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22年第5期)

创建时间:  2022-06-10  华阳    浏览次数:


202251日~531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学院要闻


疫情防控不松懈,重点工作不停步——外国语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为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及学校相关疫情防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师风师德建设、全程导师制、毕业生就业等重点工作,5月10日晚,外国语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受疫情影响,本次大会于线上举行,会议由院长尚新主持,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始前,尚新院长向各位老师表达诚挚的问候,并向大家介绍了法语系新进教师王文新教授。会上,邓志勇书记首先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及学校相关会议精神,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为题,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工作部署。邓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方针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所以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以前我们打赢过武汉保卫战,现在我们也有决心、有信心打赢大上海保卫战!邓书记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感谢全院教师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希望全院教师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护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织密学院防控网,做好线上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当前各项工作平稳运行,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接下来,邓书记带领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全院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

随后,邓书记介绍学院根据学校对于教师立德树人要求起草、讨论、修订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师德师风承诺书》,学院将通过组织全体教师签订承诺书,引导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进一步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

接着,邓书记介绍学院全程导师考核评优制度修订事宜。邓书记指出,该制度实行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学院近期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全程导师制非常有必要,且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希望导师能够主动联系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心理服务与心理调适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保持实时交流。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修订全程导师评价方案,希望通过这项工作促进学院全程导师工作。

随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汇报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贾书记通过数据对我院本科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介绍了学院目前就业工作推进的举措,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统一思想,落实责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对于导师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二是重点企业访谈,希望全院教职工合力,广泛征集企业资源,联系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对接社会需求,积聚力量,希望通过线上招聘会,给予毕业生更多帮扶;三是保障激励,全力攻关,近期学院修订了《外国语学院就业工作考核激励办法》,激励广大教师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希望全院上下积极主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会议最后,尚新院长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向全院老师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表示感谢,并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坚定信心严守防线,再接再厉迎接胜利!本次大会圆满结束,学院全体教职工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坚定信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学校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明确工作重点,力求以全面扎实的工作推动学院发展稳步向前。


上海颂鼎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誉焙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向上海大学捐赠抗疫物资

在校园疫情防控以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留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积极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共同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5月19日,上海颂鼎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誉焙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勇担社会责任,通过外国语学院向上海大学留校师生捐献爱心防疫物资,以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以及留校教师共同搬运物资,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在校师生爱心物资发放。这些爱心物资不仅为我校留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资保障,同时感受到了社会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温暖。

上海公益创业基地由上海市民政局发起,上海颂鼎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运营管理,作为市级公益孵化培育基地,公益基地坚持以“创新、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以“跨界合作”方式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推动公益领域创新、创意和创业。2021年12月,上海公益创业基地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协同拓展实践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公益思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祖国公益事业发展中。

疫情虽阻隔了空间距离,但阻挡不了爱心汇聚于上大。感谢爱心企业的暖心捐赠,向上海大学留校师生传递着关爱,传递着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守望相助,同心守“沪”。




党建剪影

外国语学院“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线上主题团课顺利开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年。青年有志,国家有望,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热血有为的青年们将自己奉献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用一次一次的奋不顾身,展现了炽热的青春和奋斗。5月1日,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以“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线上团课,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本研团学骨干和各年级团员代表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2021级日语系同学路伊凡主持。

首先,同学们共同观看了“峥嵘百年史,砥砺少年行”视频来回溯百年团史。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青年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开始,讲述了百年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以昂扬的青春活力和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接下来的主题团课分享,第一组是由2019级英语系一班团支书沈林妍和2019级日语系团支书章思怡带来的“继承百年风华,抒发青春之志”团课。她们先回顾历史,讲述了在民族危难之际青年们用热血激情演奏了一曲青春赞歌。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牢记初心使命,凝聚五四精神,不辜负党的期望。接着,两位同学发挥了专业特色,运用双语讲解了上海大学的红色历史背景,提到上大溯园是师生缅怀前辈、传承上大精神的又一场所,也是校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组团课以“学习百年团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分别由2021英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团支书徐珏、廖力辉、郭歆怡进行分享。徐珏带领大家学习了共青团的基本知识,重温了共青团百年历史进程,介绍了团中央机关旧址这一红色基地,鼓励团员们深入学习,多去实地参观感悟,做一个知团爱党的好青年。随后,廖力辉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上海大学的历史发展,通过讲解一脉相承的百年校史和上大革命先辈何秉彝烈士的事迹,来勉励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学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郭歆怡则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校园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经历,参与了多个岗位工作,始终坚持奋斗在防疫第一线,并讲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才能战胜疫情”,这正是红色基因在当代的传承。通过她的讲述,让同学们对每一位坚守上大的师生志愿者肃然起敬。

第三组是由2020 级英语系团支书洪玉敬和2020级法语系团支书金怡文共同分享的“赞吾辈之楷模,担时代之重任”团课。金怡文先为我们介绍了蔡和森先生的生平,据此引到五四时期的赴法留学潮,讲述了其起源、发展、低潮、衰落,以及带来的积极影响。接着洪玉敬介绍了瞿秋白先生在任教老上海大学期间深受学生欢迎,创办《中国青年》,后为青年教育做出巨大贡献;最后洪玉敬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勉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人文根基,发挥人文专业对社会的力量,让世界更好的读懂中国。

第四组是由2021 级英语笔译二班团支书梁思佳分享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团课。梁思佳介绍了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历史和五四精神的传承,展示了团支部录制的《少年中国说》中英朗诵,进一步讲述了建党初期外国语学社的建设过程,并与同学们共勉勇担起新时代外语人的使命与担当。

然后,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表示本次主题团课形式新颖,采用多语种、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带领大家学习了团史、校史内容,讲述了革命先辈事迹和当前青年抗疫经历。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寄语广大青年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回首百年,一代代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用拼搏和奋斗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歌,她勉励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上海大学这所红色学府的一员,也是外语专业学生,要用眼睛去发现中国的精神,用耳朵去倾听人民的呼声,用我们语言专长来传播中国的声音。

最后,全体齐唱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在有力嘹亮的歌声中,结束了本次团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一代应该有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有岿然不动的定力、破釜沉舟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有志者事竟成的努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强丽雯)


