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与教育新生态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十七届学术节开幕式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25-11-17  华阳    浏览次数:



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外语学科创新方向,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外语教育体系,探索国别区域研究的跨学科实施路径,开拓师生学术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十七届学术节开幕式暨全院教职工大会于11月14日下午1:00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CJ303举行。本次学术节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与教育新生态”。此次学术节开幕式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冯庆华教授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全体教师和本硕博学生代表150余人出席此次盛会。



首先,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尚新院长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肯定了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坚持17年每年举办学术节的重要意义和在学院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尚院长向在场师生隆重介绍了冯庆华教授在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教学研究外语翻译研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张蔚磊教授在区域国别领域的成果,号召在场师生积极投身学术节各项活动,牢牢把握宝贵契机,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凝心聚力,共谋新篇,携手推动学院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冯庆华教授带来题为《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与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讲座。冯教授介绍了数字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创新应用,通过用AI工具做自己的数字人形象等自己亲手制作的视频和图片,以丰富实例演示的方式向在场师生生动展示了豆包、即梦、剪映等数字技术平台在文字转视频、数字人技术、多模态教学的创新运用。冯庆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高校教师必须掌握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提高教学与研究效率,同时需加强人工智能的学术伦理意识,确保有序安全地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第二场主旨报告由张蔚磊教授主讲,题为《外语教师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张教授分别从区域国别学、区域国别研究、外语优势以及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四方面切入,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区域国别学跨学科实施路径。她强调,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术共同体,通过跨学科合作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为区域国別学的学科建设提供系统性指导。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踊跃针对人工智能翻译在文化隐喻处理上的局限性与突破点、区域国别研究的本硕博课程设置、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语言政策研究等前沿领域进行提问,冯庆华教授和张蔚磊教授都逐一做了详尽地解答。整场交流无论从理论高度还是实践意义,都激发了大家学术思维的火花,不仅为优化学科布局、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学院师生科学学术定位与科研创新突破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宣布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十七届学术节开幕式圆满结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节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年,得到了学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本届学术节将继续为学院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的高水平资源平台以及科学研究的方向规划与方法路径,拓展师生们的学术和教学研究视野,也为外语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发展指明实践路径,为构建融合、创新、高质量的外语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摄影:张雨嫣

撰稿人:金慧懿








下一条:【学科建设】法语系邀请国外语言学和翻译学专家开展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