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 4月30日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学院要闻
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应邀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2022年4月9日-1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共建高质量发展的外语教学新生态”。受主办方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在“培根铸魂,优化育人路径”平行论坛做主题报告,全国约2.49万名教师线上参与了这一平行论坛。
尚新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大外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发言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向与会者分享了近十年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赓续红色基因,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持续进行“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大外语创新人才培养,奋力支撑“国际化的上海大学”战略发展目标的积极探索。尚新教授从国家大政方针、战略发展目标、教学理念确立、课程体系改革、学科平台构建与特色打造以及实践环节育人等不同维度阐释了“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大外语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与大家分享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过去十年中围绕“培根铸魂,优化育人路径”所取得若干经验和成绩。
尚新院长表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紧密对接国家和上海地方人才需求,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重视培根铸魂,重视国家意识的培养和外语学科思政建设,将人才培养贯通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以及课外实践教学,进一步夯实“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大外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国际化的上海大学”的支撑主力,为国家培育具有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国际化人才。
直挂云帆济沧海——记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教学改革一周年
为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我校“国际化的上海大学”战略目标中的研究生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的《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013)、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第一外语)教学大纲》以及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等文件精神,在主管校领导和研究生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21年4月开始,着手进行我校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探索,教改的目标是在不久将来大幅度提升我校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发表和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及水平。
本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包括:(1)将研究生公共外语部独立建制,从英语系中独立建制,提升了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面向全校基础教学功能定位和服务能级;(2)调配精兵强将,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研究生公共外语的师资队伍;(3)重塑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体系,将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育人作为课程体系重塑的重中之重;(4)取消英语免修制度,实施全员必修(研究生英语为公共必修课);(5)托底培优,实施分级教学,培养学生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近一年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院以及学院领导的工作部署下,多措并举,踏实有效地推进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聚力托底培优,实现全员开课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和分级考试成绩,实施阶梯式分级教学,为我校3824名硕士生及580名博士生开展“学术综合英语”及“学术交流英语”的教学。本学年在秋、冬、春三个学期连续排课,在宝山校区、嘉定校区、延长校区轮流开设。课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学术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满足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需求。
二、建设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与校内各学院专业教师跨学科组成教学共同体,联合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外教,形成了一支发展目标明确、人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高效协作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以学生为导向,依托itest、iwrite、Utalk、U校园和写作中心等各类平台,将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紧密结合,以英语学术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为突破口,巩固和全方位提升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遵循“听说先行、读写并重”的教学理念,以教师讲解、师生研讨、学生展示、生生互评等多种教学模式,辅以大量的课堂和课后训练。
教学团队还设计开发了“学术综合英语”超星课程平台,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选取渐进式难度提高的讲解视频和语言章节测试来提高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和语言测试能力。
另外,教学团队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短期课堂教学培训和学术英语教学培训,了解国内知名大学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情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等。团队聘请国内外学术英语教学领域的顶级专家来校进行交流互动,为团队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团队结合我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编写教材《学术综合英语》,并公开发表SSCI收录论文1篇,CSSCI收录论文2篇,申获国家社科项目1项,译著1部。教学团队竭诚奉献、敬业凝聚、勇于创新,在2022年1月获得“外国语学院优秀集体奖”的荣誉称号。