“传承红色基因、纪念建校百年”红色校史研学宣讲活动顺利开展

5月14日下午,上海大学红色宣讲团成员,外语学院19级本科生章思怡同学为学院本科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红色校史研学宣讲,主题为“继承红色基因、纪念建校百年”。

宣讲伊始,章思怡同学首先表达了能够云端宣讲的不易。而后,章思怡同学通过“老上大溯源”、“老上大精神”、“新上大展望”以及“溯园先辈荣光”四个部分展开了宣讲。其中,在介绍 “溯园”校史陈列区时,章思怡同学就溯园的创作理念、浮雕作品和实物图片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邀约同学们在疫情结束后去实地探访。

为了结合学科特点,章思怡同学还就上海大学相关美誉的英译版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例如《上海大学章程》中“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romoting cultural undertakings)的办校宗旨;“武有黄埔、文有上大”(The military has the Huangpu Academy, the literature has the Shanghai University)等专业名词。

同时,章思怡也介绍了一位老上大留学生陈望道教授的轶事。陈望道先生早年赴日本留学,早在留日期间,他就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且在回国后参考日文版和英文版,受邀完成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陈望道先生发挥专业所长,报效祖国的相关事迹,值得外院学子积极学习。

最后,同学们交流了近期抗击疫情的所思所想。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重温校史、体悟峥嵘岁月,可以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必胜的信心。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线下相聚!(撰稿:王从娟)


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顺利开展“学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争做时代新人”专题学习

2022年5月22日下午13:00,外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顺利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小琴、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王从娟、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崔一冰老师、学院法语专业课老师陈静及支部全体同学参与了此次组织生活。本次活动由倪如萍同学主持。

本次组织生活会围绕“学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争做时代新人”展开,大家认真观看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相关视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是一部记录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事业成果、反映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客观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流群像。《白皮书》说,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的一样: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经过本次专题学习,同学们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将会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


1)18123977 冯子洋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白皮书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物质发展环境更为优越,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我辈应该抓住新时代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获得更多人生出彩机会。


2)18123975 金璐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奋斗之青春书写新时代的人生华章。


3) 18123959 陈然

我们青年生逢中国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机,国家给予我们优越的物质发展环境、富足的成长空间、更多全面的保障,我们也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是时代新人。我们要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在与世界各国青年的交流合作中,我们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4)18123941 张姝雯

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我们青年学子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大力弘扬学以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5)18123973 严诗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大量事实,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享有的良好发展条件,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担当作为,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自信从容和人类关怀。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蓬勃的青春朝气,努力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青春动力。


6)18123953 严佳轶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读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让我倍感荣光,也更能体会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立正心、明大德、行行大道,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实现春春梦想和人生价值。其次要锻炼强健体魄,涵养阳光心态,担负起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撰稿:王从娟)



学术经纬

外国语学院夏婷婷老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5月8日上午8点半,由夏婷婷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

答辩委员会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教授、复旦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程弋洋教授、秘鲁圣马尔克斯大学阿尔霍文(Cristobal Aljovin)教授组成。翻译团队成员秘鲁天主教大学Antonio Zapata教授,复旦大学Salvador Mariano副教授和Lucila Carzoglio博士以及《重审中国的“近代”》书作者孙江教授均出席会议。

夏婷婷主持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原著为《重审中国的“近代”》,于2018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社会史、概念史视角诠释“中国近代”轮廓,考察了中西文明交汇中的中国视角和身份想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的西班牙文译介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为西语国家读者深介绍中国,增强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项目的出版流程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和西班牙伊卡利亚(Icaria)出版社联合负责,进步保障了专著的翻译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首先,夏婷婷介绍了项目的情况、团队分工、时间表、翻译质量把控措施等。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进行了评价。郭长刚教授高度评价本项目翻译团队的专业水准,建议原作者孙江教授撰写针对西语国家读者的普及性序言,简单介绍中国历史和史学发展背景。阿尔霍文教授建议,将书中的部分章节先行译出,在西班牙和拉美的概念史杂志上出版,作为一种前期宣传。待书籍出版后,再开展跨国网络的学术研讨和新书推介。程弋洋教授认为宣传工作跟翻译工作同等重要,建议在大众媒体中加强针对普通读者的宣传。

最后,夏婷婷老师表示,将吸取各位教授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更为细致地设计和执行该项目的译介工作。开题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相信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西语国家的学者和普通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史学、中国视角,进一步促进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影响力。


外国语学院王颀老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5月6日晚上7点,由王颀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

答辩委员会由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教授、湖南大学日语系苏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籍专家林工老师组成。项目团队成员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瑞平老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青年教师文雪均出席会议。

王颀老师主持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原著为《中国碳市场的机制设计、市场对接及减排绩效》,于2019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中国碳市场的机制设计、市场对接及减排绩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的日文译介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为日本读者深入介绍中国,增强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项目的出版流程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和日本京都大学学术出版社联合负责,进一步保障了专著的翻译质量与学术影响力。

在开题论证会上,王颀老师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情况、团队分工、时间表、翻译质量把控措施等。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进行了评价。陈子雷教授高度评价本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认为项目原著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专业性较高,既符合中华外译的项目需求,也满足日本社会对我国的关注需求。苏鹰教授及林工老师针对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统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最后,王颀老师表示,将吸取各位教授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更为细致地设计和执行该项目的译介工作。开题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相信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增进日本的学者及普通读者将对中国碳市场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影响力。



人才培养

【生涯导航季】外国语学院顺利开展春招训练营活动

为帮助外国语学院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促进2022届应届生落实就业,外国语学院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与新通教育于4月24日至4月29日展开为期6天的决战春招指导营,针对同学们的不同的需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不同方向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指导。

在开营仪式上,负责老师介绍了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应届毕业生求职的过程多次强调了春招的重要性,鼓励2022届毕业生抓住春招的机会,积极参与求职面试活动,并针对即将面临就业的2023年学生给予了及早规划、靠前准备的建议。

在春招求职案例拆解与offer收割策略主题讲座上,主讲老师Bree分别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求职思维:产品经理思维、面试通过的核心技巧:故事的力量这三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详细讲解。Bree老师首先指出,选对行业很重要,并且要用产品经理思维看待求职,要根据自己性格选择所擅长的职业。Bree老师强调了学历背景、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文化价值观等对于求职者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面试时的陈述要以听众为中心,注重逻辑思维表达。

次日,针对应届生如何攥写简历这一棘手问题,Tara老师详细交代了其中的注意事项。Tara老师首先指出简历照片的选用要阳光、具有朝气,简历内容不需要很细节,选写你认为可以加分的项目即可。接下来,Tara老师提出写简历就要打造你的个人职业品牌,并分享了好简历的金标准,即内容要针对应聘岗位,措辞要具体、简洁且具有条理,模板要易于阅读并突出核心竞争力。最后,Tara老师总结并强调,要杜坚决绝简历造假,并鼓励大家只要做好每一个环节,就一定可以交出好简历找到满意工作!

