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02期)

创建时间:  2013-03-06  刘佳    浏览次数:


2013114日~201331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要闻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正式启动
1月15日下午,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正式启动,日语系马利中教授主讲"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前瞻的比较研究"。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院长助理唐青叶、党委副书记王国建及日语系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周平院长为该讲坛致辞,指出"重建巴别塔"系列讲座旨在展示外国语学院的教授风采,加大学科融合力度,进而带动整个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随后,马利中教授生动开讲,拉开了该论坛的序幕。马教授主要比较了中、日、韩三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相关对策,明确了东亚在人口转变和少子老龄化过程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亚特色",强调这正是所有东亚国家在21世纪所面临的战略性课题。
马利中教授长期在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从事人口发展研究和中日学术交流等工作,主持上海市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等。此次马利中教授科研的宏观视野和深入浅出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和博士论坛均已启动,势必进一步活跃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氛围,让我院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
(吴杰 供稿)
外国语学院举行第四届学术节闭幕式暨2012年度教职工表彰大会
1月18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第四届学术节闭幕式暨2012年度教职工表彰大会在J201隆重举行,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施雯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大会。
周院长首先作2012年工作报告暨2013年学院工作展望。报告中,周院长指出,过去的一年学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各部门积极合作互动,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进步。2012年我院继续规范、完善各项制度,直面教学改革的挑战,加强科研工作与学科工作建设,拓展全球视野,积极推进师生国际化交流,注重以人为本推进学生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学院形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丰富教职工课外活动等,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指标,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周院长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对2013年工作做出展望。随后,施书记进一步补充2013年工作要点,她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付出,用心呵护我们的学院,让每个人的进步形成合力,促进学院的整体进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会对过去一年在科研、教学、管理、党务工作、工会活动、宣传报道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了表彰。学院各分管领导特意为每类奖项的获得者们撰写了颁奖词,在祝贺获奖者取得成绩的同时,更激励着更多的教师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最后,周院长宣布外国语学院第四届学术节闭幕,希望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把此次学术节"固本·融合·求新"的主题精神融入到新一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再接再厉,促进外国语学院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佳 供稿)
学术经纬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张爱平教授应邀来外国语学院讲学
1月15日晚,美国加州大学启科分校终身教授、英语系系主任的张爱平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从莫言现象看中西文学新对话"。
张爱平教授主要研究美国文学史、美国清教徒文学、美国小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等,出版有《令人神往的地方:司考特菲兹杰拉德小说中的背景运用》等,并在《詹姆斯·乔伊斯学刊》、《詹姆斯·库柏学刊》、《美国翻译家学会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讲座由我院院长周平教授主持,多名教师及研究生聆听了这次讲座。
张爱平教授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莫言获奖的原因及莫言对促进中西方对话的深远影响。他先对"莫言现象"作了阐释。在西方,被称作"某某现象"的事物一定是在社会上具有轰动性的。因而"莫言现象"意味着莫言对中国和西方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他对"农民作家"的含义做了深刻分析。美国人在看到"农民作家"一词时,一般会理解为思想狭隘的作家,然而,它实际代表着文学精髓的继承和创作灵感的发源。莫言立足传统,扎根民间,他自豪地称自己为"农民作家"是对根源的坚守。随着讲座的进行,张教授将高行健与莫言做了对比。高行健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本人及其作品在国内和国外都鲜有人知,他获得诺奖是值得商榷的,而莫言有坚实的读者基础。他的作品中国人熟悉,国外人也喜欢,他获得诺奖可谓名至实归。张教授由此为导入分析了莫言作品的特色,即"融合了历史、现代、民间传说和幻想现实主义的作品风格"。最后张教授指出莫言作品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打开了中西方的新对话。讲座结束后,张爱平教授与在场师生就莫言作品与中西方文化等各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