三、凸显国际化亮点,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用英语撰写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提升我校研究生学术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课程团队不仅给学生提供英语论文写作的系统训练,还选取真实性场景的语料,为学生模拟真实语境进行演练,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学术交流的各个环节并掌握相应的交际技能。课程有效地提升了研究生学术英语的书面语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学术论文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得到了一致好评。
另外,研究生的学术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在参加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中,已经有多名同学撰写的英文学术论文被国际期刊录用,多名研究生受邀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并用规范的学术英语公开发表其学术观点。
结束语
上海大学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实施一年来,在我校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上海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上海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以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指引下,外国语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克服师资不足、资金短缺等困难,迎难而上,持续探索,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将牢记使命、再接再厉,进一步打造并完善学术综合英语线上自主学习平台,开发具有上大特色的研究生学术综合英语系列教材,建设完备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测试题库,组织更多样、更有益的学术英语课外活动,全方位提升我校研究生学术英语的能力,为实现我校“国际化的上海大学”战略做出积极贡献。(撰稿:研究生公共外语部)
2022年上海大学“院长大咖说系列直播”——外国语学院本科招生专场成功举办
2022年4月15日上午10:30,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受邀主讲360教育在线和高考帮联合举办的“院长大咖说系列直播”活动。尚院长在直播中从学院概况、人才培养、就业发展、筑梦学院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并为具有报考疑问的同学做在线解答,为有意报考的高考学子确立目标、指明方向,吸引更多高考学子报考上海大学、报考外国语学院。该直播在上海大学本科招生视频号、Bilibili社交平台等多个平台实时播出。
首先,尚院长从上海大学的整体性优势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情况。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属、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也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外国语学院发轫于上海大学1923年建立的英国文学系,于1995年正式成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外国语学院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的外语人才,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为使命,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学院”为愿景;建设了“一体两翼、三驾马车”办学架构:“一体”指外院这个母体,“两翼”是公共外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本科层次上,学院设有英语、日语、法语“三驾马车”。外国语学院已经建成了全面的本硕博教育,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学质量、丰厚的研究及学术成果。
其次,基于外国语学院“培育具有国际视野、融通中外、服务国家战略的卓越创新型外语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尚院长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育体系即第一课堂课程育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第三课堂实践育人“三层次育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课外生活、提升专业和技能素养。
再次,尚院长指出外国语学院对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视,成立学院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助力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并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传授经验,提高专业就业技能。此外,尚院长还向家长同学们展示了优美的校园景色、优越的学习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生活配套。
最后,尚院长针对部分家长和同学的疑问进行了在线解答。尚院长分别就学科建设、招生方式、培养方式以及就业深造问题为考生和家长逐一解惑,并代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考生们送上真诚的祝福。
此次直播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直播间互动频繁。外国语学院热忱满怀,与高三学子们相约上海大学泮池湖畔,斑斓的校园生活和优秀的导师朋辈在此热烈期盼更多考生的到来!(撰稿:杨露)
党建剪影
再动员、再部署:外国语学院疫情防控专题组织生活会工作部署会顺利召开
4月7日中午12点,外国语学院党委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疫情防控专题组织生活会工作部署会,传达党中央、上海市疫情防控有关精神和要求,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党委委员、英语党总支书记张建琴及全体党支部书记参会。
会上,邓志勇书记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疫情防控情况,对党支部和党员提出要求。他强调,我们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责任。全体党员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坚持率先垂范,发挥模范作用,自觉执行疫情防控要求,落实防护措施,务实本职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
党委副书记贾小琴强调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学院所有师生要坚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点外卖不收快递,坚决落实学校封闭管理的规定;谨防次生灾害,注意宿舍用电安全,谨防电信诈骗;深化人文关怀,加强服务保障和师生关心关怀,要求全程导师务必加强对校内外学生的关心和关怀,耐心地进行信息沟通和心理疏导;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每个党员应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学习,提升政治站位、明确使命担当。
