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20年第03期)

创建时间:  2020-07-08  朱一佳    浏览次数:


2020301日~331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PDF版本下载

学院要闻

“逆时差”的加拿大外教Kizito Tekwa授课记

近日,上海大学近5万名学子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线上开学,继续完成冬季学期的学习。为了使“停课不停学”切实落地,确保线上教学的正常秩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冬季学期的教学任务,外国语学院制订了在线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条例,采取了多种途径保障学院在线教学质量,其中也包括邀请中教合作老师一起参与外教的网上课程。33日下午,远在海外的外教Kizito Tekwa老师就在外国语学院龚萍老师的协助下,用“ZOOM会议室”讲授了《英语国家概况》。

下午2点钟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不约而同地用略带生疏的英语问候远在大洋彼岸的Tekwa老师。尽管已经是加拿大时间凌晨4点,Tekwa老师仍然精神饱满,每当有学生进来他都会主动问好并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鼓励大家调整作息时间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随时愿意为大家答疑解惑,这份真诚的态度也让龚萍老师深受感动——这可是一堂有13小时时差的课程啊! Tekwa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节课的课程安排,接着回顾前6周的学习内容,他在授课时刻意放慢了语速,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听懂。随后,他向学生们提出“What music of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have you ever listened to?”导入本节课程主题即英语国家的音乐。在学生们普遍回答只听过英美流行音乐之后,他又抛出一个问题,“Why does music people listen to matters?”在一番互动之后,Tekwa老师似乎并不满足于学生们的答案,他切换到共享屏幕,播放准备好的视频材料,希望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思考视频传递的信息。就这样一步步地,Tekwa老师图文并茂地引导学生们领略从未听过的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土著音乐。 他告诉学生们,许多澳大利亚人对当地土著文化、语言和音乐一无所知,但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却能将不同民族的人们连接起来共建社区生活。接着他话锋一转变得严肃起来,要学生们反思“Why is this aboriginal music marginalized in such a melting pot like Australia and America?”在素有“大熔炉”之称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土著音乐实际上是一种边缘化的存在,音乐是一种赋权方式,使这些民族的呼声被听见,使他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土著音乐还有治愈功能(healing power),是新老朋友聚首的平台(a forum for old and new friends),铿锵有力的鼓声仿佛社区的心跳声,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是联结不同人群的纽带。

Music is a form of empowering these people to made their voices heard”,Tekwa老师不疾不徐却坚定有力地说出这句话。话音刚落,会议室的聊天窗口不停地闪动起来,Tekwa老师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对于Tekwa老师,龚萍老师颇有感于他循循善诱的讲课方式,以及他的敬业精神。最初跟他联系时,龚老师深怕外教因时差或网络等问题而不予配合,没想到他却第一时间同意了。在告知他学校的巡课安排时,他也极为理解和配合,并告知由于在加拿大无法使用超星平台,除将大量学习资源委托给中方合作老师在线建课,他自己还购买了ZOOM付费版,并多次试测以确保上课过程流畅不间断。更令人钦佩的是,当问及如何解决时差问题时(这的确是部分外教无法授课的理由),他表示特别希望尽快回到上海,希望正常上课。他还特别补充说,目前因为学校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暂时无法满足他的愿望,他自己也很能理解。为此,他提前两周就开始调整生物钟,准备至少坚持4个星期。在龚老师寒假后第一次与Tekwa老师微信研讨结束时,加拿大时间是凌晨3点。

课前,两位老师在ZOOM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Tekwa老师说其实凌晨上课也有好处:人们都睡了,没有孩子们的干扰,周遭很安静,很适合工作,能集中精神上课,引导学生们思考。最后他表示,现在结束一天的课程一般都已经是凌晨六点了。 疫情纵然让外教与中教和学生彼此相隔万里,但“逆时而行”的Tekwa老师却在云端架起了一座精神之桥,跨越时空激励上大学子自强不息,笃志前行。

(龚萍 供稿)


外国语学院空中德育课堂正式开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和积极响应上海大学“抗‘疫’期间第二课堂网络授课”通知要求,361210,我院“战‘疫’,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空中德育课堂于zoom会议平台顺利开讲!本次德育课堂邀请到学院英语系党总支书记陈秀猛老师、英语系第二党支部白岸杨老师、学院团委副书记崔一冰老师和2019级研究生党员熊雨桐同学,分享了他们在抗疫前线奋战的故事。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副书记贾小琴老师共同出席了本次线上课堂并寄语课上学生。本次课程由团委书记梁苗老师主持。  

