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08期)

创建时间:  2013-06-20  刘佳    浏览次数:


201352062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要闻
外国语学院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举行合作办刊签约仪式
5月2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合作办刊签约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C512会议室举行,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会会员以及《上海翻译》前任主编方梦之教授、现任主编复旦大学教授何刚强、执行副主编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傅敬民教授参加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施雯主持。
外国语学院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一直长期合作办刊,且富有成效。为进一步繁荣我国翻译学术研究领域,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工作与翻译教学,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继续合作出版语言类核心期刊《上海翻译》。
签约仪式上,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和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左飚分别致辞。周平院长对方梦之教授对《上海翻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沟通交流,精诚合作,使方先生开创的《上海翻译》健康地成长,越办越好。左飚会长介绍了此次合作办刊的签约背景,他充分肯定此次签约工作准备过程中双方的认真负责和真诚友好,并对我们接下来的合作充满期待。
随后,双方结合上海大学法务办的建议,就合作办刊协议书的几个细节交换意见并达成一致。最后,周平院长与左飚会长作为双方代表在协议书上签字并盖章,正式开启了《上海翻译》期刊的新一轮发展之路。
(刘佳 供稿)
传承上大情,共筑"外院梦"——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成立
薰风微雨初夏至,玉兰一树沁满园。5月25日,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成立大会在J楼方润华讲堂隆重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鲁雄刚、校友办主任许瑞、副主任曹俊、外国语学院现任及往届领导、老师与200余名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外国语学院校友会的成立。
成立大会开始前,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C楼512会议室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章程》以及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随后,与会理事就如何促进母校发展以及开展校友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在随后举行的校友分会成立大会上,一段唯美的视频《致青春》拉开了大会序幕,似在时光隧道里穿越到了往昔,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诗朗诵《青春印记》更是激发起了大家那已逝去的青春情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息;友情爱情师生情,情情萦绕。
紧接着,学院党委书记施雯、党委副书记王国建以及83届校友高宏久分别发言。施书记从上海大学的历史沿革讲起,追述了自己与上大、与外院的情缘,三十余载风雨历程,如今校友会的成立,为学院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随后,王国建就学院校友会成立筹备工作向大会作简单介绍。83届毕业生高宏久作为校友代表致辞,他首先向母校和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并祝贺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成立。追今抚昔,高先生感慨万千,他说:"一日为师,终生难忘;一日为生,终生为友。外国语学院校友会以后将是我们的新家,这是我们的情分、我们的缘分、我们的福分。"政坛骄子、商界精英,祖国的各条战线都有他们的身影,见证了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青春历程。最后,高先生表示,校友会是一个感情联络、信息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他将从自己做起,为母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视频《开放、包容、进取》带领大家领略了新上海大学的风采以及外国语学院的最新发展。接着,院长周平从办学规模与层次、师资结构、学科建设、重要成果以及发展思路等方面向校友们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并希望各位校友积极参与到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中来,力争将学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外语类学院。
学校及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参与和支持,曾经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而今已成为社会栋梁,他们以各种形式回馈母校。此次校友会成立大会,83届校友彭宏陵向学院慷慨捐赠100万元,用于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期望学院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随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鲁雄刚致辞。他讲到,适逢老上海大学成立91周年、新上海大学组建19周年,欢迎各位学子重返母校。鲁书记把上海大学校友比作"最青春、最靓丽、最炫彩的名片",因为他们诠释着什么是"好的大学"。如今,上海大学成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上海大学正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着,希望各位校友以后多多关心母校、关注母校。最后,随着一首《我们在路上》的小合唱,在为成长、为青春的喝彩中,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分会成立大会圆满结束。
