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受邀 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讲座

创建时间:  2021-12-24  曹若兰    浏览次数:


12月22日晚7时,应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国际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创刊主编、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文学会副会长杨枫教授在线开设“外语论文选题、研究、写作及发表”专题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担任与谈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上海大学教学督导万华教授、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教授、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媛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讲座。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3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近800名师生。

杨枫教授首先阐释了外语研究的概念。他指出外语研究应该涵盖中国以外的所有研究,这不仅是语言领域的研究,还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关于学术身份的定位,杨教授认为天赋、兴趣、积累是基础,学术身份的建构是为关键,而现今的学术身份构建失于模糊,做研究应关注社会及时代的要求。国家意识有所变迁,时代精神也应当成为普世价值。当下学者不能仅将外语学科进行技术性和描述性研究,更应从思想建构性和文化建构性角度对国家建设需要有明确认知。

其次,杨教授深入分析学术选题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富矿选择。做研究要弥补学术上的空白。杨教授特别提到,针对拥有超高文学价值的中国经典加以深入研究,所得学术成就可能超过《红楼梦》。第二,本质精神。任何事物的本质有依存的要素。研究需挖掘具有区分性的内在事物和概括事物的普遍性特征。第三,问题意识。如今很多的研究并没有提出问题,学术问题是认知上的瓶颈。第四,理论建构。研究是否可以提出或建立理论体系,需要学者们深思。第五,价值意义。研究是否填补了学术的理论空白,具有什么应用价值,可以指导什么样的实践等。

杨教授指出学术项目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即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及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在于提出假说、收集证据、完善假说,调查研究在于认识、决定、评价,思辨研究则在于增强我们的思想力。

杨教授逐层解析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第一,题目。论文的题目应包含研究的领域和领域的细分,尤其要呈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结果。第二,摘要。摘要是对某研究的意义、问题、思路、发现、过程、结论、意义与价值的简要概括。首先,摘要需反映出作者的气质,不能套用他人理论;其次,好的摘要应是独立性的小论文,有实质性的具体内容,体现论文的创新点;最后,摘要应风格简洁、逻辑清晰,能激发读者兴趣。第三、文献。文献回顾是对迄今为止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文献进行广泛查阅、分析、阐述和认识。文献综述显示作者的熟悉程度和思考程度,应具有导向性、研究性、对比性等。杨教授还列出了几个常见的文献问题,如文献综述不符合研究的目标、没有分类、分类不全、没有进行比较研究、缺乏论证等。第四,逻辑。所写的句子要表达一种思想、信息、立场、美学、逻辑,显示出因果层次。语言应当是有力量的,要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知识,而这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

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杨教授结合《当代外语研究》期刊要求分享了论文发表的几大要素。第一,在期刊定位上,学者应择优争取,而非人云亦云。第二,在选题分析上,学者应全方位了解投稿期刊的特点,广泛阅读期刊文章,对其风格有所了解。第三,在编辑友好方面,学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投稿,同时关注期刊写作倾向。第四,在学术评价方面,学者应对投稿期刊的历史进行研究,引用该期刊杂志,并搜索该期刊在各大学术平台上的文章。

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进行得深入热烈。30多位老师留言互动,上海大学张新玲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于涛老师就中华文化传播等方面与杨枫教授深入交流,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讲座最后,唐青叶教授和尚新教授分别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唐教授指出,杨教授为我们上了一节论文写作的规范课,和学术伦理道德课。在宏观层面,杨教授对外语学科定位、思想建构力、问题意识、选题的理论价值有着独到的阐释;在现实层面,本次讲座对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论文写作及投稿大有裨益。尚新院长高度评价了《当代外语研究》期刊,并对青年学者提出了宝贵建议,指出当下我们应关注期刊卷首语,传播知识翻译学,结合国家政治文化,开阔视野,做好新时代的外语研究工作。(撰稿:刘烨呤 李铱林)





上一条:真心以待,携手以来——吉林招宣组2022年“寒假回母校” 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培训会圆满结束

下一条:砥砺切磋·萤烛互映·溪流成海 --第三期外院泮溪学术论坛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