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20年第09期)

创建时间:  2020-10-29  朱一佳    浏览次数:


20200901日~0930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PDF版本下载

学院要闻

外国语学院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举行

9月6日上午8点,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在宝山校区CJ103、CJ104和CJ107教室举行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首日教育。本次主题教育通过“1+X”的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包括以“抗疫英雄事迹与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线上教育和各年级自行开展的线下主题教育两大部分。

上午8时许,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邀请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导兼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主任医师作主题为《抗疫英雄事迹与疫情防控教育》,我院全体本科生通过Zoom平台线上观看了视频直播。郑医生以“一线党组织政治引领凝心聚力,确保援鄂医疗工作顺利完成”为题,分别从党员意志、牺牲精神、上海精神和信仰力量等方面再现了一线抗疫的难忘故事和感人瞬间,分享了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光荣事迹,讲述了一线党组织在抗疫过程中的坚实“堡垒”作用,并向我校师生分享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指导同学们科学防治。

郑医生的线上分享结束后,我院2019级、2018级和2017级本科生分别在CJ107、CJ104和CJ103开展线下主题教育活动。

2019级以“一心向学·卓越班级”为创建目标开展本次主题教育,包含以“重逢”为主题的班级合影和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座谈会两个部分。

2019级全体学生在辅导员梁苗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前往上海大学图书馆,进行一年一度的“老地方”合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相谈甚欢,或分享线上学习,或闲谈居家轶事,或展望新学期计划。

返回教室后,外院的领导老师们与同学们齐聚一堂,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之前,学院对2019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分别就过去一年的适应性教育、课程设置、课外培养、导师制作用以及大一期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外国语党委书记邓志勇、副书记贾小琴、副院长戴朝晖、英语系主任唐青叶、系副主任黄欣和龚萍、日语系主任赵莹波和系副主任王颀出席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辅导员梁苗主持。

会议伊始,戴院长首先对同学们的归来表达诚挚的问候和关心,接着他介绍了本次座谈会开展的背景与意义,着重说明了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和变化,其中包括学分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以及全程导师制的实施等举措。随后,英语系主任唐青叶老师对2019级调研结果进行了一一回应,希望同学们端正英语学科认识,提高课外英语使用能力,并提早规划未来方向。日语系主任赵莹波老师则是从语言角度鼓励同学们将语言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紧接着,英语系教师代表龚萍老师针对学生们反映的课程困难问题,以阅读与思辨这一课程为例,对外语学科关键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回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日语系教师代表王颀老师针对学生们反映的日语听力难的现状分享了自己提升听力的学习经历,强调了听力能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为同学们推荐了丰富的学习网站资源。 此外,在座的同学们抓住此次机会,向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有关问题。内容包含课外培养、出国交流、学生活动、未来发展等多个话题。各学科老师现场悉心解答。

最后,邓书记和贾小琴老师为本次座谈会做总结并提出期许。贾老师希望同学们谨记钱伟长老校长全面发展的要求,言行一致,培养交流能力、主动能力、抱团成长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邓书记为同学们明确专业特色的内涵,区分了语言学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差异,希望大家注重国际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级本科生围绕“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保障同学生命安全”的主题开展首日教育。贾小琴副书记就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作了政策解读和经验交流。贾老师强调,应该时刻抓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缰绳不放松,尽早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日常管理政策路径,严格执行上海大学校园管理规定和认真履行外出请假和报备制度,并询问了同学们关于全程导师制的落地实施情况并叮嘱同学们应该充分运用学院在人才培养平台和体系上的优势,提升个人的学识涵养和人文风骨。随后,辅导员崔一冰老师结合自己在武汉封城之后的经历和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案例做了交流与分享,并就2018级本科生关心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政策解读和实操演练,帮助大家充分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六保”、“六稳”工作阶段性主目标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提前落子布局考研择校、备考工作,对标2021届毕业生企业秋招对个人能力的具体要求补齐短板,掌握未来就业工作的主动权。

