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22年第8期)

创建时间:  2022-09-30  华阳    浏览次数:


202291日~930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PDF版本下载

学院要闻  

l l凝心聚力 共创一流 献礼百年——外国语学院召开新学期教职工大会

l l外国语学院开设英法多语种课程思政公开课,扎实推进“三进”工作

l l外国语学院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暨2022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顺利召开

l l“第三届话语研究前沿国际会议暨2022年中国话语研究机构联盟大会”顺利举行

l l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共同举行MTI产教融合基地揭牌仪式

党建剪影

l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再起航——中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圆满召开

l 喜报

l 我院喜获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人才培养

l 外国语学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圆满结束

l 外国语学院成功开展“与公益同行,青春进社区”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社会实践项目

l 英语系举行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

对外交流

l “环球网-上大共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沟通会” 顺利举办

l 热爱、坚持、未来”——河南理工大学李红教授为日语系学生作“日语・人生”讲座

l 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赴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调研学习

学生风采

l 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大学校选赛成功举行

分工会之窗

l 外院分工会举行2022年上半年集体生日会





学院要闻

凝心聚力 共创一流 献礼百年——外国语学院召开新学期教职工大会

9月9日,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大会在校本部J楼102举行。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全院教职工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院长尚新主持。

首先,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总结了党委上半年工作,并就下半年主要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六项要求:一是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抓好“一岗双责”、“四责协同”;二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及市委重大部署,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三是要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四是要夯实“三全”育人基础,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五是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凝心聚力工程;六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相关政治任务。

学院院长尚新从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招生就业和学科竞赛五个方面回顾了上半年学院完成的关键业绩,特别是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法语学硕、专硕实现首届招生两项历史性突破。尚新院长还就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指出人才引进数量和速度不能满足博士点建设需要,受疫情影响国际化办学氛围不足,在竞赛的组织和参与以及学院管理方面也需要加强,并对下半年总体工作任务做相应的安排。

接下来,学院各分管领导就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并规划了下半年工作计划和重点。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对上半年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回顾:封校期间,学院领导前后三次深入宿舍慰问学生,发放物资,保障学生生活质量;就业方面,通过访企拓岗、学导联动等多重举措,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42%;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以线上为主。下半年,我们将围绕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相关活动,同时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员发展、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筹备,以及青云书院项目。

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对本科生教学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本科生教学工作强调以赛促教促学,教师培训、磨课促赛,从学生和教师双向入手,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下半年将迎来本科生论文抽检工作,此外还有迎接2023年上半年本科教育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三进”工作,实施新一轮学院“自强计划”,打造特色书院文化等重点工作。

最后,学院副院长唐青叶对上半年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了梳理。上半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包括毕业生云端答辩、2022级新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共建“上海大学MTI产教融合基地”等。科研工作方面,组织科研项目申报,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沙龙活动,从高水平论文、成果的发表来看,相关工作仍需加强。下半年将积极开展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抓好非全日制MTI教学,办好学术会议以及做好博士点申报准备工作。

此次大会是疫情形势好转后的第一次线下会议,明确了在下半年疫情防控、思想政治建设、专业教育教学三条主线并行的工作目标,鼓舞了士气。全体教职工将团结一心,共创一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供稿人:林阳洋


外国语学院开设英法多语种课程思政公开课,扎实推进“三进”工作


近期,外国语学院分别开设了法语和英语《理解当代中国》教材公开课,这是学院落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重要措施,也是学院抓好“三进”工作,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阶段性举措。

9月19日上午十点,外国语学院向维维老师在C313主讲基础法语课程思政公开课,主题为“理解当代中国”。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旁听了本次课程。

课程选用《法语读写教程》,是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教材之一。本次课程围绕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展开,要求学生用法语准确表达五四精神的核心概念及相关术语,讲述五四运动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上,向老师对课文进行梳理阐释,随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结构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讲话中提出的对新时代青年的六点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给出比较清晰准确的答案。学生表示,这些是他们在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熟知的信息,现在通过法语的媒介重新表达出来,加深了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词汇积累和综合语言能力。