党委委员、英语党总支书记张建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3月17日学校解封回家后,主动到社区报到,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她一边认真完成在线教学任务,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参与了社区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她呼吁广大党员师生确保自身防护安全前提下,下沉一线,服务社区,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她建议各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可以邀请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党员做分享,继续发扬好的作风,号召党员自觉站到第一线,同时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顾全大局,坚定信心,共克时艰。
最后,邓志勇书记表示自疫情暴发以来,学院全体党员都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并为防疫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向大家表示感谢。希望各支部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双报到”制度,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培养党员先锋的 “主战场”,让党员成为疫情防控中流砥柱,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会议要求各党支部要迅速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一步要求广大党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积极配合、令行禁止、克难攻坚,凝聚起同心战疫的强大合力。(撰稿:华阳)
党员先锋,大爱无声——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第二教工党支部疫情防控专题组织生活会
2022年4月8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第二教工党支部在线举行了疫情防控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于梅欣老师主持,16位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党支部书记于梅欣传达了党中央、上海市疫情防控有关精神和要求,强调当前作为教职工党员要做到如下三点:首先,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党员要做好自我防护,保持身心健康;其次,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积极配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再次,在防疫期间,仍要站好教师的岗位,立德树人,用学生需要的方式,关心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发挥好教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双报到”实现全覆盖,冲锋在前,展示大爱。我支部全体党员在社区“双报到”已做到全覆盖,支部党员贺莉、徐群、薛清、邵庆华、周健华已经在社区做志愿者多日,还有部分老师严阵以待,随时等待社区安排。贺莉老师在社区志愿活动中,看到了社区为大家服务的认真和周到,看到了大白们的耐心和坚持,看到了志愿者们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和热情,以及居民们对社区工作的支持与肯定,感受到了大家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积极与努力。徐群老师从学校解封回家后的第二天就在社区报到,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她主要负责组织核酸检测、发放物资等,徐老师所在社区位于嘉定区,疫情开始的相对较早,徐老师做志愿服务的战线拉的也比较长,在分享的时候略显疲惫,但是她说:“我们党员在这个时候,就要站出来,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薛清老师在疫情暴发的时候便在小区里做志愿者,负责维护秩序,作为一名老党员,薛老师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看到了她所在小区基层管理的有序性和经验的可推广性,小区就地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参加临时党支部的同志,很多都是居家工作的精兵强将,年轻有头脑,工作效率高,第一时间冲在前面,让整个小区一直处于顺利运转的状态。邵庆华老师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主动联系社区要求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小区里有独居老人食物不够的,她也会捐赠食物给老人,她说:“在邻里之间最困难的情况下,这是发自内心的互助。”周健华老师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但她克服困难主动做志愿服务工作,协助组织核酸检测、发放物资、维持秩序、建群组织邻居等,她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基层的不易,她说:“大家这个时候都很辛苦,作为党员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上述志愿者,还有很多急别人之所急的党员先锋。叶新老师所在的小区老人小孩多,封控后老阿姨在阳台上聊天,说菜不够吃,自己只能喝粥吃馒头,叶老师立刻把家里的菜、罐头、口罩等分一些挂在她家门上。沈力老师自己身体不好,但在物资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仍主动给邻居送牙膏、蔬菜、鸡蛋、牛奶等物资,沈老师担心楼里两位独居老人没有吃的,把家里的食物分享给他们,更令沈老师感动的是,独居老夫妻给当地政府捐款2000元。范金萍、蔡春红老师也是严阵以待,随时待命。最后,于梅欣老师表示每位党员都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向大家表示感谢:“上海大学的党员,都是个顶个儿的好”。
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纷纷表示,虽然疫情形势严峻,生活艰苦,但是每位党员都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觉悟,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撰稿:英语系第二教工党支部)
学术经纬
学习不辍 科研不停——外国语学院“导学有约:研究生导师科研之路”主题分享活动
疫情打破了全校师生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各种线上交流却将被封闭的师生紧紧相连,疫情隔不断导师对学生的牵挂。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利用腾讯会议、微信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的生活、科研、生活进行帮助和指导。
