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11期)

创建时间:  2013-10-24  刘佳    浏览次数:


2013916日~1013
交流信息、激励人心、引领舆情、记录历史!
要闻
外国语学院举办"新语心愿,梦华初绽"迎新晚会
926日晚6点,外国语学院2013级迎新晚会在南区社区学院多功能厅举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副院长冯奇、党委副书记王国建、英语系副主任张建琴、日语系副主任张秀敏、李晓光与200余名13级研究生新生、12级大类分流进英语专业学生、13级日语专业新生等一同观看演出。整场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欢歌热舞醉人心,喜笑颜开闹满堂!
中英旁白开场视频拉开了迎新晚会的序幕,展示出新生们的烂漫青春和不羁年华。一句"我选择、I梦想,2013我在上大",寄托着新同学对于青春岁月的不尽憧憬,对于上海大学的无限热爱。
在欢快热烈的开场舞《舞动青春》之后,院长周平教授上台致辞。首先她代表学院欢迎来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每一位新同学,希望新同学能在外院大家庭里茁壮成长。然后她鼓励大家勤于治学、乐于践行,用艰苦奋斗来谱写青春不朽篇章。在致辞中,周平教授讲到:"大学的鲜活生命力不在于高楼,不在于教师,而在于每一位同学。"饱含着她对于每一位同学的重视和关怀。
接着,13级英语笔译班研究生带来歌曲串烧《想把我唱给你听》,耳熟能详的歌曲经过同学们的演绎,别具一番风味。小品《节目是怎么诞生的》,三位演员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筹备演出节目的酸甜苦辣,笑料层出不穷。英语配音《瘦子不懂胖子的悲》和日语配音《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引得台下师生捧腹大笑。管理学院帅小伙们友情表演舞蹈《闹开心》,表演搞怪逗笑。
随后,活力四射的《Gravity Family》、脉脉深情的吉他弹唱《董小姐》、可爱机灵的宅舞《Girls》、倾诉衷肠的歌曲串烧《如果爱》等等精彩的节目,都赢得了经久不息地热烈掌声。
最后,在Ending Show《秀舞年华》中,六位俊男靓女,在聚光灯下秀出青春,舞出年华,用新生们的亮丽风姿为本次的迎新晚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今宵,心愿在这里放飞;今宵,梦华在这里初绽。
请让我们再次向永不褪色的青春呐喊:
我选择、I梦想,2013我在上大!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总支)
外国语学院组织重阳节敬老活动
1010日,外国语学院组织举办了退休教职工"重阳节"敬老活动。本次活动安排退休教职工前往顾村公园休闲游,早上七点多就有退休教职工来到延长校区南门口等候上车出发,学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
学院现有离退休教职工145名,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退休老师有70名,其中有好几位高龄老师在家属陪同下一起参加了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施雯老师和院长周平老师因参加学校重要会议无法参加,故委派学院工会主席赵莹波老师全程陪同和服务退休老师们。
结束了上午的顾村公园休闲游后,老师们乘车来到校本部益新楼招待餐厅午餐。午餐期间赵主席来到每一桌一一向老师们衷心感谢对学院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祝福老师们健康长寿、合家幸福。午餐后还给每一位参加活动的退休教师发放了慰问礼品,老师们愉快地度过了学院组织的重阳节敬老活动后高高兴兴地登车返程。
学院在今年的重阳节"敬老月"系列活动中,还将安排领导和工作人员陆续上门探望和慰问高龄、孤老以及生病的离退休老师们。
(黄澄 供稿)
英语专四考试再创佳绩
近日,2013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成绩揭晓,我院英语专业2011129名学生中有126名参加考试,通过率达95.24%,超过全国高校专四考试平均通过率(51.37%)近45个百分点,且远远高于综合性大学专四通过率63.23%,其中良好率50.8%,优秀率11.9%,近年来全国通过率有所下降,而我院考生的通过率稳步上升,再创历史新高。
近四年我院、综合性大学、全国高校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比较
年份
我院通过率
综合性大学通过率
全国通过率
2010
90.1%
67.2%
56.0%
2011
94.07%
64.72%
53.17%
2012
95.04%
61.50%
51.09%
2013
95.24%
63.23%
51.37%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教育部全国英语专业考试委员会组织的针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水平考试,是教育部衡量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次我院在全国通过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再造辉煌,体现了全院上下的高度重视和所有师生的辛勤努力,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优化的成果凝结,更是我院自上海大学2011年大类招生改革以来在第一批分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交出的优秀答卷。
困境中见变革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海大学于20119月开始实施基于知识拓展和通识教育的大类招生改革模式,学生入学第一学年接受通识培养,第一学年末在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20129月,外国语学院迎来了大类招生改革后的第一批英语专业学生,即参加本次专业四级考试的120名考生。接受了一年级人文大类培养的他们虽然素质综合、思维活跃,但是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语言基础和实践技能的高要求,因此作为"大二新生"的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他们的专业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对英语专业的概念定位尚知之甚少。尽管如此,他们带着对英语的热爱和对自主选择的坚持,直面高要求,迎接新挑战。开学伊始,作为专业新生的他们处处感受压力和不适应,任课教师也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事实上,尚在开学之前,英语系已为迎接这一批新学生做了充分准备:通过2011级学生夏季学期的英语语言认知实践课程进行衔接教学,强化语言基础、培养专业概念、拓展学科知识;在调研的基础上对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修订,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修订后的新培养目标强调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多种能力发展,注重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提出两种外语的应用能力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课程,强化基础,淡化专业,优化学科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使学分分布合理化。
