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11月30日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导 读
PDF版本下载
学院要闻
l 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一行赴外国语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l 共学二十大,同叙新发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大场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组学习
l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建“科教融合创新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l 外国语学院第十四届学术节开幕式成功举办
l 百年荣耀新征程,初心如磐话发展 ——外国语学院理事会换届会议暨校友论坛顺利召开
l 访企拓岗——外国语学院一行走访盈科外服
l 青云书院|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导师下午茶”活动
党建剪影
l “纪念建校百年·讲述前辈故事”海星外语微党课顺利召开
l 【聚焦二十大·学习进行时】2022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l 青云书院-外国语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知识竞答活动顺利开展
喜报
l 我院贾小琴老师获得202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典型荣誉称号
l 外国语学院尚新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Targe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学术经纬
l “泮溪论坛”系列活动之《话语分析》课程论文选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l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泮池研学——好导师开讲啦”讲座
l 我院顺利举办“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线上讲座
l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历年情况分析及申报政策解读”讲座
人才培养
l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朱音尔副教授讲授英语听力重点课程公开课
l 国际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学术英语演讲》教学成果展示
对外交流
l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钱晓波副教授为我院师生做 “明治、大正、战前时代的日本推理文学——从黑岩泪香到江户川乱步”讲座
l 西安交通大学李国栋副教授应邀为我院日语系学生做讲座
学生风采
l 【SFL·体育】我院运动员积极参加上海大学第二十五届运动会
l 回望百年话初心,爱国情怀永传承——外国语学院纪念建校百年舞台剧完美收官
l 外国语学院学子在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中获得佳绩
l 上大学子在“外研社·国才杯”系列赛事中屡获佳绩
分工会之窗
l 外国语学院组织2022年水乡文化体验活动
学院要闻
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一行赴外国语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11月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一行赴外国语学院调研指导工作,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大伟,校党委常委、组织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组织处处长、党校常务副校长沈艺,党政办主任秦凯丰,党委巡察办常务副主任崔海霞,党政办副主任凌长臣等同志陪同调研。外国语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了本次调研。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首先汇报了2022年度卓越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亮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成果、引进人才、学生就业、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并对今后重点工作做了展望。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汇报了学院党委2021年巡察整改完成情况,表示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围绕中心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不断完善外语学科特色的育人体系,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院班子其他成员就相关分管工作进行了补充汇报。
在听取了外国语学院的工作汇报后,与会领导对外国语学院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肯定,并对学院下一步的发展建设提出努力方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部长胡大伟肯定了学院在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希望学院立足长远发展,自定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校党委常委、组织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组织处处长、党校常务副校长沈艺表示,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推动区域化党建,发挥外语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党政办主任秦凯丰认为学院要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党委巡察办常务副主任崔海霞希望学院继续推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形成整改常态化长效机制。
最后,成旦红书记作指导讲话,充分肯定了外国语学院的建设成就,新一届班子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追求,这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基础。成书记指出,希望学院系统谋划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尽快实现外语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获批;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把自己培养与外引人才相结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凝聚师生力量攻坚克难,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书记认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决心,事业必定无往而不胜。”加强外语学科发展是建设“国际化的上海大学”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会对外国语学院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学院抓住机遇,全力以赴,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共学二十大,同叙新发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大场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组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创新高校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11月8日上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大场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组学习,大场镇党委书记沈强带队党政班子一行出席,外国语学院党委班子、师生党支部书记线下参会,一百余位师生线上参加学习会。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主持。
会议邀请了上海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陶倩教授作“着重把握9个深刻体会:全面准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陶倩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围绕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等九个方面作了细致解读,深刻地阐释了二十大报告的深邃要义。
随后,与会成员作交流发言。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感谢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支持,表示今天的联组学习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也是对二十大精神的贯彻实践,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和政治任务,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推进党建联建取得实效。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外国语学院亮点工作,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体现了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学院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为服务上海地方建设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大场镇党委书记沈强介绍了大场镇的建设发展情况,并表示希望双方能在更多层次、更广泛领域开展党建联建合作项目,深化产教融合,发挥区域化大党建功能,不断完善沟通对接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校地双方优势资源,助力高校资源与城市紧密联动。
之后,双方就党建联建合作项目进行交流讨论,围绕“大学生实习基地”“寒、暑托班大学生志愿服务”“镇内、高校‘三新党员’党性教育联合培训”“社区智库”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会后,与会成员共同参观了“大任于斯 伟业流长——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成果展”。
