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6月30日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导 读
PDF版本下载 2023年《外国语学院动态》第05期-横版.pdf
学院要闻
l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三菱商事国际奖学金”颁奖仪式顺利举行
l 上海大学吉林招宣组赴吉林省开展2023年高考招生志愿填报咨询
党建剪影
l 主题教育丨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工第二党支部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会
人才培养
l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2022-2023年度会议举行
l 融合重构数字赋能,推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l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召开教学改革交流座谈会
l 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圆桌会第一期:教学那些事儿
对外交流
l 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京鱼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l 清华大学外文系曹莉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专题讲座“中国外文学科的旧学与新论”
l 上海外国语大学许慈惠教授为我院日语系师生做学术讲座
l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专题讲座
学生风采
l 我院研究生获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一等奖
分工会之窗
l 外国语学院分工会组织2023年上半年集体生日会
l 上海大学第五届双代会第五次会议第三代表团分组讨论会
学院要闻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三菱商事国际奖学金”颁奖仪式顺利举行
6月6日,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三菱商事国际奖学金”颁奖仪式于宝山校区C506举行,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若木孝优,总务部长金健平,总务部经理张陶然,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日语系代表教师廖瑞平,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及本年度获奖学生出席活动,日语系教师张永娇主持。
仪式伊始,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若木孝优致辞。他表示,三菱商事是一家拥有1700多家合作单位、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企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致力于积极与世界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学院培养中外人才、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互鉴的使命与三菱商事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公司非常愿意为外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随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介绍了本学院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他表示很欣喜地看到学院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中日友好关系等方面与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非常契合,并代表学院对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支持学院人才培养、捐赠奖学金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获奖的23位外院学子充分珍惜好宝贵平台,为中日友好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若木孝优董事长·总经理、金健平总务部长、张陶然总务部经理分别为2022年度“三菱商事国际奖学金”获得者颁奖。
随后,获奖者代表2021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万仪做致谢发言。
最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老师总结发言。吴蔚书记表示,外国语学院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注重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交流互鉴使命感。希望获奖学生进一步强化感恩意识,将感恩之心传承下去,奉献社会。
今年是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首次向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捐赠奖学金,此次三菱商事国际奖学金颁奖仪式的成功举办为三菱商事与上大外院后续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学院国际化教育探索和实践,共同促进学院与日资企业友好关系的深化和拓展。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友好关系将会不断加深,国际化教育也将会获得更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上海大学吉林招宣组赴吉林省开展2023年高考招生志愿填报咨询
2023年6月24日至25日,上海大学吉林招宣组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大附中附属实验学校、长春十一高中、延边市第二中学、吉林市第一中学和吉林毓文中学开展2023年高考招生志愿填报咨询活动。上海大学吉林招宣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吉林招宣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吉林招宣组成员邓志勇、李永乐、白岸杨、唐根金、曹若兰和崔一冰共同参与本次招生咨询活动。
Ⅰ吉大附中附属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延边市第二中学
6月24日,招宣组兵分两路,聚焦三所上海大学优质生源共建基地高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大附中附属实验学校和延边市第二中学开展高考招生志愿填报咨询服务。长春市招生咨询组由吴蔚书记牵头,上下午分赴吉大附中和师大附中青华校区开展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在师大附中青华校区咨询会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与吉林招宣组就上海大学2023年高考招生政策、在吉招生专业专业大类、计划投放等内容深入交换了意见,对上海大学对师大附中学子的青睐和培养表示感谢,对双边在“两高协同”助力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扬。
延边招生咨询组由贾小琴副书记牵头,上午赴延边市第二中学开展志愿填报指导工作。据统计,延边二中稳居近三年上海大学在吉招生录取人数最多的生源高中,我校亦是延二学子最受青睐的目标高中之一,在延边二中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心中享有良好口碑。今年2月,上海大学与延边二中签署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双边“两高协同育人”迈上新台阶。咨询会现场,延边二中副校长王延芳和学生发展事务中心主任刘海波老师来到我校招生咨询点,慰问招宣组成员,亲自为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推荐上海大学并与我组参会教师合影留念。