然而,授课教师们很快发现,这些准备并无法完全满足这批新学生的培养要求。刚踏入英语专业的学生们缺乏对本专业特征的了解,对于"何为英语专业"没有深刻的概念认识,英语学习方式也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缺少英语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英语语言能力呈现与专业二年级身份不符的现状,包括语音语调不标准、单词积累和语法知识匮乏、词汇应用能力差、篇章整体分析能力欠缺等。由于这些基本功的缺陷,他们难以适应完全英文讲授、注重思辨互动、信息量丰富的专业课堂,无法以二年级本应具备的专业素质高效参与课堂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在平时和老师的交流中,他们普遍表露出迷茫焦虑的心情,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不自信。事实上,除了要面对这些普遍的个体情况,由于学生们约一半来自大学英语A级、另一半来自大学英语B级,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教师在课堂节奏的把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带来不少困难。自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到专业四级考试只有距离不到一年的时间,以往需要两个学年才能完成的学习和培养任务如今要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时间短、难度大,如何保质保量实现学生的高效成长,成为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必须面对的严峻事实。
实践中求创新
但挑战也是机遇,压力更是动力。面对新的教学情况和培养难题,英语系积极行动、用心面对。201212月,英语系对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全面深入的统计调研,对英语专业2011级学生的秋季学期成绩进行专项统计,了解目前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状况和专业水平。紧接着,英语系在多个层面举办学生意见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反馈。座谈会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紧、作业多,一些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他们目前的学习要求,指出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根据他们现有的专业水平加以调整改进,并强烈希望教师能多给予方法上的向引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支持。针对学生的成绩状况和座谈情况,英语系认真设计了详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以下六个方面的意见:课程设置、上课方式、学习困难、专业教师、课外学习和专业教学。问卷于1226发放给英语专业2011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03份,其中A级学生问卷共56份,BC级学生问卷共47份。问卷意见总结发现,英语专业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尤其需要提高:深化专业概念,提高教材质量,明确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用性,保证作业的批改反馈。
以这些调研活动为先导,英语系随即召开英语专业二年级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最后,综合学生、教师的双向调研和讨论内容,面对当前大类招生教育改革新形势下首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力强、专业偏弱"的学习状况,英语系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果断做出新转变,将英语专业二年级的教学重心定位在基础衔接和系统培养上,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和强化,以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为框架指导课程教学,并针对教材采用、作业设置、方法指导等相关问题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包括:通过教研室集体讨论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安排相应的教学进度;实行弹性作业模式,为学生平行提供多套作业,供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以照顾不同层级学生的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英语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用英语连续发言的能力,等等。
与此同时,英语系秉承一贯的培养准则和教育特色,坚持"基础与技能结合、人文与实践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沿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路径,于课堂内外全面开拓2011级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辨创新能力,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演讲、辩论、朗诵、配音等专业类竞赛,并将专业学习与个人兴趣高度融合,以完善知识结构和丰富人文精神为着力点,大力开展英语辩论社、E-zone英语沙龙、外语协会、白鸥书友会、外语礼仪队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尽快适应新阶段专业学习的同时在成长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收获成长。
作为大类招生改革的第一批体验者,1292011级学生选择了英语专业,也选择了崭新的人生起点和丰沃的成长土壤,2013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正是他们成功选择的见证和辛勤努力的绽放。作为第一次经历大类招生改革的教育者,近200名外国语学院教师选择了压力和挑战,也选择了改革创新的机遇和勇于实践的动力,本年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璀璨成绩正是他们群策群力的收获和敬业奉献的硕果。有风雨,有阳光;有汗水,有欢笑。今天的成功是明天的起航,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院的共同努力下,外国语学院必将在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领域走向新的成功。
(张颖 供稿)
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取得喜人成绩
2013全国日语专业四级考试(NSS4)成绩于近日公布,日语系2011级专业学生共30人参加考试,其中10人取得了优秀成绩(88分以上),优秀率为33.3%;良好以上的学生占70%,为历年来最高。合格通过率为86.7%,平均分为80.7,也为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并且远超全国的通过率(53.1%)和平均分(65.39分)。