(张毅 供稿)
庄恩平教授参加欧盟跨文化城市建设盛会
应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邀请,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院研究员庄恩平教授参加了2月6-8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市举办的"文化多样性服务于城市"会议,欧洲有关跨文化城市市长、相关官员和专家等约250余人代表40个国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欧洲委员会主席、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爱尔兰都伯林市市长、有关跨文化城市市长及跨文化专家做了主旨发言与交流,本次会议是欧盟各国跨文化城市建设的一次里程碑盛会。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五个非欧盟国家的跨文化问题专家参加。庄恩平教授是中国唯一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
会议期间,庄恩平教授参加了各种专题的讨论,与与会代表交流了观点与看法,让与会代表了解中国专家的视野与观点,让他们更了解了中国与上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恩平教授还与本次会议负责人、欧洲委员会跨文化城市项目主任Irena Guidikova女士就多元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与作用、跨文化城市市民的跨文化素养、全球化社会如何应对跨文化挑战、上海大学公共外交院、跨文化研究团队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跨文化问题、以及上海在建设国际大都市中如何借鉴欧盟跨文化城市战略的研究与设想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庄恩平教授的介绍,Irena Guidikova女士了解了上海大学,并表示积极支持上海大学参与欧盟跨文化城市战略措施和步骤研究与上海国际化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想法,希望有机会拜访上海大学,让欧洲委员会官员和专家了解上海大学,并开展相关的交流与合作。
在Irena Guidikova女士的推荐下,欧洲委员会移民与平等部主任Mark Neville先生从法国飞抵都柏林市与庄恩平教授进行了交流。Neville先生正向欧盟起草一份有关如何应对多元文化对欧洲的挑战的议案,希望借此了解中国跨文化专家的观点。Neville先生对中国的感觉还停留在1989年访问中国时的"被欺诈"经历,两人的交流从这段经历的解释开始,庄教授用他所擅长的跨文化公共外交沟通能力,客观公正地逐一回应他的提问,最后让这位官员感到钦佩与信任。他表示,只要欧盟同意这一提案,他一定邀请庄教授参与其中。
庄教授回国后感触很深。他发现欧洲委员会官员以及欧洲各城市的官员仅通过在欧洲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把他们当作了解中国的窗口,缺乏对今日中国的全面了解。庄教授认为中国学者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主动应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要有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者声音的意识与能力。庄教授在欧盟会议上的形象与风采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让欧盟官员以及欧洲其他城市官员了解真实的中国。这是一次传播中国形象之行,更是一次公共外交之旅。
在参加欧盟会议前,庄恩平教授还于2月4-5日访问了都柏林城市大学商学院和应用语言及跨文化研究系,向两个学院师生作了《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挑战与机遇》的讲座。由于都柏林市是Google, Facebook, Intel, Twitter, IBM, Microsoft等跨国公司所在地,而跨文化问题又是跨国公司的主要障碍,所以两院师生都对讲座内容兴趣浓厚,讨论热烈,产生了积极效应。之后他与商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商谈两校合作与交流,并初步商定启动学生互换、教师互访、合作科研等的项目。
(跨文化研究沙龙 供稿)
德国Claudia Finkbeiner教授造访外国语学院
应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庄恩平教授邀请,德国卡塞尔大学英语系Claudia Finkbeiner教授作为上海大学自强教授从2月24日起开始对外国语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Finkbeiner教授是外语教学与跨文化沟通的著名学者,多年从事二语习得与跨文化沟通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著作涉及欧洲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态度与兴趣研究,以及阅读兴趣与策略研究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自2006年以来,Finkbeiner 教授曾三次被选为"语言意识国际协会"主席。
2月26日下午,Finkbeiner在外国语学院开展了题为"学习策略在EFL阅读中的作用"的首场跨文化论坛。给大家带来三种阅读策略和研究方法,分别为元认知能力策略、社会情意策略和社会认知策略。教授严谨的研究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Finkbeiner 教授将分别开设主题为"策略在教师指导下的EFL阅读课中的作用——基于 ADEQUA 视频学习的研究"和"文化理解和沟通的ABC"文化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Finkbeiner 教授此次造访外国语学院有助于与上海大学跨文化团队展开进一步交流,为今后两校开展学术研究合作奠定基础。
(杨雯雯 供稿)
外国语学院开设"策略在教师指导下的EFL阅读课中的作用"讲座
2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自强教授"Claudia Finkbeiner做题为"策略在教师指导下的EFL阅读课中的作用"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唐青叶教授主持。
