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项目院级答辩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25-02-22  华阳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治理、文化创新之中,我院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卓越外语人才。2月21日下午,学院在C412教室举办了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项目院级答辩会。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团委副书记崔一冰担任了本次答辩会评委,17组本、研实践项目团队进行了精彩展示。



答辩过程中,同学们围绕各自的社会实践项目展开汇报,内容涵盖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教育衔接、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从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从校园问题的调研分析到社区消防安全的宣传推广,同学们的实践项目展现了外国语学院学子的多元视角与社会责任感。经过评委的认真评审,本次答辩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5名。

其中,杨明珠、孔令璇、李佳妮3位同学负责的项目凭借其创新性、实践性和学术价值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杨明珠团队通过AIGC技术将海派非遗“龙凤旗袍”推向国际舞台,探索了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传播路径。孔令璇团队深入分析了查干湖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为地方生态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李佳妮团队聚焦翻译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展现了翻译工作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



获得二等奖的是余乐、孙之涵、李子梦、李佳颖和赵思雅几位同学负责的项目。余乐团队深入调研了红色文化与文旅资源的融合模式,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孙之涵团队通过对多地非遗保护现状的调研,提出了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李子梦团队聚焦校园霸凌问题,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实践参考。李佳颖团队结合国际经验,为国内教育衔接提供了有益建议。赵思雅团队从文化自信角度,探讨了国漫产业的发展路径。他们的项目在选题和调研方法上各有亮点,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实践能力。



徐潇轩、陈恩惠、胡明霞、闾雯琳和余慧妍负责的实践项目获得三等奖。徐潇轩团队以黄酒文化为切入点,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陈恩惠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胡明霞团队展现了退伍大学生的风采,为强军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生动案例。闾雯琳团队通过社区调研和宣传活动,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意识。余慧妍团队通过红色文化调研,为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实践路径。他们的实践成果同样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外国语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此类答辩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实践成果的平台,也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未来,学院将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上一条:法语系邀请法国语言学和文学专家开设语言学与文学讲座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2025年“自强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交流会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