9月21日上午八点,外国语学院唐根金副教授在A425向英语专业本科生讲授了题为“美丽中国”的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公开课。课程选用《英语读写教程》,这是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系列教材之一。课程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概念展开。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学院院长尚新、副院长戴朝晖等领导和老师旁听了本次课程。

唐老师以一个 “美丽中国”的问题导入本次课程,并援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课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阐释了“美丽中国”概念,同时,用一段宣传片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思想的成型和发展历程。

随后,唐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引自庄子、李白和荀子的三段引文,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生态环境极其重视。不论是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还是对文化和艺术的创造,自然环境都起到了不可忽视、不可替换的关键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随后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紧跟时事,分别做了关于云南野象群北上的演说,以具体案例说明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引人深思。

学生们表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历史上文人、伟人的话语早已刻在心中,通过英语课程重新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文化在英语语境下的准确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顾晓英副部长高度赞扬了外国语学院在“三进”工作中的有效举措。外国语学院很早就成立了“三进”工作推进专班,由尚新院长和邓志勇书记任双组长,由戴朝晖副院长、唐青叶副院长和贾小琴副书记任副组长,英语系、日语系正副主任和法语专业负责人任组员,同时通过顶层设计讨论学院“三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逐步理顺各项机制,高质量推进“三进”工作。

学院和各系部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实施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在随后开展的各系部多轮研讨基础上,法语系和英语系率先推进教材进课堂,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外国语学院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暨2022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顺利召开

为部署新学年的研究生教研工作,迎接2022级研究生新同学,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相关管理政策和学院培养环节的要求与特色,9月1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于线上召开了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暨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学院领导班子、学科方向负责人、部分研究生导师、全体新聘导师(包括校外导师)、教学秘书和2022级研究生新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分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

首先是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全体新聘导师(包括校外导师)、教学秘书和应邀参加经验交流的导师出席了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老师对各位新聘导师表示祝贺,对校外导师加盟我院人才培养队伍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导师从学生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各个方面予以关注和细心帮助,同时对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唐青叶教授针对研究生导师管理、岗位职责、研究生培养环节等制度和要求向各位新聘导师一一做了解读。日语系的王颀副教授、英语系的朱音尔副教授分别分享了研究生导师特别关注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学生、如何指导学术型和专业型学生、如何与学生沟通、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做了交流发言。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总结,他指出研究生导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珍惜作为研究生导师的荣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接着召开2022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即“双选会”。见面会伊始,唐青叶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新生表示热烈欢迎。研究生教学秘书张静老师和汪紫燕老师分别介绍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节点及注意事项。接下来,各个学科方向带头人尚晓进教授(英语语言文学)、赵莹波教授(日语语言文学)及唐青叶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别介绍了各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开展的常规学术活动,并对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随后,MTI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朱巧莲副教授介绍了2022级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要求。随后,出席见面会的各位导师依次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对期待指导的研究生提出了期望。最后,尚新院长总结致辞,他热烈欢迎各位新生加入外国语学院大家庭,希望新同学珍惜读研的机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求真务实,潜心学习研究,圆满完成学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通过此次会议,加深了新聘导师对职业和岗位的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同学们对未来的学习规划、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同学们的集体归属感和时代责任感。接下来,我院还将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活动引导2022级研究生新生勇担使命、潜心钻研,争做时代好青年。

(供稿:汪紫燕、张静)


“第三届话语研究前沿国际会议暨2022年中国话语研究机构联盟大会”顺利举行

2022年9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话语研究前沿国际会议暨2022年中国话语研究机构联盟大会在上海大学顺利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编号20&ZD140)承办。此次会议以“话语、全球治理与社会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典、印度等国内外93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310余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线上参会交流。会议全程通过视频会议举行,同时通过腾讯会议、bilibili网站平台进行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2500余人。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半,设置特邀主旨发言、特邀专题研讨、主编论坛、中国话语研究机构联盟大会和分会场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时代重要议题,围绕国际组织与国际话语体系研究、贫困治理与发展话语研究、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危机话语研究、新闻话语研究、新媒体话语研究、媒体与公共话语研究、政治话语研究、法律话语研究、生态话语研究、学术话语研究、话语符号与意义建构研究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共襄学术盛举。