4月11日19:30,唐青叶老师准时与组内的硕博士学生相约,进行线上交流会议。会议依始,唐老师首先关心并询问了同学们封闭式管理下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鼓励同学们在宿舍内多做运动,不得不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要将健康放在第一位。接着,唐老师以“疫情下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科研”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她特别谈到了自己在2003年非典期间读博时做科研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在疫情下调试好心情和学习的节奏,利用这一段特殊时期沉下心来广泛阅读,厚实基础,汲取灵感,争取有所产出。接下来,组内的同学纷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封校以来生活、学习的情况,唐老师也针对每位同学汇报的情况做出指导,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并指明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唐老师特别关心了毕业班学生的论文进度和就业情况,努力安抚他们的焦虑心理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类似这样的交流会每周都会进行,与冷酷的疫情相比,唐老师的关怀为组内研究生的心里注入阵阵暖流,让所有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院系、导师的关爱,增强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提升了大家学习科研的动力。(徐魏钧 供稿)
人才培养
相约“云”端,共探学研——外国语学院尚新教授举行“研究生导师科研之路”主题活动
2022年4月13日下午1时,外国语学院尚新教授在腾讯会议举行了“导学有约:研究生导师科研之路”主题分享活动。尚新教授的所有在读学生,包括一位1位博士生、11位硕士生和1位本科生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会上,尚新教授对同学们的校内生活、学业情况与科研工作给予了关心与问候。
首先,尚老师热切关心了同学们的校内生活,尤其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虽然尚老师自身也深受疫情影响,但依旧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校内生活状况。尚老师由此次疫情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巨著《十日谈》,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随后,尚老师叮嘱同学们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学会调整心态,注重劳逸结合。学习的同时,可以听一些古典轻音乐来舒缓心情,尚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自己常听的古筝曲《云水禅心》,希望同学们能借助音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尚老师告诉大家,自然界变幻莫测,人类本就无法全盘预测和掌控突发状况,即使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事情也是意料之外的,两次世界大战相隔二十一年,SARS和COVID-19的爆发相距也不到二十年。人生总要经历磨难,所以要学会放平心态,从容面对困难。尚老师激励大家道:“人在世上不经历磨难,也很难成熟,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磨炼自身意志”,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随后,尚老师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业和科研进展情况。从首批答辩的20级专硕同学开始汇报学习,四位专硕同学依次汇报了自己的答辩情况,提出了自身在修改翻译实践报告时所遇到的问题。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举例、译文质量、文献选取、摘要写作和章节连贯,尚老师一一给出了修改建议。之后,20级学硕同学反馈了自己的开题情况,尚老师告诉大家,开题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化解,写论文时不要觉得遇到问题就进行不下去,要学会见招拆招,迎刃而解。指导完20级硕士的论文后,尚老师又询问了21级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几位同学本学期课业压力较大,且面对考证、实习和翻译实践报告写作的多重任务,尚老师安抚了同学们的焦虑情绪,并建议同学们合理安排学习和实习时间,学会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期间,20级的一位同学因为需要核酸检测,未能参与此部分的讨论学习,但尚老师依旧记挂着她,并请同学帮忙转告她,会议结束之后进行单独指导。
最后,尚老师指导安排了研究生们共同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科研助理工作。尚老师指出,近期大家都比较忙碌,再加上疫情影响,许多事情的开展都存在困难,本应线下指导大家该如何对事件报道进行语料标注,但囿于现实,如今只能简要说明,并会在之后将模板发给各位科研助理用于研究学习。随后,尚老师通过屏幕共享详尽介绍了标注方式,并耐心地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以期有更加高效和完美的方法。
本次“导学有约:研究生导师科研之路”主题分享线上会议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尚新教授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同学们深切的关怀,也在学业和科研上为大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悉心指导,使同学们都受益匪浅。相信在导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一定会克服疫情难关,在学业和科研上继续创造硕果。
调节自我压力,保持阳光心态——外国语学院“疫情下的心理应激与情绪调节”主题讲座顺利开展
近期,上海疫情防控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校目前处于封闭管理的特殊时期,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疫情防范工作中,他们的身影既在志愿服务前线,也在守护后方平安。为帮护广大同学们在特殊时期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由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疫情下的心理应激与情绪调节”主题讲座于2022年4月14日下午在云端正式开讲。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张逸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富详实、细致暖心的讲座内容,为外院同学们解疑答惑、提供专业而温暖的心理援助。
首先,张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自3月2日以来的封闭管理生活,指出非常时期出现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是正常的现象。随后,张老师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阐释了心理应激反应,并以新冠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类比,揭示生活中各种应激源的存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应激反应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面对封闭管理的特殊情况,张老师结合疫情期间工作实际分析了当下常见的心理问题。他再次叮嘱同学们不必把异常心理状态视为消极或羞于开口的事情,并真诚建议同学们根据科学测量体系评估自己的压力情况。因为每个人受到的外在因素影响不同,所表现出的心理症状和程度各有差异。只有把握了解自己目前的真实状态,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和松弛紧绷的神经,合理地调节情绪。