2017级本科生开展了以“在重大节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在讲座开始前,贾小琴副书记热烈欢迎同学们重新回到学院,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也寄予了殷切的期待。在介绍了上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后,贾老师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环境进行了一番分析,并督促同学们一定要抓住秋招的黄金时期,争取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随后,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王从娟老师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问六答”与同学们进行了理论学习,加深对全体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王老师就实习和就业的相关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如何投递简历如何找工作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此外,为了解新学期学院研究生的返校情况,9月6日下午2点,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小琴和研究生辅导员马思涵走访了研究生宿舍楼。在走访过程中,贾小琴老师亲切地慰问2019级研究生们,看望了几位曾身处疫区和灾区的同学们,询问学生家中的情况,返校情况和生活方面有无困难,同学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们分享自己假期的生活、家中的情况以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经历等感悟。

本次首日教育我院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保障同学生命安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风建设质量,充分体现了我院“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培养理念。本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对同学们总结过去、展开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学习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曾向新时代的青年们提出远大期望,希望我们能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起时代责任并且要勇于奋斗练就过硬本领,以此锤炼我们的品德修养。同学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从中感悟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以及事业方向。与此同时,在此次的首日教育中,我们亦通过学校网络平台的分享而了解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努力奋斗的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事例,而他们大多也是年轻的80、90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自觉树立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做了榜样与领率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到道德风范,从而由内而外提高我们的个人素养,以此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2017级陈吉寅

历经八个月,我们终于回到了想念的学校。9月6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进行了开学首日教育。首先郑军华副院长分享了疫情期间上海援鄂医疗队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抗疫期间的一些体会。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提到上海援鄂医疗队是第一个上党课的医疗队,在分配所住宾馆时,也是党员去住十公里远的宾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深受打动也会努力向这些优秀党员学习。之后,辅导员崔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疫情期间在家乡武汉的一些经历和关于考研的话题以及封闭管理的相关规定。崔老师作为武汉人,比我们对新冠疫情的感触更加深,也让我们看到疫情期间万千武汉家庭的缩影。关于考研,崔老师耐心讲述了考研方向、资料等,让大三的我们心理上有一个准备。最后强调了封闭管理出去请假的原则。通过今天的首日教育,我清晰意识到作为一个大三学生应该考虑和准备的事情,同时思想上我会向疫情期间的优秀党员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018级严诗茜

2020年9月6日上午,我们外语学院2019级全体本科生在CJ107举行了新学期座谈会。阔别八个月再一次踏进熟悉的校园,见到亲切的老师和同学们,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们一起观看了上海大学举行的“抗疫英雄事迹与疫情防控教育”讲座,深入了解驻扎在金银潭医院的抗疫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白衣天使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动容,他们成为筑在我们与病毒间坚固的防护墙,为中国战疫进程积累了丰富经验、贡献了巨大力量。合影留念后,学院领导与教授们就调查问卷结果给予了细致的反馈,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并给出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规划未来,提升能力,迎接挑战。新学年新气象,希望与大家携手并进,共同开创美好的明天!

——2019级唐艺玮


一流本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校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教授受邀为外国语学院做讲座

2020年9月11日下午1点,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本学年秋季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作了“一流本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的主题演讲。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全院教职工聆听了本次讲座。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背景以及学院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接着,彭章友教授从一流本科教育的挑战、机遇和对策等方面与学院教师们做了交流。他指出科技发展、教育竞争以及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需要我们有时不我待,奋起直追的精神和勇气。彭教授同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的要求落实到本科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与我校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和理念是十分契合的。在此背景下,学校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教材体系、质量保障等方面都加大了改革举措,建立和完善了专业培养结构,以及动态专业调整机制。而作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课程建设置身于国家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中去,与时俱进,才能更具学术的生命力。在对策和具体工作方面,彭教授就如何提高申报一流专业的成功率,提出了十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最后彭教授鼓励外国语学院教师不断进取,在各类教学教改项目申报上多下功夫,要把外语人才培养和国家需求,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取得更多成果。

