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25年第1期)

创建时间:  2025-04-29  华阳    浏览次数:


2025年1月1日228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导读

学院要闻

l 凝心聚力谱华章,星芒汇聚绘未来——2024年度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海星之夜”总结表彰大会圆满落幕

l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顺利举办

l 聚力改革谋发展,擘画蓝图启新程——外国语学院召开2025年全院教职工大会

党建剪影

l 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

l 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人才培养

l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召开2024年度工作交流会

l 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教学那些事儿”圆桌会

l 英语系召开冬季学期工作例会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成果汇报会

学术经纬

l 学院党政班子一行拜访资深翻译家

对外交流

l 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先生被聘任为我院校外导师

l 法语系邀请法国语言学和文学专家开设语言学与文学讲座

学生风采

l 踔厉奋发,再谱新篇——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团学组织2024年度述职答辩会暨团拜会顺利举行

l 外国语学院2025年“自强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交流会顺利开展

l 外国语学院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项目院级答辩顺利举行


学院要闻

凝心聚力谱华章,星芒汇聚绘未来——2024年度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海星之夜”总结表彰大会圆满落幕

回首过往,擘画新程。奋楫争先,勇毅笃行。2025年1月3日下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学海厅举办2024年度“海星之夜”总结表彰大会。外国语学院老领导谢之君、施雯、邓志勇,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副院长戴朝晖、唐青叶、张建琴,学院各系部主任、学院教职工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赴盛会。本次大会由外国语学院本科生邓修杰、王语薇和研究生李峥赫、王玉琪主持。

大会伊始,学院尚新院长致辞,他回顾了2024年外国语学院年度工作亮点,并着重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此外,尚新院长通报了学院年度绩效完成情况和财务支出情况,对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颁奖环节,吴蔚书记、尚新院长首先为朱巧莲、袁丽梅、肖福寿、金璐、文雪、陈静、于梅欣、张秀丽、赵炯蔚、华阳、崔一冰、郑醒芝、王文新老师颁发优秀教师奖。

随后,戴朝晖副院长、张建琴副院长为李晓媛、张秀丽、朱巧莲、马拯、戴朝晖、张建琴、张珊珊、于梅欣、焦舒曼、龚萍、张永娇老师颁发优秀教学奖。接下来,英语系系主任马拯老师为学业之星施赟云、张姝雯、邓修杰、徐妍祯同学和竞赛之星戴雅宁、焦元、陈果阳、韩可欣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颁奖过后,由学生代表2023级日语专业本科生邓修杰发言。他分享了大学阶段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为同学们提供了具有深远参考价值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随后,2024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马依雯带来《SHOOTING STAR》歌曲表演,歌声悠扬悦耳,令在场师生沉浸其中,也使现场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表演过后,尚新院长、唐青叶副院长为朱巧莲、吴羊、卢一欣、张秀丽、尚晓进、竹旭锋、安宁、于梅欣、金璐、曾桂娥、叶玮玮、李夏青、马拯、苗福光、邵庆华、房春光、戴朝晖、傅敬民、向维维等老师颁发论文类科研贡献奖,为卢一欣、程倩雯、陈静、马拯老师颁发项目类科研贡献奖,表彰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卓越成果与深厚造诣,在科研追求上孜孜不倦、矢志不渝、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法语系系主任王文新老师为自强之星汪语晨、汤静怡、柴雨涵、徐菁怡同学和文体之星严思婕、管畅、孔令璇、赫薄然同学颁发荣誉证书,激励他们依靠顽强意志,在逆境中挺立,于险阻中前行,不断突破自我,实现飞跃。

接下来,尚新院长为卢一欣老师颁发科研年度人物奖,表彰其于学术之途的斐然佳绩,在科研征程中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笃实严谨的学术精神。随后,教师代表卢一欣老师上台发言,她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感谢学院领导与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将继续保持对科研学术的热爱与执着,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推动学院科研事业的发展。