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自2013年2月开始,历时四个月,在学校领导、学院师生以及校友们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如今正式成立。学院将在"凝聚校友、服务校友、传承文化、共谋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团结广大校友,饮水思源,凝心聚力,为上海大学迎接新机遇、实现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王杰 供稿)
外国语学院网站英文版正式开通
为了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树立学院形象,扩大学院的国际化影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学院领导以及学校信息办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外国语学院英文版网站正式开通。
外国语学院英文网站开设有 "About SFLAcademicsResearchFacultyInternationalAlumni" 等栏目,向外界全面呈现外国语学院在学生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域名www.sfl.shu.edu.cn或学院中文网站首页上的English链接访问英文网站。欢迎大家对学院英文网站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外国语学院)
学术经纬
金立群教授应邀来上海大学开设讲座
5月23日,原财政部副部长、现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党组副书记金立群教授在行政楼报告厅为上海大学师生带来一场题为"Understanding Western Civilization Through Literature"的讲座。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忻平、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副院长冯奇及180余名师生出席。讲座由院长周平主持。
首先,校党委副书记忻平对金立群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金教授颁发上海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在周平院长简要介绍了金立群教授的各方面成就之后,金教授开始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国际视角解读。首先,他讲述了如何利用语言优势更好地了解国际社会。他强调,语言是我们的有效工具,而非劣势,应当加以充分利用。随后,他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谈起,阐述了中国崛起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深入剖析我们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及中国的世界观,并探讨如何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机遇。接着,他从宗教、道德、信仰等角度全方位阐释为什么需要重新审视西方文明。最后,他殷切期望外院学子加强语言文字水平,深入了解西方文明,实现有效的对外沟通。
教授作为国家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杰出代表,在翻译、金融、历史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皆有建树,代表性学术著作《英国诗歌选集》深受学界认可。讲座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深刻领悟了文化沟通的内涵。讲座结束后,金立群教授与现场师生互动,为他们解疑答惑,拓展了解读世界文明的国际视角,让师生们深受启发。
(王杰 供稿)
外国语学院庄恩平教授出席第二届世界论坛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委员会、阿塞拜疆共和国政府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庄恩平教授作为欧洲委员会跨文化城市专家于2013年5月29-6月1日出席了在阿塞拜僵共和国巴库城市举行的第二届世界论坛,本次世界论坛主题为"多元世界和平相处",庄恩平教授还主持了主题为"以跨文化城市视角审视21世纪社会城市政策"的欧洲委员会论坛专场。100多个国家500余名国家政要、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学者参加本届本次盛会,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阁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等作了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分9个论坛,主要围绕当今社会面临多元文化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如构建21世纪跨文化能力、以跨文化视角审视21世纪多元化城市政策、企业在推动跨文化对话与多元化的作用、全球化公民:跨文化行动等。这些主题提出当今社会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即全球化已成为现实,然而目前对全球化的研究主要还是在于全球化的概念与发展、全球化的表象与影响。这次论坛直入一个命题:全球化现象就是一种多元文化交流的现象,继而引出三个思考:全球化给世界既带来挑战也有机遇,我们是直面多元文化还是回避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应趋向同化还是融合;提出一个方案:培养全球公民与跨文化能力。
会议期间,庄恩平教授除了积极参与一些论坛外,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委员会、国际非政府组织等代表进行广泛交流与讨论,介绍上海大学跨文化研究团队与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院联合组成跨文化团队参与公共外交与跨文化能力培养、欧洲跨文化城市战略、全球公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这些反映时代特征、全球关注的跨学科课题研究情况,得到代表们的认同与赏识,他们希望跨文化研究学者能参与研究与解决这些国际社会问题。