Ⅱ长春市十一高中、吉林市第一中学、吉林毓文中学
6月25日,吉林招宣组分赴长春市十一高中、吉林市第一中学和吉林毓文中学开展高考招生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吴蔚书记、邓志勇老师、李永乐老师和唐根金老师赴十一高招生咨询会现场为十一高学子开展招生志愿填报服务。十一高校领导杨天笑校长、王忠学副校长、杨旭副校长和刘英老师来到我校咨询会展位现场,亲切慰问我组教职工,并对上海大学多年对十一高学子的认可和培养表示感谢,并期待未来双边在学科资源统筹、科普讲座以及联动培养方面更上层楼。
吉林市招生咨询组贾小琴副书记、白岸杨老师、曹若兰老师和崔一冰老师赴吉林市第一中学和吉林毓文中学开展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吉林一中作为吉林省最优质的高中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受到国内各大知名高等院校的青睐,咨询会现场近120余所国内高校现场布置展位延揽优质生源,上海大学展位也是咨询会现场最受一中学子和家长欢迎的展位之一。吉林毓文中学深受红色文化熏陶,是吉林省内以文科人才培养见长的省级示范高中,是我校人文社科大类和英语专业直招的重要目标中学。双边在基层党建联建、红色文化宣传以及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深入共建融合,受到双边领导的高度重视。毓文中学招生咨询会现场,招宣组各位老师为在场咨询的考生、家长提供上海大学2023年高考招生志愿填报服务。
党建剪影
主题教育丨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工第二党支部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会
6月16日上午,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工第二党支部在C412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受上海大学第二届“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语言与社会》项目支持。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组织员华阳以及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主题教育研讨会。会议由支部书记于梅欣主持。
此次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会包括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和建新功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学思想包括4个主题党课:支部书记于梅欣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及其话语特征演变”,从历时的视角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演变与话语特征的关系,并结合实践讨论了支部的思想建设思路;组织委员白岸杨以“增强党员凝聚力”为主题,分享了支部组织建设的工作以及思考;宣传委员金璐以“从宣传中看支部成长”为题,回顾了近年来支部在宣传工作中的成长与转变,以及新时代支部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建设思路;张珊珊以“党史上的对外传播”为题,回顾了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第二部分强党性,以共产党人的修养为切入点,薛清老师以“从对热爱的岗位谈党性修养”为题,叙述了作为一位资深教师这么多年以来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孜孜以求;肖福寿老师则以“立德树人的书院导师实践”为题,介绍了作为导师在青云书院所做的教学指导实践。第三部分重实践,以主题拼盘的形式,充分结合每位党员的个性特征,范金萍、周育和周健华三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贺莉、蔡春红和黄红三位老师则以“身体力行,发挥优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题,回顾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徐群、沈力两位老师以“春风化雨,加持梦想——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叙述了通过点滴行动如何感染影响学生,给学生带来阳光;叶新、温年芳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论述了作为新时代党员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植根中华,放眼全球”的意识,树立“四个自信”。第四部分建新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展开,全体党员以新时代党员的新风貌、新作为,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建立新功展开了热烈讨论。
最后,党委书记吴蔚对此次研讨会进行点评和总结。吴书记对此次主题研讨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过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研讨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专业的深度与广度,既符合主题教育的要求,又有创新意义。同时,吴书记也对本支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认为教师党员应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和学生思想政治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一缕阳光,引领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为国为党育人。
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2022-2023年度会议举行
6月9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2022-2023年度会议在J102举行。会议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效果,分享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观点。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副院长戴朝晖、大外部全体教师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大外部主任李晓媛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和议程,并提出了开场问题“我们目前在哪里”,引发关于大学外语部发展和目标的讨论。大外部副主任于梅欣以“我们是如何合力的”为主题,总结了本年度教学方面的相关事务,她表示在合力育人的进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大外部老师们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坚韧而疯狂、力量强大而迅猛。大外部副主任吴羊介绍了大学英语测试的注意事项和itest平台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了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接下来,ABCD级别和选修课的代表老师们分别介绍了教学情况。白岸杨老师发表了关于如何通过技能训练提高思考力的演讲,她强调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在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方法和案例。张岚老师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发言,他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包括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供资源和指导等。张秀丽老师分享了如何将数字化学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心得,介绍了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并提供了在课堂中应用这些工具的方法和技巧。贺莉老师探讨了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她分享了学生常见的学习困难,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包括个性化教学、辅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赵嘉嘉老师作为二年级选修课老师代表发言,分享了她在选修课中如何助力学生成长的经验,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教学实践。
