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0日~09月11日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党政工作
英语系召开2015-2016学年全系教师会议
9月6日英语系在CJ107召开2015-2016学年全系教师会议,总结上一学年的成果和不足,规划新学年的工作目标和安排。会议由英语系主任肖福寿教授主持,英语系全体教师出席了会议。
肖福寿教授首先回顾了上一学年的人事考核情况、概述了秋季学期第一周的教师工作情况,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展提出期望。随后,各位分管副系主任分别发言,总结了上一学年英语专业教学、基础英语教学、本科毕业论文及实习、大学英语分级测试等各方面的成果,指出相关问题和不足,并对秋季学期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本次会议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力争有效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新学年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系 供稿)
学术经纬
外国语学院陈杰博士应邀参加"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学术研讨会"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于2015年07月03-0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学术研讨会"。外国语学院陈杰博士受邀为此次研讨会撰写,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脸面:自由的两种含义"。既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进行关照,又有对停滞不前的语用学理论做了批判和重构,打断顾曰国提出的"礼-礼貌-礼貌理论"的逻辑链条,重新确立以"自由"为基础的"礼-礼貌-自由"关系;同时对布朗和莱文森提出的"面子理论"增加"自由"的维度,将琐碎的语用学文化讨论提升至康德的实践理性层面,为一系列语用学概念提供一种恰如其分的、受"自由"统辖的、一致的解释。
此次研讨会主题集中,按惯例每位发言人有二十分钟宣读论文,并设置二十分钟诘问环节。与会者大都具有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工作和研究的背景,具有浓厚的文本考证风格。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先生也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陈杰博士此次赴会表明,将康德批判哲学与语言学进行结合研究不仅可行,而且可以持续。将语言学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研究是开辟了新的"战场",是继陈杰博士发表的一系列基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语言哲学文章之后实现的又一次突破。
(外国语学院 供稿)
外国语学院吴攸博士赴巴西参加国际翻译与跨文化协会(IATIS)会议
7月6日至10日,外国语学院吴攸博士参加了在巴西Belo Horizonte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翻译与跨文化协会(IATIS)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Innovation Path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为期一周的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三百余名代表参会,其中不乏Mona Baker、Jeremy Munday等知名学者,吴攸博士在会上宣读了题为"Translation and Soft Power in a Globalizing World: A Chinese Perspective"的论文。
(英美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供稿)
外国语学院肖福寿教授参加第十四届TESOL国际会议
8月21至23日,我院肖福寿教授受邀出席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十四届TESOL国际会议,宣读并交流了论文"An Empirical Study of Figurative Competence of Chinese ESL Learners"。
本届TESOL国际会议主题为"Teaching TESOL in Changing Times, Learning English in a New Age",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300多位学者代表参加,主要发言人包括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Rod Ellis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Phyllis Chew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Winnie Cheng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Andy Kirkpatrick教授,日本新潟县立大学的John Adamson教授,韩国启明大学的Robert Dickey教授等。
(英语系 供稿)
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外语专家草原学术高峰论坛
7月9日至10日,由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和赤峰学院承办、外文出版社协办的"中国外语专家草原学术高峰论坛"先后在赤峰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胜利召开。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黑龙江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和外文出版社等专家学者齐聚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出席了这次盛会。
两次开幕式上,赤峰学院校长雷德荣教授、任蕾院长、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陈永胜教授、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教授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卢国荣教授分别致辞。