吴蔚书记、贾小琴副书记为博士点学科建设团队、全国英语戏剧节团队、招生就业团队、学院工会、MTI评估团队、非全日制管理团队颁发优秀团队奖,表彰他们出色的组织协调与高效的执行力,推动学院建设取得显著佳绩。日语系系主任赵莹波老师为党员之星张秋月、毛璐楠、郭歆怡、宋佳莺同学,志愿之星刘艺、徐昕妮、易吟雪、沈晓华同学和团队之星研究生党建中心颁发荣誉证书。

颁奖之后,2024级英语专业本科生李嘉欣、李博文同学带来诗朗诵《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以深沉而热烈的情感,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展望。

岁序凝贤聚,奋勉启新征。春秋递嬗,流光不止。最后,外国语党委书记吴蔚书记上台总结发言,首先,她代表学院向始终心系母院发展、倾洒关怀之情的老领导、荣休教授以及校友们,献上了最诚挚的感谢。继而,她对“海星之夜”寓意与价值进行深度解读,当前正值风劲帆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理应鼓足风帆、奋勇破浪;前路漫漫、任务艰巨,唯有时刻紧催奋进之鞭、负重前行,方能不负使命、行稳致远。2025年,外国语学院的全体师生将满怀热忱、砥砺不辍,奋力书写学院的璀璨华章。在全体大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悠扬而舒缓的旋律中,本次表彰大会也徐徐落下帷幕,画上了圆满的句点。(撰稿:许孟婷)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顺利举办

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3日在宝山校区C506顺利举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校友分会会长吴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校友分会副会长尚新,上海久柏易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00游平台)创始人、副会长高宏久,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校友分会秘书长贾小琴,学院历任老领导谢之君、周平、施雯、邓志勇、曾桂娥、王国建、陈秀猛,以及金志宏、刘千诚、俞建村、郁士明、张华、陈丽等近20位校友理事代表、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总结汇报2024年学院工作成效,共同商讨并展望2025年学院发展规划。

会议伊始,尚新副会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老领导和校友理事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达了由衷的谢意,详细总结了2024年外国语学院的亮点工作,包括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立新一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等方面的重要成绩,并提出建构完善的我院博士点管培体系、加大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等2025年学院拟推进的重点工作。

随后,贾小琴秘书长向与会人员汇报了2024年校友建设及校友基金的工作情况。她总结了去年一年包括“海星讲坛”系列宣讲活动在内的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的建设和工作推进情况,特别强调了校友基金工作的有力支撑,充分展现了校友们对学院发展的关心支持和重要贡献。

吴蔚会长带领与会老领导和校友理事们共同追溯了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并简要介绍了2025年外国语学院建院30周年庆祝系列活动方案,如上海大学第十二届莎士比亚戏剧节暨2025年度大戏、外国语学院校友理事会分会全体会议、上海高校外语学院院长论坛、外国语学院教师优秀学术成果展、校友值年返校等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校友之间的联系,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随后,各位校友理事、学院老领导积极发言,就学院的未来发展和校友会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与会人员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和对学院发展的关心。

会议最后,吴蔚会长进行总结发言。她对各位校友理事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表示了感谢,并指出所有与会人员声情并茂同时更以身体力行展现了外国语学院“感恩传承、凝聚发展”的优良传统,并强调了校友会工作的重要性。她由衷感谢校友们一直以来对学院的关心与支持,并恳请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学院的发展,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校友分会将为校友们主动搭建好平台和桥梁,共同助力学院发展。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校友与学院之间的情谊,更为庆祝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搭建了更加坚实的平台。上海大学校友会外国语学院校友分会将继续秉承“服务校友、回馈学院”的宗旨,为校友和学院搭建更加坚实的桥梁,凝心聚力共奋进,砥砺前行谱新篇。(撰稿:夏晓珂)


聚力改革谋发展,擘画蓝图启新程——外国语学院召开2025年全院教职工大会

2月28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大会在宝山校区J101召开。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出席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吴蔚主持会议。

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尚新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新入职的谢晨博士和高洪苗博士。两位新进教师依次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兴趣与学术背景,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待,并表示将积极向学院前辈请教学习,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 紧接着,尚新院长宣布英语系主任马拯、研公外部副主任刘静等系部人事调整,吴蔚书记宣布由贺莉老师接任妇委会主任,学院老师们主动担纲,为学院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随后,学院领导班子依次结合分管工作对2025年重点工作做了全面汇报。