此次联组学习和联建共建活动是学习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有力行动,必将为双方开展好各项工作增添动力。未来,大场镇党委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将在“共建共享、发展共赢”目标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整合区域资源,创新平台载体,充分调动双方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群众和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建“科教融合创新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为推动文博与高校院所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提升中国文化、上海文化的传播力和世界影响力,同时强化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育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11月4日上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科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
签约仪式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周群华先生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表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上海唯一综合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和革命斗争史的城市博物馆,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型博物馆。此次,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建科教融合创新基地,期望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加强联系,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服务上海,推广上海文化品牌与宣传,实现创造性发展,同时也为上大外院师生提供一个展现业务能力的窗口,促进高层次、高水平、创新性的人才培养。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标志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及愿景。尚院长指出,上海历史博物馆展现了上海这座红色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是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上海大学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是新海派文化的研究重地,希望双方能够依托基地建设,携手并进、守正创新,协同育人,馆校合作共促人才培养,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良性互动发展;各扬其长,助力海派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增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总支书记王玉林表示,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连接了昨天与明天、历史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博工作,到各地考察也总会赴博物馆参观调研并进行指导,为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期盼双方能够积极发挥各自优势,申报项目,推动基地发展。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表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不仅承载了上海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文化,也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记录了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国际大都市上海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希望双方能够找到契合的合作领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红色文化,并通过对外翻译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尚新院长和周群华副馆长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科教融合创新基地”揭牌。(撰稿:邵庆华)
外国语学院第十四届学术节开幕式成功举办
在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以及对接“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战略需求背景下,外国语学院积极作为,竭力为国家战略发展、上海市城市软实力提升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协同融合做贡献,举办以“新时代国际传播视野下的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暨外国语学院第十四届学术节。11月18日下午以线上形式举行学术节开幕式,主题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本次开幕式有六位专家做主旨报告,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和戴朝晖担任主持,约200名校内外师生参加。
第一位主讲人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车琳教授。她发言的题目是“浅论中国古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她以中国古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和传播为例,考察其成就与局限,让我们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审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影响,有助于突破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绝对二元论,从而为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供借鉴。
第二位主讲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教授。他以“语言与健康研究”为题,从人类语言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当前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以及失语症三个方面切入,通过各种数据例证和案例剖析,向大家阐明了语言与健康关联的密切性,以及语言与健康研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巨大价值。
第三位主讲人是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高航教授。他详细介绍了“基于使用的语言研究范式论要”。他从语法从哪里来、语言是什么引出了对语言使用研究的回顾,其中既有在词、形态、句法、语用、语篇层面的思考,又有对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第四位主讲人是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他的题目是“对外文化传播的社会认知阐释”,他认为社会认知理论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基础,社会认知的内容涉及价值观和民族心理,价值观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在对外文化传播与翻译方面,文旭教授提出翻译人才应注意正确性、可接受性、适切性三个原则,翻译人才应懂得本民族心理、他民族心理,且能用本民族心理和他民族心理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既讲好中国故事,又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第五位主讲人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他以“中西语言文化比较与二语习得研究发展阶段”为题,从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四个历程展开,指出二语习得的跨学科趋势以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四重四轻”问题。杨教授总结道,中国环境下二语习得研究应该成为中国学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应该根据中国外语学习者的特点,科学探索他们学习外语的语言过程、心理过程、教育过程,把握学习规律,从而寻找最合适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第六位主讲人是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户思社。他以“东西文化冲突中的身份困顿与错位”为题,从东西文化冲突角度谈论杜拉斯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杜拉斯作品中的身份困顿与错位以及她对自己身份的寻求和认同过程,从而揭示了杜拉斯在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以及她在中西文化之间摇摆不定的心路历程。
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中西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发言,所提问题涉及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国际传播策略以及二语教学等,专家们都一一做了详尽回答。
开幕式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进行总结,他对六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表达了诚挚谢意,六位专家介绍了相关领域前沿动态,不仅为未来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在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给予与会教师以启发。外国语学院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第十四届学术节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的几个主题包括:新时代国际传播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研究、新时代国际传播视野下的翻译技术应用(MTI专场)、新时代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专业建设,以及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论坛和学生学术论坛。学术节的举办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为加快建构起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贡献。(供稿:杨馨蕾 贾学婷)
