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2013年4月7日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要闻
外国语学院教职工代表积极审议校三届七次双代会议题
3月29日,上海大学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伟长楼大礼堂隆重举行。我院全体代表参加了大会,会后校党委副书记忻平、外国语学院、国交学院以及中欧学院的代表对大会议题作了分组讨论。
代表们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罗宏杰校长的《行政工作报告》、校工会主席薛志良的《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忻平副书记的《上海大学章程报告》等对议题进行讨论和审议,对上述报告中所提到的上大梦、国际战略路线图、师风师德建设和完善和建设大学制度等内容给予了高度肯定。
忻平副书记在讨论发言中从"顶层设计"、"解放思想"以及"危机意识"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上大梦"的内涵。他指出要规划"顶层设计",搞好学科发展,展开解放思想展开大讨论,打破快速发展带来的瓶颈问题。虽然上大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狼来了"已成现实,上海市内有上海纽约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周边高校已经走在上大前面,形势严峻。他还对外语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厚望,指出这几年外语学院科研方面从没有一个课题,发展到今天的10多个课题,取得了长足进步,其科研能力与全国单科大学以及著名高校同行院系相当。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到上大发展的过程中去。
施雯书记在讨论发言中指出:基层单位也要"顶层设计",人才是关键,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很有必要。"顶层设计"要在国际化舞台上寻找参照系,经过几年后上大进入"985"高校中游水平,确实需要每位员工的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包括人才引进,现有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等。如何突破外国语学院面临的瓶颈、不同层次引进人才并发挥个人所长也是我们设计的关键。
我院代表朱振武教授在发言中表示,看完报告很震撼,很有感触。外语学院科研能力可以和复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85"学校相媲美,我院的发展前景很可观。乐金马副教授认为要加强凝聚力,进行民心工程建设,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中欧学院书记兼院长顾晋武、国交学院书记李坚以及部分代表也相继作了发言,代表们表示要继续就此次双代会的主题开展讨论,发扬主人翁精神,集思广益,积极提案。大会于4月3日下午圆满闭幕。
(外国语学院工会 供稿)
外国语学院党委进一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谋求党建工作新发展
外国语学院党委于4月7日下午召开了解放思想讨论会。院党委委员、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
学院党委书记施雯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现状,梳理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强调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凝练外国语学院"海洋文化"。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展思想交锋,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施书记结合"2013年组织工作要点"和"2013年上海大学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各支部结合实际,找准要点,聚焦热点,把握需求点,创造性的开展组织生活。
与会教师从自身发展遇到的困惑,到如何凝练学院科研团队、优化学术氛围,以及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郑醒芝 供稿)
外国语学院开展"重建巴别塔"系列活动
据圣经《创世记》第11章1-9节记载,人类当时有共同语言,一起居住在与幼发拉底河相距不远的示拿之地。人们利用河谷的资源,在那里建筑城和塔,以聚集全体人类及展示力量。上帝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完成计划将能为所欲为,便决定变乱人们的口音和语言,并使他们分散各地。高塔停工,而该塔则因上帝让人类的语言不再互通而被称为巴别。
一个学院的发展,重在沟通,贵在创新,因为"沟通"和"交流"即人类的团结和力量所在。2013年初,外国语学院启动"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重建巴别塔——青年博士论坛"、"重建巴别塔——优秀教师访谈"、"重建巴别塔——新生体验计划"等系列活动,旨在展示教授的前沿研究,激发青年博士的科研动力,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作用,帮助新生全面感受外院魅力。我们希望通过各项活动的联动带动整个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紧跟上海大学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步伐,营造学院"开放、包容、进取"的"海洋文化",全面推进学院的各项中心工作。
目前,外国语学院的"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期,"青年博士论坛"首次活动圆满落幕,"优秀教师访谈"进展顺利,"新生体验计划"的第二季正在上演,其中英美文化沙龙、专业课旁听、外院社团体验、"新声杯"英语演讲大赛等活动陆续开展,向校内外全面展示一个"开放、包容、进取"的外国语学院新面貌。
(外国语学院 供稿)
学术经纬
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参加"第七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3月29日至31日,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教授应邀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论坛以"英语专业改革"为主题,旨在探讨和解决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发对新形势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着力推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师资质量的提高。
研讨会期间,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戴炜栋教授、中山大学翻译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初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黄源深教授、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高峰枫副教授等专家分别就英语专业的改革创新及未来发展、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学科建设与分类培养、英语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作了主旨发言。戴炜栋教授的发言提纲挈领地指明了英语专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在当前英语专业教育质量滑坡的情况下要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有统一认识,要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在英语和专业教师的培训上加强力度。