学院党委书记吴蔚汇报了2025年党委工作计划,她强调2025年是上海大学的谋划之年、改革之年、攻坚之年,也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之年和外国语学院成立30周年,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之年,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她传达了开学前在2025年春季中层正职干部研修班上校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工作部署,并从系统谋划下好“先手棋”、锐意改革激活“动力源”、主动攻坚攻克“硬难题”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2025年学院党委重点工作,号召学院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凝心聚力,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努力拼搏,使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合力育人攀高峰”为题汇报了2025年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她介绍了2025年学生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学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支部建设、支部共建、品牌建设、内涵建设等,立标杆树榜样;二是举办学生特色活动,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国际化大都市;三是安全稳定守底线,希望学工队伍与导师队伍合力育人,保驾护航共促学生成长。最后,贾书记围绕2025年就业推进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和校友工作作了汇报。

副院长张建琴重点介绍了人才培养、招生宣传、课程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情况。她指出,在“招培毕”三位一体协同发力下,学院学生生源质量有所提高,在读本科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成果丰硕,成功立项校级AI示范课,并将全面推动AI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学院与国际部紧密合作,成功承办如中巴文化节等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跨文化交际平台。最后,她介绍了学校学期制优化改革工作以及学院新老生培养方案的调整,提醒各位老师及时修订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确保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与连贯性。

副院长唐青叶介绍了学院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和新学制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与教学改革。面对AI背景下的新文科建设,学院将继续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动员老师们结合2025年重要项目申报节点早做准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唐院长着重介绍了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新学制下2025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与举措等。她表示,新的培养方案会注重AI融入教学、AI应用伦理,希望各位老师与时俱进,提高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推进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

副院长戴朝晖汇报了学期制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重要工作。戴院长首先提醒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三到位”:人员到位、教学内容到位、学生参与度到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工作,教师们要全面准备、提前规划,积极探索AI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与教学质量的提升。鼓励全程导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他强调,学院将进一步规范教学大纲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最后,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从全院业绩指标、2025年工作重点和理念引领的机制改革三个方面作了汇报。尚院长回顾了2024年外国语学院年度工作亮点,着重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反思了工作难点与不足,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学院要继续以大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多学科融合与AI赋能为重点,顺应时代对外语专业和外语人才的新要求,推进学期制优化改革,打造本硕博一体化课程培养体系,进一步凝练形成“AI赋能-语言文化-翻译传播-文明互鉴”多学科融合、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格局,号召大家在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同时,将外语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度融入学生培养方案改革中。尚院长希望全体教职工永葆改革的热情和干事的劲头,勇于担当国家赋予外语学科的新使命,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翻译、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构领域地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教职工大会的召开,为外国语学院2025年的工作重点明确了方向,达成了共识,凝聚了人心。全体教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作风,携手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卢徐煜供稿)


党建剪影

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压紧压实基层党支部书记责任,推动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1月10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党委在宝山校区C412会议室召开2024年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上海大学组织处党建研究岗主管王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研究生党建中心主任马思涵和党委组织员华阳出席了本次述职会。学院13个师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现场述职,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吴蔚主持。

会议伊始,尚新院长致辞。尚院长回顾了学院一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充分肯定了学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他强调,一方面,师生党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决策部署上来,发挥好主人翁精神,助力学校改革发展;另一方面,师生党员要充分参与到学院建设发展中,积极投身外国语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三十周年院庆、青年学者论坛等重要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之后,吴蔚书记作2024年度外国语学院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汇报,汇报了学院党委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情况、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情况、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并在深入剖析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打算。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主任马思涵从“以党建为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支部为堡垒,提升凝聚力与战斗力”“以专业为特色,打造党建品牌活动”“以志愿为先锋,强化党员引领作用”四个方面汇报了2024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工作。

随后,各党支部书记结合考核工作要求,重点围绕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标准,聚焦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精神,总结了一年来支部党建工作成果,展示了党建工作重点和特色,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举措。