首先,崔一冰老师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将自己在武汉的日常生活以及内心感受娓娓道来。作为党员的他,深知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虽不能在疫情的第一线奋斗,但他主动投入到学院联络员工作中,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另外,他提到自己曾研究天花等传染病学的学习经历,使自己对此次疫情有了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他强调了“做好能做的事”“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重要性。

紧接着,2019级研究生党员熊雨桐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独特经历。作为党员的她,身处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孝感市,积极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她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对疫情与“野味”进行思考,开展了《少女果子狸之烦恼》的创作,并引起广泛的共鸣。她总结到,在防疫志愿工作中她更加体会到“国之强、人之力”的内涵。

白岸杨老师以“行无尽·一路青山·同行”为主题进行分享。她解释道,“行无尽,一路青山”来自于俳句,“行无尽”意为“疫情的路还有很长”,“一路青山”意为“景色很多,角度很多,透视社会人心”,而 “同行”则代表了“人们、省份之间、国际社会一起走向新的未来、新的期望。”在分享中,她表达了自己在道口、街道参加志愿活动的心得,“很充实,看见了世界的更多部分,了解了人民大众的生活艰辛。”虽然轮班很辛苦,但白老师认为在筹备网课教学工作之余还能为抗疫做实事,是很有意义的。

接着,陈秀猛老师就国内外媒体的偏见与正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人民正在变得更加勇敢,面对突发困难不再慌乱,国内外的联系未减反增,国际上普遍都对中国此次的防范措施、政策表达了称赞。他相信渡过本次疫情,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陈老师带着我们回忆了SARS爆发期间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作为教师的抗疫经验,强调“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性。

德育课行将结束之际,邓书记与贾书记在线对学院全体学生表示了关心和问候,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邓书记鼓励同学们在这段特殊时期,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努力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加强体育锻炼,完成学业的同时保重身体。贾书记要求同学们要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每日按时汇报个人情况,继续根据党中央和所在省市和学校的要求宅在家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则意识;根据形势做好自我规划,学习生活不松懈,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更多有益成长成才的事情。

本次德育课堂采用了线上讲授的全新方式,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几位主讲人真挚的分享和在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与坚韧,给了同学们迎难而上的勇气。作为空中德育课堂第一讲,本次线上学习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思想指导,提醒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自律自强,勇担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团委学生会秘书部 供稿)


外国语学院师生参加静安区“隔离观察点”翻译志愿者工作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捷报频传,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面对国外每日激增的确诊数字,以及每天来自24个重点国家的来沪人士,上海市各区县政府、卫健委以及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的投入到了阻击疫情输入的工作中。而不通中文的外籍人士入境后,是居家观察还是集中隔离,集中期间他们的身体情况、饮食需求以及情绪安抚工作都亟待跟进。面对这个新情况,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员朱一佳通过校组织部报名参加了静安区翻译志愿者工作。

320日早740,朱老师早早来到了位于静安区的康铂酒店。这里是“重点国家入境人士”的“核酸检测结果等候点”,从319日晚开始陆续接收从浦东机场送过来的入境人士,其中也包括不少不通中文的“老外”。朱老师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话跟他们沟通,告知不符合居家观察的“老外”要送往集中隔离点,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信息,以及安抚他们的情绪。

其中有三位“老外”的情况比较复杂。第一位是西班牙男士,因他申报留沪的社区住址属于合住,不符合“独门独户共同隔离”的居家观察条件,因而要集中隔离观察14天,但他本人和单位都希望安排他到公司指定住处留宿,这其中就存在着安全隐患。朱老师耐心跟他和公司同事做了不少政策方面沟通和解释工作,最终他同意了前往集中隔离点观察。第二位是美国男士,由于他不符合居家观察条件,进入临时点酒店后又一直不接房间电话,且手机号码入境时已停用而无法取得联系,只能当面告知相关政策。情急之下,朱老师挺身而出,穿上二级防护服,同医生和警察同志一起进入隔离区进行现场翻译。尽管内心有些害怕,护目镜布满水汽让视线都变得模糊,身穿隔离服也满是汗水,但朱老师坚持完成了沟通工作,确保了该男士配合去往集中隔离点。最后一位是来自英国的女士,她起初听到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后,情绪一度失控大哭,后经过朱老师的多次沟通安抚,包括期间了解到她饿着肚子,还帮她送去了面包和点心,她的情绪才逐渐平复。最终在居委等多方协调下这位女士的问题得以解决,临行前她通过电话对朱老师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当所有“老外”都得到妥善安排后,朱老师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完成了当日使命,并做好准备再次上岗。

