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晚18:00,以“遇见未知的自己”为主题的生涯发展指导课在CJ204教室顺利举行。由上海大学生涯发展指导工作室侯文婷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外国语学院的2019级全体新生积极参与并认真聆听了本次课程。此次活动由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梁苗主持。
活动伊始,侯文婷老师结合课程内容询问了部分同学国庆假期安排和去向,通过让同学们选择六张旅行目的地图片,激发同学们的课程兴趣和思考。紧接着,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这六张分别代表不同职业性格的岛屿图片,并对每一种岛屿所代表的性格——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由此引出其背后的原理机制“霍兰德兴趣类型”。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同学认真思考,并尝试跟随侯老师的指导定位自己的性格类型,学习如何一步步探索真正的自己。
随后,侯老师就“遇见”两字,对如何从两方面了解自己——性格特点和兴趣,和同学们进行探讨。为了让大家深刻感受兴趣与遇见自己的密切关系,侯老师播放了一段北极光翻译奖得主许渊冲老先生在电视节目“朗读者”中的一段采访视频。“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了极大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是自己的,别人夺不走的。”老先生的话与其一生所创造的辉煌成就,让同学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兴趣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侯老师向大家阐释了“兴趣+能力+社会需求=理想工作”的观点,并将话题接入同学们的大学生活,鼓励同学们不断试错,勇于尝试,不要畏惧错误,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以给自己一个较准确的定位。她强调,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也需重视能力的提高,而其中一个必要的环节便是制定一个清晰可量化的、可实现的、积极有价值的目标。她总结表示,在进行生涯规划之前,不可或缺的是对自身的探索与遇见,而其中最本质的是通过摸索真正的自己,以此成就更好的未来。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是我院“海星计划”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本次“遇见未知的自己”主题课程的顺利开展,启发了2019级全体新生在生涯发展规划中积极探索自己、挖掘个人兴趣的意识,激励同学们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不断进步,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沈林妍、陈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