3月30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并观摩了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全国精品课程团队的教学展示。在下午的教学交流会议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副院长余盛明副教授做了主旨发言,分析了"复语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认为"复合"既不能无限延伸又不能简单同质化,强调因地制宜探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广外在英语专业毕业生实践环节和网络课程群应用方面的宝贵经验。
本届论坛让与会院校深入思考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探讨当今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借鉴广外英语专业的成功教学经验,对全国和我院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张颖 供稿)
朱振武教授应邀到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等高校演讲
3月29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到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做了关于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的专题讲座。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自由和民主,民族英雄和国家领袖,这些关键词在美国作何解释,在我国的当下又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读书人口目前为什么不如美国多?文学创作与政治和现实的关系应该怎样?对科学技术持有什么不同的态度?近年和当下的生态文学和科幻小说正在关注哪些问题?朱振武教授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该校的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又悉:2月17日,朱振武教授到内蒙古民族大学做了关于科研项目的准备和申报的专题讲座,并对该校项目申报人进行详尽的具体指导,为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献上了一份热心与爱心。
(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供稿)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系列讲座第二讲顺利举行
3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C512举行了主题为"语言、翻译与教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系列讲座的第二讲,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冯奇教授主讲,唐青叶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冯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界中传统本体论和当代工具论的对立统一,在比较分析各种翻译原则和手段的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提出一元化的Approximation翻译模式,指出与翻译实践直接相关的是语用意义的选择,根据意义选择机制将翻译过程分为直译、改译和善译三类,并以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对这三类翻译行为分别作了阐释。最后,从钱伟长校长的教育理念出发,冯教授指出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关乎语言技能,更体现译者的思维方法,因此与英语专业人才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联系密切,对英语及翻译教学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讲座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内容涉及翻译的可教性、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翻译教学重点的安排、翻译中的修辞等等。唐青叶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本次讲座是一次多学科综合角度的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提升翻译教学者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对我院学术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颖 供稿)
朱振武教授应邀到浙江理工大学做专题学术报告
4月3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到浙江理工大学做了"学术研究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的专题学术报告。朱教授从切身体会出发,依据高校教师的评估体系,就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怎样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和自身情况规划学术研究、怎么撰写学术文章、怎样准备和填报科研项目等大家关心的诸多学术方法问题做了详尽的讲解和阐释。讲座结束后,朱振武教授热心细致地回答了听众们的各种问题。
(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供稿)
教师风采
智者不惑、智者幸福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优秀教师访谈"之雷远旻
人物背景:雷远旻,外国语学院2012年度"优秀教师",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A级任课教师。在教务处等部门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获得过文史哲大类第一、2011级全体教师第一的优秀成绩。现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美国研究。
4月3日晚上7点,我如约来到雷远旻老师的办公室。简单的寒暄后,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张可(以下简称张):雷老师,我因为要准备今天的采访,之前旁听过您的一节课,从您的学生那里了解到,您讲课非常受人欢迎。而且我还了解到,学生对您的评价很高,我听说2011级的学生在完成第一年的学业后,对全体授课老师給与了评分,您的得分是最高的。我想问下,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或者说,您认为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雷远旻(以下简称雷):如何做一个好老师,理论上其实早有定论。能授业、能传道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或者说,能教书、能育人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其外,我觉得好老师应该很随和,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张:能否请雷老师举几个例子说明如何教书、如何育人呢?
雷:先说育人吧。我们的学生,年龄大多在20岁上下,对他们而言,爱情是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经常会碰到与爱情、婚姻相关的文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讨论,既能锻炼英语,又能加深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比如说,我会问学生,很多民间传说、爱情故事中,美女总是喜欢穷男。这真实吗?如果不真实,人们为什么要一代一代地把这些故事往下流传?还有,离婚率升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吗?我会组织他们辩论,到最后再用一个问题把自己的观点托出来:人们以前离婚率低,是不是因为更相爱?