庄恩平教授活跃于国际论坛,参与国际性问题的研究,主动与不同国际组织官员交流,使他们对中国有所了解,让他们看到中国人的真正形象与参与国际组织的意识与能力,也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中国的神秘印象。
会议之后,庄恩平教授还访问了阿塞拜僵国立经济大学,与该校国际合作部主任交流。通过介绍,国际合作部主任对上海大学办学理念与特色,国际化教育战略兴趣浓厚,表示要推动两校合作与交流,开展教师和学生交换项目。
(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团队)
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 教授系列讲坛之"《圣经》汉译与中国翻译"顺利举行
5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系列讲座之"《圣经》汉译与中国翻译"在C51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傅敬民教授主讲,外国语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教授首先从"为什么要研究《圣经》汉译"出发,提出《圣经》汉译虽然是中国翻译研究的源头之一,却由于基督教通过贿赂和强行征服等方式进入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对外来宗教的接受程度较低等原因而被研究者所忽视。随后,傅教授全面介绍了《圣经》汉译的发展阶段、代表译者与译作,解读了其翻译形式、基础文本、文体、译者身份等相关翻译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圣经》汉译的多个译本所体现的翻译原则。最后,傅教授总结得出,受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此消彼长的关系演变的影响,《圣经》汉译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随之产生变化。
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解引发了在座研究生同学们的积极思考,讨论涉及《圣经》箴言的理解、如何有效地阅读《圣经》等问题。该讲座对于我们了解《圣经》汉译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并由此透视相关的翻译和文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孙序 供稿)
外国语学院"跨文化博士工作坊"顺利举行
5月24日,外国语学院跨文化沙龙系列活动之跨文化博士工作坊在宝山校区C楼5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工作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庄恩平教授、虞怡达老师、苏黎世大学Marcel Schmid、Simone Setterberg共同主持,发言者包括来自苏黎世大学的Daniel Alder、Andrea Elmer、Nora Heinicke,耶鲁大学的Elisa Ronzheimer,复旦大学的陈宁阳和上海大学的张珊珊,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也到场参与研讨。
论坛分上、下午两场进行,发言者从跨文化角度探讨翻译、文学、艺术、社会媒体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学术问题。通过他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并突显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在论坛进展过程中,大家充分参与讨论、交流意见,,气氛十分热烈、融洽。
来自外国和外校的博士生纷纷表示: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沙龙为跨国学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最后,庄恩平教授指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流能够加深友谊,繁荣学术,他的总结发言为这场跨文化博士论坛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次"跨文化博士工作坊"的想法始于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博士生Simone Setterberg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团队的多次交流。SimoneSetterberg目前在外国语学院在庄恩平教授的指导下做访问学者,旁听跨文化系列的英语课程,双方都认为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跨文化学术交流不仅能够推进学术研究,而且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研究团队 供稿)
日语系组织"中外历史讲坛——北宋东京城揭秘"主题讲座
5月23日上午,河南开封博物馆馆长曾广庆副研究员为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研究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跨文化交流课。此次讲座以"中外历史讲坛——北宋东京城揭秘"为主题,结合大量典故、史料和图片,从多方面解读了宋朝古都,令在座同学受益匪浅。
讲座主要从神秘的地下城、北宋开封府、宋朝的手工业、繁盛的商业、城市生活与社会风俗以及国际化大都会等六个方面向同学们展示了宋朝及开封古城的魅力。围绕这些主题,曾馆长为同学们扩展了宋代古城的城门构造、土层鉴定的依据和方法、宋代的刺绣、瓷器、年画以及纸币的发行普及等知识,并在讲座中穿插包公断案、徽宗设窑等有趣的典故,从各个角度为同学们展示了被评价为"积贫积弱"的宋朝的真实情景,令在场师生耳目一新。曾馆长幽默诙谐的讲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其中有关宋代是中国的"近世"之说,与日语中的"近世"一词相通,为中日有关近世历史的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知识补充作用。
讲座结束后,日语系主任董永杰与曾广庆馆长进行了交流,并就双方今后在跨文化领域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
(徐歌 供稿)
喜讯
我院四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
今年,我院有四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顺利考取博士研究生,是近年来考取比例最高的一年。详见下表:
姓名
录取学校
专业
雷婷
上海大学
全球学
张珊珊
上海大学
国际传播
范金萍
上海大学
对比语言学
戴朝晖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