随后,朱音尔老师作为督导组代表,分享了督导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她强调了督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出了督导的原则和指导意见。之后,雷远旻老师作为竞赛组指导老师发言,探讨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重要性,他分享了参与外语竞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动力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鼓励学生参与竞赛的方法和建议。
戴朝晖副院长鼓励与会人员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改进,他强调了教师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和合作,为大学外语部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吴蔚书记做总结,认为本次会议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分享的平台,促进了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的交流,相信通过此次会议的启发和指导,大学外语部老师们将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学生们也将在语言学习和发展中受益匪浅。
融合重构数字赋能,推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6月12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人、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刘正光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融合重构数字赋能,推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的学术讲座。讲座在宝山校区乐乎楼学思厅举行,此次讲座由上海大学教务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讲座由我校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副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外国语学院各系部的教师、课程思政课题负责人,学校教务部和相关学院的教师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刘正光教授详细介绍了融合重构的必要性,提出课程思政要走深走实,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进一步融合重构其内涵。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把价值塑造视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发现知识的方法,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课堂应该突出重点,找到语言、思辨、情怀三者之间的契合点,面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让学生可以一课一得。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提升课程思政的认识能力(道术、学术)和行为能力(技术、艺术、仁术),即“五术”。
刘正光教授还分享了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和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编写理念。他指出,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的主题,是推动和引导教师提高思政意识、增强思政能力、落实思政效果的现实依据与基本保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字赋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围绕单元主题,多视角多层次设立思政目标,基于学生需求,明确思政元素。
在问答环节,刘正光教授耐心回答了在场教师提出的问题。刘正光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生动风趣,例证丰富,给各位教师带来了深思和启发。
讲座最后,戴朝晖副院长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抓手,开拓了广大教师的视野,更为我校外语思政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外语教师要充分理解数字赋能的内涵,积极探究混合式教学与外语课程思政的契合性,努力在课程思政的温度、深度和力度上做文章,以实现外语课程思政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润物无声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马拯 供稿)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召开教学改革交流座谈会
6月16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在宝山校区C414b召开教学改革交流座谈会,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2023-2024学年教学工作进行研讨部署。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腾讯会议结合的形式,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副院长戴朝晖、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吴蔚书记和戴朝晖副院长对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在2022-2023学年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接着,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博士课程和硕士ABC级课程的组长依次分享了教学经验和心得。赵炯蔚老师介绍了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出了以提升学生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竹旭锋老师探讨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指出学生普遍都有英文期刊的阅读需求,授课教师应该以文献的阅读和写作为重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关注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维度,帮助学生在英文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上取得突破。刘静老师分析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术英语元素和批判性思维训练,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吕鸿雁老师分享了“以读促写,读写并重”的教学方法,在课上通过小组讨论、口头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学术英语输出,在课下使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发学生的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能力。