开幕式

9月2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辛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欧阳华副书记表示,在百年变局与疫情交织、全球治理处于十字路口的新时代,话语运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次会议主题高度契合当前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辛斌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形式、内容和前沿性,对本次会议丰富的交流形式和精彩的内容模块表示充分肯定。

大会主旨报告精彩纷呈

本次会议共有10位国内外话语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呈现了话语研究的前沿研究成果,提供了前瞻性的多元化视角。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分析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辛斌教授作了首场主旨发言,详细介绍了“再语境化”概念并系统分析了美国媒体在报道新冠肺炎病毒来源《联合研究报告》时的再语境化策略。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于运全院长在报告中指出,构建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话语体系需要遵循实事求是、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规律,在中国实践行动中创新话语概念、在全球价值共享中实现共情共鸣,帮助国际社会更好理解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观。香港理工大学英文与传意学系冯德正副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中国话语”在建构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研究融汇中外、贯通古今的超文化多模态中国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Gwen Bouvier教授的报告聚焦中国社交媒体、社会以及话语的关系,以微博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来对围绕多个标签发生的公共讨论进行分析。乌普萨拉大学Michal Krzyżanowski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民粹主义或极右翼政治行动者在欧洲公共领域长期存在的国家想象和跨国想象,并指出冠状病毒的特征以及随着而来的危机迫使民粹主义政治行动者放弃了他们通常的“想象”策略。上海外国语大学David Machin教授以BBC对华为事件的报道为语料,深度剖析语篇特点,揭示了BBC新闻话语与国际秩序公共话语之间的联系。哥德堡大学Tommaso M. Milani教授的报告聚焦政治和媒体话语的道德层面,以瑞典为例探讨了特定的治理方式如何通过媒体建构和传播。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国凤教授以《纽约时报》中国报道(1980—2020)所呈现的国际关系作为案例,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在批评话语研究中巨大的应用空间。朴茨茅斯大学Melita Lazell博士基于对发展政策文件的主题分析,考察了英国政策话语背后的政治动因及目的,揭示了政策话语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在权力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田海龙教授以《国务院行动方案》与《成渝行动方案》为分析对象,从“话语互动”的角度考察中央与地方在低碳治理过程中的话语问题,探究了社会治理中可参考的话语路径。

特邀专题研讨会与分会场论坛

会议共设置10场特邀专题研讨会和14场分会场论坛。特邀专题召集人Rajiv Ranjan博士(上海大学)、丁建新教授(中山大学)、姬德强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林元彪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刘立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唐青叶教授(上海大学)、王晋军教授(广州大学)、武建国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尤泽顺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和赵秀凤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位学者组织和主报告涵盖话语研究的热点领域,反映了当前我国话语研究的重点关切和最新进展,如中国和印度反贫困实践、中国贫困治理经验的国际传播、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数字媒体话语实践与国家形象建构等。分会场论坛的主题涵盖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持的10场贫困治理与发展话语、政治话语、新闻话语、法律话语、生态话语、媒体与公共话语等研究领域。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展示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盛宴。

主编论坛和中国话语研究机构联盟大会

9月23日下午举行了主编论坛。论坛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00余名师生参加。SSCI期刊Social Semiotics的联合主编David Machin教授、国内外语类期刊《话语研究论丛》主编田海龙教授、《山东外语教学》主编王卓教授、《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和《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邓耀臣教授出席论坛,各自介绍了期刊情况,并回答了有关论文选题、用稿特点、审稿流程、写作规范、小语种投稿等方面的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有关学术发表的指导建议。

9月23日晚举行了中国话语研究机构联盟大会,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张蕾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辛斌教授致联盟大会开幕辞,11位专家就话语研究与社会治理、国家安全、智库建设、语言服务等多个重要议题进行发言和讨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田海龙教授做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联盟大会机制对推动话语研究机构交流与互鉴的积极作用。