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指导委员会日语组负责命题与实施,是目前国内评定日语能力的权威性考试。该考试是对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一次全面考核。日语系此次专业四级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再一次说明了日语系在前两年的基础培养中,夯实基础的方针是正确的。有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1级是日语系缩小招生规模之后的第一届,同时也是对日语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试验的第一届。为了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更加符合国际化跨专业跨领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日语系的领导班子和任课教师都鼓足了干劲。针对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多次召开座谈会。狠抓基础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活动能力。在教学和课外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活动中,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调整培养方式。在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们参加与国内外各大学的交流活动,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并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知识竞赛、朗读大会、声优比赛等;配合日语同好会的各项趣味活动,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兴趣,快乐成长。
此次专业四级考试取得的喜人成绩,不仅证明了日语系一直以来致力于基础教育的方针正确性,还为今后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韩璐璐 供稿)
群众路线
校领导参加外国语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组学习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安排,上海大学把深入基层听取意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924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忻平、法务办主任赵莉来到我院参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听取来自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施雯书记向校领导汇报了我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征求到的"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与会成员围绕学院发展,聚焦"四风",分析成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校领导探讨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上海大学章程》的制订等问题,特别就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忻平书记对大家的发言表示赞许,并肯定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他指出外语学院在群众路线方面梳理的意见比较扎实,分析比较透彻。整个班子点子多、脑筋活、变化大,查找的问题都摸到了点子上。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分类指导,使全院教职工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忻书记要求院领导班子继续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发展势头,进一步深入一线。同时,要结合院情实际,积极探索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取得学院工作的更大突破。
(郑醒芝 供稿)
外国语学院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
9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召开了一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学院中心组、支部书记、教师代表等都参加了学习。上海大学原信访办主任、外国语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安山老师为与会者做了《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方法》的报告。
安老师从20余年的信访工作中汲取了大量群众工作的经验。他认为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型群众的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对待群众要有感情,要有一种敬畏感;三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讲究工作的艺术。安山老师结合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群众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深深扎根,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群众工作中努力做到情理结合、刚柔并济、人文关怀、合理疏导,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会后,大家还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发结合自身的工作进行了讨论,与会教师纷纷发表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思考和体会。
(郑醒芝 供稿)
外国语学院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会
9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C512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会。校督导组吴仲刚、陆甦颖、卢吉超出席了学习会。
校督导组组长吴仲刚要求院班子通过学习,找准班子和自身的四风问题。交流发言要紧扣主题,实事求是的剖析自己从思想认识上有何提升,学习体会上有何领悟,行动实践上有何推进。
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督导组的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自身岗位,对照各自分管工作,展开了触及灵魂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学院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院党委书记施雯表示要按照督导组提出的指导性意见,认真落实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沟通、联系实际,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郑醒芝 供稿)
学术经纬
愿中国文化光耀世界——"中国文化走出去"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召开