彭章友教授的讲座信息量大、精准度高、时代性强,受到外国语学院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新学期新征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9月11日,新学期伊始,外国语学院2020-2021秋季学期第一次全院大会在校本部J楼103举行。外国语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全院教职工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特别邀请了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教授做了题为《一流本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的报告。彭教授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切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的“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的要求落实到本科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与我校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和理念是十分契合的。在此背景下,学校层面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教材体系、质量保障等方面都加大了改革举措,而作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课程建设置身于国家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中去,与时俱进,才能更具学术的生命力。落实到具体到工作中,彭教授也就如何提高申报一流专业的成功率,提出了十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就下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做了细致的部署;副院长戴朝晖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贾小琴副书记就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汇报。

这次大会是疫情后的第一次线下全员大会,久别的重逢显得格外珍贵,通过这次大会,全体教职工明确了目标,鼓舞了士气,大家有信心有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共同努力让外国语学院在新学年里再攀高峰!

(寻红霞 供稿)


外国语学院2020级开学典礼暨新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9月13日上午,外国语学院2020级开学典礼暨新生见面会在校本部J103顺利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党委副书记贾小琴老师、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副教授、英语系主任唐青叶教授、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英语系教师代表朱音尔副教授、法语系教师代表向维维博士和辅导员马思涵老师、曹若兰老师、王从娟老师以及2020级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加了开学典礼暨新生见面会。本次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小琴老师主持。

典礼在国歌奏唱中拉开了帷幕。戴朝晖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2020级全体新生的到来,从“回眸老上大”和“品读新上大”两个部分介绍了学校的总体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他表示,外国语学院符合A级院系标准,具备国际化办学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创新精神、扎实外语功底、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够增进交流互动,丰富学习与生活,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潜心研究,勇于尝试,腾飞梦想。

英语系主任唐叶青教授从“专业简介”“建设目标”“实现路径”“实际成效”“未来展望”五个方面深入介绍了学院课程情况,并对我院的师资团队做了简要介绍,也对新生们寄予厚望。她提出,在外国语学院的“海洋文化”之中,新生们要自强不息,以“外交天下,语通八达”为目标,以追梦人的的心态与外院一起成长,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话语世界”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接下来,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和法语系教师代表向维维博士分别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法语专业人才培养作了详细的介绍。他们表示,学院为同学们配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多方位的课外培养平台,丰富的海外交流机会,帮助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眼界,增长学识。教师代表朱音尔副教授也鼓励新生们树立自信,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和研究生生涯中能够积极与各位老师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术上有所造诣,能力上不断提高。

随后,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颖娜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她表示,作为一名新生应及时做好自身学业规划,思考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之努力。2020级硕士研究生谌芊晗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表示,作为一名上大人应延续老上大人的红色基因,彰显上大人的开放与包容,追求卓越,厚积薄发,作为一名外语人更应促进沟通带来的价值。2020级本科生张文怡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回顾备战高考时光,将以积极上进的姿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希望四年后都能硕果累累,满载而归。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致辞,祝贺大家历经寒窗苦读后顺利入学,以“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例,强调学生人格的培养,砥砺家国情怀,并表示英语专业学习有别于公共外语学习,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外语的人文性,练好基本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希望大家在上海大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开学典礼结束后,在座老师与2020级研究生开展了见面座谈会。赵莹波老师向研究生们一一介绍了日语系硕士生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唐叶青老师表示研究生应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带着问题钻研,明确学科知识和人生观的学习。邓志勇老师提到中外合作的远程课堂,鼓励大家利用灵活的线上平台,体验西方文化。贾小琴老师要求同学们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参与学院“四史”主题教育活动,希望大家不忘考研时的初心,牢记研究生的使命。

新生见面会在老师们赠予新生礼物的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本次会议帮助新生们了解学院概况和专业情况,有助于新生们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生活,对于规划人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祝愿每一位寻梦的学子都能在外院大家庭里,满怀远大理想,实现人生抱负,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熊雨桐 供稿)


MTI

9月25日(周五)13:30,2019级英语笔译MTI专硕研究生在C楼教室内进行了论文开题。此次开题学院邀请了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华理工、上外、上戏等十几个高校的20位专家,与学院的30位硕导一起对2019级英语笔译专业的83位研究生论文进行了评阅、论证,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开题成效,为研究生论文后期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次开题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院动员,积极认真准备,保证了开题的顺利进行。