翻译志愿者的工作尽管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尽管在沟通中会有些插曲,尽管工作12小时有些疲累,但这个工作是为了守护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是为了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正是党员的职责所在。截至发稿时,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15级本科生预备党员俞晶晶也刚结束了“集中隔离点”的翻译工作。同时,英语系教工党员白岸杨老师也积极报名申请加入了翻译志愿者队伍,这也是她第二次报名参加城市抗疫工作。尽管不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但作为二线的战疫人员,大家也都奋战在不同的岗位努力前行,只为守护家园、共克时艰。


学术经纬

外国语学院线上举办第八期“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

为了进一步响应“抗疫不停学”的要求,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第八期于319日下午在线上圆满举办。英语系唐青叶教授、唐根金副教授、朱音尔副教授、于梅欣老师和辅导员崔一冰老师在线上进行点评指导。本次学术沙龙由2019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黄丽全主持,四位学生主讲,吸引了外国语学院各年级同学在线上的积极参与。

第一位主讲人是2018级本科生林阳洋。林同学对选题“基督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进行剖析,考察了由多明我会修士Heinrich KramerJakob Sprenger合著的《女巫之锤》于巫术的最深入的论文,和它的先导。第二位主讲人是2016级本科生施小涵。施同学就题目“An Analysis of Foreign Media Coverage of Mobile Payment in China ”进行深入阐述,本文收集了各种角度的报道,主要从移动支付在我国流行的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国外媒体对中国手机支付的看法。第三位主讲人是2019级研究生范琳。范同学以“趋近”模式下《红楼梦》第三回合人物形象译文对比研究为题,选择霍克斯和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第三回合的人物形象描写进行评估,建立“趋近”的翻译批评模型,对不同语义透明度的人物形象描写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探究多种翻译方法下不同译文对原文的近似,从而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译文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第四位主讲人是2018级研究生曾侨丽。曾同学以“未知的已知:伊恩·麦克尤恩《坚果壳》中的非自然叙事”为题,以非自然叙事学为理论基础,以非自然的胎儿叙述者为切入点,从耳听为实、感受即存在、幻想即事实这三方面对其进行阐释,认为非自然的胎儿叙述者生动地呈现了现代社会的认知方式。

针对四位主讲人的发言,各位指导教师做了相应的点评,对四位同学的课题的思路规划进行了科学指导,为同学们梳理了课题思路,讲解了具体课题的内容框架与课题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与会同学积极发言,针对主讲内容提出一系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给出了相关意见。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并以此为契机为各位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进行了具体课题的分析和梳理。

学术沙龙可以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营造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的环境,弘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外国语学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科研成果的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的激情,加强学院的学风建设,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既要把论文写在学术杂志上,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出一批批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情怀的优秀人才,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徐亚丽 供稿)  


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空中德育课堂顺利开讲

为关心毕业生身心健康和帮助疫情下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3619:30,外国语学院以“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为主题的空中德育课堂在zoom会议平台顺利开讲。本次德育课堂特邀上海大学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傅新华老师、何岩老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正老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孙晓玲女士出席研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小琴老师、就业联络人梁苗老师、研究生专职委员马思涵老师和本科生就业助管员团队以及部分学院毕业生共同参加了本次线上课堂活动。本次交流由贾小琴老师主持。

首先,贾小琴老师向在场的所有同学介绍了参加本次线上课堂的主讲嘉宾,并对外国语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她提到,学院就业助管团队除了学院老师外,还包括顺利保研的八位应届毕业生,团队实时掌握毕业生们的就业状态,全面为大家推荐就业信息,全力帮助毕业生们解决就业问题。