1011日,由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以及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的主旨是通过研究探讨包括加拿大在内的非英美国家的英语文学发展、研究和译介情况以及莫言获诺奖带来的启示,为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献计献策。恰逢瑞典文学院宣布加拿大女作家Alice Munro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这种本土文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此会的召开可谓是恰逢其时。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学术期刊负责人以及众多师生参加了这一盛会,就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踊跃发表了看法。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教授主持。朱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的重要嘉宾,然后向与会者阐述了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初衷以及目的。他介绍了加拿大作家Alice Munro的于会议的头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情况,表明我们今天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对"非主流"英语文学进行探讨,从翻译视角出发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进行研究,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展示和抉发话语处于相对弱势的文学文化的贡献和魅力,都是为了找到发扬光大其文学文化,并为其找到走出去的门径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教授在会上致辞,她重申了这次研讨会的当下意义,阐发了"非主流"英语文学的研究价值和译介在文学传播中的重要性,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板块进行。上午是会议主旨发言,会议前半程由澳大利亚文学专家彭青龙教授主持,六位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专家、资深翻译家黄源深教授提出介绍小国英语文学要有精品意识,并建议中国文化走出去应加强与目标语译者的合作。《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译介学专家谢天振教授则从译介学角度深刻阐明中国文学文化如何兼顾各种因素走向世界。新西兰文学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则以新西兰文学为例详析了民族文学全球化的趋势。会议的后半程由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主持。专门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复旦大学王建开教授提出,评价英译成就时,不能仅以个别报道或个别人的只言片语为据。流散英语文学专家杨中举教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也分别从流散文学研究和莫言作品英译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翻译在推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
下午的会议分"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专场与莫言作品英译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场。加拿大文学是"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专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场,与会代表就莫言、铁凝等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在如何翻译、怎样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蔡军 供稿)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Andrew D. Cohen教授解读英语写作与语言学习策略
1011日,受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邀请,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知名语言学家Andrew D. Cohen教授在A323教室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讲座包括上下午两场,主题依次为"Writing Like a Native: The Process of Reformulation""Language Learner Strategy Research: Insights from the Past and Present in Looking Forward"。讲座分别由外国语学院邓志勇教授和英语系主任肖福寿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领导、相关专业教师和外语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第一场讲座中,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Cohen教授提炼出写作中的"重组(Reformulation"概念,阐释其对于英语教学者的实践价值,分析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明确指出二语写作和运用水平的提高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学习,还应加强和本族语使用者的交流,以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和优化英语作为二语的得体运用。在第二场讲座中,基于深入的研究历程和丰硕的科研成果,Cohen教授回顾、总结和展望了学术领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的发现探索,指出语言学习策略应与具体任务类型相结合,以满足任务本身的认知需求为目标,在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中努力将策略效果最大程度化,以促进二语语言习得行为的深度拓展和效度实现。
本次讲座对英语学习者如何理解语言习得和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对语言研究者如何分析学习策略和促进语言习得研究也具有极强的学术价值。讲座受到外国语学院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欢迎,讲座现场听众云集、座无虚席。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教与学的相关问题和Cohen教授展开热烈讨论,Cohen教授耐心解答、悉心指导,与会者在轻松的氛围和积极的互动中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张颖 供稿)
朱振武教授参加上海市作协第九次会员大会并当选理事