9月25日11时40分大会举行了闭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副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海龙教授在闭幕式致辞。邓志勇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和大会工作人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对大会的学术交流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赏。田海龙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高度肯定与会学者在话语研究领域贡献的学术智慧,对未来中国话语研究予以展望和期盼,同时对会议承办方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谢意。

“话语研究前沿国际会议”已经连续举办3届,在拓展话语研究领域、促进话语研究中外学术交流、培育青年研究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会议发言报告涵盖了话语研究前沿理论、前沿研究方法和前沿研究议题,对推进话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观,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关注与广泛认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以本届国际会议的召开为契机,以实际行动献礼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扎根中国实践,进一步加强话语研究理论探索与实践,致力于发挥话语研究在新时代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以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撰稿:张珊珊、王睿)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共同举行MTI产教融合基地揭牌仪式

为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环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9月27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上大外院”)与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共同举办了“上海大学MTI产教融合基地”的线下揭牌仪式。

此次活动由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徐鹏景先生主持。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CEO朱悦先生首先发言。朱先生指出,此次揭牌仪式不仅见证了双方的合作,而且对产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数据中心的能力建设等更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表示,数据中心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研究性工作,充分发挥上大外院人才资源的优势,配合国创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和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推进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

随后,上大外院院长尚新教授做发言。尚院长感谢数据中心为此次揭牌仪式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他表示,自6月线上签约仪式以来,双方本着相互信任、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理念,开展了积极的协作,我院6名MTI专业的研究生进驻产教融合基地进行实习,接受前沿科技的熏陶和训练,收获颇丰。尚院长还指出,未来双方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合作共赢:共同举力“人工智能与跨语言交际”为主题的系列工作坊,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及整合;上大外院发挥多语种优势支撑数据中心各种国际活动并提供语言服务;共建上海大学MTI的课程体系,合力培养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开展各级各类项目的联合申报,以项目为龙头,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接着,长三角国创中心校院合作部业务经理阚芃芃女士对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表示,校院合作部的重点工作就是负责与国内高校、中科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和创新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合作项目,承担与国内高校和科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非常希望与上大外院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合作,推动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随后,大家就实习基地的具体合作内容、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全场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上大外院院长尚新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悦为“上海大学MTI产教融合基地”揭牌。

本次揭牌仪式的成功举行,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展开多层次、多形式深入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效结合和优化配置,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契机。


党建剪影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再起航——中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圆满召开

9月9日下午,中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校本部J102召开,大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主持,上海大学党委组织员尚彩伶列席参加,学院全体教职工正式党员和学生党员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大会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代表上届党委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谱写外国语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勇毅前行》的工作报告,报告概括总结了学院党委自2015年以来在各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未来学院党委将进一步凝心聚力,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落到实处。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汇报上一届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指出学院党委将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党费管理,强化检查督促,进一步发挥党费在促进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经审议,与会党员一致通过了《第三届党委工作报告》及《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之后,尚新院长向大会汇报了新一届委员候选人的产生过程。校党委组织员尚彩伶宣读学校党委《关于同意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正式人选的批复》。大会表决通过了选举办法和监票人、计票人名单。

在总监票人的主持下,各位党员投出了他们神圣的一票,严格按照程序选举产生了邓志勇等5位同志组成中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四届委员会。最后,大会在全体起立,奏唱《国际歌》中圆满落幕。

会后召开外国语学院党委新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产生了党委书记、副书记人选,并对党委委员的工作进行了分工。新一届委员会做表态发言,将不负全体党员的殷切希望,认真履职,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扛起使命责任,创新担当尽责。

新时代凝聚磅礴力量,新使命催人奋发图强,此次大会的圆满召开为外国语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拉开了序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学院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全体教职员工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精神风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撰稿:华阳)


喜报

我院喜获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近日来,随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和教育部社科司《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公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也迎来了科研工作的丰收之季:我院肖福寿老师的《文化翻译学视域下中华古今官职称谓汉英大辞典编纂研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立项,袁丽梅老师的《民国时期重要报刊外来术语整理与当代阐释研究(1912-1949)获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立项,向维维老师的《当代法语文论对中国古典书画的阐释研究》获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立项。这是继年初喜获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四项之后,我院再次斩获佳绩,既是学院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多方努力的结果,也是外语学人身体力行、献礼百年校庆的真实写照。