百年荣耀新征程,初心如磐话发展 ——外国语学院理事会换届会议暨校友论坛顺利召开
11月19日下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暨校友论坛在上海市普陀区鸿瑞兴二楼宴会厅举行。分会第二届校友理事会会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院长尚新,副会长、上海久柏易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00游平台)创始人高宏久,理事代表、校友代表、学院教授、教师代表出席会议,同叙往昔深情,共襄发展大计。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副处长、校友办副主任彭明霞列席会议。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主持。
首先,尚新院长代表学院致辞。尚院长向与会校友介绍了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发展、学术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向多年来心系母校的校友们表示感谢,并期望未来学院高质量发展能得到校友分会更大支持。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项议程。第一项议程为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分会理事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筹备情况报告》、《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选举办法》、《外国语校友分会换届选举监票人、计票人名单》,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校友分会理事。
新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召开了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新任理事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邓志勇为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尚新、高宏久为副会长、贾小琴为秘书长,邓志勇会长为各位理事颁发聘书。
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高宏久代表新成立的理事会发言。他感谢第二届理事会对其工作的认可,对再次当选副会长深感荣幸、责任重大。他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秉持“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以及校友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母校发展、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宗旨,力争开拓校友工作新局面,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辜负广大外院校友对第三届理事会的希望和重托,为母校和学院的建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接着,上海大学校友会和学院校友分会对长期关心学院发展、为学院各项工作做出特别贡献的校友颁发“心系母校奖”荣誉证书。彭明霞副处长为高宏久校友和袁飞校友颁发“2020-2021年上海大学优秀校友心系母校奖”荣誉证书。尚新院长为金志宏、俞建村、刘千诚、李之深、韩国清、孙禧进、吴俊、陈盼蕊、张华、陈丽校友颁发“2021-2022年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校友心系母校奖”荣誉证书。
活动第二项议程为上海长喜置业有限公司向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仪式。
上海长喜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禧进为支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捐赠十二万元人民币,并设立“长喜奖学金”。
第三项议程为开展主题为“百年荣耀新征程,初心如磐话发展”校友论坛,该环节由陈盼蕊校友主持。论坛邀请2008届校友、东方美谷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飞和2005届校友、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国别区域研究所所长刘略昌作主旨演讲。袁飞校友以“知行合一,守住初心”为主题与会分享了他对校园泮池等景色的怀念,离开校园后他从公务员到国企高管、经历数次工作岗位变动,不忘为民服务初心、牢记为城市、国家发展努力付出的光荣使命,在工作中努力拼搏,不断突破自我,2021年1月当选“上海市第五届工商业领军人物”;他表示日后将义不容辞从搭建平台、分享渠道与资源等方面为母校、母院建设与发展出力。刘略昌校友分享了在校读研期间的所学所感和对学院申报博士点的建议,提出学科发展多与地方服务、思政专业等方面相融合;并提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我们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永远在路上,明天会更好的期许。
活动最后,新当选会长邓志勇做总结发言。邓志勇代表学院校友分会新一届理事会向施雯会长带领的上一届理事会表示感谢。他认为,通过校友理事会换届工作以及校友论坛各位校友的发言,深刻感受到各位校友厚植于心间的荣校、荣院意识,校友们言谈话语间均流露出对学院、恩师、同侪的眷恋与回忆。邓会长对长期以来真诚关心、支持、帮助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诸位校友表示由衷的感谢,肯定了校友们对学院未来发展方向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希冀校友理事们继续初心如磐,以更加昂扬的奋进热情发挥学校、社会间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母院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至此,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暨校友论坛圆满结束。在新一届理事会带领下,在全体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将继续凝聚校友力量,共同推进校友间、校友与母校间沟通交流和学院的长足发展。
访企拓岗——外国语学院一行走访盈科外服
2022年11月23日,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院长尚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副总经理岳中岳、团委书记马思涵、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本科生辅导员王从娟一行前往盈科外服公司走访。盈科外服总裁叶小培、盈科外服上海创始人雷晓杰、管理合伙人张荣、人事行政总监段琳静、盈科外服总部运营中心主任邵池池出席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盈科外服上海创始人雷晓杰进行公司介绍,盈科外服是上海盈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依托联合国南南合作全球智库五大创始机构之一,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优质资源与广阔平台,为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人事行政总监段琳静介绍了公司管培生计划情况,重点提及导师指导制度。盈科外服总裁叶小培对上海大学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提到盈科外服的国际业务需要外语专业人才,希望能够与上海大学就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随后,尚新院长从学院历史和人才培养两方面介绍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情况,表示双方在国际化交流方面有契合之处,有助于今后开展合作交流。贾小琴副书记首先对上海大学进行简要介绍,并针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的就业工作进行交流。邓志勇书记讲到,很高兴通过此次机会走进盈科外服,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落实院企合作,深化协同开展实习就业、实践育人、学科建设等项目合作,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最后,院企双方交流了今年的招聘求职情况,并达成初步合作的意向。这是学院响应学校“访企拓岗”行动的具体实践活动,未来将更多地走进企业,加强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就业质量。
青云书院|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导师下午茶”活动
2022年11月24日,青云书院-外国语学院“导师下午茶”活动在宝山校区C501顺利举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学院院长尚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学院新生导师/书院导师、本科生辅导员崔一冰、王从娟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贾小琴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贾小琴老师首先对各位导师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崔一冰老师向大家介绍了2022级本科生的整体情况,同时也提出了部分大一同学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导师们围绕开学以来与新生交流的情况和崔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随后,英语系、日语系、法语系的导师代表依次分享了自己担任导师工作的经验与心得,导师们就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分享,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也提出了对学院今后导师工作及课程改革的建议,导师们认为:学生需要加强专业认知,要“学一个专业,爱一个专业”,狠抓专业基础、扎实学习、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在各位老师分享结束后,院长尚新教授针对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学校学院的根本任务,教学应将国家需求、学科建设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三者相融合,应努力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党委书记邓志勇教授认为,导师应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思考学生个性化差异该如何教育,并对各位导师的辛勤付出及到来表示感谢。