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张老师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讲解了自我调节的具体方法。例如增加运动、聆听音乐;转变不合理信念、提高心理韧性、管理时间;寻求并善用社会支持、互相倾诉等等。他还建议同学们多多尝试心理放松练习,采取简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调节身心。
在答疑环节,张老师针对大家面临工作、学业压力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决办法。对于可能存在的失眠情况,张老师建议放下心理包袱,进行自我开解。因为只有放下了对失眠后果和醒来日程的焦虑,才能让身体真正感受到疲惫从而更好地休息。对于同学们的学业压力和紧张情绪,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获得启发,先满足好自己现实的、基本的需求再考虑更高一层的需求,累积幸福感和知足感,也有利于自己下一步规划的实现。
本次主题讲座是外国语学院心理风采季的活动之一,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帮助同学们保持积极良好心态,调节心理压力,积极情绪管理,努力平衡好生活和学习,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抗击疫情。
当前疫情依然严峻
防护固然不可松懈
希望各位SHUer
也能做好心理防“疫”
调节自我压力,保持阳光心态
学会情绪管理,共筑坚定信念
安抚心灵,静待曙光。
对外交流
疫情不忘学术:陈雷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主题讲座
2022年4月11日,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然而,同学们仍怀抱强烈的求知精神,为满足疫情时期学术交流的需要,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启春季学期的学术之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陈雷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鹿厅”与城堡:关于“社会性”的起源》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的第八十六讲、文学前沿与世界文明专题讲坛系列第八讲,本次讲座由尚晓进教授主持,校内外的师生约150人线上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
陈雷研究院首先从崇高与美这一对概念谈起,指出柏克将两者分别对应人类“自我保存”和社会性的两种基本情欲;前者即恐怖作用下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而恐怖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崇高中的主导因素;另一类涉及“社会生活”,体现出人类的群居本能,其中所蕴含的社会特征被定义为基于爱而维系着的网络,因此,美感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概念写入对美的直观感受中,两个概念看似分离,实则相互联系。另一方面,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提出,恐惧将人集结成群,是把人从自然状态推入政治社会的一种建设性力量。如果将柏克与霍布斯的理论并置来看,可以认为,崇高与美分别对应社会建立与存续的发展阶段,社会在恐惧和崇高中诞生,又在自己的存续中不断创造美。
随后,陈雷老师谈到城堡在社会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城堡首先是一种军事设施,又是城市(社会)的前身,在城堡的周围形成了最早的市镇。陈老师以哥特小说经典《乌道弗之谜》为例,提出城堡和堡主都指向城邦(社会)的起源,哥特小说也从美学层面呼应了这一主题:作为审美对象出现的城堡激发出人物崇高和敬畏的情感,城堡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以恐怖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在城市逐步发展成熟后,城堡对于先前的避难者来说变成残余黑暗势力般的存在,审美体验中先前积极的恐怖在这里变成了一种消极的恐怖;另一方面,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呈现出崇高与美之间交替、过渡和呼应的关系,而美指向社会,它激发出温柔友爱的感情,这样一种人与人、人与动植物以及人与其他无生命事物之间基于爱而维系着的网络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陈老师总结道:《乌道弗之谜》通过景色描写达成了美与崇高的融合,它们作为一组对立关系被统一在了一个关于社会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图景中,风景描写成了城堡—社会主题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映像,对城堡的体验让观者以一种审美和感性的方式回到“社会性”诞生或重生的现场。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陈雷老师就美与崇高、社会起源与存续、社会性与城市、堡寨与神祠等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本次讲座思想内涵丰富,富于启发性,在听众中激发出热烈的反响。最后,主持人向在疫情中参加讲座的师生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上海大学与科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及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
外国语学院为进一步促进学院的国际化工作开展,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的国际化视野,于4月21日13:30-14:30及14:30-15:30分别举办了上海大学与科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及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会议邀请到科克大学上海办公室主任Ms. Lillian Luo 、人文社科学部招生官Ms. Colette Coughlan及上海大学帅萍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互动。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与分管国际事务的戴朝晖副院长参与并主持了本次宣讲会。
在与科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中, Ms. Lillian Luo与 Ms. Colette Coughlan 为同学们介绍了科克大学及其所在地爱尔兰,并细致讲解了学校的申请条件及本科和研究生层面各类联合培养和交换生项目。Ms. Colette还详细介绍了外语学院学生所关心的人文社科部英语、应用语言学、翻译等专业的培养及实践等情况。
在与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中,帅萍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底特律的学习生活经历,详细介绍了底特律的城市环境以及在美国交流时的文化体验。鼓励学生们参与此次的交流项目,通过留学去实地体验中美的文化差异,思考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尚新院长也就该项目的奖学金设置、学费金额、住宿安排等学生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
在答疑环节,学生们就签证办理,留学费用,奖学金以及学分互换机制等问题与各位老师们进行了咨询与交流。宣讲会最后,尚新院长对宣讲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对Ms. Lillian Luo与 Ms. Colette Coughlan以及帅萍老师的精彩分享表达了衷心感谢。通过此次宣讲会,同学们也对两所高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外语学院国际化进程。
(撰稿:张晓娜)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上海大学与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洽谈会