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圆满结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和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活动,外国语学院团委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从民生热点、乡村振兴、跨文化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等方面进行调研与探访,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展现上大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8月3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线上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特邀专业教师朱音尔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老师、团委副书记崔一冰老师、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老师参加此次答辩会,会议由20级本科生洪玉敬主持。

首先,苏钰同学进行了主题为 “上海故事中外青年说”的项目分享。为借此项目尝试探索促进中外学生共同“了解上海—讲述上海”的新传播实践模式,苏钰同学和其团队围绕研学模式下的实地走访、双语短视频创作和新媒体运营等多模块开展社会实践。同时,邀请国际学生作为团队成员,实现中外学生一道进行研学模式下的“知华”。此项目构建了中外学生多语言讲述上海故事的示范平台,为海派文化的赓续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第二名答辩选手陆逸川同学带来的是以“科技助农,福祉益民:村企联动助力乡村转型与振兴——以南汇腰路为例”的项目汇报。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跨学院组队以南汇腰路村与清美企业的合作为切入点,既指出了当前村企合作模式对乡村公共服务和生产效率的带来的积极改变,又密切地关注到这种模式的局限性。虽然南腰路村仅仅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隅,但该团队从细微处出发,不仅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更好地把握了乡村振兴的现状,又放眼未来,试图为现代化乡村的发展提供新对策、新方法,这无疑展现了当代青年对社会发展的关切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第三名答辩选手诸卿如同学及其团队的实践项目名为“‘双减’政策下上海校外英语教育课堂新模式探索——以英语戏剧节为例”。诸卿如同学立足“双减”政策下上海英语教育的现状,力求探索新颖的英语教学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寓戏剧于英语学习,寓文化于语言。在实践过程中,她的团队积极制作宣传海报,吸引初中同学参加戏剧的翻译及配音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此项目不仅实现了英语学习方式的创新,还实现了与学院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联动,引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于戏剧节更多可能的思考。

最后一位答辩的佘诗媛同学带来的实践项目是“缅怀革命先烈:走访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佘同学及其团队前往南京市高淳区实地探访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并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了解到目前该红色景点知名度低、配套旅游措施不完善等现实困境。面对红色景点创造性发展和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佘同学及其团队总结列出许多方案及对策,不断深入对红色文化景点发展的深思和探索。

以上四组实践项目展示之后,四位老师一一点评。朱音尔老师指导同学们能多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仔细的调研,并提升调研内容的逻辑性和思维深度;马思涵老师为每个项目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同时对本次实践项目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项目有机结合;崔一冰老师强调同学们要深入的去剖析实践对象,鼓励同学们去积极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曹若兰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探索的热情,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自己的项目坚持探索下去。

通过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升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成功开展“与公益同行,青春进社区”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社会实践项目

随着暑假的结束,今年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上海市公益创业基地合作展开的“与公益同行,青春进社区”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社会实践项目也落下了帷幕。在此次挂职锻炼活动中,共有13位同学在基地内的多家公益组织进行挂职锻炼,深入参与社区治理建设,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

6月27日,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市公益创业基地共同开展了项目的启动仪式,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上海市浦江社会组织促进中心主任王勇、英语系副系主任龚萍、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区段紫诺、王晶晶以及13位挂职同学相聚云端参加。戴朝晖院长在启动致辞中勉励各位同学充分利用合作基地资源通过挂职锻炼深度了解公益组织及其在社区治理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负韶华;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园区代表上海市浦江社会组织促进中心主任王勇详细介绍了参与本次挂职活动对接的上海市浦江社会组织促进中心、上海颂鼎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上海沪联扶贫公益中心、上海益程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上海杨浦区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中心7家社会组织及其宗旨与使命。最后,2019级英语系朱虹朴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态,承诺会身体力行地践行“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服从学校、基地和基层组织安排,脚踏实地,恪尽职守,为基层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各位同学根据所在岗位及工作职责深入挖掘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完成了多份高质量的挂职报告,得到所在社会组织的一致好评。