最后,贾小琴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学院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举办此类导师分享活动十分有意义,能针对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诉求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育人工作;今后学院将积极推动校内外资源的融合,加强课内外、教学与学工协同,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清晰目标,促进专业认同。她代表学院向导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导师通过不懈努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并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
本次导师座谈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导师纷纷表示今后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的学业指导和成才成长中。
党建剪影
“纪念建校百年·讲述前辈故事”海星外语微党课顺利召开
10月28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宝山校区C501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以“纪念建校百年·讲述前辈故事”为主题的外语微党课活动。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英语系党总支书记张建琴,英语系第一教工党支部书记袁丽梅,第二教工党支部书记于梅欣,第三教工支部书记花亮,研究生党总支委员曹若兰和研究生党支部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校保密处主任韦倩老师和校组织部刘璐老师受邀观摩了本次微党课。活动由外国语学院2022级专业型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杜天赐主持。
活动伊始,杜天赐同志为大家介绍了海星外语微党课作为外国语学院精心打造的党建特色品牌活动,自2017年以来,该活动便以结合专业特色,紧跟时代脉搏,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师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宗旨,努力成为提升学院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优质平台。
随后,师生党员代表围绕邓中夏等上大前辈的红色事迹进行了微党课分享。袁丽梅老师分享的是参与创办上海大学并任教务长的邓中夏先生在工人运动中坚定不渝与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花亮老师讲述了张太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2021级专业型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傅娟分享了曾就读于上海大学文学系的青年诗人戴望舒以笔为枪的爱国故事,启迪各位党员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2022级专业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李艳讲述了建立上海大学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同志以生命铸理想,用热血谱春秋的伟大事迹。张建琴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杨尚昆同志的生平事迹,讲诉了其与上海大学的渊源以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启迪各位同志学习、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
微党课结束后,主持人杜天赐同志主持了师生支部结对暨《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授书仪式。通过这种师生党支部结对形式发挥了教工党员教书育人的先锋模范作用,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实现党建与专业教育双向融入,提升立德树人效果。
最后,邓志勇书记对此次外语微党课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他指出,外语微党课体现了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创新和改革,既发挥了外语人的专业特长,又让各位同志在学习党史、了解上大英烈中传承了红色精神。同时在党的二十大落下帷幕之际,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成为海星外语微党课今后的重要议题和目标。
砥砺复兴之志,永葆赤子之心。海星外语微党课的举办不仅促进了师生党支部成员的交流沟通,更广泛调动了师生党员学习党史、了解校史的热情。党员同志们也通过此次微党课活动汲取到丰厚营养和精神力量,坚持以学习革命先辈精神为初心,以赓续上大红色血脉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勇担使命的决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供稿人:李雯
【聚焦二十大·学习进行时】2022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11月23日晚,2022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在嘉定校区第一教学楼202室开展了主题为“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党日活动。本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张秋月主持。
会议伊始,张秋月带领全体党员回顾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具体内容,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依据、本质要求、总的战略安排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准则。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随后,与会党员结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情况及自身专业和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心得。郑佩琪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一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使命任务。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要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臧栩甲提到:“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党的二十大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根本保证。经过此次学习使我更加坚信我们要想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张秋月总结说:“中国式现代化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方式建设现代化强大中国,体现了世界发展多样化的新趋势,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学生党员和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怀揣远大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会议最后,张秋月详细介绍了今后党支部关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和研讨活动的具体规划,并督促全体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每位党员都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大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自觉性。只有认识上充分,思想上重视,行动才会有力,落实才能到位。
青云书院-外国语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知识竞答活动顺利开展
11月27日上午,上海大学青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知识竞答活动在宝山校区CJ103开展,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洪玉敬同学主持。青云书院的同学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主持人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从九个数字:一个中心任务,分两步走 ,三个务必,四个自信,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坚持,七个安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方面基本要求再次梳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接着进入问答竞赛的环节,为了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本次问答采用分组作战的方式,也希望通过这种富有趣味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记忆与精神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经过小组积分赛和几轮随机抢答后,第九小组和第十小组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获得了神秘礼盒奖品。另外,问答比赛最后还设有隐藏附加题,第四小组率先抢答,获得了惊喜礼盒。
通过本次专题知识竞答活动,同学们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会牢记“永远跟党走”,在新的学期 “奋进新征程”。
今年正值纪念上海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在本次活动的最后,同学们领取了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的建校百年纪念礼品。
喜报
