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第三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节隆重开幕

创建时间:  2011-10-18  刘佳    浏览次数:


2011年10月14日上午,第三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节隆重拉开帷幕。本届学术节主题为"全球视阈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参加此次学术节开幕式的特邀专家有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朱永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虞建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系主任陆留弟教授、《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以及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   
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冯奇教授主持,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郭长刚教授致开幕辞。郭教授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大类招生改革情况,对外国语学院连续举办学术节、加强学科建设的举措予以充分肯定,表达了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喜悦之情。外国语学院书记施雯教授在欢迎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以及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阐释了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推进全球视阈下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重大意义。
四位特邀专家的主题报告是本届学术节的首场大戏。《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做了"关于翻译职业化与翻译研究"的首场报告,方教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翻译史、归纳了翻译职业化的特征,并从组织保障、市场需要、资格考试、翻译规范和翻译教育五个方面论述了翻译职业化的过程。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的陆留弟教授探讨了中国人眼里的日本茶道文化,他引经据典,追溯历史,论证茶起源于中国,但是国人却没有弘扬这种本土茶文化的意识。反而是在传到日本后,茶文化得到发展,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陆教授希望中国经济发展之后,有志之士能齐心协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接着,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做了题为"作为象征资本的大写的'我':文学的市场化与作家的重新定位"的报告,他以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依登》为例,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融文化研究、小说研究和传记研究为一体,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学市场化的机制和规则对小说创作的操控和影响。虞教授流利的英语、缜密的思维、详尽的分析引发在场师生提问的高潮。最后,复旦大学朱永生教授做了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个体发生学"的报告,介绍了个体发生学这一概念的生物学起源、韩礼德对个体发生学的贡献、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指出目前该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朱教授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释、风趣幽默的谈吐令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本届学术节的主题报告会。
当日下午,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日语语言文学5个学术团队就不同主题在分会场展开小组讨论,师生同台,互相启发,气氛热烈。本届学术节共收到论文70余篇,各团队将遴选优秀论文,学院将在学术节闭幕式上予以表彰。
本届学术节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宗旨,突出学术、创新、互动三个特色,着力打造语言学、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四个研究板块,开拓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学术热情,增进了学术交流,是我院学科发展转型阶段的一次学术盛宴,势必将全球视阈下的外语研究与"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外语教学改革推向新的高潮。本届学术节将历时一个月,期间外国语学院还将邀请本院教师及外籍专家开展主题学术报告,同时开展一系列研究生学术活动,欢迎大家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
(外国语学院)




上一条:虞建华教授作客我院东方讲坛

下一条:陆留弟教授作客我院东方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