各位评委在支部书记述职后进行了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和建议。贾小琴副书记指出,要坚持“严”的标准,持续加强党建业务能力的学习,提升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坚持“效”的要求,加强党建与专业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实效,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要坚持“质”的目标,加强支部活动的内涵和质量,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建工作落地、落小、落实。王武老师对外国语学院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凝练支部活动的“创新力”,结合外语特色,服务国之大者,进一步凝练党建品牌活动,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水平;二是提升党建品牌的“辐射力”,进一步规划设计学院系列性的品牌活动,加强党建联建共建,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区域化党建的聚合效应,持续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升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实效。

最后,吴蔚书记作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各支部在党建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一是要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落地“三会一课”制度,推动支部规范化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二是要把使命扛在肩上,落实党建重点任务,持续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三是要加强品牌建设,探索特色品牌和支部发展建设路径,打造有影响力的上大外院品牌,发挥党支部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学校谋划之年、改革之年、攻坚之年,外国语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等工作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发展方面的作用,以扎实的行动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2月28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第二督导组副组长孙琦琰到会指导,学院领导班子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吴蔚主持。

学院党委对开好本次民主生活会高度重视,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会前,班子成员认真开展集体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认真查摆突出问题,做好典型案例剖析,撰写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为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吴蔚同志代表班子通报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有关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和本次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吴蔚同志代表学院班子作检视剖析,聚焦四个方面要求进行对照检查,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带头,班子成员逐一作对照检查,相互之间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孙琦琰同志对民主生活会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本次会议在会前集中学习、撰写剖析材料、与督导组的沟通等方面均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开好本次民主生活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会上的自我批评刀刃向内,相互批评深刻具体,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下一步工作,她提出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细化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将这次民主生活会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院党委要认真做好会后相关总结报告和通报工作,以破题攻坚的韧劲推动学院事业行稳致远。

最后,吴蔚同志代表领导班子表态。她表示,学院党委将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更加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始终保持“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结合学校“谋划之年、改革之年、攻坚之年”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AI时代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执着的奋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召开2024年度工作交流会

12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在C414b召开了2024年度工作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特别邀请了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院长尚新、副院长戴朝晖莅临指导,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副主任赵炯蔚首先汇报了研究生公共外语部老师们2024-2025学年的预估教学工作量。随后,马拯主任对2023-2024学年和2024-2025学年的部门总工作量进行了详细汇报,指出新学年的教学总工作量相比上一个学年有所增加。吴蔚书记就排课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排课流程,提高排课效率。戴朝晖副院长则结合全校的研究生人数情况,就授课班级人数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规划建议。

在讨论环节,部门老师们就如何继续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实现增量,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根据学校的新政策及时调整教学规划,积极承担教学工作,适应教学改革,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增量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交流环节,与会领导询问了大家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们结合各自所带班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相关情况汇报。大家一致认为,对于研究生,需要加强英语学术读写能力的强化训练,以提升其学术综合读写能力,进一步助力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素养与水平的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全校研究生英语能力的整体提升,也对研究生学术读写能力的夯实具有重要意义。

尚新院长对教师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术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们应积极将AI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教学平台和学校的智能资源,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次年度工作交流会,研究生公共外语部教师明确了未来的教学工作新方向。大家将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迎接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共同推动全校研究生外语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李夏青 供稿)


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教学那些事儿”圆桌会

2025年1月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宝山校区C412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教学那些事儿”的第二期圆桌会议。本次会议特邀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辛明军、教务部教学建设处处长杨昕昕以及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朱音尔,就公共外语教学的课堂建设与改进对策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院长尚新、副院长戴朝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马拯、研究生公共外语部全体教师以及大学外语部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辛明军部长首先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获得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对公共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学方法需更新、教学效果待提升等诸多挑战。辛部长表示,学校将持续关注并全力推动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懈努力。