我院贾小琴老师获得202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典型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提高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水平,提升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质量,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开展了202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典型评选工作,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老师获评“202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典型”荣誉称号。
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工作任务极为艰巨。在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校招生与就业办公室的关心支持下,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上海市教委的相关要求,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列入学院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在党政联席会议、全院教师大会等各个层面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建立党委委员就业责任制、推出全院教职工就业专项激励办法、组建就业助管员团队,依托学院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及早开展职业规划,联动校友资源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岗位推介等精准帮扶,切实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外国语学院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4%以上,在人文大类学院中位居第一,超过全校平均就业率。学院获得上海大学2020年就业工作优秀项目、上海大学2021年、2022年就业工作贡献集体等荣誉
为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我校“国际化的上海大学”战略目标中的研究生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的《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013)、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第一外语)教学大纲》以及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等文件精神,在主管校领导和研究生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21年4月开始,着手进行我校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探索,教改的目标是在不久将来大幅度提升我校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发表和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及水平。
本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包括:(1)将研究生公共外语部独立建制,从英语系中独立建制,提升了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面向全校基础教学功能定位和服务能级;(2)调配精兵强将,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研究生公共外语的师资队伍;(3)重塑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体系,将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育人作为课程体系重塑的重中之重;(4)取消英语免修制度,实施全员必修(研究生英语为公共必修课);(5)托底培优,实施分级教学,培养学生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近一年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院以及学院领导的工作部署下,多措并举,踏实有效地推进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聚力托底培优,实现全员开课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和分级考试成绩,实施阶梯式分级教学,为我校3824名硕士生及580名博士生开展“学术综合英语”及“学术交流英语”的教学。本学年在秋、冬、春三个学期连续排课,在宝山校区、嘉定校区、延长校区轮流开设。课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学术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满足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需求。
外国语学院尚新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Targe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尚新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目标:国际翻译研究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When Contrastive Analysis meets Translation Studie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Target为SSCI、A&HCI双索引高水平权威期刊,在语言与语言学领域(Language & Linguistics)2018年度JCR排名Q1,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的SSCI语言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显示,该期刊位于国际翻译学期刊Top 3。
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对比分析所聚焦的领域基本在于外语教学与学习。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在语料库语言学的桥接之下,才真正地发生了对比分析与翻译研究的融合,融合的主要呈现形式则是语料库驱动型基于对比分析的翻译研究(Corpus-driven CA-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该研究路径也遇到了一系列瓶颈问题,包括语料库使用的不平衡性、对比分析与翻译研究之间关系不明以及翻译语料库在对比分析过程中造成潜在扭曲性结果等。文章认为,语料库检验型基于对比分析的翻译研究(Corpus-tested CA-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C-CATS)是克服上述问题的路径所在。C-CATS遵循典型的实证循环,即观察、归纳、演绎、验证及评估循环模式(下图2),要求可比语料库与翻译语料库分别响应对比分析和翻译研究两个环节的假设验证,而对比分析和翻译研究两个环节分别构成复合命题“若P,则Q”(若C-rules,则T-strategies)这一蕴含定律的前件和后件。若前件“C-rules”和后件“T-strategies”分别经过可比语料库(C-corpora)和翻译语料库(T-corpora)的数据验证成立,那么复合命题“若C-rules,则T-strategies”也就成立。文章指出,对比分析与翻译研究的融合,正是通过遵循蕴涵定律(if P, then Q)实现二者之间的“共栖关联”,并内蕴了基于对比分析的翻译研究的科学实证特性。
尚新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语义与句法研究,在本学科A、B、C类权威SSCI、A&HCI、CSSCI来源期刊以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十余项。该项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或语料库驱动(Corpus-driven)的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结合研究思路,揭示了对比分析与翻译研究之间“共栖性关联”的机制,首次提出了对比分析与翻译研究之间的蕴涵定律(若C-rules,则T-strategies),开辟了基于对比分析的翻译研究的全新科学实证研究路径,凝聚着尚新教授在语言学与翻译领域的最新突破。
该学术成果为尚新教授的独著,上海大学为通讯单位,论文得到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Brendan S. Gillon教授的鼎力支持,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英事件报告话语的信息结构比较研究”(编号:21BYY004)经费资助。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075/target.20027.sha
(撰稿:张彩迪)
“泮溪论坛”系列活动之《话语分析》课程论文选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11月13日晚,外国语学院于线上腾讯会议举办“泮溪论坛”系列活动之2022年秋季《话语分析》课程论文选题研讨沙龙活动。本次活动以唐青叶教授主讲的2022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话语分析》课程论文为例,帮助同学们思考如何选题,如何开展论文写作。林元彪老师、竹旭锋老师和于梅欣老师受邀到场,从专业角度对同学们的选题和研究思路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本研讨会由沙梦琳、张姝雯两位同学主持,120余名研究生参加。