第三天的讲座由Frank老师展开主题为“群面如何脱颖而出”的讲座。讲座通过导师带领5位同学进行模拟群面实战方式,帮助大家了解求职群面的流程。模拟群面结束后,Frank老师给大家总结了500强企业HR共同提炼的群面方法论,并指导大家如何分析案例,以及如何表达与展示,并更好的应对面试官的提问。

在最后一天的讲座上,指导老师同大家分享了关于如何进行单面的一些核心原则。老师点明了面对结构性面试时的回答及准备思路,并详细讲解了面试流程。针对各环节注意点进行解密,并用四大面试形式案例示范与大家深度讲解面试技巧。在讲座的最后,老师同我们分享了该如何回答一些单面常见问题,比如“你的缺点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加入我们公司/选择这个岗位”,“请你说一下你的职业规划”,“你学习或实习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针对老师关于这些常见问题的解答,让同学们均受益匪浅。

在结营仪式上,负责老师指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校招中应该要投60-120家企业,所以鼓励同学们要多投简历,扩大选岗目标。最后,老师再次强调,区别于秋招要跑冗长的招聘流程,春招的本质是先到先得,没有第一时间获取春招信息,就很可能痛失宝贵机会。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住春招的小尾巴,在校招中收获理想的offer。

通过此次训练营的系列活动,帮助同学们全面的梳理了求职过程,并针对职业规划不清晰、简历制作不清楚、面试技巧缺乏等就业需求进行了详细指导,希望同学们调整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把握眼前机会,顺利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


众志成城、攻难克坚——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顺利完成21-22学年冬季线上考试

4月21日与27日,大学外语部组织了2021级本科生《通用学术英语A(2)》《通用英语B(2)》《通用英语C(2)》《通用英语D(2)》和《通用英语D(5)》课程的期末线上考试。在模拟考和正式考试期间,全校共有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学院共80多名教师参与了监考。与2020年那场疫情下的大学英语全校在线考试相比,此次考试任务更重、情况更为复杂,且困难更多。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线上期末考试,在学院和大学外语部领导班子,以及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做到“一生一测”,线上考试圆满落下帷幕。

筹备工作根据教务部发布的《教务部〔2022〕15号关于做好冬季学期考试相关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展开。因为考试是封闭时期进行,学生和教师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突发状况较多,对校园网带宽、考试题型的设计以及教师监考的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筹备工作比较艰辛。从3月30日到4月27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带领大外部主任李晓媛、吴羊,以及筹备成员,共组织不同规模的讨论会十余次。ABCD级教学组长(白岸杨、张岚、章健、宋勤、张秀丽、贺莉、钱洁雯)负责上传下达、出谋划策、协调组织;各位老师积极敬业,帮学生排忧解难。每次的讨论从清早持续到深夜,话题涵盖了硬件设备、监考平台使用、师生操作流程、考试名单导入、突发情况、主副监考配合和补考安排等。期间,制定出一系列有关监考须知的文件和预案,如《2021-22冬通用英语在线正式考试注意事项》《2021-22冬通用英语模拟考试后的FAQ》《2021-22冬季学期通用英语考试流程》等,这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工作,由于本次考试在外研社ITEST智能测试云平台进行,为了应对线上考试,大学外语部共召开了两场ITEST大学外语智能测评云平台线上培训会,一场面对管理员,一场面对全体大学英语教师。学院请到了外研社在线数字产品售后顾问都恺为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详细介绍了ITEST大学外语智能测评云平台的功能、角色划分以及考试具体流程。

另外,为了确保本次考试顺利进行,大学外语部先后组织了一场全校在线模拟考试、多次班级小型测试和两次实时技术答疑。正式考试中,老师们按照既定方案规范执行,及时冷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外研社也提供了实时的在线技术支持,第一时间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方协作,最终圆满完成考务工作。我校教务部也十分重视此次通用大学英语期末线上考试。考试当天,学校和学院督导组全程跟进巡查。

此次考试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考务工作的一次重要尝试。学院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了线上考试实施细则,不断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努力向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加速融合的常态化迈进。


撰稿:大学外语部 吴羊)


外国语学院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及学位授权点信息填报工作会议

5月9日19:30外国语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2022年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及学位授权点信息填报工作会议。会议由主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院长尚新教授、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全体教授、各系部主任、研究生导师代表、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尚新院长首先强调了今天会议的重要性,尚院长指出: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宪法,是研究生质量培养的重要环节,方案的修订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更加凸显学科特色。而本次学位授权点信息填报不仅仅是一次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更是下一轮学科评估以及学位点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希望各部门积极配合,高质量完成本次填报工作。然后,唐青叶副院长介绍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我院2021级培养方案内容及21级研究生提出的意见建议。接下来,各位学科带头人和导师们积极发言,大家就学位标准、课程体系设置、学分调整、实习实践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培养方向与目标。邓志勇书记指出,学院的培养方案修订可以和申报博士点的方向、要求、人才培养等衔接起来,在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各个方向交叉融合,并与兄弟院系沟通打破选课壁垒,培养精于业务和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他对研究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接下来唐青叶副院长分享了学位授权点信息填报的具体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部门能够共同配合完成这个任务。

