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十五届学术节议程
主题:融通中外 文明互鉴 |
时间:10月13日下午13:00-15:00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学海厅 主持人:唐青叶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
13:00-13:10 | 致辞:尚新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
13:10-13:40 | 1、方梦之教授 上海大学,“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题目:我的学术汇报(2015-2023) |
13:40-14:10 | 2、陈勇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 题目:外语研究论文的修改与投稿 |
14:10-14:40 | 3、屈文生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题目: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 |
14:40-14:50 | 互动 |
14:50-15:00 | 总结:吴蔚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3年10月8日
主讲人简介及发言摘要
方梦之教授
发言题目:我的学术汇报(2015-2023)
摘要:讲座回顾了方梦之教授2015年至今的学术经历与主要学术成果,从科研、编撰两方面展示其学术研究路径,总结出在“学术过程中享受人生”的超然感悟。
个人简介:方梦之,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荣休教授、《上海翻译》名誉主编,长期从事科技信息的翻译、研究与编辑工作,译文累计逾300万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200篇,编、译、著图书46种,责编翻译图书5种。曾担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荣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23)、上海市外文学会“终身成就奖”(2017)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终身成就奖”(2015)等。
陈勇教授
发言题目:外语研究论文修改与投稿
摘要:讲座分为什么改、要改什么、投稿要略、洛外学报四个部分。“为什么改”部分主要强调修改本身就是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改什么”部分主要分改论文前件、改论文框架、改论述逻辑、改语言文字、改论文细节等几个方面来谈相关修改要求;“投稿要略”部分主要从投稿注意事项、差论文的表现、好论文的表现、审稿意见例析等几个方面讨论外语研究论文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洛外学报”部分主要介绍洛外学报常规栏目和专题栏目的策划及建设情况。
个人简介:陈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语言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结项鉴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符号学、语言哲学、文化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7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在《当代语言学》《当代修辞学》《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中国俄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50余篇,独立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独立出版专著2部,合作出版专著2部。
屈文生教授
发言题目: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
摘要:历史地看,翻译是将异质的文明引入本土文明的文化行为,是面向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活动。”新翻译史”研究是着眼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研究,是转向文化交流史的跨学科乃至超学科研究,是基于文本和档案的研究,是将翻译视作事件,将翻译事件看作历史事件的一种研究。“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是富有生命力并有很大成长空间的研究领域,但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界谈“翻译的历史”(翻译史)的多,谈“历史的翻译”(历史翻译)的少。但这不意味着历史翻译不重要。相反,历史翻译就是历史诠释,历史翻译有助于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有助于中国历史话语权的构建与传播,并藉此推进提升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地位与中国软实力的伟大目标。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
个人简介: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翻译、翻译史、法律史及中外关系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等各类课题7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法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等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不平等与不对等:晚清中外旧约章翻译史研究》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曾入选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上海市首届东方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项目、上海市曙光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项目,曾荣获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上海市涉外法律人才、首届上海市外语界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