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10:00,日语系在C412会议室举行了专业教师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户思社教授的交流座谈会。户思社教授结合当下人工智能大环境的背景,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等多个方面发表了意见,并与在座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日语系主任赵莹波,副主任苏鹰、文雪,陈友骏教授及部分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

户教授首先指出,在当前人工智能环境下,外语的教学、科研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教师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探索,将挑战化为机遇。
首先AI赋能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现有系统、流程或服务“注入新动能”。AI是工具,是为日语教学服务的,它可以为日语语言学习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但大家在用好AI工具的同时不能“迷失自我”。
在科研项目选题与申报方面,户教授认为光研究语言不行,除了语言学、翻译之外,要与区域国别研究、中日交流互鉴等结合起来。比如文学方向可以研究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入与接受,日本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等等。区域国别研究也要与文化相结合,文化因交流互鉴而强大,在区域国别研究中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切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在一流学科(课程)建设方面,户教授同样建议日语要与其他专业融合。他认为以语言为抓手,要与文学、宗教、社会等其他学科融合;要与英语、法语等其他专业共同携手、齐头并进;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学科转型升级。当前,学生们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尽快完成语言技能学习,然后多学习日本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内容,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与日本相关人士开展交流,增进了解,从而增强促进中日友好交往的力量。
另外,户教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勉励青年教师要与时俱进,研究方向要时刻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
此次座谈立足 AI 时代背景,户思社教授的指导为日语系教学科研创新、学科跨界融合、青年教师成长指明方向。既助力日语系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推进转型升级,也为培养融合型人才、深化中日交流互鉴筑牢基础,意义深远。
日语系 陈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