会议最后,尚新院长明确了两项任务时间节点及分工。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希望各位学科方向负责人能够按照一级学科培养要求,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和博士点申报去挖掘调整,凸显学科特色。学位点信息填报可借鉴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经验,各部门积极协调保质保量地完成。(张静 供稿)


外国语学院春季学期 “弘扬劳动精神,守护校园安全”主题教育顺利开展

5月8日上午10:00,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开展了“弘扬劳动精神,守护校园安全”的主题教育活动。本次主题学习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展开,由2020级英语系班长曹凌天主持。

本次主题学习的第一个部分是“五一劳动节历史回顾”。首先,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历史,并根据视频《新中国第一个劳动节是怎么过的》和《劳动节混剪--致敬最美劳动者》学习劳动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体悟劳动精神的意义与重要性,激发奋斗热情。

第二个部分是“学习战疫相关文件精神”。首先,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疫情工作中的讲话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此次上海抗疫工作的要点和核心方针。其次,在疫情防控的攻坚时刻,在校内的同学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动员令,争做校园疫情防控的“自律派”、“行动派”、“技术派”和“表达派”,校外的同学们应争做社区志愿服务的“先锋派”,争做抗击病毒的“乐观派”。

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同学勇担青年责任,穿上了“大白”、“大蓝”,成为了校园内、社区内的志愿者,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明确如何配合好志愿者、学校、社区的防疫工作,激发大家志愿服务的热忱。在专题学习第三个部分,几位参与过志愿工作的同学分享了自己志愿活动的收获与感悟。

(以下为分享同学的心得感想)


20124062姚昕怡:

志愿者是为城市做贡献,为居民、为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贡献。做志愿者不是单方面的“劳动”,而是在封控期间,能亲手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可贵时刻。以前我觉得,对自己城市的爱、对自己岗位的爱,这些事都是需要自己的信仰不断强化的,但是如今疫情之下,从外部接收到的善意一直在点燃我内心的热情,一直在激励我往前走。


20124186沈相:

做志愿者更多的是觉得很自豪、很满足,因为我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大家。在这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真的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区做出一份贡献。大家也要注意防护,保持好心情,期待解封那一天的到来。


21123869郭歆怡: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们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够战胜疫情。疫情当前,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毅然决然投身抗疫第一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时刻牢记着“选择了上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要坚持做于国家、于社会、于人民有益的青年!


21123939李云舒:

做志愿者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与收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充实。虽然有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不被理解,被指责,或者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惫。但这些困难锻炼了我的能力,使我受益终身。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终究会过去,我们的抗疫攻坚战一定会取得胜利。

本次主题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为:集体承诺表态--“让青春在抗疫大局中闪闪发光”。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纷纷在公屏中写下自己抗疫期间的承诺宣言,表达了对抗疫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以及对上海早日打赢抗疫攻坚战的愿望与信心。

最后,也希望全体同学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保障学业质量之余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向身边的人传递抗疫必胜的信心与力量。愿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我们校园泮池相见!

撰稿:朱雨清)


“弘扬冬奥精神,坚定奋斗信念”——外国语学院春季学期专题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5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以“弘扬冬奥精神,坚定奋斗信念”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本次主题学习以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由2020级日语系团支书王者同学主持。

首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回顾了北京冬奥会的全过程。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冬奥会的印象和记忆。

接着,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了“胸怀大局、开放自信、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冬奥中“谷爱凌夺金”、“冬奥会火炬点燃仪式”等五个精彩瞬间,大家对冬奥精神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升华。

最后,同学们以趣味问答的形式巩固冬奥会小知识。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乐趣,更多的是学习到新鲜见闻以及班级一同参与到学习之中的满足感与温暖。

这次活动弘扬了冬奥精神,激励同学们向顽强拼搏的中国体育健将们学习,将爱国精神、拼搏精神融日常成长和学习中,做新时代的奋斗青年!


撰稿:王从娟)


“加强网络素质,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春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开展

5月20日下午13点,外国语学院春季学期首日教育系列活动之“加强网络素质,提升网络安全意识”防诈骗宣讲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上海大学保卫处王国正老师和沪东高校派出所陆英杰警官为主讲嘉宾,外国语学院全体本科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宣讲伊始,陆警官给同学们分析了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群特点及案例类型。陆警官特别提到,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常常会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对象。同学们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对网络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陆警官结合具体案例给同学们进行了讲解,如冒充熟人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等。听完这些案例,同学们对于网络诈骗的形式及危害更加明确。此外,陆警官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预防网络诈骗的建议,如保护好个人信息、通过正规平台购物、不盲点退款链接、不随便接听陌生来电等。

在陆警官科普后,王国正老师巧妙地以一个电影桥段为例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电信诈骗心理控制及阻断的方法。他形象又深刻地剖析了诈骗过程中暴露的受害者的人性弱点,并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同时,王老师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防诈骗知识,加入校内反电信诈骗团体,为网络安全的维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网络安全防诈宣传使同学们受益颇多,大家不仅了解了有关网络诈骗的知识,更学习了如何保护自身的财产与信息安全,大大提升了网络安全意识,有助于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撰稿:王从娟)


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展风采,磨课促提升”主题磨课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能力,备战第五届上海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5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腾讯会议,组织以“教师展风采,磨课促提升”为主题的课程打磨活动。

活动邀请第五届上海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市赛选手、外国语学院孙序老师进行课程展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一凡教授、我校教务部副部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辛明军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外部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马拯副教授、学校督导组和外国语学院督导组万华教授、王颀副教授、朱音尔副教授、张建琴副教授、陈斌老师等众多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与了研课磨课。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副教授主持。

活动伊始,尚新院长对各位专家和老师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肯定了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发展方面做出的各项努力,也期望本次课程打磨能助力孙序老师在市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之后,孙序老师按照市赛规则,对参赛课程《英汉口译》第六讲进行了20分钟的课堂展示。孙序老师的教学安排合理,教学方法生动,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教学态度严谨,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在场专家对孙序老师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既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宏观层面讨论了课程建设的路径,也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讲授讲稿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专家的指导高屋建瓴,精准到位,让在场教师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最后,戴朝晖副院长做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活动为外国语学院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合作、不断探索、共促提高的平台。今后,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为学院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供稿:马拯)