这次研讨共有18位同学发言,选题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语类、语料库语言学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涵盖中外扶贫新闻报道、扶贫纪录片、中国形象建构、社交媒体话语、政治演讲、智库话语、国际组织话语等。各位点评专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予以精准指导。林元彪老师指出,文献综述时要提到以往研究的贡献和不足,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综述。同时,论文的选题要有研究意义,尽量避免直接能看出结论的选题。竹旭峰老师指出,研究所运用的理论要能和语料匹配,研究方法要彻底、系统,多个理论恐怕难以驾驭,对理论的核心和本质要吃透,理解到位,研究空缺要精准定位。于梅欣老师提到,理论和语料要具有可操作性,选择范围不能过大以致于无法掌控。此外,题目要具体,能体现研究对象。唐青叶老师在前三位老师的建议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赞扬了同学们选题的时代感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切,同时也指出论文所用的理论框架要能说明语料,文献综述要基于既往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题目宜以小见大,聚焦于某个方面做深入挖掘。最后,唐青叶老师对这次研讨进行总结,鼓励同学们在研一期间多读经典文献,熟悉话语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趋势,将理论与语言现象特别是中国特色话语相结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交流受益匪浅。张姝雯同学表示,四位嘉宾老师的精准点评,不仅为她优化本次课程论文的论文选题打开了思路,而且启示她做话语分析时要小切口深挖掘,将研究视野聚焦于文本本身,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以及话语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沙梦琳同学认为,老师们都很耐心专业,对于同学们的论文选题提出了中肯且实用的建议,对未来的学术写作很有启发,她真切地感受到班级每一位同学的用心,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对理解自己选题及研究方法很有借鉴意义,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不足。王江鹏同学表示,老师们精辟的点评和指导对研一同学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这次研讨,自己对未来的论文选题更加具有方向性和实践性。骆文杰同学表示,自己对选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和老师近距离学术交流的机会。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话语分析》课程论文选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树立了学术写作的信心,提升了学术热情,也明白了今后学习和学术研究的方向和重心。“泮溪论坛”是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常规性学术交流平台,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定期开展读书会和论文写作交流活动,促进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
(撰稿人:王江鹏、骆文杰)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泮池研学——好导师开讲啦”讲座
为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11月15日,外国语学院在嘉定校区第二教学楼211室举办“泮池研学——好导师开讲啦”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副院长戴朝晖、副院长唐青叶、研究生辅导员马思涵现场出席,2022级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与其中。讲座由外国语学院2022级研究生王泉棋主持。
此次讲座以“维科与新修辞学——关于新修辞学的渊源与学科生态研究”为主题展开。维科被誉为“欧洲最伟大思想家之一”、“美学之父”,对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邓志勇教授介绍了维科的生平及其著作,指出了维科“人类的选择在本性上是最不可确凿可凭的,要靠人们在人类的需要和效益这两个方面的共同意识才变成确凿可凭的”、“哲学追求真理或共相”、“科学的独享是真理,即普遍永恒的原则”等著名主张,进而介绍了维科的学术影响。
随后,邓志勇教授着重带领大家研读了维科代表作《新科学》,指出了此书中展现出的三种时代、三种语言、三种政体的原则以及人性、认知方式、诗的最崇高的工作、人类事物或制度的次第等要素,并强调了其中所采用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即以语言起源及发展、以诗性之功能为切入点来考察社会的方方面面。邓志勇教授介绍了维科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详细解读了智慧与天赋、共同意识以及诗性的概念内容,并表明其思想中人性论理论、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诗性智慧的理论架构。在同学们了解理论的前提下邓教授从人文主义辩护修辞学、反笛卡尔主义、哲学与修辞学联姻等方面阐明了维科对修辞学的贡献。
最后,邓志勇教授总结了维科思想对当下的启示作用。维科注重诗与艺术、诗性智慧、话题艺术和公同意识,与修辞学教育以提高创新能力、公民意识、思辨能力的目的相适应,有助于如今大文科与修辞学教育的发展。此外,维科思想中体现出的信念、原则与内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促进了研究生对修辞学领域的了解,帮助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更有助于研究生深刻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外语人的使命和担当。(供稿:丘雯菲)
我院顺利举办“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线上讲座
11月1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为及时推进项目申报,11月17日,我院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吴碧宇教授为老师们作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有申报意向的老师们在线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吴教授就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申报时间、选题方向、选题方式、与国内外出版社联络、团队组建、申报书撰写与评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自身的申报经历分享了有关选题书目查找、出版机构联络、团队成员配置、前期成果培育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她鼓励老师们要结合自身优势,发挥所长,以团队合作形式积极申报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讨论环节,在线教师踊跃提问,围绕选题书目的多语种翻译、团队组建途径和人员配置优化、立项项目信息查询、申报书评审标准等方面进行咨询,均得到了吴教授的耐心解答。
讲座最后,唐青叶教授对吴教授毫无保留的分享表示诚挚感谢,其讲座中展现的真知灼见与丰富经历让人受益匪浅,为大家解答了该类项目申报的诸多实际问题。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唐教授建议大家认真准备,积极申报,取得辉煌成绩。(李小华 供稿)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历年情况分析及申报政策解读”讲座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为提高老师们申报积极性,帮助师生深入理解项目申报过程及重点注意事项,11月23日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大学话语研究中心邀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社长李延玲编审做了一场题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历年情况分析及申报政策解读”的线上讲座。该讲座由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近140名师生在线聆听。
讲座过程中,李社长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概况、历年立项情况、申报政策及申报过程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分享,尤其提醒大家重视近三年未入选书目以及翻译版权等问题,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数据详实、重点突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在问答环节,李社长知无不答、言无不尽,针对老师们的疑惑,如书目甄选、团队成员配置、资金分配、时间管理、翻译标准等各种细节做了明晰的解答。李社长还就如何提早准备外译项目申报提出了中肯、宝贵的建议。线上互动气氛热烈,老师们对本场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感谢李社长对青年老师项目申报和学术成长的指引。
讲座最后,唐青叶教授对李社长的精彩分享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并做了总结发言。唐教授认为李社长的讲座是一场“及时雨”,高效地回应了老师们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她鼓励大家认真准备,争取好成绩,创造更多翻译精品,助力中国学术对外传播,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撰稿:张稳)
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朱音尔副教授讲授英语听力重点课程公开课
2022年11月2日上午,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朱音尔副教授在C503教室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讲授了英语听力公开课。朱老师主讲的课程《英语听力4》是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也是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英语系主任张建琴老师、大外部副主任于梅欣老师及来自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日语系等部门的近20位老师线上线下观摩了本次课程。
朱老师的本次课程围绕“soundtraining”、“memorytraining”和“note-taking”三个部分展开,对学生在听力理解中需要运用的重要技巧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开展了有效训练。课程将英语语音知识与中国学生的常见听力困难联系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语音意识。同时,利用体裁和功能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文本的信息结构,帮助学生学会抓取关键信息。另外,朱老师还教学生利用影子跟读(shadowing)技巧训练记忆能力。授课中,朱老师将讲授、穿插练习和互动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投入度高。
此次公开课得到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认为:朱老师课程内容具有挑战度和系统性,讲解到位、重难点突出,节奏感强;课堂活动设计合理,注重课前的复习和预习作业的安排,利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课中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并有效融入了思政元素。
本次重点课程公开课是我院英语系组织开展的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促进课程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下一步英语系将组织开展包括“重点课程公开课”在内的系列活动,打造“金课”,培养“金师”,为建成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学术英语演讲》教学成果展示
