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十三)——朱永生教授

创建时间:  2014-07-11  刘佳    浏览次数:


710日上午9点,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学校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在宝山校区J101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生教授担任主讲,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论语义波的形成机制"的精彩讲座。
朱教授首先对现有的涉及到语义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论。他讲到, Halliday借用波的概念描写小句的信息结构;Pike借用波的概念来描写信息流动的周期性;Martin&Rose认为语义波与话语的节奏有关。接着他从主位与新信息的角度提出自己对语义推进模式的分类:1"放射模式",主位相同,述位不同;2"聚焦模式",主位不同,述位相同;3"梯形模式",前一句的述位作为后一句主位;4"交叉模式",前一句中的两个成分在后来的句子中分别担当主位。
随后朱教授又介绍了Coffin等人关于时间性这一概念的观点,并强调除了Coffin等人对这一概念进行的研究外,还可以从时间的明晰性、隐秘性和方向性上进行探究。他还阐述了前人有关语义引力和语义密度的理论。然后提出语义波的形成机制还应包括空间性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他认为,空间性包括两个方面:空间定位和空间定向,空间性可以成为语义波唯一的形成机制,也可以和其他形成机制交互作用,共同推动语篇意义的发展。
最后,大家就语义波的相关问题和朱教授进行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朱教授的讲座实例丰富,深入浅出,讲解生动形象,发人深省,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杨雅瑶  供稿)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举行2013-2014年度辅导员工作述职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十)——何刚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