接着,针对同学们关于就业的系列困难,HR孙晓玲女士作出详细解答。对于所有毕业生都关心的线上视频面试的问题,孙女士认为在面试前可以与面试官主动提出视频测试并尽量确保网络硬件正常,以避免突发情况。同时她认为,同学们需要多了解面试官的背景与职位情况,并且在面试前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洁、心态放松并化淡妆等;对于疫情带来的春招机会减少问题,孙女士认为大家要持续关注招聘网站,并且多发动身边的社会关系扩大交际范围,提高自身的软技能实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此外,同学们就自己的个性问题与现场专家老师们互动交流,对于大家提出的对三方协议的签订、落户的相关政策感到疑问,招毕办何岩老师为大家进行解答,并提醒同学们关注“上大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就业相关详细流程。 随后,傅新华老师针对今年春招的严峻形势,告诫同学们动作要快、分析要准,对“上大就业”中的就业信息精确识别,找出适合自己的资源。他表示,同学们在求职时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在这个特殊时期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关于同学们考研二战带来的空档期问题,王国正书记与傅新华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在交流中傅老师强调,应届生毕业后一定要有工作经历,尽量避免待业考研,以免为将来求职和出国埋下隐患。同时他强调了三方与报到证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记得与企业签三方就业协议。 马思涵老师针对同学们存在“投简历无回应”的问题与大家讨论,傅老师建议同学们针对企业的招聘条件先分析,再对应投简历,展现自己的软实力。最后,贾小琴老师在总结会议的基础上,建议同学们可以主动联系自己的学业导师,尽力整合身边全部的资源,准确定位,提倡先就业再择业。

本次空中研讨课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对学生们的就业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体现了学院在新就业形势下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不仅让同学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期间感受到学院的关怀,还学到了与求职相关的有用知识。本次就业空中课堂,为我院实现2020届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为大家在接下来的求职中规避诸多风险、攻坚克难解决就业问题指明了方向!

(就业助管团队 供稿)


外国语学院空中德育课堂第二讲顺利开展

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帮助我院应届毕业生了解就业现状,培养良好的就业观念,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出口问题”,3131210,外国语学院“战‘疫’,我们在一起”空中德育课堂第二讲顺利开讲。本次德育课邀请上海大学招毕办副主任傅新华老师以“生涯规划导航:考研出国就业那些事”为主题进行展开。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小琴老师、团委副书记崔一冰老师、研究生专职委员马思涵老师以及毕业班同学共同参加了这次学习课程。本次课堂由就业联络员梁苗老师主持。

课堂伊始,傅老师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提醒大家,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有所下降,报考研究生及出国的人数居高不下,企业单位用人需求却大幅下降,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接着,傅老师就中央、地方及学校出台的就业相关政策为同学们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留沪政策、专项招聘政策以及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等。结合我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文件,傅老师介绍了学校层面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所出台的方案,他不忘提醒同学们三方协议和报到证的重要性。最后,傅老师对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一、严守时间节点,把握“金三银四五六少”的就业规律,抓住机会,主动出击;二、关注好“线上”就业平台信息发布,拓展就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三、对于有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意愿的同学,在目前形势下,做到“两手抓”,尽量不留“空档期”;四、在家调整好就业心态,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主动向傅老师提出关于考研、留学和就业的个性化问题,如三方协议和报到证的具体作用、毕业生留沪与前往其他地区就业的区别等,傅老师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并给出指导意见。

接着,马思涵老师以“新时代·新教育·新机遇”为主题,从疫情现状和就业心理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关于求职就业的心得和经验。马老师指出,同学们在撰写个人简历时要学会打造个人“职业品牌”,从内容、措辞到模板都要严格要求。她还提醒毕业生们需要对应聘的公司有足够的了解,即使是线上应聘,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面试,如若出现设备问题等不确定因素,要相信自己,冷静面对,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最后,梁苗老师对此次课程进行了总结。他系统地介绍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表明学院就业工作力求做到“推荐岗位到个人”,为同学们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但同时,梁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积极配合我院就业工作,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发动身边的就业资源,尽早进行就业规划,未雨绸缪。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良好的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同学们为人生做好妥善安排,适得其所。一直以来,我院都非常重视生涯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时刻关心着每一位毕业生的“出口问题”。本次德育课堂是一次生动的生涯教育课程,不仅为我院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性的指导,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引导、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团委学生会秘书部 供稿)


外国语学院空中德育课堂第三讲顺利开展

为帮助学院师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抗疫工作,激发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热情,从而引导同学们坚定“四个自信”,3201210,我院“战‘疫’,我们在一起”空中德育课堂第三讲“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概要——从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谈起”于zoom会议平台顺利开讲!本次德育课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辅导员崔一冰老师担任主讲人。