Finkbeiner教授回顾了上次讲座中介绍到的三种阅读策略和研究方法,分别为元认知能力策略、社会情意策略和社会认知策略。通过展示ADEQUA 视频的学习研究成果,Finkbeiner教授介绍了教师该如何辅助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和学习,她指出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加以解释和评价。
关于阅读方法和习惯问题,教授指出,逐字逐句或是发出声音、在心中默念的方式都不是最有效的。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应当是将全文作为一个整体,全神贯注、一目十行,从而掌握段落乃至全文的整体意思。
Finkbeiner教授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让大家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还针对自己学术研究中的困惑和教授请教讨论,教授一一给予了细心解答。
(杨雯雯 供稿)
外国语学院"文化理解和沟通的ABC"主题讲座顺利举行
2月28日上午,外国语学院"文化理解和沟通的ABC"主题讲座在C512举行,此次讲座是外国语学院"自强教授"Claudia Finkbeiner在我院开展的第三场跨文化主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万华副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授程琪龙、庄恩平、唐青叶等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教授给大家介绍了ABC文化适应模式,即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互相理解并包容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和谐共事。随后,教授以GPS全球定位系统作比,提出Human GPS,认为我们应当从多角度看待人和事,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误解、化解冲突。教授还指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就像冰山一样,表面现象是"八分之一",而情感、思想、信仰及文化底蕴是"八分之七",我们只有了解并包容、学习这些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成为国际社会需要的具有全球化视野、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
此外, Finkbeiner教授还与我校师生探讨了中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文化。她指出,应遵循孩子天性和兴趣,任孩子自由发展,在专业选择上家长不应给予过多干预。
讲座结束后,Finkbeiner 教授对于我校师生放眼全球、关注国际热点、开展国际交流表示高度赞赏,并提出希望今后加强两校间学术研究合作与交流。
(杨雯雯 供稿)
学生风采
我院一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外国语学院"通过建设大学生戏剧网络平台传播戏剧文化"项目成功荣获2012年度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根据《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85号)及市教委有关项目申报的指导意见,我校开展了2012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经过学生申报、学院评审推荐、学校评审审核,遴选出85个"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外国语学院"通过建设大学生戏剧网络平台传播戏剧文化"项目作为其中之一,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核。
该项目的成员主要由外国语学院的陈超群、谢真滨以及计算机学院的王晓娜、丁凯和许立波等五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校区的学生组成。在外国语学院俞建村教授和余丽娜老师等两位项目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五位同学在经过认真仔细的问卷调研、悉心向专家和学校、学院老师请教和周详的项目规划之后,该项目于2011年11月成功申请为"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之后又经过不断努力,该项目在2012年7月份的学校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中期考察中获得"优秀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荣誉称号。
项目组成员表示:"此项目能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与老师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也离不开项目组成员之外的其他同学的帮助,这些同学分别来自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文学院和经济学院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他们在项目的初期市场问卷调查和网站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有这些人的帮助,项目组才能克服这一路过来遇到的困难。今后,项目组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外文戏剧网站。"
(外国语学院团委 供稿)
外国语学院参加上海大学"党的光辉照我心"合唱比赛
1月14日晚,上海大学"党的光辉照我心"合唱比赛在校本部伟长楼隆重举行。此次合唱比赛延续"党的光辉照我心"的主题,全校共26支合唱队伍参赛,各学院合唱队以嘹亮的歌声和饱满的热情唱出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外国语学院合唱队是参与此次合唱比赛的唯一一支 "红色娘子军" ,由45名女生组成,以"那些年,我们难忘的红歌"为题,以串烧的形式,带来了五首革命歌曲。立意新颖,内容独特,最终荣获三等奖。
在一个多月的排练时间里,从咬准每个音到唱出完整的曲目,既有挫败又有喜悦,每位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辛苦排练,充分展现了外院巾帼的奉献精神和深深的集体荣誉感。
此次合唱比赛也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外院为所有参加合唱比赛的同学感到骄傲,外院的明天也会因为大家的努力而更精彩!