之后,研究生公共外语部主任马拯介绍了2023-2024学年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设想。大家就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方法。
最后,戴朝晖副院长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程建设提出了高位且切实可行的建议,今后应注重语言共核的知识培养和汉英思维逻辑的转换训练,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建设学术英语案例库,开展成绩等值研究等。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交流座谈会,研究生公共外语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改进的方向,增强了课程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公共外语部 供稿)
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圆桌会第一期:教学那些事儿
6月13日上午,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宝山校区C412成功举办圆桌会第一期“教学那些事儿”。
本期圆桌会邀请我校教务部教学督导组专家万华教授和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朱音尔副教授担任特邀嘉宾,就教学设计的重难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研讨。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戴朝晖、英语系副主任龚萍、大学外语部副主任于梅欣、MTI教育中心副主任花亮、各系部骨干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参加了本次圆桌会。圆桌会由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马拯主持。
万华教授首先围绕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授课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大纲,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教师所讲的每一节课都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应该关注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时指导和点拨。万华教授还重点介绍了我校教学质量考察的指标,试卷、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和设计的要求等。
之后,朱音尔副教授分享了自己主讲的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英语听力》建设过程的心路历程,提出要把思维能力训练融入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感和实用性,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堂反馈,平时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展和学习反馈等信息。此外,朱音尔副教授还基于听课经验,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授课技巧和要点。
在自由交流环节,两位督导专家耐心解答了在场教师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教师们都表示收获满满。
最后,戴朝晖副院长衷心感谢两位督导专家倾囊相授,帮助大家解答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与教学应对策略。戴院长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深度思考,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特长,系统融入思维能力的训练,转识成智,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本期圆桌会上资深督导的示范展演和交流研讨,让教师们了解了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今后,我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推出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和研讨,为青年教师搭建互学互鉴的平台,助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马拯 供稿)
对外交流
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京鱼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6月2日晚,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外语与外语教学系列讲座(十二)。本次讲座邀请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京鱼教授主讲,讲座的题目为“《大亨正传》转喻人化之解”。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马拯副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近200名师生在腾讯会议上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介绍了转喻人研究的缘起。转喻人认知模式起因于对英语感事宾语致使心理动词,如amaze,disappoint,excite,puzzle,surprise,worry等的研究,这类心理动词以及其所派生的形容词,由于语法位置和论元角色的不规则映射引起了理论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而文学界对其独特的使用却鲜有人问津。它既是作者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又是读者理解和阐释文学语篇的一种思维方式。
张教授将“心理情感形容词+名词”的搭配称作转喻人构式。这一构式,生成转换语言学家豪尔(Hall,1973)就讨论过伍德豪斯(P.G. Wodehouse)小说中独特现象,而他只注意到移就和非移就之分,而没有谈及转喻。转喻人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给“形容词+名词”这一构式一个统一的情感转喻解释:转喻人是移就、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认知的基础。另外一个研究目的,就是证明英语也是转喻性的语言,它的转喻性不比隐喻性差。
讲座中,张教授对《大亨正传》中详实的语料案例进行了深刻解读,有力论证了转喻人是转喻中最能产能的形式,并指出转喻人化的有生层级概说为转喻及转喻人化的解读提供了强力支撑。
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各位师生就“转喻的语篇分析程序”“转喻与移就的区别”等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张教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令人高山仰止。他的语言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学术氛围浓厚,令在场师生加深了对转喻人研究的理解,拓宽了学术思维和视野,受益匪浅。(周赟来 撰稿)
清华大学外文系曹莉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专题讲座“中国外文学科的旧学与新论”