 特此,向以上四位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也祝愿我院青年教师再接再厉,捷报频传。

(郑醒芝 供稿)
2013年我院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再创佳绩
近日,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专业八级考试(TEM 8)结果揭晓,我院2010级英语专业学生成绩喜人,116名考生中通过考试人数为99人,通过率达85.34%,远远高出综合性大学通过率52.57%和全国通过率40.08%,在近三年来全国通过率持续下降、我院通过率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再创历史新高。
近三年我院、综合性大学、全国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比较
年份
我院通过率
综合性大学通过率
全国通过率
2011
78.26%
46.75%
42.44%
2012
80.95%
53.46%
41.49%
2013
85.34%
52.57%
40.08%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主要考察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素质和应用技能,是目前我国最高英语水平的等级考试,是评估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学校"把上海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我院一直坚持"基础与技能结合、人文与实践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方式,努力推进教学质量和学风内涵建设。本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教师高效的工作成果。以此为新的起点,我院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建设,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继续努力。
(张颖 供稿)
教师风采
师者,风尚—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优秀教师访谈"之廖瑞平
人物背景:廖瑞平,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进入上海大学日语系工作至今,长期担任基础日语和日语语法、日语口译等教学工作。期间,多次赴日本大学交流、学习,2007年作为外交部与日交流派遣员赴日本奈良县工作。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年度优秀教师。
约了廖老师做访谈,过程极其顺利。恰好是廖老师当班的一周,恰好在楼梯口遇到了老师,又恰好碰到了老师从前的学生过来聊天叙旧。这便当是所谓'ご縁'(缘分)了罢。看着相谈甚欢的一众人等,说着趣事、疑惑、抱怨、愿望,开始期待这样一位老师究竟有着怎样的风度翩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言谈中的廖老师总是谦虚有加,尽管自己已经在日语语法研究上颇有造诣,心心念念的却也总是怎样才能把这些都教给他的学生们,让这些他视如己出的孩子们真的能把日语学好学扎实。"我们大二最后几节廖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好像特别急,每次都讲很多,就像决战前武林高手要赶紧把毕生所学都教给徒弟的那种感觉一样。"一个学生这样打趣道,"但是平时上课可有趣了。"的确,廖老师一直在寻找的就是一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带着主观兴趣学习日语的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老师曾这样阐述他的观点。外语的基础部分学习总是让人望而生畏,其中的枯燥与煎熬相信是有过外语学习的人都深有体会的。面对刚进日语系许多还是零基础的学生,廖老师将他们视为珍宝,"这些同学都还是白纸一张,但是他们以后一定都会变成绚烂的画卷。"他们是廖老师身上沉沉的担子,一背多年却也迟迟不愿意轻易卸下。基础的语法单词绝不放松,"专业的学生就要有专业的样子,"廖老师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课堂气氛却一直热烈活泼,"跟着廖老师,连造句里都能学到日本的文化、社会乃至现代科技等知识。"他的一个学生这样说道。
现代社会节奏越发加快,被诟病速食快消者比比皆是,廖老师倒反而乐得细水长流,看他的学生慢慢成长,最终用他教会的日语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能走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者,必不是浑水摸鱼等闲之辈。两袖清风故煞是好看,那衣袂飘飘下的当尽是饱读诗书,经纶阅历的笔墨春秋。能像这次采访一样,和被访者、被访者的学生一起以聊天形式展开的,实属少见。他的学生称呼他为"老廖",似乎源于老廖搞笑又靠得住。那记者也姑且跟着大家一起这么昵称廖老师一下。老廖有许多故事,学生们总感叹老廖这还不算过了很久的岁月里怎么容下这么多故事的。说是老廖大学读光了大半个外语系阅览室的书,作为外交部交流项目到日本奈良县厅工作时作为主翻接待中国前外长唐家璇、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等多位中国高官在奈良访问,写的论文专著不少,网上博文还被转载。
也或许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担得起导师的头衔。句读之外,更是大方天地。十八九岁的大学生价值观虽然已经定下了不少,但更值学习的黄金阶段,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人生道德,他们会像许久未见水分的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而老廖总有一大缸一大缸的学识搬出来让学生们目瞪口呆。也许正像那个同学说的"碰到老廖,我们很幸运"。
句读也需,天地更大
 和学生说着闲话时候的廖老师总是笑呵呵的,但说回到学习、教学的时候却也是锱铢必较般的认真。他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告诫他的学生:基础的东西要更扎实。廖老师不是一个古板的人,比起书本上的东西更希望学生们能说能写会实践。语言总是根植在他的文化和环境中的,脱离开去总是学不好的。所以廖老师的日语课上总有许多活动,晨间演讲、小品表演、会话、日记、电影,抑或是自己的现身说法。"一句两句不管,错的对的也不管,你要说、要用,感到困难也要有开口表达意识,"廖老师无不严肃地说着,"这种意识对你们甚至以后都是很重要的。"看着学生们点头如捣蒜,廖老师这才又笑着讲起了其他故事。仿佛一个前路者,一步步把后辈们带进一个大千世界,而后微笑着为他们打气。
"你们的路还很长,頑張ってね!(努力啊)。"廖老师笑着说道。质朴无华的言语此刻却表达了一个自诩"教书匠",却早被许多同学认为是人生导师的师者最殷切的希望。
终了,风度翩翩,是者也。
(外国语学院学生 冯云琦)
学生风采
青春印记——献给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有校友
我是蒲西路的一粒微尘
见证了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
在五亩八分地的校园里
书写青春的激情
梦想的恢宏
 