20级英语专业的洪玉敬同学深入参与了2022年杨浦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的筹备和开展,包括材料征集、赛前赋能、一对一赋能、终评路演等环节,负责了资料梳理、对接沟通、会议准备、推文撰写等工作;还参与了首届“上海慈善奖”初评会,负责部分基本材料编辑、协助现场唱票工作。洪玉敬同学说:“借助本次挂职锻炼的宝贵机会,我有幸走进园区与总部基地,从创办宗旨、运行模式等方面,初步了解社会组织,为职业规划打开思路。”

有多位同学加入了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这是一家专注于阅读推广领域的专业公益机构,旗下有书香城市建设、苗苗阅读和真善美阅读桥三大品牌项目。在多阅,刘莹莹同学负责了推文撰写、策划案撰写、音频剪辑等宣传工作,完成了数百名工作人员的信息汇总和记录,以及一个朗读活动的组织、策划、招募、主持、总结等工作。在挂职锻炼中,她学会了新的技能,学会了沟通、交流的技巧,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沈璟萱同学担任了品牌宣传助理十周年直播活动的流程安排;与苗苗阅读在十年中累计的超4000名联系人进行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多阅追求“一种充满关怀、温暖与爱的连结”的价值观。潘书韵同学在多阅也收获满满,她仍记得第一天来到多阅时,同事们都很热情,工作氛围很融洽,她马上就融入了这里,在信息整理与归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她深刻地感受到公益机构以及各方热心人士对于流动儿童阅读项目的作用,体会到公益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心灵得到了净化。

21级英语专业的潘枢卿同学在上海颂鼎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进行挂职锻炼。这是一家枢纽型的社会组织,为园区内的各类社会组织链接、各类资源保驾护航。在这里,她了解到了公益组织的方方面面,关注到未保关爱、女性权益、乡村振兴等公益议题。她对公益的认知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参与到了公益组织的运作中。她还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19级的刘婧雯和翟清同学在负责园区运管工作的浦江社会组织促进中心进行挂职锻炼。在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两位同学全程参与了“筑梦公益”2022上海社会组织联合招聘会活动。期间,两人协助转发应聘者简历超过680份,为149家机构制作了公众号推文,上线了近700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两位同学也在各自的工作中分析后疫情时代社会组织的工作特点和岗位需求,收获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宝贵经验和工作能力。

经过两个月的锻炼,各位同学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不仅学习了实用的工作技能,还重新认识了公益,深入参与了公益,为社会做出了绵薄的贡献,也为个人的职业规划打开了新的大门。外国语学院联合上海公益创业基地为同学们提供出色的实践平台和诸多优秀的锻炼岗位,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建设中,助力青春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点亮他人,成就自我。

(供稿:朱虹朴、翟清、范赛君)


英语系举行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

9月1日,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就一流专业建设方案举行线上研讨会。外国语学院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及英语系部分骨干教师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英语系主任张建琴主持。

首先,学院副院长戴朝晖部署了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强调了英语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及OBE教育理念,并介绍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希望大家多调研,勤思考,合力共建,从宏观到微观制定一流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张建琴主任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总结了近年来英语系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等相关成就与不足,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思路。随后,与会领导与教师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从学生毕业导向、倒逼课程建设的角度,提出课内外融合培养的重要性。学院工会主席黄欣从课程内容建设方面,提出应对国家战略需求,提升课程“二性一度”的方法和措施。学院督导朱音尔指出根据学生产出和能力要求,设计核心任务,系统设计,突出亮点。英语系副主任龚萍从社会实践的现状反观学生培养中的不足,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案。

最后,学院院长尚新从国家战略需求,提出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倡导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找准定位,落实好抓手,注重方法,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育人。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提出要明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同时,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案,提升国际化水平。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对英语专业建设路径,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具体方法、具体内容的实施上都具有启发性。下一步工作小组将继续开展调研学习,尽快确定建设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为上海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供稿:英语系)