外国语学院“践行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展示活动顺利开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教育广大青年深入基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历练风雨、长才干,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以“青春建功新时代,逐梦奋进践初心”为主题的“千千学子溯源计划”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寒假期间,外院学子积极响应号召,聚焦社会热点,结合专业所学认真开展社会实践。2022年5月9日晚,外国语学院线上开展了以“践行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展示活动,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王从娟和各年级同学们参加此次活动,由20级本科生朱雨清担任主持。

首先,第一组学生代表廖力辉同学带来了以“上大学子何秉彝为例寻觅中国共青团早期斗争史上的上大印记”为主题的项目分享。小组通过腾讯会议等媒介进行了何秉彝先辈的事迹宣讲传播,其后期设想是联合其他红色实践团队及公众号形成系列故事。

第二组学生代表是沈诗婕同学,主题是“展海派文化新风,焕国家非遗新貌——在与苏绣、蜀绣的对比中探索上海顾绣传承新路径”,旨在通过与苏绣的对比中探索上海顾绣的传承新路径,从选题缘由、实践过程、调研结果和对顾绣传承新路径的思考四个方面展开阐述。调研结果部分分析了顾绣传承面临困境的原因,从而对应衍生出国内赋活传承、加大对外传播。

第三组学生代表是任泽萍同学,主题是“追溯建团百年历史,传承上大红色基因:以张秋人为例”,旨在学习革命烈士张秋人的奋斗精神。她从项目概述、实践地点、开展思路、成果展示、感悟等五方面展开讲述,带领大家了解张秋人烈士的革命事迹和奋斗精神,加深了我们对团史校史的理解,呼吁当代青年把红色精神内化为动力,传承弘扬上大人的红色基因。

第四组学生代表是洪玉敬同学,主题是”鉴唤醒青年之文字,添党史教育之活力——以瞿秋白为例“,旨在调研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现状,从而更好的推动深入开展学习。通过实践与调研,展示了瞿秋白先生的革命贡献,结合瞿秋白先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化建议。

第五组学生代表是佘诗媛同学,主题是“赓续红色血脉: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期间的革命活动调研”,聚焦于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期间的革命活动调研,旨在通过梳理瞿秋白的经历、贡献和影响,激励上大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细致分享了宣讲过程发生的小故事。

第六组学生代表是武时宇,主题是“追寻工人运动先驱邓中夏在上海的革命足迹”,聚焦于邓中夏在上海的革命足迹,介绍了邓中夏的人物背景,旨在学习邓中夏的革命精神,提出了使用网络媒体为有效传播方式,从而衍生了推文等宣传方式,呼吁上大学子以革命精神为引领,砥砺前行。

第七组学生代表是沈露怡,主题是“团史百年共寻迹,同心向党话初心”。小组成员,通过对我校师生了解共青团情况的调查针对展开活动,项目宣传成果分布多媒体、宣传手册等多领域,介绍了项目后续的推广设想。

第八组学生代表是曹凌天同学,主题是“老上大走出来的上海革命先烈事迹研究与精神意蕴的传承——以顾作霖和高尔柏为例”,探访了徐行镇红色纪念馆和溯园,积极搭建了青年创学习平台,从重要意义、独到内涵和蕴含精神的关联三个问题入手调研,探究上大红色历史的传承,坚定当代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

以上八组实践项目展示之后,两位老师一一开展点评。王从娟老师表示同学们纷纷展现了上大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同学们深入挖掘项目的特色,侧重于发现问题、成果转化和宣传手段等,不断提高项目的实用性。马思涵老师为每个项目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同时对本次实践项目予以充分肯定,从文化传承和红色历史方面开展了详细调研和实地走访,探索使用新媒体手段,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项目有机结合。她希望同学们继续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践行青年担当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号召广大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输出专业智慧,实践服务社会。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亲身体悟中增强实践能力、涵养家国情怀,激励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用实际行动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学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争做时代新人”——外国语学院春季学期专题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5月1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春季学期主题教育之“学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争做时代新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2020级法语班班长倪如萍同学主持。

首先,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同学们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明确了白皮书的内容和思想精神。

随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同学们了解到,无论是从成长环境、发展成就、担当作为还是人类情怀方面,新时代中国青年都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

最后是心得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在分享中提到要坚定信念,贯彻白皮书中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同时在当前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社区的工作。

百年风雨兼程,紧跟领航追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将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当好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心得体会

法语 朱越扬

作为新时代青年,生活在中国,我们要好好地提升自己,规划自己,保持对于未来生活的热情和希望,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并切实行动起来,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我们青年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


法语 贠雨婷

我非常赞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的这些话。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锐意改革、拼搏奋进。

读了白皮书之后,我在想,中国的青年正身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集体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应当更多地学习正确的理论,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了解历史和发展之间的联系,用思想武装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才能经得住挑战。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参与到对国家的建设当中。中国梦应当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广大人民的,而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也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法语 刘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奋斗。而奋斗不仅仅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而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在近两个月,上海的疫情形势严峻。老师同学们或在家中,或在学校,走出了刚刚开始封控时的茫然焦虑,我们重新走向日常学习生活的正轨。与此同时,更有许多老师同学加入了学校、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为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贡献力量。无论是穿上闷热的防护服,挨家挨户分发物资;还是披上志愿者的红马甲,帮助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这些举动都是新一代青年在疫情的困难面前,依旧斗志昂扬地奋斗向前最好的展现。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责任感。就像歌德所说,责任是对自己要求的事情的一种爱,我们所热爱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我们所热爱的专业,我们所热爱的校园,我们所热爱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我们无可逃避的责任。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应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尽己所能地学习本专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参与志愿活动奉献爱心。在目前的学习生活中,我认为保持良好地心态,努力用和疫情前一样饱满地热情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配合政府和学校的防疫工作,注重个人防护和卫生,不听信传播不实言论,积极生活,共度难关。


【访企拓岗】外国语学院2022届毕业生首场访企拓岗就业宣讲顺利召开


为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与帮助,提升我院学生就业意识,53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邀请了科技视讯的总编兼联合创始人黄惟冰、副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沈志浩和人事经理袁倩倩,为2022届毕业生进行首场访企拓岗就业宣讲会。本次宣讲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和我院各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参加,由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主持。