并不敞亮的教室里
我们挨着挤着
凑着听唯一的一台收音机
我们雀跃着拥抱每个周六的来临
只为一睹电影《飘》的传奇、《大白鲨》的惊险刺激
 
精读课的女老师流淌在阳光里的
美丽卷发
那双可以裁剪时髦衣服的纤手
那个喜欢背着斜跨包
被我们叫作"斜背"的口译老师
 
前排女同学抽屉里字迹娟秀的信
公用电话里短短几分钟传达的小情思
羞涩的年华
懵懂的情怀
那充斥着拘谨而酸甜的恋爱时节
 
一切 一切
都勾起我无尽的怀念
 
我是科大的一棵古树
目睹了为数不多的外院学子
在这片土地上
承载着外语试点的重任
成功的向社会宣告
严谨氛围亦能缔造语言世界的瑰丽
 
阅览室里埋头苦读的身影
校外图书馆里占座的书包
河边、柳下、田间、埂上
我们对月当歌、人生几何
 
辩论赛上慷慨激昂的言辞
口语课上和外教的紧张对话
娱乐设施不全的日子里
我们尽享社团生活的丰富靓丽
 
节奏缓慢的年代里
我们有着求知的安静的心
看似三点式的简单生活
却让我们的心彼此靠近
 
所有 所有
都在我的脑际游走
 
我是泮池里的一条水草
沐浴着新上大的阳光和空气
垂柳依依 书声朗朗
恍若昨日刚刚走过
 
立体环绕的图书馆
宽广殷实的名人广场
引人驻足的"泮池观鱼"
含蓄俊雅的"雨肥梅子"
 
还记得考试前的焦虑么?
还记得论文盲审的忐忑么?
还有操场上的挥汗如雨?
宿舍里的倾心夜谈
饭馆里的把酒言欢
 
还有 还有
都记录着青春的印记
 
益新 尔美 山明 水秀
变的是环境
不变的是传承
 
蒲西路的一粒微尘
老科大的一棵古树
泮池里的一条水草
 
我们都是时光轴上的青年,被岁月调皮地更换了容颜
然而关于青葱校园的记忆,却从未疏离
在一颗颗温暖的心里,深深铭记!
 
