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古代中国与东亚海上交通——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一讲开讲

创建时间:  2020-09-11  朱一佳    浏览次数:


2020年9月9日下午,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校本部C211开讲。本次系列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乌云高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就“古代中国与东亚海上交通”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乌云高娃老师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他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变迁在促进东亚中日韩三国一系列港口群的出现和区域贸易的形成的同时,也成为东亚中日韩三国与东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海洋交通网络形成的基础。

随后,乌云高娃老师为大家具体介绍了从汉朝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海上航线的变迁,并指出朝鲜半岛是连接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域,早期的中国与东亚的新罗、日本交往,主要利用北路航线。登州是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在中国与东亚朝鲜半岛、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乌云高娃老师按照历史时期的演变顺序,为大家分别讲述了明州、泉州、密州、登州等几个中国与朝鲜、日本的重要贸易港口。并且他通过丰富的史料记载和图片介绍了中国与朝鲜、日本的物品交换,指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最受欢迎的交换物品是丝绸,元代东亚物品交换主要以瓷器为主,其主要运输途径为海上丝绸之路。接着,乌云高娃老师总结指出,山东半岛、浙江沿海港口和福建的泉州等港口,在不同时期中国与东亚朝鲜半岛、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登州和明州作为整个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出海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座尾声,赵莹波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精彩点评,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紧接着,各位同学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疫情在日本交换留学无法返校的海外学子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乌云高娃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大家感觉获益匪浅。

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是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系列讲座共分十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同一时间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就中日关系和东亚关系做系列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不仅内容充实而精彩,而且乌云高娃老师的讲解十分细致,让大家对古代中国与东亚的海上交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陈明珍 供稿)





上一条:不忘初心学四史,砥砺前行担使命——外国语学院党委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研讨活动

下一条: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