理论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对当下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知水平,增强时代感与责任感的同时能够更好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本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内容丰富,支部成员通过学习和讨论,对各项工作达成了共识,同时按照惯例密切联系在日本进行交换学习的两位党员,了解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让她们充分感受到支部的温暖。(施小涵供稿)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五四小讲师”决赛顺利举行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弘扬五四精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组织举办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五四小讲师”比赛。4月26日,“五四小讲师”比赛决赛在宝山校区C101教室举行,学院团委书记梁苗老师、研究生辅导员马思涵老师以及研究生团总支副书记李娜担任评审,来自各团支部的八位选手参加决赛。

决赛中,八位选手从“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事件起因、主要经过、历史影响等多个角度入手,采用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的授课方式,带领同学们对“五四运动”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展现了青年学生对五四精神、革命精神的思考与践行。赛程过半,五位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优秀干事为大家带来了诗朗诵《我亲爱的祖国》。选手展示完毕,邓娅婷同学带领全体师生一起合唱《追梦赤子心》,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在评委点评环节,梁苗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予以高度赞扬,感谢各位选手为比赛所做的充分准备,并提出今后希望将外国语学院特色融入“五四小讲师”活动的建议。马思涵老师对本次活动予以充分肯定,赞扬外院青年的才华与能力。李娜从各位选手的讲课内容及表现出发,对选手给予了中肯的点评与建议。经过激烈角逐,阮佳佳、程东雪两位同学获得一等奖,傅纳俊、燕飞宇、胡鹏娜三位同学获得二等奖,杨舒迪、赵观鸿、李晨阳三位同学获得三等奖。

通过本次活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团员跟随小讲师们共同回顾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深入学习了新时代五四精神的意义。本次活动不仅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坚定决心。(邱晓燕 供稿)

 

外国语学院“海星”外语微党课“五四特辑”顺利举办

4月29日晚6点30分,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C512举行了外国语学院外语海星微党课“五四特辑”。本次微党课邀请了英语系党支书记陈秀猛老师为同学们全程用英语讲解有关“五四”与党的主题内容。教师党员与二十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党员、积极分子共同纪念“五·四”一百周年。

本次微党课分为三个板块,首先,介绍五四运动概况;其次,介绍其对社会以及政治的影响;最后,陈老师讲解了其当代价值。

陈老师首先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分为两个子时期:近代史和现代史。随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回想有关于“五四”的关键词,提出了诸如“德先生”、“赛先生”、“反封建”等核心词汇,老师表示肯定并另外总结出“爱国革命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各行各业”、“反帝反封建”四大关键词。随后,老师和同学一起回顾了五四运动当天及后续事态的发展。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胡适、鲁迅、陈独秀等等知识分子在其中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它的社会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新思想开始由报纸杂志等等进行传播,并且随着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制度的衰退而加速,妇女解放的势头日益高涨。

关于五四运动与共产党的兴起,陈老师也进行了诠释。在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寻求国外新思想的同时,对儒家传统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质疑。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进入中国。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援助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几十年后,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学们纷纷记下笔记,学习这一历史关联。

海星微党课临近尾声,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这场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思想?”回答紧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申明其在现今仍具有生命力、活力和重要性,同学们领悟到:我们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信心,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智慧。

“前进吧!中国青年。”陈老师最后对我们给予了热切的期望,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在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深受鼓舞。本次外语微党课“五四特辑”顺利落幕。(供稿人 刘姝婷)


分工会之窗

外国语学院分工会举行集体生日会

3月29日中午,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在益新三楼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活动。邀请了在1月到3月期间过生日的教师们齐聚一堂,一同庆祝生日。

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教师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常,互道生日的祝福。集体生日活动不仅可以让教师们体会到外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而且可以增进教师们之间的友谊,提高教师们的团队凝聚力,为今后学院的发展加油鼓劲。(外院分工会 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朱一佳、黄佳伟

审 核: 贾小琴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9年第05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