(感谢薛瑜、戴晓富老师讲述当年蒲西路、老科大的小故事!)
(外国语学院2010级学生 杨青)
简讯
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子女参加"六一儿童节义卖会"
5月25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院十几名教师带着自己的宝宝参加了在宝山校区图书馆前下沉式广场举行的儿童义卖会。
除了体验义卖的乐趣外,我院孩子们也获得了一起游戏、相互交流的机会,并收到了学院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欢乐时光之后,小朋友们怀着恋恋不舍、意犹未尽的心情离开了学校,大家都期盼着下个六一节的快快来临。
(外国语学院妇委会)
张岚老师参加"唱响上大"教职工演唱大赛
5月24日下午,我院张岚老师代表外国语学院参加2013年上海大学"唱响上大"教职工演唱大赛。
张岚老师以参赛曲目《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时,由20多位学生和老师组成的外国语学院后援团,更成为此次比赛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外国语学院 沈雨虹)
异域传真
缤纷多彩美国行
曾经,美国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陌生而又朦胧;而今,怀揣着儿时的憧憬,我踏上了赴美的实习之旅,亲身去去领略这个世界大国的风采。
刚到美国,首先接触到的美国朋友就是房东了。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这在我逐步融入美国的生活后对当地人的这种友好有了更深的体会。接下来就是与室友的了解和相处。我的室友是三名保加利亚女生,有娇俏活泼的,也有文静优雅的。大家都很善意体贴,带着我熟悉周边环境,让我身在异乡却找到了家的温暖。
在进行了几天的调整和准备后,我终于迎来了上班的日子。Turnberry 是一家十分美丽的酒店,漂亮的高尔夫球场,典雅的绿色喷泉,澄蓝的泳池,伴着碧海蓝天,无一不体现其极致的奢华与享受。在这样梦幻的庄园中工作,心情也变得如迈阿密的热带阳光般灿烂。酒店的员工福利也十分好,早中晚三餐都可在自助餐厅解决,免费像房客们一样享用出自大厨之手的饕餮盛宴。此外,酒店HR更是花样翻新,每个月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公司在私人海滩举行的picnic,一美元销售活动等等,都让我们体会到了酒店对员工的关心。
起初,对于housekeeping的工作,我可是一点都不了解,但是公司很人性化地为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让我们对岗位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指导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甚至很细心地给我们写了小贴士,对于我们的疑问也都认真耐心的解答。酒店给我们的待遇和其他正式员工一样,并无偏颇。同事们经理们都热情友好,让我们忘记了工作的辛苦,抛去了职位的距离,像朋友一样谈天,像战友一样奋斗。
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我收获了欢笑,学会了沟通,懂得了坚持和顽强。现在,我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操着各自的乡音,与我分享他们各自多彩的故事和经历。从每个人的身上,我都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或许在很多年以后,他们生动的形象依然会浮现脑海,给我以鼓励。另外,在酒店还能时时收获惊喜,前些天就听说迈克尔·乔丹来我们酒店打高尔夫,着实让我兴奋了一把。
在适应了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后,我也常常利用假期出去逛逛,好好地放松一下,领略迈阿密的热带风情。住处离车站很近,出门走一两分钟就到了站台,乘1路车只需十分钟就能到达Aventura Mall,据说这是迈阿密最大的三个购物商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我工作的地方离它也十分近,它们同属于一个家族企业,因而下班后也常常会去Mall里逛一圈,常常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那里我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奢侈品专卖店,琳琅满目,大大满足了我的购物欲望。Mall里的AMC电影院更是我闲暇消遣的好地方。上午场无论什么电影只需6美元,就能品味到到九十分钟舒适的视觉盛宴。趁着暑期档,我已经饱览了TED,SPIDERMAN,THE BOURNE LEGENCY等好莱坞大片,过足了眼瘾。另外,上午场往往没什么观众,所以很可能一个放映厅里只有我一个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更加的惬意了。
靠海更是给了我极大的便利,时不时地游一下泳,捡捡贝壳,吹吹海风,都是不错的享受。如若早起,还能看到波澜壮阔的海上日出,美不胜收。有空了还可以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去远一点的著名的旅游景点South Beach。在那儿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漫步海滩,沐浴阳光。累了就到酒吧小坐或是逛逛沿岸的商店,看车来车往,云卷云舒,好不惬意。
今年NBA热火队的主场也是不可错过的风景。虽然没有进去,但在体育场外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体育氛围。冠军队的成员肖像画悬挂于路灯上,大屏幕闪烁着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纪念品中心也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当然,各种博物馆,市图书馆,科技馆也是一个好去处。总之,只要你想,就能挖掘出无尽的乐趣。
虽然才在美国呆了短短的几个月,却也足够让我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赏遍好景,尝尽美食,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间成长。迈阿密,这个承载了我缤纷多彩经历的土地,将在我的记忆中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难忘,我的美国之行!
(外国语学院09级本科生 卓璐)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刘佳
审   核:曾桂娥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10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