崔老师以中国气象局为切入点,讲解了中国近几年来的制度建设,介绍了党组织、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职能。经过崔老师的介绍后,同学们对国家的政治体系有了宏观的认识。之后,崔老师重点介绍了我国为应对此次疫情成立的中央领导小组和实施的联防联控机制,中央领导小组的工作主要由综合研判、政策制定、新闻发布三方面构成。他指出,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可以侧面反映出国家应对此次疫情的主要方针,即从意识形态宣传、重点地区防控、外交对外合作、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所做出的的努力。结合实际案例,崔一冰老师带大家回顾了我校校级层面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强调了我校成立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在此次抗疫任务中的联防联控的作用和意义。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青年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拥有大局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够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本次德育课堂不仅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和学校在应对疫情方面的重要工作部署,了解了中国的制度建设和政治结构,还使学生意识到规则与体系对于国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要继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了解国家体制机制,关心国内外时事。只有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的能力,才能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勇立潮头。

(团委学生会秘书部 供稿)


外国语学院空中德育课堂第四讲顺利开展

随着线上课程的有序开展,冬季学期已接近尾声,考试周即将开启。为了引导学生增强诚信考试意识,树立严谨求实的班风学风,3271210,我院“战‘疫’,我们在一起”空中德育课堂第四讲于zoom平台顺利开讲。本次德育课堂邀请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梁苗老师和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崔一冰老师围绕“诚信教育与班风学风建设”主题为同学们讲授。

崔一冰老师首先对上海大学学生手册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他提醒同学们要仔细阅读学生手册,熟悉最基本的流程及规定,不要忽视规则,要“懂得规则,明确规则,并学会应用规则”,培养法治意识。接着,崔老师就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和诚信考试的问题跟大家探讨。他指出,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效果除了老师教学方法外,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诚信意识。另外,崔老师还从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两个维度对诚信问题进行分析。他指出,在论文撰写时,学生不应过分依赖于网络“智慧文库”,应该有独立的思维体系。而对于学生论文格式规范模糊等问题,希望同学们加强有关规范性的训练,培养“在对话中写作”的习惯,养成“在批判中扬弃观点”的思维方法,从而在规范中找到学术研究的支撑。

梁苗老师以“战役中的班风学风建设”为主题进行讲解。梁老师首先指出,班集体班风学风建设可以为同学们培养正确的学习意识、端正学习动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等提供环境。对于现存的诸如部分学生心情浮躁、学习精力分散、学习动力不足以及自律性弱、翘课、抄袭等学风不正的现状,梁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加强理想教育、成才教育、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培养强烈的成就动机,注重生活习性的养成、人际习惯的养成、心理倾向的养成以及规则意识的养成,并加强诚信自我教育。对于当前特殊时期同学们反馈的学风问题,梁老师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线上学习的机会,重视课堂仪式感,比如打开摄像头,端正坐姿;主动适应新环境,自觉调整设备;严于律己,学会学习。对于当前的班风问题,梁老师以疫情封城为例特别为大家讲解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概念,并从国情出发说明其产生的必要性,以避免不良思想对同学们的误导。与此同时,梁老师引用最近韩国“N号房”事件以及国内“跑步女”热点为同学们阐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对于个人发展的不利影响,进而延伸到集体主义对班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最后,梁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卓越班级的创建经验,并为即将开展卓越班级建设的班集体提供宝贵建议:第一、创建要求要明确;第二、素材准备靠平时;第三、卓越创建要“四有”,即“有魂,有根,有情和有核心”。

诚信是立人之本,在人生的答卷上,诚信可以是所有答案的关键词。推进班风学风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更能够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经过两位辅导员老师在本次德育课堂中的具体阐述与亲切指导,学生们懂得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对积极建设班风学风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具备规则意识,坚持诚信原则,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自觉自立自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和集体,为学院发展不断助力!

(团委学生会秘书部 供稿)


分工会之窗

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妇委会组织全院女教师线上庆祝“女神节”

202038日,是国际第110个三八妇女节。在全国人民共抗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让大家仍然能够度过一个正能量满满的节日,外语学院分工会妇委会组织全院教职工,线上庆祝这样一个特殊的“女神节”。

分工会和妇委会组织了两种活动方式供大家参与,第一种是“线上竞演竞唱活动”,或改编歌曲,或倾情朗诵,为中国加油,为湖北加油。第二种为“最美巾帼奋斗者——网课进行时”照片征集活动,展示任课老师们在网络教学中的精彩瞬间。全院教职工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虽然是特殊时期,不能像往年一样出门踏青,但是线上庆祝“女神节”这样一个特殊的过节方式更能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团结大家的友谊,展现大家另一面的才华和工作状态,具有特殊的意义。

(分工会、妇委会 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朱一佳、闫思璇

审 核: 贾小琴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0年第04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