6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曹莉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主题为“中国外文学科的旧学与新论”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主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校内外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曹教授将“新文科”与外文学科第二个百年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外文学科的中国梦,需深入细致地重温和考量外文学科的旧学与新论。从“西学东渐”、“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曹老师引领我们回溯外文学科百年间的发展历程,梳理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功用,着重强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关系,引发大家思考外文学科的本质与真正的学科价值。讲座内容的第一部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学东渐”。曹教授从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领袖讲起,聚焦“中国文艺复兴”(Chinese Renaissance)时期中西人文交流,回顾瑞恰慈、罗素、泰戈尔等诸多世界文化名人来华访问与讲学的经历,谈及他们如何影响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启发他们立足世界文明语境展开对中国现代性的思考与想象,并由此推动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和现代学术的兴起。
第二部分从外文学科的“旧学”样貌出发,以近代以来外文学科在国内知名学府的建制为中心,回顾了外文学科在中国历史上的发端。曹教授指出,北京大学在建系初期分为东方语文系与西方语文系,重在学贯中西,而这正是当今外文学科值得借鉴的重要思路。曹教授又以清华大学外文学科的学科史为例,讲述系名从“外语系”到“外文系”的转变历程,认为一字之差足见清华大学外文学科从语言应用向文化培养之重心的转变,着重强调了学程中“博雅”与“专精”两大原则以及对中西文史的重视,指出文史在外文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当今外文学科的建制和发展提出宝贵建议。曹教授着重提到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吴宓先生,在清华任教时,一人所开之课已囊括学科主要分支的五分之三,为外文学科教师树立了学贯中西、精于中外的治学理想。此外,曹教授详细介绍了在中国传道授业的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教育家瑞恰兹和燕卜孙,辨析他们对一代中国学者在西方文学的批评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影响,认为他们对新中国外文学科的奠基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外文研究与批评的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从建国初期外文学科的重新出发到1977年以前的停滞,再到改革开放45年的黄金时代,曹教授从“旧学”过渡到“新论”,概括外文学科从应用性向人文性,再到今天交叉性、多元性和“外语+”的发展轨迹,强调需回应当今外文学科全面性和多元性的时代要求。
最后,曹教授提出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固本创新,守正创新,应当妥善处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关系,才有益于打破学科壁垒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并指出,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方向应当是“改革充实课程体系,变革完善教学过程”。其二,新文科、新外文需更有甄别能力、更具文化积淀和更有远见卓识的人脑。人文学者需要对科学主义、技术至上、短期效应和各种异化苗头保持必要的敏感和警惕,提出长远可行的蓝图和方案。其三,外文学科的时代自觉,强调外文学科应当走在时代前面,通过思想和文化启蒙催生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思想、新格局和新学科。
作为结语,曹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恩师王佐良先生的随笔,“卓越,就是不满足于一般地好”;“卓越也意味着不囿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而能突破界限,实现新探索、新综合” 。这两句话提炼了讲座主旨,也完美表达了曹老师对新时代外文学科发展的殷切希望。整场讲座高屋建瓴,回望百年历史,展望新的启程,给在场师生以豁然开朗之感,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外国语学院 陈思 供稿)
上海外国语大学许慈惠教授为我院日语系师生做学术讲座
6月16日晚,我院日语系荣幸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原院长许慈惠教授为我院日语系师生带来题为“日语动词丰富的语义侧面考——在语法中看过去”的专题讲座。许教授以丰富充实的语料例句为基础,由动词的语义分类开始深入到意志动词、相互动词、自他动词等多个分类,介绍了日语语法中动词丰富的语义侧面,使我系师生对日语语法的学习和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是我院日语系举办的第23场龟甲万冠名的高端学术讲座,会议由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
许慈惠教授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日语分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义语法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于《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国内研究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讲座开头,许教授首先介绍了句子的中心—谓语在句法中极其丰富的语义侧面。特别是动词谓语所拥有的丰富语义侧面,这是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谓语句所不具备的。因此,许教授以动词为中心、从动词的“左邻右舍”语境中介绍了动词语义侧面的丰富性。正是由于动词有着丰富的语义特征,其在句法中对名词、名词格、主格等的选择就有了明确的限定,也决定了语法的正确与否。其次,许教授为我们介绍四种仅有意志动词语义范畴内才有的特权、相互动词的语义特征以及有对自他动词的语义特征与选择。在日语的有对自他动词中,他动词表示人为的意志动作,而自动词则表示非意志的状态变化;而正因为自他动词有不同的语义特征,所以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时会存在选择的指向性。进而通过实例的对比,许教授指出是人的认识决定了句法语义的成立,同时文化也是语义特征的内涵之一。因而这其中必定存在了约定俗成,这对非母语学习者而言无疑存在着难点,需要非母语学习者拥有对日语语感的准确把握。紧接着,许教授以丰富的语料讲述了句法需要在语境中讨论,不同的语境则会赋予不同的语义特征,这也会使得动词的时、体、态等表达方面都存在着多种选择中的指向性。特别是在讲解「てある」的语法意义时,许教授提出了在「壁に地図がかけてある」一句中,「ある」可以看作主动词而不是通常教科书上所谓的“补助动词”,而前面的「開けて」是用来修饰主动词这一新颖的观点,让学习者对这一句法的理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许教授讲座后半程,师生纷纷向许教授提出自己学习、研究中的疑问,积极互动,上大学子对于日语学习、研究的热情给许教授还有多名慕名参加本次讲座的校外听讲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赵莹波教授在最后的致辞中所说的那样,“日语学习者只有把最基本的语法点吃透,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期待同学们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能打牢学习、研究基础,在专业学习的领域能有更大的突破和飞跃!
