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语学院唐青叶教授和国际交流学院曾青霞老师的指导下,历时两个星期的"都市和谐话语"暑期社会调研圆满结束。共有来自外国语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28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调研。同学们走访上海南京东路附近区域的主要街道、商铺以及公共休闲场所和大型场馆,共查找出150多例不和谐、不规范用语,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请教专业老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探索更好的用语方式,最终形成一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希望为促进都市和谐话语的使用、进而促进城市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调研之初,主攻话语分析的唐青叶教授就指出,此次调研首先要明确话语和谐的内涵,在以往纠错的基础上,更注重发现不和谐、不文明用语;国际交流学院的曾青霞老师还强调在网络语泛滥的当下,不要忽视了中国汉字使用的规范。学院团委书记余丽娜老师则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暑期实践,进一步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对南京东路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记录各种不规范、不和谐用语,分析之后发现这些用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语法和拼写错误,商标广告语化用成语,书写采用花体,中英对照翻译不恰当,用语不具备人文关怀和文化特色等。大家集思广益,商榷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根据课堂中所学的语言学理论,在调研报告中对上海语言文字使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尽管同学们对语例的分析还不够深刻、准确,但此次调研却唤醒了大家关注城市用语和谐的意识。唐青叶和余丽娜老师对调研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们见证了大家在这其中的付出与汗水,也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调研的成果。曾青霞老师则表示此次调研很好的加深了留学生对汉语言的了解,并通过此次合作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方法和珍贵的友谊。
小组核心成员之一刘海萍谈到此次调研,感慨很多:"在这次调研中,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团队的重要性。"娄斯媛同学也坦言,"此次调研不光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要求,更考察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来自韩国的李政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觉得此次调研真的让她学到不少东西,"真没想到上海南京东路这个地方还有不规范、不和谐用语,看来一切还是要立足实践。"
城市作为国家的组成单元,包含着一个国家的独有文化气息,传承者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特质,因而是向外国友人展示国家形象的良好窗口。语言,作为一个城市的第一张名片,其是否和谐规范关系到城市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对外输出,因而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都市和谐话语"调研已经结束,但我们由衷盼望这一份努力能够唤醒了大家关注城市用语和谐的意识,让炎炎夏日绽放语言和谐的芬芳花朵。
外国语学院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