(钱佳妮 供稿)
简讯
蛇年新年闹,园丁梨园春——记外国语学院迎新晚会
1月18日,外国语学院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迎新晚会,全体教职工聚集一堂,把酒庆新春,携手祝未来。
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春晚,平民舞台教工唱戏,歌舞串烧达人才艺,应有尽有。主持人雷远旻,虞怡达,韩璐璐,王杰,插诨打科,妙语连珠,虽初出茅庐,却是春晚风度。施书记引领广场舞,嗨翻全场;周院长抽出吉祥符,乐坏大家。猜歌做游戏,乐在其中,海外问候传真,天涯咫尺视频;方言拷贝不走样,五湖四海皆知音。英语系一曲"牵手",引来肖福寿"幸福不会从天降";赵炯蔚茶艺功夫在茶外,赵嘉嘉高歌"没那么简单"。   
最是一年醉意浓,满堂幸福歌声。日语系的"外婆的澎湖湾",伴你回到童年时光。曲终人未散,回味乐无限;相约闹元宵,迎来新学年。
(外语学院工会 供稿)
学工办在学校第八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年会上斩获佳绩
1月15日,上海大学第八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年会在行政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外国语学院在本届年会上斩获佳绩,荣获本届思政年会征文优秀组织奖,其中,余丽娜荣获论文二等奖,朱一佳获论文三等奖。王国建作为优秀组织奖获奖代表在会上发言,分享辅导员从事思政研究的几点认识,他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与上海大学学工同仁共同努力,提升思政研究能力。
此外,朱一佳同时荣获上海大学第一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展示大赛总成绩二等奖、学生工作基本知识三等奖、2012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优秀案例等奖项。外国语学院学工办的全体同仁将继续努力,争取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于梅欣 供稿)
异域传真
阚怀未副教授发自哈佛大学的问候
一转眼,来哈佛大学已经整整三个月。盘点一下这段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发现许多场景令人难忘。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一下报到那天的片段。
秋季的Harvard Yard一片色彩斑斓,沉稳而且明快,大小树木疏落有致,个个尽享自己的成长空间。迎面走来的学生表情生动,有朗朗谈笑,有沉吟深思。肥硕的灰色松鼠在草地上觅果子,在树干上追逐。好和谐的空间!
一进导师的办公室却是另一幅景象:一间1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三面墙壁几乎全部是书,只有门和办公桌共享的一面墙'幸免'。地板的三分之一也堆着各色的杂志,横着竖着倒也自在。我的导师身材并不高大,金发齐肩,一身灰黑相间的细格套装;乍一看,她简直消失在这个被书高高围合着的环境里,而当她开始热情地问候,朗朗的笑声仿佛一枚信号,瞬间,一切都退居成似有似无的背景,唯她独显台前,神采奕奕。
走完系里的流程,导师坚持陪我去International Office。出Harvard Yard,过马路,乘电梯上8楼。出电梯,导师没有直接带我去办理手续,而是把我领到一扇面向西北的巨大的落地窗前。一览无余。不远处就是色彩纷呈的茂密树林,重重叠叠一直延伸至天际。她指向远处,告诉我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动物通道……;我们还谈到天际低垂的灰色云朵,有中国水墨画的淡淡'墨韵'……。从此以后,我每次去International Office,出电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伫立窗前,片刻。
注册、签DS2019表、拍照、ID。一切顺利。我的脚步轻快起来,贪婪地吸着清冷的空气 ……
今天的Harvard Yard,白雪皑皑。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刘佳
本期设计:骆艺榕、包世伟
   核:曾桂娥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03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