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亚外语论坛》主编李正栓教授在腾讯会议开展主题为“毛泽东诗词的关键性翻译与传播”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院长尚新教授主持,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教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教授首先强调,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不仅是翻译界的大事,更是国家大事,不仅是语言与文学的传播,也是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的再现,能激励后人培养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奋发迈进的斗志和精神。在我国加强国际传播的战略背景下,经典诗词作品外译恰逢其时,希冀同学们凭借翻译之纽带,大力传承文学经典、弘扬诗词文化、赓续文化国魂,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底蕴。
而后,李教授详细介绍了毛泽东诗词翻译与国际传播的四次浪潮和代表性翻译家。自1937年斯诺英译《七律·长征》(The Long March)开始,毛泽东诗词逐渐在西欧、苏联和北美等地流传开来,四次浪潮中的译本数量俱增、波及范围俱广,逐步扩大了毛泽东诗词的国际影响力,匡正了诗人形象和国际形象。李教授依照忠实、通顺、连贯、精准、优美等翻译准则,从韵律、韵脚、遣词、布局、结构等层面切入,对比分析许渊冲、巴恩斯通、郭清波、赵甄陶等翻译家的译本,讲述几位翻译家对宣传毛泽东、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期间,李教授肯定了海内外中英文刊物对推动译作传播的巨大作用,并介绍了竹内实、韩素音、聂华苓、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等翻译家做出的重大贡献。

最后,李教授指出,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毛泽东诗词始终保持着强劲的文化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可见海内外学者对毛泽东诗词和中国文学的喜爱与敬慕。毛泽东诗词研究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既是对毛泽东的缅怀和建党101周年的献礼,也是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期待与祝福,亦是中国文学不断世界文学化的具体途径。毛泽东诗词在海外(对外)翻译、出版和传播的资料应作为历史记述,从而记录下毛泽东诗词对世界人民产生的影响。
讨论环节中,尚新教授向李教授生动有趣的学术报告表示诚挚的感谢,李教授从历史、翻译、传播等跨学科视野,带领大家经历了一场满载而归的毛泽东诗词国际传播之旅,使参会师生领略到其渊博的诗词学识与深厚的翻译素养。尚新教授对李教授高山仰止的文学成就与学术成果表示钦佩,感叹其聚焦于同一主题,深耕挖掘、砥志研思的精神令人敬佩,为所有矢志做学问的师生标杆立榜。傅敬民教授则表示李教授讲授了一堂妙趣横生的毛泽东经典诗词作品鉴赏课,毛泽东诗词翻译教学是最好的思政课,老师们应当借鉴学习,并再次感谢李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撰稿:张彩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