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12月31日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学术经纬
外国语学院举行"国标"框架下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改革讲座
12月16日下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框架(国标)下的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统考改革讲座在C楼512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委员会主任邹申教授主讲。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教授、副院长邓志勇教授以及冯奇教授等出席讲座。上海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副主任李晓媛、张建琴,英语系副主任黄欣等教学骨干近20位教师以及部分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张建琴博士主持。
首先,邹教授介绍了全国不同类别大学英语专业学生2014/2015年度专四、专八考试的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接着,邹申教授从即将发布的"国标"(送审稿)中所阐述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规格出发,介绍了在Backman和palmer(1996)提出的测试理论框架下,参照其中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调整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情况。调整后的考试将于2016年实施,更侧重考试任务的真实性和交互性,力图通过不同题型及其结构考察考生的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估(Evaluate)、创造(Create)等认知过程维度。邹申教授还分别从听力、完型填空、阅读、写作和翻译五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统考改革前后的异同。
讲座的互动环节非常热烈。在场师生就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改革的方向、社会功能、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学科评价、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社会需求、梗概写作、读写结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供稿)
翻译研究的"学"与"术"——记《上海翻译》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18日下午,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品牌活动"泮池言学"之外国语学院第十二讲——翻译研究的"学"与"术",于上海大学校本部J楼103讲堂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迎来了国内翻译研究名家胡庚申(清华大学和澳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俊(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忠廉(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利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陈小慰(福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他们远道而来,不仅在《上海翻译》创刊30周年之际献上他们的祝福和期望,作为中国翻译界的长辈,他们还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们共同探讨了翻译研究的"学"与"术"的关系问题,分析了中国翻译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翻译》主编何刚强老师主持,以问答和对话的形式展开,五位专家首先就翻译研究的"学"与"术"的定义和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庚申教授提出"学"即学术,是理论性的、哲学性的,而"术"则是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胡教授从自身的翻译实践谈起,认为翻译是先有"术"后有"学",只有在长期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才会形成自己的理论,才能研究"学";吕俊教授强调了学识的重要性;而黄忠廉教授在译人、译品和译为上展开论述,对研究生们提出"有学有术"的期望;陈小慰教授则强调了"练一艺";曾利沙教授提出"学"是"顶天","术"是"立地",是对以上几位教授发言的总结和深化。
其次,五位专家还就中国翻译界在"学"与"术"层面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之法进行了具体阐述。胡庚申教授对目前中国翻译界翻译理论缺失的现实状况深感担忧,认为中国目前没有系统的翻译理论,缺乏一个系统的,既能追本溯源,又能对未来理论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的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在理论方面,国外较为成熟,中国是"术"有余而"学"不足,而恰恰是"学"才能把中国的翻译传播到世界,而不是靠一本或几本书籍的流行。中国有与西方迥异的文化背景和哲学系统,中国需要借鉴和创新,推出自己的翻译理论。何刚强教授指出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中国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不断优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们在自己研究理论的同时,互相梳理、平衡和比较。
在最后的师生互动环节,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们踊跃参与,提出关于生态理论、中国书籍在国外的译介和MTI培养现状等问题,专家们都予以悉心解答。
对于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尤其是翻译专业的研究生而言,此次讲座解答了翻译研究中"学"与"术"这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问题,也对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不足之处有了深刻认识。翻译专业遍地开花,但翻译水平却参差不齐,如何平衡自己的"学"和"术",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定位自己,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屠梦霞、吕铮 供稿)
从新词流行语看日本人口社会的变化――记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
教授讲坛第十六讲