除了结合课本,我也经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传道",我会把学生逼进艰难的道德抉择中,迫使他们搞清楚道德抉择背后的理由。比如说,有人倒在地上了,你扶不扶?记住:周围没有摄像头、没有证人,所以别想着怎么证明你的清白;你当时刚好没带手机,所以别想着求助120。同样的,我会让学生发言、讨论、甚至辩论,然后我会给出我的观点:我扶。因为如果我不扶,这个人就此死掉了,我肯定会内疚很久,甚至是一辈子。我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自己,为了使自己感觉更好。我扶这个人,不是因为我有多爱他,而是因为我不想让自己以后不好受。
张:雷老师书教的好肯定不是偶然的吧?肯定花了很多心血吧?您这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自己呢?
雷:表面上看是为了学生。比如说,我让他们听写VOA新闻,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就是因为我希望他们能进步得快些。再比如说,我每次进教室前,都会尽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知道,虽然我会在上大教一辈子书,但学生听我的课,只有一次。但如果你深入思考一下,你就会明白,我努力教书,主要还是为了自己。书教得好,学生尊重你,争着选你的课,这种感觉很好的。
张:我明白了。不过雷老师的这种观点,初听起来还是有些奇怪的。
雷:是的。我也是最近几年才明白的这个道理。明白之后,对我帮助很大。大学老师的评价体系中,科研的分量比教学重。简单说,就是书教得好不如论文写得好。当然,有的科研项目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很大,但也有很多的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是令人怀疑的。因为这个事实,我以前内心总是有点气不顺,觉得好好教书没用,钱也不会多一些,职称也不会上去。现在我明白了,我努力教书,收获了尊重,感觉更好,这就行了。
我们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候,知道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同样的,我们对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认识,也会提升或妨碍我们的工作热情和表现。我喜欢和学生分享这些体会,并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如何看待努力学习与靠关系哪个更重要这类问题,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之路。孔子说过,智者不惑。有智慧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人生,有智慧才会幸福。我希望我的学生走出我教室的时候,不仅仅是英语上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能够变得更有智慧。
张:是这样的。能请雷老师谈谈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吗?进入大学以后,觉得英语要想进步,真的不容易。
雷:英语学习,在语音、单词、句子、篇章、起承转合等层面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起承转合,你读到了other这个单词,就应该知道前面或明白或含糊的讲过some。这有助于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再比如篇章,你们学习的文章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的内容都可以分成论据和论点两部分。你读到了人名,就应该明白,这里可以略读,因为很有可能你现在读的是论据。这有助于你把握文章的重点。
进入大学后,英语进步难,也很正常。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入门容易,精通很难。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英语学习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们常说,英语是工具。这话什么意思?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读英语小说、英文报纸的时候,不要想着是在学习英语,而应当想着是在通过英语这个工具,获取知识、信息。如果真能有这种认识,学好英语应该是个不知不觉的过程。比如说,现在英国、美国的很多报纸都可以在线阅读,看看新闻,然后看看后面读者的评论,了解下他们对于很多热点问题,尤其是有关中国的热点问题的看法,不是很好吗?
采访结束后,我一边回味刚才和雷老师对话的点点滴滴,一边想:如何才能做一个好学生?按照雷远旻老师的模式,或许我应该多学技能、多思明智、多交朋友吧!