论坛的议题包括当下外国语言文学热点问题、当下翻译学和教学热点问题、学术研究的方法和科研项目的申报问题、欠发达地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等。这次到会的都是外语学界高层、知名学者, 在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研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均有突出的建树。国家社科项目评委陈建华教授、国家社科项目评委《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教授、国家社科项目评委刘建军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教授、《外语学刊》主编李洪儒教授、《外语研究》主编李建波、《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李维屏教授、《外国文艺》执行副主编李玉瑶副编审、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汪小玲教授、《外国语文》执行副主编肖谊教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启科分校英语系主任张爱平教授、Translating China主编赵彦春教授以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在都论坛上做了精彩发言。主旨发言结束后,论坛分为三个分会场,与会专家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外语教师分别从外国文学、翻译、语言学与教学等三个方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层次高、质量高、效率高,对广大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起到了航标灯的作用,有助于青年教师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学术道路,对于各地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本次论坛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层次高、发言学术性强、主题集中,内容丰富,涵盖了外国文学、翻译与文化、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等领域的前沿话题。专家的主旨发言见解独到、阐释精辟、论证深入,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匪浅。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以探讨学问、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和平等、积极的学术态度,对中国外语及内蒙古民族特色外语教学科研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深度交流,提出了许多有高度学术价值的意见。本次"外语专家草原学术高峰论坛"堪称一次学术盛宴,是内蒙古具有民族特色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与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一次融合与对话,加强了内蒙古高校与国内学界的学术对话,为内蒙古地区乃至国内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的科研和教学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供稿)
对外交流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
7月17-18日,我院教师朱洁、薛瑜、王冬玲、张新玲、朱音尔一行5人受邀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 "全国外教社2015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他们认真参加了南京大学杨治中教授、扬州大学秦旭教授等代表的大会报告,和部分与会代表做了比较充分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简要介绍了上海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情况;我院代表还就高考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程与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等进行了积极讨论。此次会议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即将发布的背景下召开,我院5位教师积极思考,认真参会,收获颇丰。
(外国语学院 供稿)
外国语学院朱振武教授暑期参加全国重要学术会议
全国美国戏剧研究会第17届年会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戏剧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于2015年7月20-2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我校朱振武教授应邀出新了这次盛会,并担当大会主持和大会点评。
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8月9日-13日在河南大学召开,会议主要就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与教学、多媒体与外国文学课程建设、网络时代的外国文学翻译与传播、外国文学经典与影视传播、外国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和外国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展开充分讨论。朱振武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文化自觉"的大会主题发言。朱振武教授在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换届选举中被推举为理事。
另悉:8月25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出席了全国书展(上海)活动中举办的迪士尼大电影同名双语小说新书发布会,作了"让生命充满爱"的专题演讲,并为新书做了签售,我院的部分研究生积极参加了这次读书活动。
(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供稿)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师生参加中日友好交流活动——"梅屋庄吉和孙文"课堂
8月17-21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派遣师生参加日本长崎县举办的"孙文和梅屋庄吉"友好交流活动。该活动是由上海市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参加的还有来自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华侨大学的师生们。
此次交流活动以孙中山和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的友谊为开端,交流期间还学习了长崎县、市和中国友好深远的交流通商的历史。学生们还参观了长崎市的风景和民情,到日本当地的农家里,和当地人同吃同住,一同劳动,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中日的大学生们分组讨论,就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原因以及如何发展中日关系等话题,大家都积极发言,互相学习,体现了中日青年渴望和平相处的强烈愿望。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的多家媒体均有报道。
中日两国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从古至今,中日关系一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关系着亚洲和世界的发展。由于近现代中日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现在的中日关系紧张不断。在这样的紧张关系之下,怎样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交流成为了中日之间一个很大的课题。不管中日关系怎么样紧张,民间的友好交流还是在缓缓地进行,这是剪不断的友好情愫。所以此次长崎之行是有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给中国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机会,而且向日本的年轻人们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和渴望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
