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外国语学院在乐乎新楼大学厅召开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咨询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查明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博士生导师王克非教授、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褚孝泉教授、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永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博士生导师彭青龙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立非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袁筱一教授以及学院领导班子及部分教授等25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主持。

首先,龚书记致欢迎辞,她向专家们简要讲述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和发展,对学院现有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进行介绍,结合学院2020年博士点申报工作,说明了学院发展的痛点以及学院力求改进的措施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查明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本次会议的召开很有意义,正当其时,十四五规划材料体现了很好的前瞻性、学科意识、守正创新的意识,两个学科方向的增设对于丰富学科内涵建设和进一步拓展创新很有助力。
接着,研讨会正式开始,由彭青龙教授主持。会议主要包括:尚新院长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汇报和唐青叶副院长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二级学科方向增设论证报告,并由在场专家分别就两项内容进行发言。对于“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外语界要做到“讲好中国故事”和“讲好外国故事”相结合;二、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科建设要有领军人才,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程;三、学科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课程思政要进一步凸显上大红色教育传统;四、学科专业的发展在固本和创新上要做好平衡。对于“二级学科方向增设”,专家们指出:两个新增硕士点是很好的开始,要运用好《上海翻译》、Translating China这两个学术平台,要注意翻译学与MTI的侧重和区分;针对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引进是当务之急,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基础研究课程也要给与更多重视。
专家发言结束后,彭青龙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强调,无论是规划还是培养方案,都要有理念支撑,要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既要硬实力,也要软实力,始终围绕“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考量,以培养具有上大特质的学生为己任。他指出,国际化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国际师资(外籍专家)、成果(国际发表激励措施)和体制机制(教学评价体系、学院的文化体系)等方面着手。在学科建设上,“翻译学”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而“国别与区域研究”也不必一味“求全”,而是要重点突出,还要做好基础研究。
最后,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致答谢辞,感谢专家组为学院学科规划和方向的制定贡献智慧。他表示,学院将在听取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落实发展规划,在学校顶层设计和支持下,学院党政班子、全体师生员工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不辜负学校的期待和各位专家的指导。(梁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