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第十六讲――"从新词流行语看日本人口社会的变化"于12月29日在校本部C512会议室顺利举行。主讲人为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留日博士马利中教授。日语系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新词、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它反映出人口社会的变化。马利中教授从人口学的角度,通过对"人口急减"、"地方创生"、"2040极点社会"、"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等日本新语、流行语的梳理分析,向我们讲述了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进程和产生原因及"人口红利"效应和对策措施的制度设计。
马教授认为,日本少子老龄化、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出生率的下降,而"草食男"、"绝食男"等现象是造成晚婚率、不婚率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佛系男女"正逐渐成为日本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飞速变化的成长环境和食物、教育、自然环境的因素有关。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过大导致两性关系承担了过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它面临的物质要求很多,诱惑也很多。因此很多人不敢面对婚姻,没有勇气挑起家庭的重担。从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40余年发展的"前车之鉴"看,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储蓄率下降引起的资本储备减少和劳动力人口负担的加重。为减轻老龄化对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成年监护人制度"等创新制度;鼓励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为老年服务产业;鼓励生育,延缓老龄化进程等的具有亮点特色的举措。借鉴日本的经验,可以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产生"未雨绸缪"的积极效果和启示。
马利中教授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77级毕业生,长期在政府机构和高校从事日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担任上海市日本交流研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日本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政府人口发展专家咨询委员等职;主持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专项课题等多项项目。马利中教授的演讲紧扣语言和文化结合的时代特点,思路清晰,叙述层次分明,数据充实,语言风趣幽默。他对新词流行语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对外语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最后,马教授和在座的教师、研究生进行了互动,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苗福光主持讲座,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瑞平做了学术点评。
(叶蓉 供稿)
对外交流
外国语学院马利中教授参加"第八届中日韩民间交流论坛"并作专题演讲
"第八届中日韩民间交流论坛:东亚区域合作新课题"12月19日在同济大学举行,我院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与会,马利中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让'一带一路'凝聚东亚区域合作更大共识"的学术演讲。
"论坛"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心主任蔡建国教授主持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致欢迎辞,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日本驻沪副总领事冈田健一先后致辞;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作主题报告。
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马利中教授在专题演讲中提出,弘扬东亚传统美德,深耕人文社会交流,加强中日韩三国在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等领域的合作研究,为东亚区域人民增添更多福祉,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第二轨道"的文化、青少年等民间交流可以发挥推动政治、外交"第一轨道"的作用,增进中日韩的相互理解。
中日韩三国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全球区域合作新动向"、"绿色经济发展与合作"、"文化教育合作交流"等专题发言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叶蓉、赵静玮 供稿)
朱振武教授近期到湖北四川内蒙上海山东江苏等高校讲学
2015年9月25日,朱振武教授应邀为上海大学研究生做"这样做研究生"的专题讲座。
2015年10月22日,朱振武教授应邀为三峡大学研究生做"怎样读研"的专题讲座。
2015年10月26日,朱振武教授应邀为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做"文学观照与文化自觉"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0月27-30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到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做有关文学、文化和翻译专题的四场专题学术讲座,并与内蒙古外文学会的学会领导进行了深层沟通与交流。
2015年11月3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到上海海关学院做有关中美文化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1月12-13日,朱振武教授应邀为曲阜师范大学和济宁学院做文学翻译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1月26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在江苏理工学院做有关文学翻译的方法与路数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1月27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在上海电力大学做有关学术研究的方法和理念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2月3-4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在四川理工学院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2月10-11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到江南大学和泰州学院讲学,做了英语文学汉译和中国文学英译方法与策略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12月18日,朱振武教授应邀到上海印钞厂做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的专题学术讲座。
(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供稿)
党建工作