(曹明霞 供稿)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

9月27日上午,我校吉林招生宣传小组在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的带领下,赴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进行了招生宣传活动,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罗小春、日语系教师赵艳利、廖瑞平和学院团委书记梁苗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09:30,吉林招生宣传小组来到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与教学校长辛万香、高三年级主任张会敏进行座谈,交流了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的办学情况、办学成果、生源状况、升学情况及与我校合作意向等。

长春市十一高中,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始建于1925年,是一所独立高中,是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长春市十一高中是长春人民口口相传的四大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市十一高中和吉林省实验中学)之一,被清华大学授予“新百年计划优秀生源基地”并荣获“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和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为做好我校在长春十一高疫情背景下的招生宣传,晚上19:00,吉林招生组成员返回住处与长春十一高中学校的毕业生家长们线上见面,开展线上招生宣讲活动。100多位家长慕名而来,准时上线。本次线上宣讲活动由梁苗主持。家长们首先通过一段短片对上海大学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邓志勇教授对上海大学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和特色宣讲,在互动交流环节,线上家长们积极提问,招宣组的老师们一一解答。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涉及吉林学子的录取线、就业去向、生活花销、转专业情况以及保研成功率等方面。

本次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的走访宣传作为我校招生组在吉林招生宣传活动的第一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招生组成员首次尝试“企业微信”这一线上会议平台开展招生宣讲,尽管条件简陋,但是组员们集思广益,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了本次宣讲活动的顺利举行,这对于我校吉林招生宣传小组与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扩大我校在该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外国语学院吉林招生宣传组 供稿)


外国语学院赴长春外国语学校和东北师大附中招生宣传

9月28日,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马不停蹄,在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在长春外国语学校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活动。英语专业教师罗小春、日语专业教师廖瑞平、赵艳利和团委书记梁苗一同参加了招生宣传工作。

中午12:00,招宣组到达长春外国语学校。听说上海大学前来宣讲,高三的同学们纷纷赶到现场。本次宣讲由招宣组组长邓志勇教授主讲,他对上海大学及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育人理念、教育成果和招生状况有针对性进行介绍,重点宣传了我校优势学科、专业、国际化项目和保送生政策等情况。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询问了关于吉林招生录取、校园生活、升学情况、三学期制、双学位以及出国出境交流等各种问题。招宣组老师们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宣讲之后,长春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昊和教务处主任娄爽接待我校招宣组一行,并就学校生源特点、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送生情况等进行交流。

下午14:00,招生组前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由校区。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和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张继辉与招生组成员进行会谈。招生组组长邓志勇教授详细地向东北师大附中邵校长和张主任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发展动态和近几年的生源情况。邵校长肯定了我校的发展成果,表示愿意推荐学生报考上海大学,并分享了其他高校在东北师大附中招生的有效举措。邵校长建议,我校吉林招生组可以增加与学校学生互动的频次,例如利用每年6月的高招会、小年期间的“寒假回母校宣讲”项目以及每年春季面向家长的招生政策解读会等。邵校长还建议招生组可以定期提供纸质和电子宣传材料给学校为上海大学做宣传。 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本次招生宣传对于吉林学子了解上大、走近上大和选择上大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也加强了与优秀生源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我校吉林招宣组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策略与计划有重要的启示。

(外国语学院吉林招宣组 供稿)


外国语学院赴吉大附中实验学校进行招生宣传

9月27日下午14:00,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赴吉林省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带队,英语专业教师罗小春、日语专业教师廖瑞平、赵艳利和团委书记梁苗一同参加了本次招生宣传,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李海军、常务副校长陈铁松、高三年级主任王庶赫和高二年级主任汪雷接待了招生宣传小组一行,并进行了座谈。 首先,李校长介绍了该校生源情况、学生高考排位分布以及以往的学生高考志愿意向等情况。李校长表示,上大具有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非常愿意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上海大学,并邀请我院2021年6月再去该校进行高考招生的宣传。