(供稿:日语系 黄怡蕾)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专题讲座
6月21日下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在宝山校区C506成功举办MTI系列讲座(二十七)。本次讲座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跨文化语境下翻译论文写作路径与人才培养理念”。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主持,来自校内外的6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朱振武教授谈及了当前外语学术界的发展现状。朱教授指出,新文科理念下翻译学科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精神”,即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新文科理念下翻译学科还要具备“三个跨越”,即跨越学科、跨越学界和跨越领域。跨学科语境下翻译学科至少要实现“三个打通,即打通中外双语隔阂、打通中外文化桎梏和打通文科间的藩篱。跨学科语境下翻译学科至少要达到“三个自觉”,即文化自觉、服务自觉和研究自觉。
在谈及翻译学科的文章时,朱教授从MTI论文和翻译报告等角度进行阐释,呼吁需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翻译文章要有自己的理论建构,文化外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适当地归化,最大程度从目标读者出发;二、忠实地异化,最大程度重视文本;三、偶然地变化,从市场出发。朱教授称,翻译文章要探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翻译报告不是为理论做注解,更不是套理论,否则会缺少原创性、创新点、贡献、翻译的能动性和灵性。朱教授还指出了套用理论的危害及原因。
在谈到翻译人才的走向与翻译学科的定位时,朱教授指出,翻译学科是以母语为基础培养进行双语乃至多语语言材料自如转换人才的学科。翻译学科不应该是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双语教学模式,更不应该是对外国语言的顶礼膜拜、鹦鹉学舌和机械套用模式,而应该是立足中国文学文化、以我为出发点、尽量传达源语陌生化效果、拥有思辨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双语文学文化同步进行的模式。
朱教授敦促,翻译学子和学者要切记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对翻译而言就尤其如此。对翻译学人学子而言,熟稔中国文学文化至关重要;语文是最好的教育,母语始终是第一位的,最好是外译母而非母译外。
朱振武教授指出,翻译学科不应是外语学科,应该是跨学科,是人文艺术学科,也是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翻译学科的课程应该有较高起点的中外双语训练,中外文学文化系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也就是基于双语的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课程为骨干课程。
朱教授认为,要明晰翻译学科的培养方案和翻译人才的努力方向。任何学科,包括翻译学科,其支撑点在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有自己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基础;二、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建构;三、有自己的知识谱系和学术增长点;四、有自身的包容性、兼容性和扩容性;五、有与时俱进特别是引领潮流的创新精神;六、有熟稔社会需求、洞悉未来走向的一流学者。
最后,朱教授总结道,要不断反思、锐意进取、刻意求工和接轨世界。同时不要跟风随大流,要做自己。做成自己,才会有价值!朱教授提出:熟读古今书,通晓中外体,自然成自己。博采百家长,一切的一切,关键都是读书!学问终成六字诀: 读书、思考、写作。
讨论环节中,朱振武教授与我院唐青叶教授、朱巧莲副教授、花亮副教授和上海大学期刊社《自然杂志》副主编方守狮教授等就人才培养和翻译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此次讲座将助推学院的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供稿:周建军/ 摄影:季晶晶)
学生风采
我院研究生获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一等奖
日前,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主办的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活动中,我院博士研究生张彩迪作品《言传身教为师,严谨求真治学,怀瑾握瑜立德————记吾师尚新教授》获得一等奖荣誉,展现了我院研究生与导师的在日常学术活动中良好沟通交流,构建了和谐的导学关系,营造了浓厚的师生互动氛围。
言传身教为师,严谨求真治学,怀瑾握瑜立德
——记吾师尚新教授
张彩迪(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1级博士研究生)
吾桑梓彩云之南,三千公里之于魔都。二十余载求学客,鬼笔书生科研人。星河日转千帆梭,伏案释卷经史哲。常思洙泗圣学承继,遂至红色学府上大。古有孔孟夫子、卫鬼谷子、水镜先生,今谈余教书育人28载尚新教授。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初识贤哲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传道授业解惑,指点迷津育才。常闻“宝山第一人民公园”乃百年学府,外语学院名师荟萃,俊采星驰之处,钟灵毓秀之所。又闻对比语言学宗师尚老,古籍文书、宗法典籍、西洋哲史皆为通觉,心向往之。数日闲谈,方晓先生明笃于圣贤道法旧学,深通义命天理经术,历来从之者众而受益者广。及面之余,吾若言,“故闻师风格峻厉、卓异中正,实为和颜随善、敬直儒仁,健朗豁达不失文质尔雅,热诚豪迈不乏和蔼平易,虽初识犹故知也。”
适逢尚师“中西语言文化比较”乃博研必修之课,余欣然前往,夫子授课字字珠玑、循循善诱,喜博引先辈典籍研究之道,善剖解前贤实证原理之源,假以古籍经卷见地,探究当今主趋课题。思维导图分星擘两、匡鼎解颐,同门弟子及旁听众生俱叹言心融神会、如沐春风。讲学教材《英汉时体类型与翻译策略》乃西宾披星戴月潜修、孜孜不倦研思之果,辅以晚生明觉顿悟语言时体之理。