上海市作家协会第九次会员大会于923日胜利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并发表讲话。市领导杨雄、殷一璀、李希、应勇、徐麟、朱生岭、尹弘、翁铁慧、周汉民出席开幕式。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出席并代表中国作协致词。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志军代表本市各人民团体致贺词。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致开幕词。韩正在讲话中说,当前我们正朝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行,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奋斗。上海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担负起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要创作出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的佳作。
我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振武教授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为大会理事会成员。
(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供稿)
喜讯
我院外籍教师Rosalind Oliver喜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917日下午,2013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市西郊宾馆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院英国籍教师Rosalind Oliver喜获该奖项,并在校外事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出席了颁奖仪式。
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是为表彰和鼓励对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外籍友人而设立的对外表彰奖项。每年经上海市各有关单位推荐,上海市对外表彰评审联席会议评审,市政府外办批准后授予,每年颁授一次。
Rosalind Oliver在我院执教已有十三年之久,2007-2011期间,她曾连续五年被评为"上海大学优秀教师"2011年荣获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授予的大英帝国勋章,这在促进异国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意义非凡。在上海大学任教多年来,Rosalind Oliver工作上兢兢业业,教学经验丰富,她曾担任大学英语C级、英语中级写作等课程教学,是一名有高度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外籍教师。工作之余,Rosalind Oliver热爱学习汉语,积极了解中国文化,能用流利的中文与师生进行日常沟通交流。
据悉,2013年全市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53位外籍友人获此殊荣,其中高校系统共有7位外教获得该奖项。
(孙丽珍 供稿)
外国语学院荣获2012-2013学年"上海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项目奖"
929日下午2点,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在乐乎新楼二号楼学海厅举行。会上表彰了一年来在就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我院"优化外语就业渠道,建设语言类实习基地"项目荣获"上海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项目奖"。这是继去年获得创先进集体后,我院的就业工作再次获得校级表彰。
该项目面向学院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从新的市场变化、学院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学生实际需求变化为出发点,走出校园,走向市场,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和求职机会,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一年来,我院通过多方搜集资源、走访就业市场、拓展实习基地和探索建立联合实习基地等途径,将学生、学院、市场连为一体,通过建立语言类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求职提供实质性帮助。目前,我院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近20 家,大部分实习基地单位都录取了我院毕业生,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载体。
我院将继续拓展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努力为学生就业和学院的人才培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刘飞 供稿)
我院凌伟卿老师荣获2012-2013学年"上海大学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
929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我院凌伟卿老师喜获"上海大学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
凌伟卿老师在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热心关注学生就业工作。他认为,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是评估学院办学质量的硬指标之一,也是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一年多来,在他的推荐和指导下,有5名研究生在上海某高职院校获得了就业和实习岗位。
感谢凌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关心学生的就业!
(刘飞 供稿)
白岸杨老师参加校妇委会"女教师的幸福"颁奖及交流分享会
为了庆祝第29个教师节,校妇委会于918日(周三)下午1:30在校本部行政楼501会议室举行"女教师的幸福"颁奖及交流分享会。外国语学院获奖代表白岸杨老师出席了这次分享会,并于在场各位获奖教师交流了感想。
为提升广大女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幸福感和责任感,弘扬优秀女教师的高尚品质、崇高师德,校妇委会于20134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女教师的幸福"主题征文活动。该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女教师、女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各基层妇委会的大力支持,共收到征文53篇。经有关专家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鼓励奖23篇,以及优秀组织奖4个。外语学院白岸杨老师的《我是一个提灯的人》获得此次征文的二等奖,范金萍老师的《幸福的女超人》以及李晓媛老师的《上大女教师的幸福》获得鼓励奖。
(外国语学院妇委会 供稿)
教师风采
白岸杨老师获奖征文:"我是一个提灯的人"
做了十几年英语教师,每迎新生仍满怀期待,每天备课仍不敢马虎,每次上课仍有激情,每见学生仍然兴奋,每一级学生离开,仍然不舍。因此有朋友调侃:何必这么认真,你是他们什么人呀?