外国语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促进学院国际化工作的开展,继4月21日举办了上海大学与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后,4月28日在国际部的牵头下,与韦恩州立大学校方代表就项目拟定与实施举行了线上的洽谈。此次会议出席人员有国际部副部长崔巍、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徐晓红、国际合作处李婧媛、韦恩州立大学修华静院长、外国语学院邓志勇书记,尚新院长,戴朝晖副院长,唐青叶副院长,以及国际事务办秘书张晓娜,会议由崔巍副部长主持。
尚新院长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外国语学院迈向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学院对此次的联合培养项目十分重视,学院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也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希望尽快推动该项目的落地与开展。
接着分管国际事务的戴朝晖副院长就学生对该项目的参与热情、预期、最关心的因素以及最希望得到的帮助等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据此与到会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商讨了初步拟定的项目方案,就项目方案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我方的几点疑问。
修华静院长对外国语学院所做的一系列前期工作表示了感谢,对我院工作的细致度、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说明与回答了我方提及的关于留学费用、校园及城市安全、学分互换等有关联合培养项目等疑问,表示非常愿意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回答。
唐青叶副院长就进一步深化项目合作,拓宽交流的广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通过国际化培养帮助学生开阔他们的就业视野、增加研究生层面的培养项目、两校写作中心的
合作、双方教师间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合作等。修院长也就唐副院长的想法进行了意见交换,并表示非常期待能够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拓宽两校的合作空间。
会议最后,邓志勇书记对洽谈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对修院长为推动项目落地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衷心感谢,并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双方对彼此的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希望项目可以顺利实施,把更多的学生派过去,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
(撰稿:张晓娜)
同济大学吴侃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线上讲座
2022年4月29日,五一长假前夕,我院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吴侃教授为日语系师生举行了一场在线讲座,这也是我院日语系举办的龟甲万冠名的高端学术讲座的第十六场。当下,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封闭管理下的同学们依然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汇聚云端聆听了吴侃教授的讲座。
吴侃教授退休前为同济大学教授,一辈子心系教育事业,学术成果丰硕,是一位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的学者。吴教授曾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日语系主任等职,从事日语教学和研究工作41年,发表论文17篇,出版专著、译著、辞典、教材等23部。其代表著作有:《日语词汇研究》(国家社科九五重点规划项目),《高级日语》(1-4),(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教育项目),《汉语新词的日译研究与传播调查》(教育部基金项目),《中国语新语辞典》(日本同学社出版),《汉日翻译技巧与实践》等等。
这次讲座围绕着日语学习、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问题,即日语中动词分类方法之一的自动词和他动词,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一、日语的动词能否分为自他两类?
二、是否应该把格助词「を」看作他动词的标识?
三、关于他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物。以往研究中提到了“作用于对象物(働きかける)”、“有对象物句子的意义才完整”、“对象物发生变化”等。需弄清对象物性质如何,以及自动词是否就不作用于或涉及对象物。
四、关于自他动词的意志性问题。关于一些感觉、感情类他动词作用于对象物之意较弱的现象如何解释。
吴教授在逐一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做出了日语自他动词的定义,并对于相关问题做出考察和分析。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同学们积极地向吴教授提出问题,吴教授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由于疫情原因,同学们无法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疫情看起来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却阻止不了心与心的沟通,更阻止不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同心抗疫,“疫”路同行,让同学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共同追求思想和学术的自由!
(撰稿:日语系 董倩倩)
学生风采
祝贺我院研究生胡泽洲荣获“2021年上海大学图书馆借阅达人”荣誉称号
2022年是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为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内涵,为弘扬“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4月23日,传扬百年经典 · 云享上大书香——上海大学2022年阅读系列活动线上启动。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泽洲同学凭借627次借阅次数获得“2021年上海大学图书馆学生借阅达人”称号,并作为代表进行了以“图书馆是我的生命线”为主题的在线分享。
会议上,胡泽洲同学介绍了图书馆给他带来的“惊”与“喜”,如图书馆新推出的写作中心、荐购书店“不限额”的借书数量等创新服务,最后,他指出:“百年前,先辈们践行了治学报国、读书救国的理想。而百年后,我依然坚信,无论书本外在形式如何变化,书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很大,世界更大,如何平衡好读书和生活的关系,不仅是今天,也是每一次读书前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外国语学院一直重视文化育人,持续开展读书分享会、定期举办湖畔沙龙系列活动、十三年持续打造莎士比亚戏剧节文化品牌活动等活动,营造高品位、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开拓学术视野,建设优良学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本期编辑:华阳、王月
审 核: 贾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