训词方惧微言绝,遗集谁编旧泽存。
吾师亦钻研信息结构语义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英事件报告话语的信息结构比较研究》,余等随先生任科研助理。每遇组会日,师释析疑难由浅入深,古今通典毕至,引末学入胜学问之堂。然师亦虚怀若谷,道曰教学相长。既往常思语言研攻之业不济,拔本塞源之论不存,经师点化开导,方悟英汉语研究之学书囊无底,术涯之深浅亦未可知也。余问师习文之诀,师答曰,书读百遍义自见,玉经多磨方成器,始知西席满腹之经纶亦非朝夕之造诣也。
师之门生聚自五洲四海,故习性迥异,千秋独帜。先生曾言,诸青衿梅兰不同于松柏之别也,所谓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复有言,慎思笃行、励志勤学乃普适之道。后悟,先生以后学之勤勤可见而得之,于先赐之道不可得而闻也。教谕常嘱曰,做科研须立巨人之肩,博百家之所长,集诸子之所思。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方可融会贯通。
遥想教谕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辛丑年间,江城首现新冠肺炎,后致举国上下全民抗疫。师赋诗云:泮池波柔浮祥云,俯首勤耕铸师魂。神州万里扫疫去,韶华不负正青春。复于沪城面上爆发,师尊及门生皆困于舍里,不可逾越校区半步。吾深知师位高责重,齐院师生朝夕安危尽须款曲周至,遂未敢多有烦扰。然师屡番吩嘱吾问顾于师弟妹境况,身心健康、学业发展、科研进展、实习就业尽悉左提右挈。师恐顾复之不及,频频携门生召开线上疏导会,叮咛吾等劳逸结合、调节心态,所谓“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
时逢同窗师妹毕业之际,忧于前程渺茫、去路迷惘,师谆谆教诲曰: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少年胸怀入海攀云志,追天揽月正当时。汝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驰骋,谈笑凯歌还。可谓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故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吾辈师门又惑专业于国家社稷之用,先生语重心长答:厚植家国情怀,假以语言报国,厉学笃行传承语言国学。民族外语少年之责任,兼具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任重可行其远。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汝等同为人文社科知识青年,当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
尚师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宋人有云:君臣千载遇,忠孝一生心。忠孝仁义,儒家之崇尚也。欧阳竟无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涅槃灭度,佛家之宗法也。师者,授道者也;友者,辅仁者也。师尊以身作则垂范,告诫吾辈忠孝仁义德之气节,盖为人必修之素养。又叹先生三旬为师,始终如一坚守三尺讲台,矢志不渝赓续语言薪火。种得桃李满天下,无言木下自成蹊。为师,言传身教;治学,严谨求真;立德,怀瑾握瑜。纵末学不闻师之勤,仍身感其境,卷中评语历历在目也。我若言:尚师于吾,兼如良师益友,语言对比之学为基,科研探索之理为径,信诚礼义之道为本。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赖于师传授道业,所得甚多。然学问之路实无止境,亦不能容于洙泗之域内也。旧儒家表里山河皆系心性,源自混沌弥蒙费隐之间,余以笔墨聊表戴德于师尊,亦概惟善至诚。
分工会之窗
外国语学院分工会组织2023年上半年集体生日会
6月9日中午,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在益新食堂三楼为上半年生日的教职工们举办了集体生日会,邀请1-6月生日的教师们共同庆生。恰逢即将退休的朱洁老师的生日,工会为她特意准备了一束美丽的鲜花。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大家欢聚一堂,品尝着美味蛋糕,互道生日祝福,享受外院大家庭的温暖。
外院分工会韩璐璐 供稿
上海大学第五届双代会第五次会议第三代表团分组讨论会
2023年6月13日下午,上海大学第五届双代会第五次会议第三代表团分组讨论会在宝山校区C412会议室举行。由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悉尼工商学院和中欧学院四个单位组成的第三代表团近2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校工会李天博老师也参加了本次讨论。
代表们热烈讨论了本次双代会的各项重要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行政工作报告》思路清晰,听后备受鼓舞,在过去一年中,学校克服疫情影响,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代表们对《工会工作报告》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校工会在疫情期间对教职工的关爱表示感谢。此外,代表们对工会工作、学校财务工作、年轻教师晋升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代表们本着主人翁的精神,探讨了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国际合作办学、拓宽校友捐赠渠道、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等多方面问题。不少代表提出,应在职称评审中开展人性化帮扶,进行多元化、科学化、精准化的评价,希望能够兼顾非英语外语教师论文发表的特点。另外,代表还就校园规划、教学楼改造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供稿 韩璐璐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本期编辑:华阳、焦元
审 核: 贾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