我当然不是他们什么人,我只是他们人生之路偶遇的一个提灯的人,灯盏来自心中,光亮发自头脑,对走过我身边的学子,平静地说:"来,让我为你们照一段路。"希望我的灯光如月华,不刺眼,只为帮助他们选择前行的方向。
在这样的灯光中,我遇到:
一个女生,来自偏远小镇,入学时英语发音难以辨识。轮流的口头报告,她请求推迟,我说:"多给你些准备的时间,但是不要放弃锻炼自己的机会。稿子背熟,豁出去一次。"那天,她口音依然浓重,但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脱稿讲完三分钟,安静的班级爆发热烈掌声。女生忽然抽泣,我们面面相觑,她却哽咽着说:"是激动,今天是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还用英语,谢谢你们。"我隐约看到灯光照进他们的眼睛:女生选择了发奋与勇气,而班级同学选择了尊重与鼓励。
还是一个女生,活泼热情。她秋冬学期课上课下表现都十分积极,但是春季以来学习明显下降。我问过几次,都说忙于社团活动,毕竟是大学生,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学年最后一节课,我作为临别赠言,给班级同学提了个醒,希望他们合理安排学业和活动,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想要两者兼顾,就必须提高效率,同时付出百倍努力,无借口,无捷径。午饭之后,我就收到女生的邮件,说知道我批评她。让我也让她自己失望,很羞愧,她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了。我隐约看到灯光照进她的眼睛:她选择了勇敢面对。
一个男生,一时不太适应新的学习,但十分上进。尽管几次活动和作业他都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因为方法偏差,仍不符合我们为"beginning scholars"设定的要求。我斟酌再三,决定坚持标准。讲评时,我这老教师竟不忍面对他期待专注的眼睛,只好请他低头看着书,我再继续。后来我对他坦言,努力或许不能马上见到效果,但是辅以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终有收获。他点点头,沉默而坚定。我隐约看到灯光照进他的眼睛:他选择了默默坚持。
三四个同学,来自不同班级。虽然我反复强调,但是他们做任务时,或多或少一字未改地"借鉴"了网上的资料。我讲评的时候说:"我们进行国际间学术和工作交流,首先要学会合理引用,杜绝Plagiarism(抄袭),求学做人均要诚信。虽然社会上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坚持正确美好的东西。"没想到,学生后来主动发短信邮件,诚恳认错,感谢批评,保证不再犯。后来所有学生的英语作业,无论是几十字还是几千字,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且不乏精彩之作。我隐约看到灯光照进他们的眼睛:同学们选择用实力和诚信说话。
还有成十上百的同学,都喜爱英语。语言的文化属性,令大家除了学习技能,还会讨论异域风俗、宗教、政治、哲学、历史甚至争端冲突等等热点话题。同学们年轻热情、思维活跃、信息丰富,因而不免迷惑,不免偏激。但是,各种学习活动,讨论交流,让学生们明白,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基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自觉意识;而学习外语,则拓展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探索和认知。我又看到灯光照进他们的眼睛:同学们选择了国际视野下的理性思考。
我提灯伫立,看学子们走向前方。有人跟我热情招呼,有人跟我握手拥抱,有人跟我挥手道别,更多的人微笑、颔首,默默走远。我仍然伫立,如泰戈尔所说:"我提着一盏爱的心灯,光芒照着你,我却留在后面的阴影中。"但是想到学子们带给我的希望、活力、激情、欣慰和感动,想到我的灯光也曾给予他们些许指引,陪伴他们一小段青春的路程,我愿意做那个提灯的人。纵使我的灯光终将暗淡,也会隐没在千万盏灯光中,如熠熠繁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一角天空。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 白岸杨)
学生风采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大学选拔赛火爆开赛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大学选拔赛初赛于923日和24日晚上在上海大学火热开赛。此次大赛由上海大学教务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
此次大赛初赛分为新生专场和高年级学生专场两场比赛,以三分钟定题演讲为比赛形式,以"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夫子"为题,这给众多英语演讲爱好者提出了挑战。他们有的从两位智者的教育思想谈起,有的从两者的哲学思想谈起,有的从两者对于美德和真理的追求谈起,也有的追溯中西文化差异之根源,也有的畅想两者智慧的火花碰撞后为教育带来新的局面。总之,在这些英语演讲者身上,散发着青年追求真理的气息,选手们流畅的英语表达、生动的形体动作以及独到的见解,为比赛增色不少。这不仅仅是一场语言的竞赛,更是一场观点之争。
经过两个晚上激烈的角逐,36位选手从百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将于1010日举行的复赛。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校园选拔赛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第十一届选拔赛,多年来,一批优秀的英语人才通过这个载体在市级、国家级的舞台上展露风采。大赛旨在以竞赛的形式,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一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希冀培养更多优秀英语人才,使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外国语学院于梅欣、影视学院张可)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大学站正式起航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大学选拔赛初赛于927号下午顺利举行,来自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社区学院、机自学院等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百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之中,充分彰显出上大学子对于英语的热爱。