《学术英语演讲》是上海大学“国际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的系列课程之一,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龚萍老师主讲。本课程面向应用数学实验班二年级学生开设,以国际学术会议演讲的基本框架为基础,围绕学术演讲所涉及的学术会议摘要撰写、研究项目展示、学术会议主持等三种主要的演讲任务类型,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图书馆文献,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收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支撑素材,通过学科内通用的研究方法探究问题,整合相关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模拟主持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和问答环节等学术环境培养学生学术英语演讲能力、信息素养和应变能力。
11月10日,在龚萍老师的指导下,21级应用数学实验班的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全流程模拟学术会议,包括会议主持、3分钟研究成果口头展示(3MT)和问答等环节,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在模拟国际学术交流环境下的语言组织与使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为基地班建设的成果展示,本次课程还有幸邀请到上海大学国际部副部长、国际合作处处长崔巍老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老师、课程组成员雷婷老师和张珊珊老师前来观摩并予以现场指导。
在成果展示中,同学们在本组会议主持的协调之下,全英文汇报了他们在2022-2023秋季学期内所学习的应用数学原理,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的实际问题或基于文献阅读所探究的热点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同学们条理清晰,表达流利,对PPT上的流程、图表、数据以及演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表现出较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意识。
在问答环节(Q&A)中,同学们纷纷抛出问题,引发激烈的讨论,在思维的碰撞和交锋中深化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和观众意识,带来一场思辨盛宴。
最后,各位老师肯定了实验班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和辛苦付出,并给予了建议,例如需要注意学术会议展示过程中文献引用的规范性,在问答环节中要寻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应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等。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术英语演讲》课程,提高了自己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水平,了解并掌握了国际学术会议的主要流程及需要注意的规范,在未来的学习中将进一步重视细节,将所学运用到真实的学术会议中,同时立志成为具有国家主人翁精神的国际化复合人才。
(2021级应用数学实验班 余跃天供稿)
对外交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钱晓波副教授为我院师生做 “明治、大正、战前时代的日本推理文学——从黑岩泪香到江户川乱步”讲座
10月28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邀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钱晓波副教授做题为“明治、大正、战前时代的日本推理文学——从黑岩泪香到江户川乱步”讲座。钱老师专业又不失风趣的讲解让同学们对推理文学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也让大家对推理文学的兴趣愈发深厚,这是我院日语系举办的龟甲万冠名的高端学术讲座的第19场。除日语系师生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们也积极参加,自始至终保持着200人左右同时在线,创下了龟甲万高端学术讲座开办来听讲者人数最多的纪录。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
钱晓波老师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国内知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著有《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的比较研究—保尔·穆杭、横光利一、刘呐鸥和穆时英》等著作、编著、译著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学论文四十余篇,并主编、参编日语教材多部。
钱晓波老师将讲座的内容大致分为了前序和本论两个部分。在前序部分,钱老师介绍了《棠阴比事》对于日本推理文学出现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案例文学,它被世界公认为具有推理形态与性质的著作,曾经影响世界,尤其是对日本推理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棠阴比事》在日本流传开后,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棠阴比事》。随着《棠阴比事》在日本流传愈来愈广,也出现了模仿《棠阴比事》叙事形式的著作。由此可见,江户时代《棠阴比事》对坊间通俗文学的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
在本论部分,钱老师进一步分成四个专题:明治时代的盛衰、大正时代的“中兴”、战前时代(《新青年》)、战前时代(江户川乱步),介绍了不同时代的日本推理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理清了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脉络。钱老师首先介绍了明治时代的一位关键人物:黑岩泪香。黑岩泪香不仅译介了大量包括侦探小说在内的世界名著,也开创了日本推理文学之先河,创作了日本首部侦探小说,开辟了明治二十年代推理文学的繁荣时代。黑岩泪香创办的《万朝报》成为包括侦探小说在内的翻译通俗小说繁荣发展的一块沃土。因此,无论是作为翻译家还是报人,黑岩泪香对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可谓日本推理文学黎明期当仁不让的巨匠。之后,钱老师介绍了大正时期的重要作家: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和佐藤春夫,这三位小说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不仅在日本,在世界文学中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在大正时期对侦探文学做了探索性尝试,并由此带动了侦探文学的“大正中兴”。在战前时代专题,钱老师介绍了《新青年》作为日本通俗文学的阵地,为大批侦探推理文学作家搭建了崭露头角、展翅腾飞的舞台。在“中兴”氛围的推动与促进之下,日本的侦探推理文学再一次迎来了新的高潮,并渐次步入了战前的“黄金时代”。
最后,钱老师介绍了推理文学巨匠江户川乱步,用森下雨村的话来说,乱步如同“一颗新的彗星”。闪烁着巨大光辉的这颗彗星瞬时照亮了整个夜空,使得原本寂寥黯淡的苍穹顿时显得璀璨辉煌起来。至此,日本本土侦探文坛不复孤寂,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钱老师的讲座运用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对于日本推理文学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十分踊跃地向钱老师提问,钱老师一一地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就如何继续研究发表了真知灼见,开阔了语言文学专业同学的研究视野。
(供稿:日语系葛钰冰廖瑞平)
西安交通大学李国栋副教授应邀为我院日语系学生做讲座
11月25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高端系列讲座KIKKOMAN“MURASAKI紫”第二十场荣幸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国栋为我院日语系学生做题为“政府领导外事活动对译员的要求”的讲座。李国栋老师现任陕西省翻译协会中日交流中心主任、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医学外语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国栋老师曾在国家部委从事外事工作,多次担任省市领导外事翻译任务,长期在教学一线进行口译、同传课程的授课,具有丰富的口译教学及实践经验。
在本次讲座中,李国栋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外事翻译经历,通过政府领导外事活动实际口译案例,介绍国家部委外事活动概况,分别从会见会谈翻译、会议翻译、宴会翻译等方面分析总结口译特点及注意事项,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口译实践中的趣事、突发状况应对方法,同时强调在外事活动中要加强多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李国栋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在口译实践中要坚决维护正确的国家立场,注意个人形象和礼仪,守时守信,注重团队协同合作等。
讲座后半程,李国栋老师分别请日语系MTI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共八位同学做了听译、视译的练习,并进行同传翻译赏析。李国栋老师强调视译练习在口译练习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口译实战演练,在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译员。李国栋老师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日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对我院日语系学生寄予了深切厚望。
讲座接近尾声,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积极地向李国栋老师请教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李国栋老师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讲座最后,日语系主任赵莹波教授做发言,赵教授指出,外语学习者是中国和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身为交流使者,一定要注意礼节,不学礼无以立。
(日语系 董倩倩供稿)
学生风采
【SFL·体育】我院运动员积极参加上海大学第二十五届运动会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10月28日上午,2022年上海大学体育节暨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在校本部东田径场举行。外国语学院学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了本次运动会的各项比赛。