(韩璐璐、苏海洋 供稿)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第一期上海翻译技术培训
第一期上海翻译技术培训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上海翻译技术沙龙和《上海翻译》杂志联合主办,于8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理工大学笔译实验室成功举行。本次培训吸引了国内多所高校共47位教师参加。我院教师孙序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的授课团队来自沪上各大高校的翻译技术专家,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李梅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吕乐教授及姜诚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正副教授、复旦大学陶友兰副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管兴潮副教授等专家联合授课。SDL Trados、文思海辉等业界知名公司代表也分享了最新鲜的行业资讯。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Trados操作,术语提取与管理,创建语料库,翻译项目管理等,培训的特色是边做边学,以真实翻译项目贯穿始终。经过三天两晚高强度的学习和练习,与会教师均表示培训的实用性强,从中获益良多。
(外语学院翻译沙龙团队 供稿)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与日本桃山学院大学开展交流活动
9月5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师生接待了来自日本桃山学院大学的二十多名师生。中日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
上午在中国学生的带领下,日本的师生们参观了上海大学的校园。领略了霸气十足的图书馆;在风景绝佳的J楼楼顶"一览众山小";沿泮池散步赏校园美景,深入体会了上海大学的独特魅力。中日学生们边走边聊,话题包括动漫、社团、时尚等年轻人最感兴趣的各方面。户外参观结束后,中日双方的师生们还一同品尝了中华料理。
下午,中日的学生们在C512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桃山学院大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中国学生介绍了日本的饮食、主题公园和方言等,还设置了问答环节,并准备了精美的礼品。与此同时,日语系曾经赴日游学的学生们也与分享了在日游学期间,参加志愿者活动,以及旅行和打工等经历。两位龟甲万奖学金获奖者还与大家分享了暑期赴日短期游学的趣事。最后,我校的日本留学生也发表了自己在上海大学学习的感悟。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各位交流学生积极提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中国大学生提供了面对面接触日本大学生的机会,向日本学生展现了中国学生朝气蓬勃的风貌,而且使双方可以相互的深入了解,彼此沟通交流,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
(韩璐璐、汤羽欣 供稿)
学生风采
第二届上大——大场"爱心暑托班"开班典礼顺利举行
7月10日上午,"爱心接力,传递梦想"第二届上大——大场"爱心暑托班"暨第十一届上大——大场暑期爱心小学开班典礼在宝山区民办山海小学五楼大礼堂隆重举行。校团委书记许烁、宝山团区委书记孙兰、校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建、团市委联络员金璠、大场镇党委委员、宣传科科长林青以及大场镇团委、山海小学、院团委的主要同志一同出席了开班典礼。
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作为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经过了2014年的尝试后,反响热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本次"爱心暑托班"由我校外国语学院与大场镇政府共同组织筹办,该项目对于推动区校合作、区域化团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爱心暑托班"在延续了爱心小学办班的传统后,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十一年的坚守让人感动,两年的创新让人振奋。本期爱心暑托班吸纳了包括我校外国语学院、通信学院、材料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等50余名志愿者,更得到了校团委的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为4个班级共计110余名小学生开设了"阿拉上海话(沪语童谣)"、"趣味数学"、"走进科学"、"快乐乒乓"、"环保123"、"大学生明星社团系列课:武术、纸鸢"等10余门课程,融趣味性、知识性、互动性于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开班典礼上,志愿者代表张翊晨上台做交流发言,她说她从孩提时代梦想做一名小学老师,而"爱心暑托班"让她的梦想提前实现了,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被孩子们的纯真活泼所感染,同时也觉得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的锻炼自己。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把精心编排的二胡独奏《茉莉花》、英文歌曲对唱《Yellow》、跆拳道表演等搬上舞台,孩子们欢呼雀跃,礼堂里不断响起他们的阵阵掌声。当《可爱的蓝精灵》的伴奏响起时,在座的所有小朋友一边挥动双手,一边和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们齐声合唱,欢乐温馨的氛围瞬间在整个礼堂里蔓延开来。配乐诗朗诵《爱•奔跑》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寓意爱心志愿永不停息。
最后,校团委书记许烁做了发言。许书记讲到他是以"多重身份"来参加此次开班典礼的,一是作为此次"爱心暑托班"的工作人员,自己很荣幸参与到为了解决小学生暑期"看护难"而举办的这项爱心志愿服务中来,自己被孩子们的纯真和活泼深深感动着,能为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付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而感到满足、欣慰;二是作为一名做团工作的老师,在推动区校共建、区域化团建方面责无旁贷,而外国语学院与大场镇的十余年的共建合作为推动上海大学与宝山区共建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三是今年有部分上大教职工的子女报名了暑托班,校团委、外国语学院也是主动联系资源、对接需求,帮暑假没人看孩子的老师排忧解难,让小朋友们通过融入不同的集体、不同的校园环境度过一个别样的暑假。