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召开2015年工作总结会暨支部民主评议会
12月18日下午1:00,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在C302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支部书记汪旭娟老师主持,支部13名党员参加,会议围绕2015年支部工作总结,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支部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
会议首先回顾了2015年的支部工作:线上线下围绕党员标准和党性修养等方面展开理论学习;党员积极参加学生会、班级、楼管会以及义工队,用实际行动在同学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支部在2015年成功申报基层服务型党支部,以社区楼幢为基层服务平台,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在南四楼内建立党员示范岗、图书角,党员担任楼长、层长、寝室长,多名党员被评选为社区优秀个人。
会议的第二部分,针对2015年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汪老师指出,新的一年党员需加强对党的政策学习和把握,提高个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组织生活的创新性,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的紧密度,加强支部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各位党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大家就支部生活的开展形式,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推进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本次会议还进行了支部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每位党员按照要求撰写年度小结,制定新一年的党员发展计划。
通过本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们既对支部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了整体性的了解,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又对新一年的工作有了新的规划,确定了改进的方向,相信支部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越做越好。
(张璐 供稿)
外国语学院2015年学生党建工作总结交流会顺利举行
寒冬末月,腊梅飘香, 12月31日,在喜庆的元旦佳节到来前夕,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总结交流会在C512隆重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建、特邀党建组织员安山、学院组织干事郑醒芝等老师与全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党员们一同参加本次交流会。会议由学院学生党建负责人邹琴老师主持。
首先,邹琴老师汇报了一年来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总体情况。汇报中主要介绍了学院的党组织架构、2015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和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5年,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加强:一是严格党员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各支部形成规范化的文本制度;二是加强党校培训,健全培养体系,拓展培训内涵。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完善考察方式,形成多角度的培养模式,培训内容涵盖党务工作规范、党史校史、时事沙龙、素质拓展等。同时整合各大平台,健全培养体系。学院整合白鸥书友会、"一缕阳光"义工队等平台,为党员培养增添动力;三是加强支部建设,激发支部活力。各支部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三严三实"。开展实践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支部创新支部生活,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教育功能。
随后,安山老师结合前一阶段学校党委对学院党建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的督导检查,向大家进行了交流。安老师提到院系党建工作存在"党政联席会议与院务会混为一谈"、"重视主题教育,忽视日常教育"等五大问题,并合外语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点建议:加强党员日常教育,提高支部生活质量。
另外,本次交流会邀请到了图书情报档案系党支部王星懿老师和大家分享图情档系党建品牌项目"中共一大"会址共建党建基地的创建和实践。中共一大会址党建基地的建设,对我院毛泽东旧居实践基地的后续开拓建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接着,学生代表发言,并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分子代表俞一分享了从入党申请人到积极分子,主要讲解入党动机端正的过程,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预备党员代表于睿分享了自己成为预备党员后的转变,思想上能主动关注党媒,通过阅读人民日报提高理论修养,工作学习中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加重了,也会更积极主动。党员代表崔孟琦同学讲解了对党员身份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党员是先进性和服务性的化身,并且结合身边感人至深的党员事迹表达出党员是同学中的一杆旗帜,要争当先进与楷模。学生代表发言后,与会同学们就"如何加强日常教育""如何开展生动活泼的支部生活"等各抒己见,对学院开展党建工作提出建议。
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建老师鼓励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作用,党员都要成为一个随时发光发热的小太阳,方方面面都应该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王老师还强调,党建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龙头,是所有工作的抓手,只有做好了党建工作,别的工作才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本次会议从党建工作汇报,到督导情况反馈,再到学生老师交流发言,从各个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总结思考,对我院2016年党建工作颇有启发。2016年,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将继续推进制度化建设,不断激发支部活力,创新支部生活,带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崔孟琦 供稿)
学生风采
日语系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基础日语(1-6)"举办"悦读汇"读书分享会
