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第十五期成功召开

创建时间:  2021-09-29  朱一佳    浏览次数:


9月24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话语·文化·社会”湖畔沙龙第十五期活动于宝山校区C113教室顺利举办。本场活动邀请了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副院长唐青叶教授和朱音尔副教授、张颖副教授、竹旭峰老师、文雪老师进行现场指导点评,2021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江慧莹进行主持,四位主讲人李小华、苏钰、吴金铭、赵金如作了精彩发表,现场同学反响热烈。

第一位主讲人为2020级博士生李小华。李同学的题目是国内多模态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现状、问题及建议,选题十分新颖。他通过多重数据分析与文献信息搜寻,对多模态翻译进行定义、分析、举例说明等,他认为多模态翻译即为实现意义重构的跨模态转换活动。通俗来讲,文字转化为图片、纯文字小说译成图文结合绘本等诸如此类即为多模态翻译。他言语缜密,角度新奇,提高了广大同学对多模态翻译的认知理解程度。第二位主讲人为2019级本科生苏钰。苏同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英语‘拆墙’理论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她以钱伟长老校长的“拆墙”教育理念为基础,探索了外语学科的内在属性和外部环境,提出结论:外院人才应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普知识,以国家需要出发,培养国际视野,建立文化自信,如此才能成为新时代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第三位主讲人为2021级研究生吴金铭。吴同学就“《红楼梦》金陵判词英译文对比研究——以霍译和杨译为例”选题做了精彩讲演。《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多维度呈现了中华文化风貌,包括文字、艺术、宗教、服装等。吴同学主要通过修辞手法与翻译策略两方面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进行比较。其中他选取了用典(咏絮才)、双关(玉带林)、暗喻(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修辞翻译,以及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比较两种译本。第四位主讲人为2021级研究生赵金如。赵同学的专业选题“专有名词音译中英汉音系对应的处理问题研究”案例丰富、贴合实际。他自主发现了问题:音译的标准是什么?并探究了音译背后的三个问题,中英文音系的异同、音译的准则、以及什么是翻译实践中的关键点。最终得出结论,音译时应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基础语音知识,明确中英文的语音异同,了解音译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如方言等因素)。

针对四位同学的发表,尚新院长给予了精准的点评,并为同学们提出了几条建议。尚新院长指出,首先是要培养问题意识。研究不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是要注重发表时间与汇报细节。发表时间应严格控制,汇报细节如字体大小、内容简洁、肢体语言、现场互动、发表思路等都应予以注意;最后是要明确结论。进行选题研究后,学生应形成明确的结论,如研究主要针对哪种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类问题等。

随后,唐青叶副院长指出,学生不仅应该具备问题意识,还应该敢于质疑,勇于对现状说“不”。针对现状,学生不应仅仅做表面研究,还应积极行动,找出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外语人应多从语用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最后,朱音尔副教授提议,查找冷门文献时,我们可以转换思维,从整个体系出发,利用多个维度查阅关键词;另外,研究选题中的多个层面时的方法需统一,切忌使用多种方法,如此才能构成上下文协调不冲突;还应明确研究成果,学生对选题应先进行宏观分析,然后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最后形成明确的结论。



本期湖畔沙龙精彩纷呈,师生思想相互碰撞,呈现着“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了本硕博交流的学术舞台,倡导树立良好的学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鼓励外院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杨露 供稿)





上一条:探访中共一大纪念馆:跨越百年时空 两代青年“对话”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暨秋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