爱心小学作为我校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的品牌活动,在一年又一年的接力、传承下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收获了累累硕果。十一年,它不是终点,它承载着外院人热心公益的赤诚;十一年,它是新的起点,它蕴含着师生共筑梦想的情谊。如今,"爱心暑托班"接过了爱心小学的接力棒,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以爱为名,继续奋力前行,相信会在上海大学与宝山区共建合作的蓝图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今年我校还有社科学院、环化学院、通信学院、经济学院等学院牵头,承担了宝山区、嘉定区、闸北区的多个暑托班办学点的教学活动,共有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爱心暑托班"不仅能让孩子们拥有精彩而有意义的暑期生活,也为广大大学生志愿者朋友们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同学们有机会得以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上锻炼成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校团委、外国语学院 供稿)
新耀上大,研梦启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记外国语学院2015级研究生迎新
暨开学典礼
金色的秋天是采摘硕果的季节,更是升腾希望与梦想的时光。2015年8月28日,夏之酷热将褪去,上海大学却燃烧着每一位上大人的炙热情怀。这一天,上海大学迎来新一批研究生学子。在学姐学长的耐心帮助下,外国语学院128名研究生新生顺利完成报到,并在外院2014级研究生"当学姐来敲门"串门答疑环节中,与学姐交流接下来生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8月3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上海大学新校区CJ303举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副院长苗福光,党委副书记、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王国建,研究生辅导员王杰出席了本次开学典礼。
院长周平教授为研究生新生送上研究生生涯的第一堂课。她以自己在国外求学期间的亲身经历为例,教导研究生同学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研究生身份负责。她指出,学术光靠努力还不够,不能只是做"收音机"或者"海绵",具备思考和创新能力更为重要;对于每一位踏入上大校门的学子,上海大学像是一个造梦工厂,但也可能是碎梦工厂,挫折教育很重要,大家要勇于克服困难。最后,她希望,每一个外院学子意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希望大家做一个合格、负责的上大研究生。王国建老师指出大家因为一心求学考研,很可能缺乏实践、组织协调能力,且职业规划不明确,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多投入实践。此外,研究生要学会协调好各种关系,如时间平衡关系、与导师的关系、同窗关系等。苗福光副院长则简单提出了"祝贺,欢迎,提醒,祝福"八字寄语,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提醒大家多读书,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
接下来,为了让新生们更快熟络起来,一起学习进步,进行了以宿舍为单位的自我介绍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大家对彼此的家乡、兴趣爱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更加了解,为今后共同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王杰老师总结几位领导的发言,并对研究生生活学习给出建议。他建议研究生阶段同学们要学会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准确定位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希望每一位研究生新生都能记住考研、追梦的初心,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短暂休息之后,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团学进行了风采展示,并趁热打铁进行了纳新面试。至此,开学典礼圆满结束。相信每一位2015级外院研究生都感受到了外国语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希望。希望每一位寻梦的外院学子都能在外院这个大家庭里,汲取营养,成长自强,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里,互相帮助,肩负责任,不忘初心。2015级外院研究生,你们准备好了吗?
(杨青 供稿)
爱国心敬业情中国梦——外国语学院学生与顾晓英老师面对面
盛夏八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学年秋季学期首日教育于8月30日举行,下午"与顾晓英老师面对面"讲座活动在J102展开,我院13、14级全体学生和辅导员参加。顾晓英老师作为上海大学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专家人物,言语睿智、引人深思。顾老师以"爱国心、敬业情、中国梦"为主题,介绍了特色课程"大国方略",启发新一代大学生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闭上眼睛,你们能不能想象未来的10年、20年、30年后的自己此时正在做些什么?"顾老师开场便抛出这个问题,看似并不务实,但却尖锐指出了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老师指出,大学与以往过去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区别,尤其是信息的获取。上海大学有着丰富的资源,有创新项目、实践项目、海外交流等许多让大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然而有时学生并不能及时获取信息,错失良机。老师建议同学们多多关注学校官方网站,老师强调:"机会始终是在自己手中的。"
在大学究竟能学到些什么?是知识?技能?在顾老师眼里,知识仅仅占到了大学的很小一部分,而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大学生真正应当学习的。大学究竟应当做什么呢?首当其冲还是要学习,此外还应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尽到孝心。大学始终是一座象牙塔,在塔中的大学生们难以感受到就业压力,顾老师向同学们发出号召"到早高峰的地铁站看看匆匆走过的人群",从他们身上就能感受到未来走上社会的巨大压力,以此激励自身发奋学习。
讲座的后半部分,顾老师着重介绍了上海大学备受关注的"明星"课程——《大国方略》。《大国方略》聚焦"中国"精心设计内容,旨在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顾老师指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就应当着眼全局,在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问题,而《大国方略》正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诸多问题。"向大国展现中国的愿景,向小国表达中国的敬意。"大学生们应当拥有正确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从小国思维走向大国思维。
报告在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顾老师用身边简单的事例,启发同学对未来有所思考有所规划。在新学期开始之际,顾晓英老师的演讲对每一位同学都有深远的意义,使得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效!