此次初赛的主题为A Most Vivid Lesson in My Life,要求参赛学生在不使用任何纸质版词典或电子词典等辅助工具的前提下,根据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现场监管,在一小时内独立完成一篇具有内涵、结构严谨、表达流畅的文章。这次比赛不仅是对同学们临场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机会,同学们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其中,相信必定会有一份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此次选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特等奖选手将有机会代表上海大学参加上海市选拔赛。多年来,外国语学院在教务处的支持下,致力于为热爱英语的上大学子提供专业的竞赛平台,并输送优秀的英语人才至市级、国家级等更加广阔的舞台。此次写作大赛是继"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后的又一全国性的英语赛事,希望有更多的优秀英语人才通过写作大赛脱颖而出。
(刘苗 供稿)
首届日语短剧大赛初赛顺利举办
926日下午,莎士比亚戏剧节之日语短剧大赛初赛在C楼五楼会议室进行。本次初赛共有6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激烈比拼,4支队伍晋级决赛。
莎士比亚戏剧节自2011年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英语短剧大赛、英语电影配音大赛、年度毕业大戏等为历来的特色活动。今年,外语学院在总结经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举办了首届日语短剧大赛。
本次初赛评委由三名优秀的日语系研究生担任,同学们积极响应,除了日语专业的学生,日语同好会会员以及其他学院的日语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初赛中,每个剧组都有3-5分钟的展示时间。选手们自编自导自演,或反映社会现实、或还原既往历史、或演绎寓言故事。评委们从剧本、语言水平、表演技巧、现场感染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选手们准备充分,情节精彩、发音清晰流利、表演生动逼真,极大地感染了现场评委。同时,评委们也对每个剧组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选手改进,争取在决赛中再接再厉、获得佳绩。
本次日语短剧大赛由日语同好会承办,希望通过举办此类比赛能让日语及短剧爱好者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决赛将于10月中旬举行,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4个剧组谁能摘下桂冠,成为短剧之星?让我们拭目以待!
(日语系苏梦茹、沈雨虹 供稿)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大学选拔赛决赛圆满落幕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大学选拔赛决赛于1011日下午正式开赛,来自各个不同院系的54名入围决赛的同学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加入此次终极对决中。
此次决赛要求同学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现场监管之下,创作出两篇不同类型、不同思想的作品。第一篇作文为记叙文,要求参赛同学根据所给文章故事开头,将文章叙写完整,创造出一篇完整流畅、生动有趣而又有吸引力的故事;第二篇为议论文,要求同学用辩证的思考方式表达出对"国家应当要求所有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学习相同的全国性课程"主题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此次决赛相对于初赛而言增加了难度,拓展了深度,它不仅是对同学们英语基础能力的一种考验,更是对同学们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次挑战,不同的赛制也考验了同学们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
如何从一个小的舞台走向一个更大的平台,靠的不仅是实力,更多的是投入的努力和花费的精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相信此次英语写作大赛对于同学们来说必定是一次不同的经历,为此而努力的同学定能收获一份不同的经验和体会。
决赛结果将在近期内公布,参赛同学最终能否破茧成蝶,敬请期待!
(外国语院新闻中心 刘苗)
异域传真
践行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
我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研究生,师从庄恩平教授,从事跨文化沟通学科研究。为了推动学校国际化战略,我院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出国交流。2013年八月,经庄教授推荐,我来到美国俄亥俄州蒙特尤联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访学。
在蒙特尤联大学学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大众传媒研究》(Survey of Mass Media)、《市场营销学原理》(Marketing Principles)以及《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现代商务管理学科的重要课程,我对跨国公司中不同文化背景管理者之间的文化冲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今后学习和工作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外语专业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其他学科领域,才能在竞争中永葆活力。
交流访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的机会,也是公民以个人身份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在此项目期间,我在蒙特尤联大学外语系担任中文助教工作。除了协助中文系老师授课,我多次参与学校国际学生协会的活动,开展中国文化体验式学习,通过书法、美食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对我而言,此次美国之行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让境外的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发展他们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此次交流活动能增进各国学生间的文化和谐交融,建立彼此的友谊,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中国来体验中国的文化。
我非常珍惜此次宝贵的经历,也由衷感谢学院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感受异域文化,让我成长!
(何斯 供稿)
欢迎针对《动态》形式和内容提供建议!
让我们共享忙碌的外国语学院人信息!
让我们忠实记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
信息和建议请发至:sdwydt#163.com
本期编辑:刘佳
   核:曾桂娥




上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12期)

下一条:学院动态信息(13年第10期)