随后,招生宣传小组组长邓志勇教授与学生们进行了线下交流,介绍了上海大学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上大的进一步了解。梁苗老师则对往届吉林考生在上大的录取情况、毕业生出国、考研、就业等情况做了相关介绍。

最后,现场学生纷纷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招宣组成员做了一一解答。

本次吉大附中招生宣传工作,既加深了我校与该校的友好合作和共识,又有助于该校毕业生进一步了解上海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学科特色,也让我校吉林招宣组对于吉林优质生源情况以及高中学生的痛点有了直接的掌握,为今后我校制定有效的招生策略积累了宝贵经验。 

(吉林招生宣传小组 供稿)


外国语学院赴延边第二中学进行招生宣传

9月29日,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罗小春、日语专业教师廖瑞平、赵艳利和团委书记梁苗一同参加了本次招生宣传。

28日晚上19:00,招宣组成员从长春坐火车到达延吉市朝鲜自治州,由于第一次来到延吉市,招生组成员一路上做足功课。经过一晚上的调整,第二天下午15:00准时到达延边第二中学。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始建于1952年,拥有五十年历史的名校,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年被命名为吉林省普通高中示范校,高考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学校多次被省、州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延边第二中学副校长王延芳和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海波与招宣组成员见面交流,协助招生组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本次宣讲活动由招宣组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赵艳利主讲。赵老师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诙谐幽默的语言,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通过学校宣传片视频和学校特色介绍,同学们对上海大学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纷纷表示会更加关注上海大学。学生们在宣讲结束后热情未减,留下来向宣组老师们咨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延边第二中学宣讲活动之后,招宣组成员搭乘最后一班飞往上海的航班结束本次行程,这也意味着我校招宣组在吉林的系列招生宣传活动圆满落幕。

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开展,努力构建“多角色、多渠道、多时段”的招生工作体系,招徕优质生源,为上大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本次吉林招生组走访宣传的五所高中都是吉林省排名前五的重点高中,希望通过走访调研、精准分析、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加强与重点高中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最优秀的人才报考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招生宣传小组 供稿)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吉林进行系列招生宣传活动

9月27-29日,我校吉林招生宣传小组在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带领下,赴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外国语学校、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和延边第二中学进行了系列招生宣传活动,英语系教师罗小春、日语系教师廖瑞平、赵艳利和团委书记梁苗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9月27日上午09:30,招宣组来到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与教学校长辛万香、高三年级主任张会敏进行座谈,交流了长春市十一高中学校的办学情况、办学成果、生源状况、升学情况及与我校合作意向等。晚上19:00,招宣组成员首次尝试“企业微信”与100多位家长线上见面。邓志勇教授对上海大学进行详细介绍和特色宣讲,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涉及吉林学子的录取线、就业去向、生活花销、转专业情况以及保研成功率等方面。

下午14:00,招宣组赴吉林省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李海军、常务副校长陈铁松、高三年级主任王庶赫和高二年级主任汪雷接待了招生宣传小组一行,并进行了座谈。李校长介绍了该校生源情况、学生高考排位分布以及以往的学生高考志愿意向等情况。李校长表示,上大具有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非常愿意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上海大学。随后,招生宣传小组组长邓志勇教授与学生们进行了线下交流。

9月28日,招生宣传小组马不停蹄,中午12:00,招宣组到达长春外国语学校。宣讲由招宣组组长邓志勇教授主讲,他对上海大学及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育人理念、教育成果和招生状况有针对性进行介绍,重点宣传了我校优势学科、专业、国际化项目和保送生政策等情况。同学们积极询问了关于上大在吉林招生录取、校园生活、升学情况、三学期制、双学位以及出国出境交流等各种问题。宣讲之后,长春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昊和教务处主任娄爽接待我校招宣组一行,并就学校生源特点、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送生情况等交换意见。 下午14:00,招生组前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由校区。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和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张继辉与招生组成员进行会谈。招生组组长邓志勇教授详细地向东北师大附中邵校长和张主任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发展动态和近几年的生源情况。邵校长肯定了我校的发展成果,分享了其他高校在东北师大附中招生的有效举措。