(卫怿文 供稿)
"山在远方,路在脚下"——外国语学院14级分流新生首日教育顺利举行
08月30日上午9时,外国语学院14级分流新生齐聚一堂,于CJ204举行首日教育活动。活动由辅导员邹琴老师主持,并邀请到社区学院张晶晶老师作为嘉宾。
首先由邹老师向同学们自我介绍并下发辅导员及学校各事务管理部门的联系方式,疏通了排疑解惑的各方渠道,方便了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辅导员老师还通过表格数据让大家了解了本届新生的人数、生源地等基本信息,带领学生解读新版学生手册上的重点条规,强调了今后的班级工作要求"快速高效"、班级活动组织要求"有创意有意义",并再次重申了请假等管理规定的相关事宜。
首日教育的第二部分,大家聆听了张老师分享她的支教感悟。张老师作为研究生支援重庆偏远山区,为寒门学子带去知识和援助物资的同时,也怀揣了众多对教育、对社会和对大学生人生规划的感悟和思考。她不无感慨的提及农村职业教育的缺失、采矿业发展而引发人才培养无用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但同时也肯定了支教活动的意义,鼓励同学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走出家门积极接受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外院的同学们通过照片和张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增进了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了解,也加深了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整体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活动的最后,大家观看了TED的演讲视频,视频内容关于"珍惜二十几岁的黄金阶段"及"如何善用人脉发掘人生机遇"。学生们从中收获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本次首日教育活动不仅架起了增进师生间了解沟通的桥梁,也为本学期学习生活的展开书写了精彩的序章。相信分流进入外语学院的同学们将在此扬帆启航,拥有一段充实难忘的大学时光。
(张思艺 供稿)
外国语学院201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顺利举行
9月1日下午,不期而至的秋雨为上大校园带来几分清凉。在这个清爽舒适的日子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在新校区CJ103顺利举行。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苗福光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副院长邓志勇,以及来自各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笔译以及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128名研究生新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参加了本次导师见面会。
面对一张张朝气蓬勃而又充满期待的新面孔,苗老师首先对大家提出了要求,鼓励学术型研究生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并且,他认为MTI专业学生虽然偏重实践,但同时也要兼顾学术。在谈及如何与导师友好相处、进行合作时,苗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作为一名"研究者",要及时与导师进行学术沟通,定期与导师见面,此外更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带着问题请教导师。
随后,是导师介绍环节。同学们纷纷拿出纸笔或是相机记录,寻找自己心仪的导师。邓志勇副院长、陈杰博士、吴攸博士、赵莹波博士、李晓媛博士、朱音尔博士分别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让在座学生对导师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次导师见面会后的师生双向互选,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投身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开创一个美丽的起点!
(吕铮、郑成业 供稿)
简讯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工一支部迎接两位老师海外游学归来
9月6日上午10点,英语系教工一支部的老师们在C302室齐聚一堂,为开学之初刚从美国游学归来的龚萍老师和张颖老师举行欢迎"回家"茶话会。席间,老师们谈笑风生,一边听两位老师交流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宝贵心得,一边兴致勃勃地就美国高校同行们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了新资讯又增长了眼界,茶话会在同事们的欢声笑语中获得圆满成功。
(英语系教工一支部 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刘佳
审 核:王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