会议伊始,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热烈欢迎科技视讯参加本次宣讲会,并就科技视讯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尚新院长从学院历史、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三方面介绍了学院概况,表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每年毕业生不但专业技能出众,而且综合素质强。

贾小琴副书记简要介绍了2022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并提到当前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外国语学院将持续举行“访企拓岗”就业宣讲会,不断加强与企业交流,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

随后,科技视讯总编兼联合创始人黄惟冰和副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沈志浩详细介绍了公司情况。科技视讯是由中国互联网产业促进中心指导,兴业证券辅导的中国数码科技类新媒体平台,为互联网+提供直接面向用户的直播、商用、科技、数码、影像类内容。公司人员团队相对稳定,且业务广泛,包括数据库营销、全网覆盖、全球展会以及视频图片直播等。此外,科技视讯还在时尚、汽车、影像、美妆、快销等行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常年提供跨界合作,结合不同行业品牌优势。近年来,科技视讯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主要从内容、市场和营销三个体系进行人才招聘,尤其需要处理国际化业务人才,能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较大的成长空间。介绍之后,黄总编对同学们关切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做一个勇于尝试,勇于担当的人。

通过本次访企拓岗就业宣讲会,到场的同学们对科技视讯公司有了全面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明确就业目标,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把握当下机会,预祝同学们在毕业季找到心仪的工作!

(供稿:吕佩瑶)



对外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为我院作“疫情期间,人文学科的价值何在”的公益讲座

2022年5月7日,上海已封城一月有余,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解封的曙光也越来越近,但疫情引发的关注和困惑仍在,并持续激发出师生的思辨热情。为回应师生学术探讨的兴趣,也为缓解疫情中的焦虑和无力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为我院师生举行了题为《疫情期间,人文学科的价值何在》的线上公益讲座。本次活动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的第八十七讲、文学前沿与世界文明专题讲坛系列第九讲,由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心主任尚晓进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200人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尚新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邓志勇书记和唐青叶副院长也对郭英剑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郭英剑教授首先从“人文学科”的定义谈起,指出“人文”指的是通过分析、批评和观察等方法去研究人的境况的学科,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视觉与行为艺术等,有些也被纳入社会科学的范畴。人文学者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记录研究人类的历史经验,同时想象我们更为美好的可能性。郭教授随即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疫情肆虐、人人皆能有所为的特殊时期,人文学科似乎显得特别无力,那么,如何面对这种无力感?人文学科何为?它的力量和价值何在?郭教授指出,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它的思想力,而这种思想力又具体体现在人文学者的言说、写作与论辩中,郭教授以比尔·盖茨发表的演讲“The next outbreak? We’re not ready”为例,指出其中所蕴含的预见力即是思想力的具体体现。

具体到疫情和抗疫行动上,郭教授指出,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自然科学其实有自身的局限性,在病毒探源和疫情控制等问题上,医学也有它的无能无力之处。人文学者不必妄自菲薄,人文学科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以思想力介入和改变现实。郭教授特别提到外语专业的现实意义: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思想的载体和多元化的手段,外语人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能从惯常的语言习惯和言说方式中,洞悉观念、思想和现实层面的不合理之处,并以言说带来切实的改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郭教授以自己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人文学者如何在日常言说、写作与辩论中运用思想的力量为社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在这些例子中,有对语言准确性之不懈追求所带来的大到国家,小到个体层面的表达模式的完善,有人文学者所担负的对不同群体的人文关怀,更有对于青年一代的殷切期盼。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郭教授就人文科学的价值如何更有效地落到实处、疫情的文学书写等问题回答了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并指出教学应该更注重思想层面,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人文学者的责任,利用人人是作家的时代所赋予的便利,厘清事实、明辨是非、指明未来,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上海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郭教授富于启发性的讲座无疑振奋了师生精神,强化了大家对于知行合一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此次讲座反响热烈,云端之上亦更感受到倾听、思考与交流的热情。

撰稿:李冲)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应邀来我院开设讲座

5月13日13:30,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八十八)“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座于线上顺利举行。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校内外30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程教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从“全球发展形势”和“全球治理形势”两方面对“新形势”进行简单说明,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程教授深度阐释了“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启动及过程”“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三方面内容。

论及“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启动及过程”,程教授指出,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等重大事件使中国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2009年6月,中央下发《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这对中国的对外传播而言是一个历史性转变,在中国信息的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程教授指出大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竞争对手”或“敌人”,而非“合作伙伴”。同时,多数美国人支持政府在华政策上采取坚定的立场。针对这一现象,程教授认为需要理性看待,并提出了三大影响因素:世界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利益上的一致性、美国对全球涉华舆论影响的长期性。

论及“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程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掌握话语权。一个国家是否拥有话语权,除了硬实力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的文化能否作为独特的存在而受到世人的尊敬。第二,变被动为主动。我们不能一味跟着美国以及西方国家设定的议题跑,不断重复攻击与反攻击的模式,而要努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话语优势。第三,提升国际传播素养。国际传播主体素质的提升,具体体现在“说”与“做”两个方面。

最后,程教授以“北京冬奥会”为例指出国际传播应该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具有现实公共性与潜在风险性的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以敢人为先的姿态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树立中国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形象符号系统应与时俱进,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在进行符号系统的拓展与更新的同时,还应当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发展和中国成就的故事。

在互动研讨环节,程教授对来自各高校师生的问题做了了精彩的回应,唐青叶教授高度赞扬了此次学术讲座,与会师生对此次学术讲座的深度和意义给予高度评价。此次讲座对外语学科利用多语种和国别区域研究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撰稿:王颖华 穆羽佳)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军(Lawrence Zhang)教授为外院开设讲座

2022年5月20日下午2点,应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邀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军(Lawrence Zhang)教授开设题为“期刊论文发表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投稿、回复及与主编交流方式略谈”的线上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教授、副主任李晓媛、张建琴、张颖副教授等众多本校师生出席本次讲座,参加讲座的还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74所高校共500多名师生。