接着,杨昕昕处长就AI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发表了见解。她认为,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应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将其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帮助教师提升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随后,学院督导组组长朱音尔老师分享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独到见解。她指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即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能够真正学到什么。朱老师强调,教师应紧密围绕这一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和教师们纷纷踊跃发言,就公共外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其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如何科学评估教学效果、如何应对AI技术的冲击等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家一致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更多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辅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吴蔚书记在发言中指出,AI技术虽然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资源,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升教学效果。她鼓励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戴朝晖副院长则强调了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他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外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他还建议加强课程组之间的研讨和交流,共同推动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最后,尚新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为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深远意义。学院将认真听取和吸收这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外语教学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和发展平台。同时,尚院长也鼓励教师们继续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圆桌会议不仅为学院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也为推动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外院教发中心 供稿)


英语系召开冬季学期工作例会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成果汇报会

2025年1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在C412召开冬季学期工作例会暨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阶段建设成果汇报会。学院领导吴蔚书记、尚新院长、唐青叶副院长、张建琴副院长莅临指导,英语系领导班子马拯主任、龚萍副主任、张珊珊副主任做工作汇报,英语系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马拯主任就英语系创建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工作汇报。马主任从英语专业建设基础与历程、主要建设举措与成效、不足与挑战、今后建设计划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随后,龚萍副主任就英语系冬季学期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提醒任课教师及时做好本学期教学总结和期末试卷出题工作,并严格监督指导毕业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之后,张珊珊副主任就其分管的国际交流工作和本科生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了工作汇报,提醒英语系老师日常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紧接着,与会领导与任课老师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吴蔚书记强调,当前英语系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要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尚新院长指出,英语专业建设要做好制度建设,敢于创新,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和行业动态,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争取早日达到国家级一流专业的标准。此外,与会教师纷纷就英语系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会议最后,马拯主任做了总结讲话。马主任表示,在英语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英语专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争取早日完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这一目标,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英语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程喜)


学术经纬

学院党政班子一行拜访资深翻译家

1 月 14 日,学院院长尚新、党委书记吴蔚携党政班子成员专程拜访了资深翻译家——中国应用翻译研究领域的杰出领军人物、《上海翻译》期刊的创始人方梦之先生。在交流过程中,再次领略到方老豁达而深邃的学术见解与人生态度。其倡导的 “学术养生” 理念,如同一股清泉,激励着我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奋进,更坚定了我们传承翻译家精神、持续投身干事创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值此契机,学院怀着无比诚挚的心情,特邀方老届时莅临学院 30 周年建院典礼,共襄盛举。并衷心祝愿方老先生身体康健,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指导与帮助。(撰稿:郑醒芝)


对外交流

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先生被聘任为我院校外导师

2025年1月6日,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董事长助理朱骁琛一行受邀到访我院,院长尚新教授、副院长唐青叶教授、MTI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朱巧莲副教授以及英语系尚晓进教授、张珊珊老师、法语系焦舒曼、顾晓毅、王嘉源老师、社会学院刘玉照教授、中欧工程技术学院金闪闪老师及本硕博学生等一起参加了本次交流。唐青叶副院长主持了本次会议,她首先介绍了企业家何烈辉先生的丰富经历,然后尚新院长对何董事长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何烈辉先生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并为其颁发了校外导师聘书,对何董事长愿意担任学院校外导师表示衷心感谢,期待校企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接着,何烈辉先生分享其在非洲20多年的创业经历,讲述了在非洲创业过程中与外语有关的诸多有趣故事。何先生强调外语不只是桥梁,在企业走出去和跨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他认为,外语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打破语言障碍,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能够拓宽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文明的理解和尊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外语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对于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何烈辉先生还指出,民营企业对“外语+”的人才有着迫切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这些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时,不仅需要员工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如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跨文化知识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他鼓励在场的同学们要注重外语学习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努力成为“外语+”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他建议外语学习要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何烈辉先生的分享内容精彩纷呈,在讲座的互动环节,老师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兴趣以及外语学科如何与国家战略对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何烈辉先生深耕非洲20多年,不遗余力为中非合作搭建平台,他在非洲的创业故事深深鼓舞了在场的师生,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了一个中国海外创业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进一步了解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动力。何烈辉先生的精彩分享和实用建议让在场的师生们受益匪浅,对未来的外语教学和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外国语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的深度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国企业出海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培养更多高端外语人才,为国家的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撰稿人 丁梦茜)