(张可 供稿)
学生风采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新生体验计划"第二季正式启航
4月7日,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新生体验计划"第二季在南区社区学院正式启航。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庄恩平、党委副书记王国建,此次体验计划的三位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唐青叶、曾桂娥,英语系副主任张建琴以及来自社区学院的新生学员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活动伊始,《在外院成长》的视频短片让在座的所有同学提前感受到外院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围。活动负责人顾啸宇同学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整个流程和每项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以便学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验板块。随后,第一季的优秀学员骆艺榕同学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鼓励大家利用好这个平台,充分体验外院风采。来自社区学院人文大类的覃松同学作为第二季新学员代表,表达了对第二季活动的热切期待。导师们则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从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外语学习建议。最后,副院长庄恩平教授寄语第二季学员,希望同学们不虚此行,能够真正体验外院的"海洋文化"魅力,领略外院风采。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新生体验计划"是在上海大学大类招生背景下,于去年推出的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系列活动,通过专业课旁听、精品讲座、社团体验、英美文化沙龙、英语演讲比赛、开放日等系列活动,让大一新生亲身体验外院文化,同时,还为学员们配备了导师和导生,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外院,激发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第二季的顺利启动,将带领2012级新生全面了解一个"开放、包容、进取"的外国语学院。
(于梅欣 供稿)
外国语学院"新生体验计划"第二季之英美文化沙龙开讲
4月7日,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新生体验计划"之英美文化沙龙第一讲在社区学院正式开讲。此次沙龙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庄恩平教授主讲,主题为:Becoming Global Graduates。
庄教授从跨文化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英语,深入浅出,探讨了作为上大人在四年的学习中应该具备的软实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他从沟通技巧在现代社会工作中的地位、现状以及全球能力排名入手,谈到做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学生的必要性。接着对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学生所具备的特点、必备素质进行阐述,同时从全球视野、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能力等三方面对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式给予定义。最后,结合实例,告诉大家在实践中探索、提升自我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整场讲座中,庄教授教导同学们要对自己充满自信,要学会用最聪明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成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气氛十分活跃。
英美文化沙龙是"重建巴别塔——新生体验计划"的项目之一,在春季学期将有四次沙龙活动,几位外院明星教师雷远旻、白岸杨、朱巧莲也将陆续登场,与新生们对话外语学习的酸甜苦辣。
(于梅欣 供稿)
简讯
日语系邀请著名专家举办和服讲座
3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邀请著名和服专家冨山伸明为在校学生开设讲座。一场华丽的和服文化表演在宝山校区艺术中心拉开了帷幕。在和服表演和展示中,和服造型设计师冨山伸明先生展示来了多套十分珍贵且华丽的日本传统和服,还邀请在座的学生们进行现场试穿体验,并同时向学生们讲解和服背后有趣的制作过程。
许多学生表示,通过此次和服讲座和展示环节,不仅增加了对日本服饰文化的了解,而且加深了对中日交流的真实感受。
(韩璐璐、沈雨虹 供稿)
异域传真
践行跨文化交流,提升职场软实力
我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研究生黄钰惠,师从庄恩平教授,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科研究。2012年9月,作为庄教授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Waterfor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商学院的合作项目的受益者,我来到该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交流访学。
2012年初,庄教授在爱尔兰讲学后,与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商学院建立了国际合作项目,为双方师生开辟了交流互访的重要渠道,对上海大学跨学科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庄教授与商学院的此次合作充分体现了跨文化交际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搭建了外语学科与商务管理学科有机结合的宽广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开阔视野的宝贵机会,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良好典范。
在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商学院学习期间,根据庄教授建议,我主要研修了《国际市场》(International Marketing)、《组织中的领导力》(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以及《冲突与合作》(Conflict and Teams)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现代商务管理学科的重要课程,本人对跨国公司中不同文化背景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文化冲突问题有了深入理解,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职场新手,外语学科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薄弱环节,不断探索其他学科领域,勇于尝试跨学科的工作岗位,才能在汹涌的竞争大潮中永葆活力。
交流访学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素养的宝贵机会,也是公民以个人身份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在读期间,我积极参与了由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国际办公室发起、Waterford中国学联组织的题为"文化中国"的大型文化宣传活动——WIT首届"中国文化日",展示了中国古代及现代的文化和艺术,为促进中爱文化交流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此次活动获得广泛好评,国务院网站、文通网及爱尔兰《新岛周报》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黄钰惠 供稿)
迟来的消息
日语系与富山大学、金泽大学举行交流活动
3月14日上午,日本富山大学、金泽大学的师生一行26人与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师生们在益新楼三楼,举行中日学生交流会。上海大学外事处副处长郝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冯奇等出席了交流会。
两国学生均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能够面对面地和日本的年轻人交流,可以了解对方的世界观和对中国的认识。同时,学生们还丰富了世界观,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韩璐璐、陈媚菁 供稿)
日语系研究生赴日交流
应日本神田外国语大学的邀请,我院七名日语系研究生和三名英语系研究生于3月1日至3月15日赴日,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文化交流活动。
两个星期的赴日交流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日本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同时还向外国学生和日本普通国民展示了中国年轻人的新面貌新精神。与其他国家学生的交流,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了大家的交流沟通能力。
(日语系 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刘佳
本期设计:骆艺榕、包世伟
审 核:曾桂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