本次体育节开幕式由聂清副校长主持,欧阳华副书记致开幕词。他指出,本届运动会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在纪念上海大学建校百年的浓厚氛围下,是在各部门、学院书院积极联动下,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的一场展现全校师生奋力拼搏姿态的体育盛会。裁判员和运动员代表宣誓后,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宣布2022年上海大学体育节暨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开幕。
开幕式上,外院学子组成广播体操方阵,身着黑白两色运动服装配合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姿态向全校展示他们的青春风采。
在本次运动会中,外院学子秉持“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积极参与,分别在田径、趣味运动等项目中大显身手。
在女子田径项目中,我院杨雨萍、丘雯菲同学在短跑项目中奋力拼搏,其中杨雨萍同学取得了田径女子400米决赛第四名的好成绩。谢荣荣同学在田径女子铅球项目中大展身手,荣获女子铅球第六名。胡光瑞、潘钰珅、任亚萍、刘永腴四位同学也在跳远、长跑项目中表现出色,为外院争光。
在男子田径项目中,我院干继业、王洋、熊锦程三位同学在长短跑项目中坚持到底,不惧艰辛,取得佳绩。尹瀚同学也在男子铅球项目中挥洒汗水,表现出色。
在趣味运动中,我院陈子扬、应悦等同学参加男子接力跳绳项目,张秋月、陆祺凤等同学参加女子接力跳绳项目,他们配合默契,不顾汗水流淌,咬牙坚持,赛出风采,赛出水平,充分发扬了永不服输的外院精神。
本次体育节以“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主题,既有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尽情释放速度与激情,也有外院后勤志愿者们的帮助与支持,充分展现了外院学子坚忍不拔、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青春风貌。
难忘备战的日夜奋斗,难忘赛场上的坚持拼搏,难忘取得胜利时的激动喝彩,也难忘绿茵场上的每一帧画面。外院学子的征途还在前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弘扬体育精神,追卓越,创一流。
回望百年话初心,爱国情怀永传承——外国语学院纪念建校百年舞台剧完美收官
为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筹备了“回望百年话初心,爱国情怀永传承”纪念建校百年舞台剧。11月25日下午,本场舞台剧在宝山校区J楼102室顺利开展,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出席本次舞台剧,与同学们共享这场视听盛宴。
舞台剧的第一幕展现北宋名臣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之请,驰骋想象,挥毫写就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充分体现。
画面一转,第二幕中,任弼时和肖劲光两位青年学子代表前往上海求学,经杨明斋先生引导下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和外语,后前往苏俄学习,待学成归来的任弼时主动回到上海,受邀在上海大学任教。
第三幕来到1922年,上海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学生成立自治会要求改组校务,欲请于右任担任校长。于右任为学生代表的殷切恳求所感动,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并亲自题写了校牌。老上海大学始终秉承着“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聚集了一大批名师贤达,同舟共济、开拓前行,吸引了数千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
第四幕主要讲述老上海大学学生愤怒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迫害践踏,奋起反抗,前往租界示威游行,却遭到外国巡捕的阻挠。老上海大学的进步师生是这场运动的最重要组织者,也是这场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更有老上海大学师生在“五卅惨案”中喋血街头。舞台剧的最后,所有现场人员高声合唱上海大学校歌,共同重温历史,延续红色记忆。
本次舞台剧总时长约为一小时,从剧本改编、演员遴选、中期排练直至最终成型,全部由外国语学院本研学子协作完成。演员们通过对剧本的认真研读和透彻体悟,将角色表演安置在生活体验中,切近剧本人物的时代背景,用心演绎每一个角色。整场话剧情节入胜,表演细腻,扣人心弦,使人热血澎湃。最后,主持人表达了感谢为此次舞台剧付出许多心血的编剧陈果阳同学,导演潘思佳和杨嘉倪两位同学,以及所有兢兢业业的演职人员。
通过舞台剧的方式,外国语学院师生共同回望上海大学这座红色学府的百年历史,铭记校训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把历史讲好讲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青年学子为民族之振兴,国家之富强孜孜奋斗。
(文稿来源:宁文燕)
外国语学院学子在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中获得佳绩
2022年6月25日至6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上海/海南/海外赛区复赛成功举办,我院学子在朱巧莲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朱虹朴获上海赛区一等奖;吴金铭、王墉、赵玉铮获得二等奖;曹怡雯、汤静怡获得三等奖;梅馨尹、王伟伟获得优秀奖。
随后,在9月28日至10月1日举办的北上广及海外赛区比赛中,复赛晋级的王墉、赵玉铮、吴金铭、朱虹朴、曹怡雯五位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均获得三等奖。
本届口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译应用能力的比拼,共分初赛、省级复赛、半决赛及全国总决赛四个阶段。大赛秉承优良传统、维持严格标准,从职业素养、技巧运用、信息传达等多方面对参赛选手的综合水平进行考察。北上广及海外赛的难度较初赛与省级复赛而言更上一个高度,赛题范围广、信息较密集,对选手的双语积累、口译能力及应变能力都是较大考验。
我校学生保持稳健的参赛状态,有效运用口译技巧,在复赛和北上广及海外赛中表现突出,彰显了外国语学院学子风采。通过本次大赛,外国语学院竞赛育人、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发扬。
(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 供稿)
上大学子在“外研社·国才杯”系列赛事中屡获佳绩
以赛励教、以赛促学,进入秋季学期以来,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精心组织了“外研社·国才杯”系列赛事校选赛,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指导老师的细致指导下,上大学子经过校赛打磨,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大赛中再创佳绩,共计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并有一名选手成功闯入国家级决赛。
9月23日,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大学校选赛在宝山校区举行。本次比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上海大学教务部、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全校的37名选手经过紧张的角逐,来自经济学院的董佳骅同学获得评委一致认可,摘得桂冠,并于11月6日代表上海大学参加了上海赛区地面赛决赛,表现突出,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10月15日,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阅读大赛校选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11月5日,从400多名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四名同学参加了上海赛区复赛。其中,白岸杨老师指导的彭思琪同学、魏欣同学在写作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雷远旻老师指导的陈景恒同学、袁丽梅老师指导的郭燕同学分获阅读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11月22日,“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网络赛决赛落下帷幕,我校2022级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衣劭轩同学在龚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与来自全国的4000余名演讲高手云端竞技,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以优异的表现成功晋级全国前90名,获得全国地面总决赛的入场券!
这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和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海星英语演讲工作坊在全国高质量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网络赛场入围全国总决赛零的突破!
祝贺以上获奖的诸位同学,并祝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外国语学院竞赛指导小组 供稿)
分工会之窗
外国语学院组织2022年水乡文化体验活动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院工会和妇委会精心组织教职工于11月25日赴青浦青西郊野公园和曲水园进行2022年水乡文化体验活动。
青西郊野公园是上海市唯一一个以湿地为特色的公园,老师们伴着金秋和煦的阳光,感受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诗意秋景,徜徉于郊野公园中的“水上森林”中,一路欢声笑语,心情格外舒畅。曲水园是上海五大名园之一,在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的园林里,红枫银杏勾勒出秋景,彩叶掩映着亭台的青瓦白墙。一池秋水倒映着楼榭亭台,老师们或休憩于长椅,或漫步于树荫,或在红枫前摆出曼妙身姿,让镜头记录下深秋独属的美景。
整个活动其乐融融,老师们度过了愉快美好的一天,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了心情,身心愉悦,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相信老师们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冬季学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为学院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 分工会黄欣)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本期编辑:华阳、周建军
审 核: 贾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