法语系邀请法国语言学和文学专家开设语言学与文学讲座

2025年2月19日下午1点,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举办了两场《中国与法语世界》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巴黎第十二大学的语言学教授Frédérique Sitri与法语世界文学讲师Anne-Laure Rigeade,分别就《法国话语分析研究概述》和《工厂里的少女:多语性文本的创作起源》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讲座由法语系顾晓毅博士主持;法语系副主任向维维副教授、赵倩博士、中欧工程师学院法方副院长Laure Minassian副教授、金闪闪、张少琼老师以及四十多位本硕同学参加。

法国话语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讲座中,Sitri教授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特点。她首先阐释了“话语”一词的多重含义,并对“话语分析”的不同理解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教授特别强调了“话语体裁”这一核心概念,探讨了如何通过报告和会议记录等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以揭示话语的结构与社会功能。

Sitri教授指出,早期的法国话语分析受结构主义思想影响较大,关注话语的结构、符号系统和语言内部的规则,而随着后结构主义的兴起,话语分析逐渐从单纯的语言结构研究转向了权力、历史、文化等多维因素的分析,强调话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更是权力和社会关系的体现。研究者注重“话语体裁”这一概念,即不同话语形式(如政治演讲、新闻报道、法律文件等)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如何运作。话语体裁分析帮助研究者揭示不同类型的文本如何遵循各自的社会规范,同时展示这些文本如何构建特定的社会现实。讲座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话语分析的多维视角,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法语世界多语性文本的创作与文化探析

紧接着,Anne-Laure Rigeade讲师就《工厂里的少女:多语性文本的创作起源》进行了讲解。Rigeade老师专注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多语言法语作家的研究,特别是阿根廷作家科皮(Copi)和意大利诗人内拉·诺比利(Nella Nobili)。在本次讲座中,Rigeade讲师详细解析了内拉·诺比利的代表作《La jeune fille à l'usine》(工厂里的少女)的创作过程及其多语性特征。

诺比利在20世纪50年代将自己在工厂的工作经历转化为诗歌,并用法语重写了这些诗作。Rigeade讲师通过分析诺比利的个人历史档案,揭示了《工厂里的少女》这篇作品中多语性的深层次特征,并指出,这些特征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混合上,更在于作家如何通过语言的变化表达身份、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转变。Rigeade博士的讲座使与会者对多语性文本的创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如何反映语言、文化与个人历史的交织。

学术交流与互动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大家就话语分析的最新研究方法、多语性文本的创作背景以及当代文学的跨文化性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Frédérique Sitri教授与Anne-Laure Rigeade博士对于学生和老师们的提问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分享了各自的研究经验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此次讲座不仅为上海大学的师生们提供了与法国顶尖学者交流的宝贵机会,也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师生对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与平台。


学生风采

踔厉奋发,再谱新篇——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团学组织2024年度述职答辩会暨团拜会顺利举行

2024年1月7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团学组织2024年度述职答辩会暨团拜会在宝山校区D112室隆重举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团总支和研究生会各部门负责人及优秀干事参加本次会议,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党建中心主任马思涵老师、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老师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汤静怡主持。此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年各部门的工作成果与经验,表彰优秀个人及部门,同时为新的一年工作谋划布局,凝聚力量,再谱发展新篇章。

会上,研究生党团学各部门负责人依次进行述职汇报,总结工作成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工作展望。研究生党建中心着重介绍了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展现了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针对当前工作不足进行剖析,提出后续会在强化支部建设、深化活动品牌、加强党员引领等方面不断提升。研究生团总支从组织建设和文化宣传两个方面总结了年度工作情况,并介绍了在实践、就业、心理等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表示今后将不断加强支部建设,提升实践工作效能,以进一步加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研究生会全面总结了研究生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强调了筑牢思想根基、丰富文化生活、大力组织宣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阐述了未来的工作规划,着力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接下来,经过与会人员的投票,研究生党建中心组织部、团总支宣传部、研会学术部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优秀部门”称号。尹思涵、石丽媛等12名同学被评为“2024年优秀干事”荣誉。这些部门和干事在过去一年中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显著,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研究生辅导员曹若兰老师为获奖部门和个人进行颁奖。

颁奖结束后,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主任马思涵老师对各部门的答辩情况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各部门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她提到希望各位学生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做好研究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切实提高服务同学、凝聚同学的意识和能力,展现新时代研究生的风采与担当。

最后,现场开展了“同绘福韵新春”活动,同学们挥毫泼墨,书写出一个个寓意吉祥的福字和春联,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一环节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象征着学院在新的一年里将福气满满,继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此次述职答辩会暨团拜会的顺利举行,为2024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团学组织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新的一年里,各部门将继续携手奋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学院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再谱更加辉煌的新篇!