"基础日语(1-6)"是上海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学激励计划的课程综合改革项目。作为该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项目负责人张秀敏、李晓光老师与日语系一年级四位任课教师创立了"悦读汇"读书分享会。推荐20本书籍供学生阅读后撰写读书报告并与师生分享。该分享会每学期举办三次,一年级33名同学分为4组,每次两组同学进行交流发言。
12月7日和12月14日"悦读汇"在C605举行。在读书会上,同学们聊起了阅读中的点滴心得。大家阅读的书籍有老师推荐的日本文学名著,也有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有关日本社会文化的书籍。分享读书心得时,有的同学结合亲身所感与书中的描述谈了对日本的印象;有的同学从东野圭吾的小说说起,谈到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与变迁。老师也与同学们分享了在日本学习生活的亲身感受。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融洽而热烈。
"悦读汇"将贯穿日语系本科两个学年,要求学生第一学年用中文、第二学年用日文阅读、书写和发表。"悦读汇"读书分享会不仅会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更能促进学生彼此交流沟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韩璐璐、兰馨雨 供稿)
青春校园里的爱情——外国语学院举办爱情心理讲座
12月21日晚,外国语学院15级日语班活动课邀请到了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潘歆老师为我们主讲"青春校园里的爱情——浅谈大学生爱情心理"。
首先,潘歆老师向在座的大学生们抛出一个看似简单但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爱情。果不其然,每个被问到的同学都回答地模模糊糊,无法说出准确的定义。在西方,eros(渴望)和agape(展开)都有表示爱的意味,前者包含着通过一个人而获得自我完善,后者包含着为了一个人而自我放弃。大概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吧。潘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小短片,内容是采访了好几个年龄在10岁左右的男孩女孩,看看小孩子是如何理解爱情的。小朋友们天真的回答让我们忍俊不禁,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们又仿佛得出了答案。
紧接着,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何为爱情三角理论,那便是"亲密+激情+承诺=完整的爱情"。三者缺任何之一爱情都将不完整。爱情也是有很多类别的,处于爱情之中的恋人的依恋情节也是有不同类别的。这些类型可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后来研究表明,人类的依恋过程会延续到成人期。依恋类型基本分为四个类型: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紊乱型。
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外向,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矛盾型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很希望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其他人有密切关系,他们就会心生嫉妒。回避型喜欢依赖自己,对亲密关系没有多大的兴趣,往往表现得冷漠而独立。紊乱型担心遭人拒绝,不能相信别人,同时他们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为了形象地让在座同学们理解这四个类型,潘歆老师亲自上阵,与一位"男嘉宾"模拟恋人,既让同学们感觉到乐趣,又让同学们理解了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
之后,潘老师总结出了男女生的需求对比。指出男生在恋爱关系中追求自我能力的体现,女生追求的是双方感情上的交流。最后,针对三类人群(单身,恋爱中,失恋)潘老师给了三类寄语。活动结束时,大家都在明信片上写下了对他人的爱情祝愿以及对自己爱情的许愿,经过匿名的五次交换,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匿名的祝福信。
(林娜 供稿)
外国语学院慈善义工队与结对社区开展迎新联欢活动
12月26日9:00,外国语学院"一缕阳光"慈善义工队的队员们来到祁连社区服务中心,和结对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展迎接新年的联欢活动。
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才艺展示。每位志愿者和小朋友都积极上台表演,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钢琴,还有的表演武术。小朋友们都表演得很棒,可以看出他们用心的准备。这是属于他们的舞台,勇于表现自己就是最棒的。第二个环节是写新年寄语。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在精美的贺卡上写下祝福的话语,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能快乐幸福,忘掉烦恼,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看着小朋友脸上开心的笑容,我们的志愿者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不论何时何地,愿我们的爱心能够照亮他们未来的路,驱散他们心中的寒冷。
(外国语学院"一缕阳光"慈善义工队 供稿)
工会剪影
我院师生在校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取得佳绩
12月21日下午,上海大学第十一届运动会表彰大会在伟长楼大礼堂隆重举行,我院师生在此次运功会中表现优异,顽强拼搏,奋力进取,获得教工组团体总分第八名、学生游泳比赛女子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膺团体荣誉奖杯两座。
在此次校第十一届运动会中,我院运动健儿,荣获包括数十项田径和趣味项目团体以及个人的优异成绩。本次运动会团体总成绩,是按近两年举行的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团体比赛成绩和本次田径运动会各项运动成绩的总和累积计算的。多年来我院在院党政领导施雯书记、周平院长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接连在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和长跑、跳高等田径比赛以及游泳比赛等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屡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在院领导的亲自带领下,我院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普及了广播操、瑜伽、游泳和乒乓球等健身活动,同时大力号召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鼓励学生踊跃组队报名参加校篮球赛、足球赛,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体育竞技运动增强广大师生体质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丰富了师生们的课余生活。
(赵莹波、王杰 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刘佳
审 核:王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