讲座伊始,张军教授强调高校老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张教授指出,高等院校老师的任务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知识产出。教师专业发展要体现互动性和持续性,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有机结合教学和科研两条途径。在更新教学技巧、教学理念和必备知识体系的同时,高校教师更应作为科研者投入创新研究。

随后,张军教授详述了国际期刊的种类和投稿注意事项。张教授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更有必要令西方了解中国的研究。他分享了领域内重要国际期刊论文的审稿过程,澄清了对于开源期刊出版运行模式的误解,分析了版面费(Article-Processing Charge)的运行机制,例举了瑞士Frontiers出版社的质量管控机制,提出了建设性的国际期刊发表建议。

张军教授鼓励在座师生要像一名“铁匠”打铁一样在教学中精雕细琢,发现研究兴趣、明确研究目的、找寻符合研究领域的期刊投稿至关重要,并就“往哪里投稿”、“撰稿流程”、“怎样投稿”、“审稿周期及流程”等热点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关于“往哪里投稿”,张军教授介绍了外语学科不同专业门类的国际主流期刊,并以System为例,分析了国内外期刊的不同之处,建议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明确各期刊的发文方向后再投稿。

关于“撰稿流程”,张军教授列举了10个步骤:第一,明确研究动机;第二,力求文献详实;第三,确定研究目的;第四,明确研究问题;第五,构建概念框架;第六,选择正确方法;第七,收集筛选数据;第八,分析挖掘数据;第九,书写研究报告;第十,探讨研究成果。

关于“怎样投稿”,张军教授以System为例演示了完整的投稿流程和如何通过ORCID进行投稿。他提醒投稿人注意以下事项:研究课题要契合期刊选题、投稿前多阅读该期刊文章,文稿要精雕细琢、邀请同行反馈,向编辑介绍学术履历。

关于“审稿周期及流程”,张教授介绍了不同期刊的审稿周期制度,并基于自身丰富的主编和审稿人经验详细介绍了国际期刊的审稿流程、编辑考虑的因素,高质量论文的遴选标准等,勉励学者在审稿过程中保持耐心,遵循各期刊审稿流程及规范,珍惜修改机会。

在互动交流环节,线上师生与张军教授就Pre-print和CNKI的区别”、“国外教师职称评定”、“书评撰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最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认为本次讲座对当下学者具有深远的指导价值。张新玲教授及在场的师生表达了对张军教授的感谢,并期望日后能与张军教授开展更多学术交流。

张教授集主编、审稿人、作者、资深学者、指导教师于一身,以全球学术期刊为场景,以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造诣、开阔的视野为听众奉献了一场高屋建瓴、背景宏阔、内容系统、深入浅出的讲座。他的讲座涉及国际期刊的种类、盈利模式、高质量正规期刊甄别、高质量论文选题和撰写、投稿和审稿流程、发表过程、学术追求与幸福感等内容,对教师和研究生职业发展重要启迪作用。


撰稿:刘烨呤 李铱林)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第二次上海大学与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国际化工作的开展,外国语学院于5月26日20:00-22:00举办了第二次上海大学与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会议邀请韦恩州立大学国际合作协理副校长修华静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互动。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副院长戴朝晖、唐青叶参与了本次宣讲会。

在第一次与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宣讲会中,上海大学的帅萍老师作为体验者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底特律的学习生活经历以及在美国交流时的文化体验等。

在此次宣讲会中,作为韦恩州立大学方的项目负责人,修校长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韦恩州立大学及其所在地底特律,并细致讲解了培养项目的申请条件、方案以及各项细节。

在答疑环节,学生们就是否可以跨专业学习、学分互换机制等问题与修校长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尚院长、戴副院长以及唐副院长也就项目的执行细节以及深化两校合作等方面与修校长进行了意见交换。宣讲会最后,尚院长对宣讲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对修校长的分享表达了衷心感谢。同学们也通过此次宣讲会对韦恩州立大学以及此次联合培养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供稿:张晓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为外院开设讲座

2022年5月27日下午,应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开设题为“语用学视域下的语言能力思想:变化、特征与启示”的线上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教授、副主任李晓媛副教授、张建琴副教授等众多本校师生出席讲座。参加讲座的还有来自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井冈山大学、吉首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国内外30逾所高校近300名师生。

讲座之初,冉教授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能力(competence)? 之后,冉教授指出,能力即“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进而他由“能力”引出“语言使用的能力观”,系统回顾了上世纪语言能力研究领域Malinowski、Firth、Searle、Clark等学者的重要论述,强调语言使用能力是一种与社会、生活、人等相关的能力综合。

而后,冉教授探讨了语言使用能力的语境化和目标性问题,指出语言使用能力是一种交际实践,体现特定语境下行为者的语言方式和交际策略选择及其取效期待。冉教授回顾了上世纪语言使用/交际研究领域Searle、Hymes、Leech、李筱菊、桂诗春等国内外专家的重要论述,强调语言使用/交际是多层面的能力综合,是语言的、策略的、社会的、心理的、人际的,是一种涉及但又超越语言符号的能力综合。

冉教授指出,“语言使用必然涉及与社会、人等相关的能力问题、能力特征,突破了语言使用的能力范围和能力特征”。语言使用具有社交性和交互性,其传递的不仅是语言信息,还有非语言的人际信息,因此对语言使用的评价不总以正确与否为标准。社交关系的管理能力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与意义表达的管理,还包括面子管理、社交权管理等,即涉及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

针对语言使用及其能力等,冉教授指出,“语言交际的出发点和终点都不在于语言(语言信息)的理解或与传递,而在于通过语言交际去表达和说明社会关系、人类关系”。我们在密切关注相关研究变化趋势的同时,需要思考针对语言使用的研究为什么回到了与人(交际者主体)相关的问题上,而不是限于语言形式或语言信息本身。鉴于语言使用的人际性、社会性,针对交际中话语/策略选择的恰当性,出现了基于人际原则或人际规范、社会规范的评判标准,研究涉及对社会规范的遵循与违反,以及受制于规范与规约的人际行为,由此探讨交际行为的恰当性、社会性、人文性、人际性等。这进一步启示我们,需关注作为语言交际行为评价标准的非语言化特征。