对外交流

“环球网-上大共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沟通会” 顺利举办

2022年9月2日,为进一步推动环球网-上大共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特邀环球网石丁总编、环球网全球化事业群负责人李蓉、创研部总编李佳藤、全球舆情中心总监仲伟东等举行线上沟通会议,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户思社教授、赵彦春教授、林元彪特聘研究员以及王骞副教授等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共分为五项议程,首先由环球网全球化事业群负责人李蓉交流环球网合作需求,李蓉女士主要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大赛环球网支持资源、上海大学可供安排实习生情况、上海大学留学生和外专资源共享、双方项目成果共享、上海大学国际传播或者语言服务相关资源共享、上海或华东地区本地活动支持、基地开设创新实践工作室可行性”七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发表相关建议。李蓉表示,环球网非常支持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短视频大赛的举办。环球网经常在华东地区举办大型活动,通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的建设,就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上的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实习岗位,是一项双赢的合作。

会议第二项议程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发言,尚新院长主要就双方共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充分运用上大MTI师资和研究生资源优势,参与环球网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工程、环球网年度文化对外传播关注点转化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组织的全国性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大赛、环球网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内容成为上大外国语学院课堂教学材料,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环节体现作用、上大师生所参与的环球网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习实践材料、翻译材料成为上大师生学术研究的基本素材、在环球网设立上海大学MTI产教融合基地的实习问题等六个方面表达了上海大学方面的合作需求。尚新院长表示,学校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短视频大赛的举办非常支持,并希望双方在全过程保持密切合作,借助双方的领导、专家和师资力量促成此次大赛。在学生实习层面,基地的建成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锻炼实习的平台,同时学院还拥有众多资源丰富的专业老师,可以与环球网的指导老师进行合作,对学生进行最优培养。尚院长指出,上海大学国际留学生资源丰富,对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能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相信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对于国家重大重点科研攻关课题的申报也会有促进作用。

会议第三项议程,双方根据各自的合作需求,进入了深入、积极的探讨,对于各种方案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可能性。随后进入第四项议程,由外国语学院王骞副教授汇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短视频大赛方案,王骞副教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户思社、赵彦春教授,学院班子成员等以及环球网相关部门负责人李蓉、仲伟东、李佳藤分别表达了看法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石丁总编总结指出,感谢上海大学领导的支持和外国语学院方面做出的扎实努力,从双方沟通研讨的内容来看,环球网与上大合作共建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基地项目,并提议将特色聚焦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上面,双方后续稳妥推进,前景可期。

最后尚新院长对各位参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尚院长表示,本次沟通会双方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外国语学院后续会稳妥扎实落实本次沟通会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撰稿 申皓泽 审定 尚新)



“热爱、坚持、未来”——河南理工大学李红教授为日语系学生作“日语・人生”讲座


尼采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022年9月23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荣幸邀请到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红教授做主题为“热爱、坚持与未来”讲座。心与心的对谈令同学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是我院日语系举办的龟甲万冠名的高端学术讲座的第18场,会议由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辞。

李红教授是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日语专业带头人,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河南分会会长,河南省优秀教师。本次讲座以“热爱、坚持、未来”为关键词,李教授分别诠释了三个词投射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告诉同学们要获取完备的知识,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造就成熟的情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首先,李红教授以亲身经历为例子说明热爱的重要性。李教授对外语有着热爱之心,当年在进入日语系后,给自己设定了考研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学习。尽管经历了考研失利的挫折,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调整了心态,拓展了自己未来的可能,最终在学术的沃土上深耕。李教授对同学们说:“一边读书,一边看世界,一边形成世界观。”读书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主动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养成好习惯,交上图书馆和运动场两个好朋友。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而后,李红教授阐述了坚持的重要性。她以苏格拉底教导学生为例,通过一天、一个月、一年的坚持情况,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保持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真正能做到坚持的人其实是少之又少的。除此之外,李教授又以刘德华因坚持而由一个龙套成为巨星的故事为例,深入浅出,再次说明坚持的意义。