外国语学院2025年“自强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交流会顺利开展

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弘扬、践行以改革创新为内核的时代精神。2月20日,外国语学院2025年“自强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答辩交流会在C412顺利开展。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副院长唐青叶、团委书记马思涵、团委副书记崔一冰及项目团队成员出席本次答辩交流会。交流会由2023级日语专业本科生蔡天宇主持。

在答辩交流会中,两位负责人通过PPT展示演讲的形式,依次就项目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现阶段研究成果、研究面对的问题等进行陈述答辩。

英语专业2021级本科生陈果阳同学从青铜器对于上海博物馆的意义和多模态翻译的重要性等角度阐述了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提出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目标。随后,陈果阳同学从项目的三个具体研究阶段、项目比较优势、研究成果与展望等方面,具体叙述了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202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吴志雄同学首先对数字乡村进行定义,并在总结过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将采用实地调研与线上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保证调查对象的多样性、代表性和广泛性。随后,吴志雄同学从项目目前已经取得调查进展的三个具体案例出发,系统总结了三个不同省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总结问题与经验,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随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老师表示本次项目具有较强专业关联性,能够充分体现外语专业特色,同时从成员构成完善、跨学科合作和现场可视化等角度给出了有效建议。副院长唐青叶老师认为两个项目内容丰富、重点明确、答辩清晰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两点建议:增加样本量以保证作品先进性和科学性;提高问题意识,对外传播中国故事、中国方法为重点等。

经过本次答辩交流会,项目成员将在反思与学习的基础上,在不断完善项目内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师生共创,通过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常态化指导支持,助力学生在创新探索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能力,为成长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外国语学院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项目院级答辩顺利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治理、文化创新之中,我院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卓越外语人才。2月21日下午,学院在C412教室举办了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项目院级答辩会。学院团委书记马思涵、团委副书记崔一冰担任了本次答辩会评委,17组本、研实践项目团队进行了精彩展示。

答辩过程中,同学们围绕各自的社会实践项目展开汇报,内容涵盖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教育衔接、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从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从校园问题的调研分析到社区消防安全的宣传推广,同学们的实践项目展现了外国语学院学子的多元视角与社会责任感。经过评委的认真评审,本次答辩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5名。

其中,杨明珠、孔令璇、李佳妮3位同学负责的项目凭借其创新性、实践性和学术价值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杨明珠团队通过AIGC技术将海派非遗“龙凤旗袍”推向国际舞台,探索了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传播路径。孔令璇团队深入分析了查干湖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为地方生态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李佳妮团队聚焦翻译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展现了翻译工作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

获得二等奖的是余乐、孙之涵、李子梦、李佳颖和赵思雅几位同学负责的项目。余乐团队深入调研了红色文化与文旅资源的融合模式,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孙之涵团队通过对多地非遗保护现状的调研,提出了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李子梦团队聚焦校园霸凌问题,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实践参考。李佳颖团队结合国际经验,为国内教育衔接提供了有益建议。赵思雅团队从文化自信角度,探讨了国漫产业的发展路径。他们的项目在选题和调研方法上各有亮点,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实践能力。

徐潇轩、陈恩惠、胡明霞、闾雯琳和余慧妍负责的实践项目获得三等奖。徐潇轩团队以黄酒文化为切入点,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陈恩惠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胡明霞团队展现了退伍大学生的风采,为强军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生动案例。闾雯琳团队通过社区调研和宣传活动,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意识。余慧妍团队通过红色文化调研,为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实践路径。他们的实践成果同样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外国语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此类答辩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实践成果的平台,也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未来,学院将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5年第2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