9月29日,招宣组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延边第二中学副校长王延芳和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海波与招宣组成员见面交流,协助招生组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本次宣讲活动由招宣组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赵艳利主讲。赵老师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诙谐幽默的语言,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在宣讲结束后热情未减,留下来向宣组老师们咨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我院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开展,努力构建“多角色、多渠道、多时段”的招生工作体系,招徕优质生源,为我校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本次吉林招生组走访宣传的五所高中都是吉林省排名前五的重点高中,希望通过走访调研、精准分析、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加强与重点高中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最优秀的人才报考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招生宣传小组 供稿)


外国语学院开办高水平大学建设课程项目研讨会

2020年9月30日上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课程项目研讨会在上海衡山北山宾馆顺利召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乌云高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思想史研究室郑任钊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黄纯艳副会长、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江海学刊》历史学编辑、潘清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成燕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综合处邓钒学者、中华工商时报商会周刊文雪梅副主编、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温海清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邱轶皓副教授、红河学院越南研究中心叶少飞副教授、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系乌罕奇讲师。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

首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致辞,就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说明,强调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关于中日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会议,还是促进高校间跨学科建设的顶尖人物的交流会议。邓书记表示,希望通过本次高水平大学建设课程项目研讨会促进我们的国别区域研究,加强高校间的跨学科建设,进而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后,乌云高娃研究员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例如,为了拓展学生们的学术研究视野,可以通过从东往西,或者从西往东的视角来看历史。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可以通过云端论坛的形式逐步积累,最后以学术专场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与学界优秀学者们交流的机会。并且,乌云高娃研究员也对上海大学“中日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之后开办系列讲座。

之后,黄纯艳会长就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恳切的建议。培养外语人才,不仅要重视外语能力的加强,还要注重文化内涵和知识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另外,黄会长也就上海大学“中日史料研读”系列讲座提出了可以尝试制作慕课的建议,不仅有利于优秀课程的保存和分享,还有利于知识实现现代化的传播。

最后,马光教授,李成燕副编审,叶少飞副教授,乌罕奇讲师也就本次研讨会主题,以及近期各自在学术上的研究内容展开了分享和讨论,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本次研讨会学术氛围浓厚,参会者们互相分享学术研究经验和心得,积极探讨未来的研究动向,有利于推动今后国内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徐亚丽 供稿)


党建剪影

不忘初心学四史,砥砺前行担使命——外国语学院党委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研讨活动

9月8日13: 00,外国语学院在校本部C512开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党委副书记贾小琴、副院长戴朝晖、党委委员、英语系总支书记陈秀猛、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建琴及全体师生党支部书记共同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由邓志勇主持,陈秀猛导读。

首先,陈秀猛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篇文章。他强调了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随后,在研讨阶段,邓志勇结合香港暴乱,谈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青少年心志尚未成熟,容易受人教唆,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贾小琴就如何加强学生党员和群众的凝聚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强调,一方面,应鼓励积极分子和群众参加党组织活动,如参观红色景点。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而不是通过媒体,体验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宣讲的形式深入群众,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支部活动。戴朝晖再次强调了教师在思政课中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要坚定信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张建琴和于梅欣分别结合自身英语教材编写经历和教学经验,谈到英语教学要与思政学习相结合,以及在教授外国文化的同时,要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此次学习研讨会的召开,着重学习和探讨了教师上好思政课的要求,让党员同志们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职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指导,更加明确了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喜报

喜报:我院戴朝晖和常志斌老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9月2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结果。上海大学获立31项,包含3项重点项目、18项一般项目和10项青年项目。其中,我院戴朝晖副教授申报的《信息化时代高校外语教材价值体系构建中的教师作用研究》和常志斌老师申报的《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日本传播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批准立项,这将促进和推动我院教学科研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期待外院人在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与更大突破!