最后,冉教授指出,语言使用是复杂适应系统,语言使用的能力是综合的、多维的,是语用的、社会的、人类的、心理的。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语言能力已非传统的语法能力或语言知识能力,而是交际语境下的能力综合,交际问题是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问题。近年来,人际语用学研究突破了语言使用能力研究的讨论范围、研究视角、评价标准等,这对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外语能力测试与评估、外语教材编写、外语教师发展、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探索都有重要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外语实践和外语研究的方向。借用应用语言学家P. Corder(1973)的话来说,“有什么样的语言观、语言能力思想,就会影响我们如何去面对教学任务、学习任务等实践”。

讲座结尾,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我院邓志勇教授、张新玲教授、竹旭峰博士以及其他各高校师生积极提问,与冉教授广泛交流了各自的见解。最后,各高校师生对冉教授的讲座纷纷表示由衷感谢,认为本次讲座高屋建瓴、引人入胜,让人受益匪浅。(撰稿:刘烨呤 李铱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凌蓉老师解码日语发音的奥秘

聆听讲座如沐春风,促进成长砥砺奋进!

5月27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荣幸地邀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凌蓉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这也是我院日语系举办的龟甲万冠名的高端学术讲座的第十七场,会议由日语系副主任王颀副教授主持,系主任赵莹波教授在讲座开始前致欢迎词,并介绍凌蓉老师的学术成就。

凌蓉老师在学术领域建树颇丰,研究领域跨日语语音、日语语法、日汉口译、日汉同声传译等多个领域,任上海市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考官。出版专著《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日汉口译教学研究》;编著“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日语语音教程》、《日语语音教程 修订版》、《日语语音教程 第三版》、《日语写作教程》以及本科生教材《日语语法》《全新日语听力》等十余部;在《日语学习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2009年第一届全国日语专业青年教师CASIO杯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二等奖,2019年第五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日俄德法等语组全国决赛一等奖等。

这次讲座主要以提高学生对日语语音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日语语音特点的理解为目的。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探讨日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听取学生学习日语语音时的疑问和困惑,归纳中国学生日语发音的常见问题。

2)介绍日语语音的基本规则。包括日语元音、清音、辅音、促音、拨音等的发音特点,日语节拍的特色,日语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的声调倾向及其后续助词、助动词的声调规则,日语语调的特征等。

3)分享日语语音学习的方法和资源。介绍日语语音相关教材、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日语语音相关课程、以及B站上优秀的日语学习资源等。

凌蓉老师的讲座生动有趣,同学们积极与主讲老师互动,一起探讨日语发音的奥秘。通过本次讲座,激发了同学们探讨日语语音、语法、口译等方面的兴趣,为同学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接近尾声,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凌蓉老师带给同学们的启发将会持续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同学们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

撰稿:日语系 董倩倩)


上海吉棒贸易有限公司向上海大学捐赠抗疫物资

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内师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筑牢抗疫防线,校外爱心企业守望相助,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守护上大校园。上海吉棒贸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创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在疫情防控期间,向上海大学捐赠NOD果滋饮料、NOD好味水,传递抗“疫”正能量,为校内师生带来一份别样甘甜。

5月24日,多批物资有序进入校园后,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志愿者进行物资整理和搬运,确保爱心物资安心、迅速地送达在校师生手中。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以及留校教师共同搬运物资,并组织志愿者负责物资发放到楼,再由各楼有序安排学生前往领取。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该批物资顺利抵达校内师生手中,不仅为学校战胜疫情提供了丰富的物资保障,也为在校师生的生活注入温暖力量。收到这份来自社会的殷切关怀,校内学生在夸赞饮料口感、表达内心感谢的同时,更加坚定成长成才、回馈社会的信念。


学子感恩


2020级硕士研究生 金滢洁


风雨来袭携手同行,雪中送炭感恩有你。感谢上海吉棒贸易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的抗疫物资,收到NOD好味水的时候,拿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瓶水的重量,更是沉甸甸的关怀和托付。我们都看到企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情怀与责任担当,万分感动!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亚茜


疫情阻隔了空间的距离,却阻挡不了爱心的汇聚和真情的问候。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吉棒贸易有限公司向上海大学捐赠NOD果滋饮料、NOD好味水,给封控期的学生们带来了一番甜味。这次捐赠让上大学子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


2021级硕士研究生 申露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自上海疫情以来,许多爱心校友和企业纷纷主动捐赠了不少物资,他们用爱心温暖着每个上大学子的心。前段时间我们收到了上海吉棒贸易有限公司捐赠的NOD好味水,一瞬间就被这个橙色的包装吸引住了,配上“橙花与橙”的文字,仿佛给生活照进一束阳光。疫情紧迫,但人心向齐,大家共克艰难,相信在花开之日我们会泮池再相见!


学生风采

外国语学院优秀班委竞选答辩活动顺利举行

围绕“立德树人”的使命,为表彰2021-2022学年在引领班级良好文化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做好班级服务等各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班委典型,2022年5月20日下午,学院线上开展了“本科生优秀班委竞选答辩”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小琴、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本科生辅导员王从娟老师担任评委,会议由王从娟老师主持。

本次答辩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个人展示,评委提问,答辩总结。

首先,各位班委分别进行了三分钟的自我陈述与风采展示,涵盖个人能力、班级活动建设与班级工作三个方面,参与此次答辩的班委有2021级法语班团支书郭歆怡、2021级日语班团支书廖力辉、2021级法语班班长祁心源、2020级英语班班长曹凌天、2020级法语班班长倪如萍、2019级英语班班长袁文琪。

在个人展示完成后,评委老师们就班级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班委们进行了提问。同学们踊跃发言,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看法。

最后,贾小琴老师对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和努力工作表示认可,也对班委们在疫情期间做出的贡献表示感激,贾老师也对班委们继续加强班级建设、带头督促身边同学严格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越是在抗疫的冲锋时刻,大家更要坚定信心,携手同行!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在建团、建校百年交汇的关键时刻,我们所有上大人应该缪力同心、并肩同力,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强国先锋!

撰稿:王从娟)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本期编辑:华阳、王月

核: 贾小琴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2年第6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