“目光所及是境界,双脚所踩的是人生。”李教授指出,在学习、生活中要脚踏实地,切实做好自己的专业,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在对未来的规划中,要兼具世界眼光和中国胸怀,立志成为能够运用外语从事各种工作的人。

李红教授亲切的谆谆教诲让同学们牢记在心,同学们积极与李教授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李教授细致地分析了同学们的问题,帮助同学们寻找解决方法,解开了同学们的疑惑,助力同学们在日语学习和生活路上走得更远更顺利。

前辈、师长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衷心感谢李红老师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给我们作的“日语・人生”讲座。

(供稿:日语系 葛钰冰)


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赴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调研学习

为落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探讨英语专业建设路径,尽快确定建设方案,9月27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老师、英语系主任张建琴老师带领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赴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进行调研学习。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朱建新老师和英语系冯予力副主任接待了调研小组,并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首先,朱建新副院长对我院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调研小组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紧接着,朱院长从复旦大学外文学科的历史发展、学院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学优势、教学改革模式、外文学院2+X学生培养体系等方面,向调研小组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本科教学和改革工作,以及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绩。之后,戴朝晖副院长、张建琴主任和雷远旻老师就一系列英语本科专业建设问题同朱建新副院长和冯予力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最后,戴朝晖副院长代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给与我院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期待在后续的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中继续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交流学习。

此次调研活动让英语系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的老师们获益良多,为制定我院英语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提供了许多工作思路。下一步工作小组将继续开展调研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锐意专业建设改革,全面提升“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为上海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撰稿人:程喜)


学生风采

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大学校选赛成功举行

2022年9月23日下午1点,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大学校选赛在宝山校区C109教室举行。本次比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上海大学教务部、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白岸杨老师、雷远旻老师、龚萍老师以及外教Will Murray老师担任评委,Will Murray老师担任提问嘉宾,外国语学院20级英语专业学生沈诗婕担任主持人。

本次比赛有37人报名参赛,12人入围决赛。比赛由三分钟即兴演讲和两分钟问答环节两部分组成,来自不同专业的选手同台竞技,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比赛过程中,选手需抽签决定出场顺序,然后抽签决定即兴演讲题目。经过短暂的赛前准备后,选手们就无人经济、退休延迟、冬奥会海报与中国文化等相关主题进行三分钟即兴演讲。选手们或结合自身实例,或引用名人名言,对各自主题展开深刻的论述,展现了高水平的英语素养。在问答环节,Will Murray老师从多个角度对选手进行提问,选手们面对高难度的提问冷静自若,敏捷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展现了每位同学的风采,赢得评委一致好评。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展示选拔,选手们展示完毕。各位评委就选手的表现做出了各自的点评和建议,Will Murray老师以幽默的语言,鼓励紧张的同学,并建议学生例举更加详细具体的实例。雷老师点出此次比赛是对在场观众的激励,意义重大。白老师细心指出选手们应具拓展知识面,继承中华文化。龚老师则指出要对不同的主题汇入自己的想法。老师们一致认为比赛难度较大,选手表现十分优秀,展现了上海大学学子的风采。最终董佳骅同学获得评委一致认可,摘得桂冠。其他选手地面赛告一段落,将重整旗鼓踏上网络赛之旅。

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学姐还结合自身经历对网络赛作了详细介绍。

我们预祝各位选手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分工会之窗

“外院分工会举行2022年上半年集体生日会

9月9日上午,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分工会的精心组织,生日同在上半年(1-6月)的40多位老师在C501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会,这也是时隔近半年的线下首聚。老师们唱生日歌、切蛋糕,品蛋糕,共享甜蜜。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温情。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代表学院向寿星们送上了诚挚的生日祝福,同时,也向前来参加生日会的新进老师表示热烈欢迎。集体生日会充分体现了学院工会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为老师提供了一个温暖有爱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凝聚了人心,在学院营造了团结协作,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外院分工会 黄欣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本期编辑:华阳、周建军

核: 贾小琴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2年第9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