学术经纬

古代中国与东亚海上交通——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一讲开讲

2020年9月9日下午,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校本部C211开讲。本次系列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乌云高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就“古代中国与东亚海上交通”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乌云高娃老师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他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变迁在促进东亚中日韩三国一系列港口群的出现和区域贸易的形成的同时,也成为东亚中日韩三国与东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海洋交通网络形成的基础。

随后,乌云高娃老师为大家具体介绍了从汉朝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海上航线的变迁,并指出朝鲜半岛是连接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域,早期的中国与东亚的新罗、日本交往,主要利用北路航线。登州是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在中国与东亚朝鲜半岛、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乌云高娃老师按照历史时期的演变顺序,为大家分别讲述了明州、泉州、密州、登州等几个中国与朝鲜、日本的重要贸易港口。并且他通过丰富的史料记载和图片介绍了中国与朝鲜、日本的物品交换,指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最受欢迎的交换物品是丝绸,元代东亚物品交换主要以瓷器为主,其主要运输途径为海上丝绸之路。接着,乌云高娃老师总结指出,山东半岛、浙江沿海港口和福建的泉州等港口,在不同时期中国与东亚朝鲜半岛、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登州和明州作为整个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出海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座尾声,赵莹波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精彩点评,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紧接着,各位同学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疫情在日本交换留学无法返校的海外学子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乌云高娃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大家感觉获益匪浅。

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是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系列讲座共分十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同一时间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就中日关系和东亚关系做系列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不仅内容充实而精彩,而且乌云高娃老师的讲解十分细致,让大家对古代中国与东亚的海上交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陈明珍 供稿)


古代东亚的译官和驿馆——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二讲开讲

2020年9月16日下午,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二讲在校本部C112开讲。本次系列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乌云高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就“古代东亚的译官和驿馆”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近百名老师和同学参与。

本次讲座共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译”与“驿”的起源和发展、元代“译”与“驿”及会同馆和元代“译”与“驿”及海上丝绸之路。在讲座开始之前,赵莹波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唐宋元明东亚海域的‘通事’”,为本次讲座的正式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

首先,乌云高娃研究员指出,在古代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族群之间交往,离不开兼通双方语言或通晓诸国语言的翻译人才。翻译长期以来译者在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国家的交涉中起到了沟通语言媒介的作用。随后,研究员引出了今天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译”与“驿”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驿传交通历史悠久,驿递制度起源于殷商时期,研究员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驿站设置的情况,如宋代的急递铺、元代的站赤等,并指出元代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驿站交通扩大到全国范围之内,并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其次,通过第一部分“译”与“驿”的起源和发展的铺垫,乌云高娃研究员引出了讲座的第二部分内容——元代“译”与“驿”及会同馆。元代的交通事业有空前的发展,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再次,通过前两部分内容的介绍,并与上周的主题“海上丝绸之路”相呼应,研究员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第三部分内容——元代“译”与“驿”及海上丝绸之路。她指出,元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由于元朝驿站设有水站,大都的货物通过大运河输送到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口,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而东南亚等地的香料、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元朝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员还总结得出,元朝驿站交通发达,疆域辽阔,超过汉、唐以来的疆域,元代又是多种宗教文化兴盛时期,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盛行,这些僧侣、道士也利用驿站在大都、江南、西藏等地自由穿梭。蒙古的兴起、蒙古西征之后,东西方人口移动加速,译官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着巨大影响。

最后,乌云高娃研究员还和大家分享了一系列与驿站、译官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并对同学们课堂上的论文发表给了精彩点评,每个人都收获满满。乌云高娃研究员热情耐心的讲解赢得了全体师生的称赞。讲座尾声,赵莹波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精粹之处,并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紧接着,线上、线下以及海外三大会场的各位同学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乌云高娃研究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大家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大家感觉获益匪浅。

本次讲座不仅内容充实而精彩,乌云高娃研究员的讲解也十分细致,简单易懂,让大家对古代东亚的译官和驿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陈明珍 供稿)


文献资料的解读与发现——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三讲开讲

2020年9月23日下午,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三讲在校本部C112开讲。本次系列讲座,特邀浙江大学“文科领军”王勇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就“文献资料的解读与发现——以入吴越国僧转智为例”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老师和同学参与。

在讲座开始之前,赵莹波教授给同学们讲解了古代东亚海域日本的“派遣僧”和“偷渡僧”,为本次讲座做了铺垫。

讲座伊始,王勇老师首先从日本僧人转智入吴越国的历史大背景进行切入。分别从政治外交方面和经济贸易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王勇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四朝闻见录》,由此作为切入点,展开了对日本僧人转智的相关调查研究。针对入吴越国僧转智的研究,王勇教授为大家系统地讲解了文献资料解读与发现的全过程。最后,王勇教授给大家揭秘了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在“東アジア文化交流―呉越·高麗と平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发表了以《入唐・渡天を決行した日本僧転智》为主题的演讲,通过大量史料的发现,建立了新的史料群,根据对史料的研读以及中国古代地图的勘察,确定了“龙山”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之北,并通过现场实地考察的方式踏查“五丈观音寺”。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和考察,最终得出答案:如转智957年入华,三年后的960年造观音像,正与《四朝见闻录》记载契合。

在交流环节,线上、线下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与听讲心得积极发言。王勇教授针对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了专业的解答,大家受益匪浅。讲座尾声,赵莹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本次讲座学术氛围浓厚、资料详实、脉络清晰,王勇教授向大家分享文献资料解读与发现的过程中,鼓励大家勤于积累、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科研信心与学习动力。

(陈明珍 供稿)


上海大学“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四讲开讲

2020年9月30日下午,上海大学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日关系史料研读”系列讲座第四讲在校本部C112开讲。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乌云高娃和红河学院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叶少飞副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参与。

本次讲座共分为两场,第一场由乌云高娃研究员就“忽必烈东亚海外政策及禅宗影响”做专题讲座。第二场由叶少飞副教授就“大物——越南古代的象与东亚世界物质交流”做专题讲座。

首先,乌云高娃研究员为大家做第一场讲座。乌云高娃研究员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图片,从忽必烈对高丽的怀柔、元朝与高丽的政治联姻、忽必烈诏谕日本及两次征日本、成宗再派使臣诏谕日本及禅宗影响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忽必烈东亚海外政策以及禅宗的影响。乌云高娃研究员最后总结,13、14世纪东亚的禅宗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元代的游牧文化、江南文化,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传播到东亚。尤其是江南文化传播到高丽、日本,对东亚蒙古、高丽、日本的文化交流、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接下来,叶少飞副教授为大家做第二场讲座。叶少飞副教授从四幅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象的画作资料出发,指出每幅画作的特征和注目之处,并引出讲座的主题。随后,叶少飞副教授列举出主题相关的若干问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追求,叶少飞副教授从交州早期的象、宋元时代的安南贡象、黎朝象政、中兴黎朝象政、阮朝象政和越南古代象的精神文化价值六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叶少飞副教授最后总结道,越南属于中华儒家文化圈国家,信奉汉传佛教,象用于战争和仪卫,君王礼赞,其形铸入社稷九顶之上。在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下,越南发展出具有深厚精神内涵的象文化,并创作了相当的文学作品载入典籍。象的形象和精神深入社会和民间,象是有德瑞兽,坚贞仁义,是国之重宝,亦是越南国家的象征。

最后,赵莹波教授对此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本次讲座异彩纷呈,内容新颖有趣,大家在本次讲座中收获颇丰,对今后的学术研究与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陈明珍 供稿)


分工会之窗

外国语学院分工会举办新学年新学期茶话会

9月11日下午15: 00,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在校本部C楼512举办了一场迎接新学期的茶话会。本次茶话会邀请了外国语党委书记邓志勇、党委副书记贾小琴、副院长戴朝晖出席,二十余名教师参与了此次茶话会。此次茶话会由邓志勇老师主持。

适逢有几位新进教师加入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大家庭,分工会也为老师们准备了丰富的茶点和水果,新老教师相互交流课堂感受,同时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和干劲。

此次茶话会上,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欢聚一堂,为新学年新学期的开始,互相加油打气。新学期新气象,活力满满,迎接未来。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朱一佳、闫思璇

审 核:贾小琴

  • 附件【PDF版本下载.pdf】已下载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0年第11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